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火烈鸟性别鉴定的分子标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火烈鸟在外观上雌雄极为相似,很难用常规方法对其性别进行鉴定。本试验首次确立了利用PCR技术对火烈鸟性别进行鉴定的分子标记方法。从火烈鸟血液中提取总基因组DNA,针对性染色体上的CHD基因和EE0.6序列,筛选了4对引物进行特异性扩增,其中3对引物组合成2个组(A/B和B/C)进行多重PCR。结果表明,3组引物都在雄性个体中扩增出1条片段,在雌性中扩增出2条片段;待测群体中雄性个体11只,雌性个体6只。经检验,利用3组引物都能准确鉴定火烈鸟性别,为该物种在分子水平上的性别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美洲红鹮和火烈鸟在外观上难以区别公母,成为其种群繁殖的主要障碍之一。本研究利用引物(2550F/2718R)对美洲红鹮和火烈鸟的CHD基因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雄性个体扩增出1条片段,雌性个体为2条片段,该红鹮群体雌雄比例适宜(1∶1),火烈鸟雌雄比例需进行调整(5∶12)。该方法能简便、准确的鉴定这两种鸟类的性别,为繁殖、饲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鹈鹕是一种雌雄同态鸟类,外观上难以区分。从鹈鹕血液中提取基因组DNA,参照近缘鸟类性染色体上的CHD基因和EE0.6序列,筛选了3对引物进行特异性扩增,其中2对引物组合成1个组(A/B)进行双重PCR扩增。结果表明,2组引物在雄性个体中均扩增出1条片段,在雌性中扩增出2条片段;待测群体中雄性个体2只,雌性个体8只。本试验首次确立了利用PCR技术对鹈鹕性别进行鉴定的分子标记方法。  相似文献   

4.
根据鸟类性染色体连锁基因EE0.6在Z、W染色体上长度的不同,通过选择6对不同的引物,同时设置4种不同的反应条件,分别采用PCR技术对丹顶鹤、黑鹳、琉璃金刚鹦鹉、绯红金刚鹦鹉、鞭苔鹞鹚、戴冕鹤、火烈鸟的Z、W染色体上的EE0.6基因进行了特异性扩增。结果显示,某些引物组合能从雄鸟样品中扩增出1条片段(EE0.6Z,190bp),而雌性鸟样品则能扩增出2条片段(EE0.6W和EE0.6Z,分别为250bp和190bp),但4组引物对6种鸟类EE0.6基因的扩增效果不同。证实,利用PCR技术能对鸟类进行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鸡W染色体中EE0.6序列上的Eco R片段为靶序列,进行引物设计,建立了基于LAMP法的快速鸟类性别鉴定方法。试验表明,该引物可用于多属种鸟类的性别鉴定,在64℃条件下,60 min即可完成检测。同时利用实时浊度法和荧光目视法两种LAMP检测法对体系进行了敏感性试验,并与PCR方法进行比较,实时浊度法与荧光目视法敏感性相近,是PCR方法的100倍。方法建立后,在大连老虎滩鸟语林进行了11目14科35种鸟类的性别鉴定临床试验,符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羽毛样本成功提取了信鸽基因组DNA,然后利用引物对2550F/2718R对其CHD基因的特异性片段进行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雌性信鸽有2条带,分别在400 bp与600 bp左右,雄性仅有1条带,在400 bp左右。而后利用此方法,对600只性别未知的信鸽进行了性别鉴定,其中雄性信鸽358只,雌性信鸽242只,准确率达到100%,结果表明:本试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可用于鉴别信鸽性别,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在生产管理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过半数的鸟类为单态性,雌雄难以分辨,对人工饲养繁育造成困难,快速准确地性别鉴定对鸟类繁育研究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已有研究,采用无侵入采样的方式,应用3对引物(2550F/2718R、P2/P8和K7/W1)分别对26种258只鸟类的羽毛样品进行了性别特异性PCR扩增,其中部分产物进一步酶切,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发现:白鹈鹕雄性为1条321 bp条带,雌性多1条234 bp条带;斑嘴环企鹅雄性为302 bp和50~100 bp条带,雌性多1条367 bp条带;鹤鸵雄性样品为1条约350 bp条带,雌性多1条约150 bp条带。结果表明,羽根作为样品,未经DNA提取直接进行PCR检测,可有效地进行鸟类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筛选了新孢子虫病PCR检测的引物,运用《新孢子虫病检疫技术规范》(SN/T 3499-2013)对根据犬新孢子虫Nc2和Nc5基因设计的PCR引物进行了评价。此外,同时运用F1/R1、F2/R2和SN/T 3499 F/SN/T 3499 R共同对14份荷斯坦牛和19份西门塔尔牛全血DNA进行PCR检测,旨在筛选出特异性较好的引物,建立新孢子虫病PCR检测方法和了解当地不同品系牛患新孢子虫病的感染率。结果显示,3对引物分别扩增出105、128和231 bp目的片段,均与预期目的片段大小相符;其中,F1/R1与SN/T 3499 F/SN/T 3499 R的最低检测量相同,为19.9 fg/μL,F2/R2最低检测量为199 fg/μL,说明F1/R1和SN/T 3499 F/SN/T 3499 R引物的敏感性更好;运用F1/R1、F2/R2引物分别对19.9 pg/μL和199 fg/μL模板重复进行4次扩增,均出现了较明亮的扩增条带,证明两对引物重复性较好。33份血液样品共检出6份阳性DNA,阳性率分别为21.43%和15.79%,检出复合率为100%。以上结果说明F1/R1和F2/R2引物均可作为新孢子虫病PCR的诊断引物,本试验初步建立了新孢子虫PCR方法,同时初步了解了当地牛群中新孢子虫感染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新孢子虫病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牛的Sry基因核心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F1、R1。应用PCR技术对羚牛(TAKIN)Sry基因进行扩增,结果在羚牛雄性样本扩增出1条带(230 bp),而在雌性样本未见扩增带,显示了Sry基因的性别特异性,应用这1对引物对60只未知性别的羚牛组织样本进行了性别鉴定,结果雄性14个,雌性46个。该试验为羚牛种群性别比率及其种群动态变化机制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0.
肉鸽养殖业发展迅速,但肉鸽养殖技术落后,尤其是种鸽生产中性别鉴别的难题亟待解决。本研究无损伤采集幼雏鸽新生羽髓,通过探索的碱裂解液I简便获取羽髓中基因组DNA,利用混合引物对同时扩增鸽性染色体W上的2个特异性序列noval与EE0.6,应用UDG/dUTP(DNA糖基化酶/尿嘧啶)体系防污染,采用核酸染料紫外下显色结果,母鸽有荧光亮度,公鸽没有荧光亮度。而后利用此方法对18只性别未知的28日龄乳鸽进行性别鉴定,同时现场解剖查看有无睾丸加以确定,本方法准确率为100%,随后在种鸽养殖场生产群验证600只乳鸽性别,准确率为99.7%,表明该方法快速、准确及经济,适合在规模化鸽生产及繁育上推广应用,同时本研究探索的基因组快速获取方法及产物显色方法也为基因快速经济检测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嗜吞噬细胞无浆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针对GenBank A.phagocytophilum 16S rRNA基因保守序列(JN558815),设计1对引物1-25F/183-205R。以已知引物EE1/EE2和该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出预期大小片段(205bp),构建含有16S rRNA基因的重组质粒,以质粒为模板构建了标准曲线。以1-25F/183-205R为荧光定量PCR引物,建立A.phagocytophilum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和临床样本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6.4×10~3~6.4×10~8 copies/μL相关系数为0.99,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所建方法能特异地检出A.phagocytophilum,对绵羊无浆体、牛无浆体和环形泰勒虫基因组DNA和灭菌双蒸水均无交叉反应;可检测到6.4×10~2 copies/μL的标准质粒DNA,比常规PCR敏感性高100倍;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均低于2.0%,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利用该方法对30份羊血液临床样品检出率比巢式PCR高16.67%。该研究为A.phagocytophilum临床检测和定量分析病原感染程度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兔SRY基因序列设计两对引物作为兔雄性特异性引物,根据兔APP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作为内标引物,分别建立了兔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的双重PCR和巢式PCR反应体系,在不同浓度的基因组DNA和兔早期胚胎上进行性别鉴定应用,同时,对兔SRY巢式PCR引物特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重PCR扩增兔基因组DNA可以准确判定其性别,扩增灵敏度为100pg基因组DNA;多重PCR鉴定24枚兔32细胞桑椹胚性别,只能对整胚成功鉴定。巢式PCR,公兔基因组DNA扩增出282bp的SRY基因片段,母兔没有扩增产物,扩增灵敏度为10pg;对24枚兔32细胞桑椹胚性别鉴定结果表明,巢式PCR可以对少至4个胚胎细胞进行准确鉴定,同一胚胎结果符合率为100%(24/24)。SRY引物只对兔雄性基因组DNA特异,而其他动物(人、牛、绵羊、小鼠)雄性DNA及兔的冲卵液,均无PCR产物。  相似文献   

13.
模拟感染家蚕微粒子病的蚕卵、蚕蛾PCR检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比较研究不同浓度家蚕微孢子虫 (Nosemabombycis,N .b)孢子与模拟染毒N .b孢子蚕卵、蚕蛾的模板DNA制备方法的基础上 ,选用MP1/MP2和V1F/ 5 30R两对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结果为 :碱性条件预处理N .b孢子后再抽提的DNA ,其得率略高于常规方法抽提的DNA ,但两者的模板质量相同 ;MP1/MP2和V1F/ 5 30R两对引物均可有效地检出N .b孢子DNA ,前者的检测灵敏度为 1μL 3× 10 6mL-1以上浓度的N .b孢子DNA ,后者为 1μL 3× 10 5mL-1以上浓度 ;对不同浓度N .b孢子DNA与蚕蛾DNA混合后进行PCR检测 ,V1F/ 5 30R引物的检测灵敏度为1μL 3× 10 6mL-1N .b孢子DNA。  相似文献   

14.
sex1/sex2是一对可以广泛应用于鸡形目鸟类分子性别鉴定的引物.本研究尝试采用此对引物对17种雀形目鸟类进行性别鉴定.然而在实验中,CHD-W片段常常出现优先扩增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性别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本实验对sex1和sex2引物分别进行了修饰,获得了相对应的sex1'和sex-mix引物.同时,原有的引物与新获得的引物被重新组合并进行性别鉴定.经过对几种已知性别的雀形目鸟类进行性别鉴定,检测结果发现引物组合sex1'/sex2可以很好的抑制CHD-W片段的优先扩增现象,提高性别鉴定的准确性.由于此对引物正被广泛应用于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的性别分配制度研究以及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的鸣唱学习研究中,我们可以预期在未来的雀形目鸟类研究中,此优化的引物对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柑橘黄龙病是目前危害柑橘产业的重要危险性病害,实验室中通过PCR技术检测柑橘黄龙病是最有效的方法,因此,确定一组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引物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荧光定量PCR标定柑橘黄龙病菌核酸浓度的方法,对目前各实验室常规PCR应用比较广泛的4对引物(P400F/R、P535F/R、OI1/OI2,16SF/R)做了特异性和灵敏度的比较。结果发现4对引物均能排除其它来源核酸的干扰,表现出明显的特异性,但在灵敏度方面4对引物差别很大,灵敏度结果是依次为:16SF/R>P400F/R >P535F/R=OI1/OI2,灵敏度最高的16SF/R引物检测柑橘黄龙病菌核酸含量约为1.87×10﹣2 ng/μl。本研究结果为实验室开展检测柑橘黄龙病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黑冠鹤,也称戴冕鹤,在我国数量较少,对其进行人工繁殖与人工育种意义很大。本研究采用非伤害性采样方法,利用黑冠鹤羽毛提取基因组DNA,之后利用2个引物组合对黑冠鹤EE0.6基因上的相关片段进行了特异性扩增。结果显示,这2个引物组合都能从雄鹤中扩增出1条片段,从雌鹤中扩增出2条片段,从而成功地对黑冠鹤的性别作出了准确判断,有利于黑冠鹤的成功配对和繁殖。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一种有效的牛早期胚胎PCR性别鉴定方法,试验以12头已知性别的牛全血为试验材料,提取基因组DNA,分别运用常规PCR法、多重PCR法和巢式PCR法进行牛性别鉴定研究,用2对SRY(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引物和1对牛特异性引物扩增牛核基因组DNA进行牛性别鉴定,建立3种牛性别鉴定的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3种方法准确率均为100%,其中巢式PCR法检测灵敏度可达13pg,多重PCR法整个鉴定过程约需3h。  相似文献   

18.
根据牛SRY(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基因序列自行设计合成3对常规PCR引物作为牛性别鉴定特异性引物,对15头公牛、20头母牛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第2对引物可清晰扩增出公牛基因组DNA750 bp左右条带,而母牛基因组DNA无此扩增条带,证明这条引物可以应用于牛的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对进境火烈鸟、黑天鹅等动物,通过间接血凝(IHA)试验,检出衣原体特异性抗体阳性分别为火烈鸟34只,阳性率65.4%;黑天鹅40只,阳性率41.7%;白天鹅51只,阳性率53.7%;黑颈天鹅3只,阳性率33.3%;冠鹤2只,阳性率16.7%。将阳性火烈鸟血液及病料通过接种鸡胚、BHK21细胞、小鼠等做病原分离鉴定试验,均分离出鹦鹉热衣原体。  相似文献   

20.
为了快速鉴定小鼠的性别,试验根据GenBank及参考文献针对小鼠设计了2对引物IL3-1、IL3-2和SRY-1、SRY-2进行多重PCR,对15日龄小鼠胚胎进行了性别鉴定。结果表明:雄性样品扩增出了544 bp和402 bp 2条片段,而雌性样品只能扩增出1条544 bp的片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