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动物育种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针对<动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课程特点,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取得较好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SPOC教学模式是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线上部分多采用教学视频和在线评价等MOOC的功能进行一系列教学活动。为探讨SPOC教学模式在《动物育种学》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文章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相关需求,介绍了SPOC教学模式在《动物育种学》上的应用背景及理论依据,总结了SPOC教学模式在《动物育种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分析了SPOC教学模式对《动物育种学》课程学习的效果影响,探讨了SPOC教学模式在该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方案,期望通过运用SPOC教学模式对《动物育种学》课程进行教学革新,以更好地培养既富有创新精神又具有专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3.
《家畜育种学》课程是动物生产学科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发展迅速以及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动物育种领域又出现了不少新理论和新技术。为了使教学更好跟上家畜育种学及其相关领域发展的步伐,本文对我国《家畜育种学》教材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重点阐述了《家畜育种学》教材更新内容。  相似文献   

4.
《家畜育种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动物科学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从理论和方法上研究提高家畜群体遗传结构及生产性能的一门学科。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家畜育种学的教学思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都需要进行调整和更新,以适应时代和学科的发展。将大数据育种平台引入家畜育种学的教学,可以提高大数据背景下《家畜育种学》的教学效果和水平,综合提升学生理论和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第二课堂活动是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为了激发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学习家畜育种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利用课余时间以趣味知识竞赛、撰写综述的形式,开展了家畜育种学第二课堂教学,以加深学生对家畜育种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既定的课程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动物遗传育种学是中职畜牧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通过应用遗传理论指导畜禽育种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目前在提高动物生产效率的科研项目中,动物遗传育种工作的贡献最大。当前中职畜牧专业学生在初中时期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其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融入于动物遗传育种学的学习环境中。因此,要因材施教,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成长和进步,从而使动物遗传育种学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殷宗俊,1968年出生,1992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并留校任教,2005年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博士毕业,现任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应用生物技术专业副主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和遗传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信息技术分会理事,安徽省养猪协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是猪生产学、动物遗传育种学、  相似文献   

8.
专家文库     
孙博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现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育种学分会理事,动物遗传标记分会理事,吉林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东北养猪研究会常务理事。从事动物科学及相关专业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9.
家畜育种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但目前存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家畜育种学》是农业类本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从优化教学大纲、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和实践,以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动物生产学属于应用型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畜禽饲养的新技术、新方法,适应行业需求,具备服务企业的基本技能。然而,农业院校现有的教学模式很难实现以上目标,且普遍存在课堂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畜牧专业人才,课程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以养牛学课程为例,从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教学的加强以及考核方式的完善等方面阐述动物生产学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家畜育种学是动物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根据养殖企业人才需求及本科和专科学生的特点,实践开展了匹配专科畜牧兽医和本科动物科学专业(4+0)共享的家畜育种学课程,从重新组织编排教学内容到合理组织教学策略,即突出有用性、适用性和新颖性;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训课程;通过多样的考核方式,综合评定教学效果。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为出发点,熟练掌握一线实践技能为落脚点,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GBS育种分析系统在家畜育种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的家畜育种学发展迅速,新理论和新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新方法和新技术在生产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家畜育种学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在家畜育种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缺乏综合性实践性的实验以及实验课上学生的动手操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该研究将GBS育种分析系统在家畜育种学的实验教学中进行应用,具体应用在单性状育种值估计、多性状育种值估计、近交系数计算、选配计划等方面。通过以上实验教学改革以后,提高了学生参加家畜育种学实验课程的积极性,增长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14.
自然杀伤(NK)细胞是肠黏膜免疫屏障的重要组分。本文从NK细胞的发育学特征、分子表型切入,分析了其在维护肠道屏障完整性中发挥的功能,以及肠道微生物对其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旨在为疾病预防和肠道健康的营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合生素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黏膜形态、空肠黏膜免疫因子含量和结肠内容物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取72头21日龄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阉公猪,按体重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抗生素组饲喂添加抗生素的饲粮,试验组分别添加500(0.05%)、1 000 mg/kg(0.10%)的合生素替代抗生素。试验期为28 d,分为2个阶段(第1~14天和第15~28天)。结果表明:1)各组间不同阶段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重比(F/G)和腹泻频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0.05%合生素组第1~14天的平均日增重与抗生素组相比有提高的趋势(P=0.07)。2) 0.05%、0.10%合生素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隐窝深度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 0.05%、0.10%合生素组空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4 (IL-4)的含量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空肠黏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4)与抗生素组相比,0.05%合生素组结肠内容物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0.10%合生素组结肠内容物中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结肠内容物中总细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合生素替代抗生素不会降低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还可控制腹泻,提高空肠绒毛高度和免疫性能,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其适宜添加量为0.05%。  相似文献   

16.
二甲酸钾具有调节动物消化道内pH、改善动物肠道微生态环境、增加饲粮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率等功能,其在提高动物生长性能和预防疾病发生等方面起到了与抗生素相似的良好效果。本文综述了二甲酸钾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猪、鸡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二甲酸钾在猪、鸡生产中更好地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动物遗传学》是农林高校生命科学和动物科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更是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背景课程。进一步提高《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效果,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课程的全面育人职能是农林院校《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而进行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之一。本文从《动物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出发,利用一系列教学改革手段探索如何提高《动物遗传学》教学质量,以期为相关院校课程教学建设提供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动物繁殖学》是高等学校动物科学专业必修的核心主干课程,研究动物生殖活动及其调控规律和调控技术的一门基础应用学科。互联网+背景下,《动物繁殖学》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总结高校课程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现状和《动物繁殖学》的线上线下结合教学现状,并设计探讨《动物繁殖学》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教学模式,以期推动《动物繁殖学》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丝兰属是一类集观赏、食用、药用、饲料添加剂于一体的多功能植物。丝兰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包含甾体皂苷、多酚类、多糖等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抑菌、抗肿瘤、免疫刺激活性、降糖、降低胆固醇、促进生长等多种功能。本文从丝兰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生理功能及其在养殖生产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深入探讨丝兰属植物在食用、药用及动物生产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及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