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观察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对干奶期奶牛临床性乳房炎的预防效果.选择非临床型乳房炎的泌乳末期健康奶牛共计75头,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不给药对照组),苄星氯唑西林乳房注入剂对照组(600 mg/乳区),利福昔明高(400 mg/乳区)、中(200 mg/乳区)、低(100 mg/乳区)三个剂量组,每组15头.分别在干乳期、泌乳期进行乳房观察,并采用致病菌的分离培养和乳汁中体细胞计数检测临床型乳房炎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利福昔明低剂量组保护率与空白对照组保护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苄星氯唑西林对照组、利福昔明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对干奶期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预防效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利福昔明高、中剂量组与苄星氯唑西林对照组之间的预防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可以作为预防类药物用于奶牛生产中,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利福昔明子宫注入剂的稳定性,从而初步确定其保质期,本试验取3批利福昔明子宫注入剂进行稳定性试验考察,包括影响因素、高温加速及长期稳定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试验过程中利福昔明含量及有关物质的含量,从而初步确定利福昔明子宫注入剂的保质期。根据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对家兔进行阴道刺激性试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根据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有关物质的含量均不超过3%,注入剂的性状、沉降、粒度未发生明显变化,主成分利福昔明的含量变化在拟定标示量90.0%~110.0%范围内,从而确定本品的有效期为2年。家兔阴道刺激性试验结果显示,利福昔明子宫注入剂给药部位(阴道)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给药部位都没有出现红斑和水肿,刺激强度的评分为0;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阴道黏膜没有出现明显的充血、水肿及异常分泌物流出的现象,阴道黏膜刺激指数为0.25。因此,利福昔明子宫注入剂对家兔的阴道无刺激性。本品的临床安全性良好,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牛奶中利福昔明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新型奶牛干乳期乳房注入剂利福昔明在牛奶中的残留消除规律,在常规饲养条件下,选择处于干乳期的12头健康奶牛分为2组(每组6头),在预产期前60天,按推荐剂量(100mg)及2倍推荐剂量(200mg)两种剂量通过乳房注入方式给药,在产犊泌乳后的12、24、36、48、60和72h共6个时间点采集奶样,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液相条件:色谱柱为BEH C18(50?2.1mm,1.7μm),0.1%甲酸乙腈和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条件:ESI+离子源,MRM方式采集。结果表明:推荐剂量组12h时6头奶牛有2头检出利福昔明,残留量分别为2.84和4.50μg/kg;24h时已全部检不出药物。2倍推荐剂量组12h时6头奶牛均检出利福昔明,残留量仅在1.56~10.2μg/kg之间,24h时有2头检出,残留量分别为1.41和1.28μg/kg,36h时全部检不出药物。两组检出的残留量均远低于欧盟规定的牛奶中最高残留限量60μg/kg。因此,实验用12头干乳期奶牛使用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后在产犊泌乳时牛奶中的休药期均为零。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利福昔明子宫注入剂的稳定性,从而初步确定其保质期,本试验取3批利福昔明子宫注入剂进行稳定性试验考察,包括影响因素、高温加速及长期稳定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试验过程中利福昔明含量及有关物质的含量,从而初步确定利福昔明子宫注入剂的保质期。根据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对家兔进行阴道刺激性试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根据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有关物质的含量均不超过3%,注入剂的性状、沉降、粒度未发生明显变化,主成分利福昔明的含量变化在拟定标示量90.0%~110.0%范围内,从而确定本品的有效期为2年。家兔阴道刺激性试验结果显示,利福昔明子宫注入剂给药部位(阴道)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给药部位都没有出现红斑和水肿,刺激强度的评分为0;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阴道黏膜没有出现明显的充血、水肿及异常分泌物流出的现象,阴道黏膜刺激指数为0.25。因此,利福昔明子宫注入剂对家兔的阴道无刺激性。本品的临床安全性良好,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旨在测定利福昔明对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利福昔明对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利福昔明对19株大肠杆菌的MIC值为8~16μg/m L,对25株葡萄球菌的MIC值为0.002~0.06μg/m L,对18株链球菌的MIC值为0.06~2μg/m L。大部分临床分离菌的MIC值与标准菌的相近,表明分离菌株对利福昔明较为敏感,提示利福昔明对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将利福昔明按25 mg/kg、50 mg/kg、100 mg/kg 3个剂量组分别给40日龄家兔口服,连续用药3d,并于首次用药后第4、7、10天剖杀家兔,取盲肠和回肠内容物进行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的选择性培养并计数,以此评价利福昔明对家兔肠道菌群数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福昔明高、中、低剂量组对回肠和盲肠的大肠杆菌菌群数目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数量减少,其中,高剂量组剂量组(100 mg/kg)在首次用药后第7、10天对家兔回肠大肠杆菌影响差异显著.利福昔明高、中、低剂量组对回肠和盲肠的乳酸杆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张勇 《四川畜牧兽医》2014,(3):25-26,29
本试验将利福昔明按25、50、100 mg/kg 3个剂量组分别给40日龄家兔口服,连续用药3 d,并于首次用药后第4、7、10 d剖杀家兔,取盲肠和回肠内容物进行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的选择性培养并计数,以此评价利福昔明对家兔肠道菌群数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利福昔明高、中、低剂量组的肠道大肠杆菌菌群数量减少,其中高剂量组(100 mg/kg)在首次用药后第7、10 d,对家兔回肠大肠杆菌的影响显著;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利福昔明高、中、低剂量组的肠道乳酸杆菌数量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通过天冬糖苷散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评价该药物制剂的安全性。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分别进行了预试验(5 000、1 000、200、40 mg/(kg·BW)),正式试验(5 000、2 500、1 250、625 mg/(kg·BW))和最大给药量试验(60 g/(kg·BW))。给药后,连续7 d观察小鼠精神状态和死亡情况,试验结束后对小鼠进行剖检。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高剂量组(10 g/(kg·BW))、中剂量组(5 g/(kg·BW))、低剂量组(2.5 g/(kg·BW))和对照组,各组连续给药30 d,试验期间每天观察大鼠的临床表现,并记录大鼠的体重、摄食量和饮水量,计算增重率。给药30 d后,采集血液进行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剖检并计算脏器系数,并对主要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在急性毒性试验的预试验、正式试验和最大给药量试验中均未出现小鼠死亡,剖检脏器无肉眼可见病变。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天冬糖苷散中、低剂量组受试大鼠体重、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高剂量组雄性大鼠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丙氨酸转氨酶(ALT)含量均显著高于雄性对照组(P<0.05);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单核细胞百分率(MONO%)均显著低于雄性对照组(P<0.05),但在正常范围内,且各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10 g/(kg·BW)剂量天冬糖苷散对受试大鼠的血液学指标和肝肾功能有一定影响。以上结果表明,天冬糖苷散对小鼠的LD50>5 000 mg/(kg·BW),天冬糖苷散在10 g/(kg·BW)范围内连续灌胃大鼠30 d,对大鼠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利福昔明悬乳剂灌注泌乳期奶牛乳房后在奶牛乳区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奶牛牛乳和血液中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试验选取6头荷斯坦奶牛,每头奶牛随机选择2个乳区,以每个乳区200 mg的剂量进行单次乳房灌注利福昔明悬乳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牛乳与血液中利福昔明的含量。结果表明:利福昔明悬乳剂采用单次乳房灌注给药后,给药乳区36 h内乳头中利福昔明的浓度都在2μg/mL以上,且血液中未检出利福昔明。说明药物主要集中在给药乳区,进入体循环的量极少,并且能在较长时间内具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建立利福昔明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采用WondaSil C18-WR 250 mm×4.6 mm 5 μm色谱柱,柱温:40 ℃,流动相及其比例为:V(甲醇) ∶V(乙腈)∶V(3.16 g/L甲酸铵,浓氨水调pH至7.2)=31.5∶31.5∶37,检测波长276 nm。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利福昔明子宫注入剂的检测限、定量限及其浓度;考察了方法精密度、线性相关性及有关物质专属性,并通过极端条件的破坏、有关物质的含量、分离度等对主成分峰面积降解程度进行了比较。利福昔明子宫注入剂主成分峰在浓度为40~150 μg/mL的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8),其有关物质浓度对峰面积线性回归方程为y=23 510x+7 182,其进样精密度RSD为0.13%,方法精密度RSD为0.46%,制剂一定时间内经过强酸、强碱、氧化、高温条件破坏后均有不同程度降解,以破坏前的样品主成分含量为100.00%,氧化破坏和高温破坏主成分降解达13%,酸、碱破坏主成分降解在18%左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在以上4种条件破坏前后一致,且主成分峰与杂质峰之间及杂质峰与杂质峰之间分离度良好(主成分峰与杂质峰之间分离度均大于1.5,杂质峰与杂质峰之间分离度均大于1.2)。本试验建立的利福昔明子宫注入剂有关物质检测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和重复性好,可适用于利福昔明子宫注入剂有关物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旨在观察不同剂量及不同给药方式下环磷酰胺对健康小鼠的免疫抑制作用,探索建立小鼠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模型的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法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通过测定免疫器官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含量,血液白细胞数量,脾淋巴细胞转化率等指标,评价环磷酰胺对小鼠机体免疫力以及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7 d分别给予小鼠腹腔注射10、20、30、40 mg/(kg·BW)的环磷酰胺和单次注射150 mg/(kg·BW)的环磷酰胺,均可对小鼠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作用,并引起肝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低剂量多次注射环磷酰胺产生的免疫抑制效果优于高剂量单次注射,且在低剂量多次注射时,免疫抑制效果随注射剂量的升高而增强。连续7d给予健康小鼠腹腔注射30~40 mg/(kg·BW)的环磷酰胺,可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激动素对衰老模型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力的影响,将昆明系小白鼠分为青年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和激动素低、中、高处理组,衰老模型组和各激动素处理组小鼠背部皮下注射125 mg/(kg·BW)D-半乳糖制造衰老模型,低、中、高激动素处理组分别腹腔注射浓度为5、10、20mg/(kg·BW)的激动素溶液,青年对照组不作处理。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红细胞结合C3b受体(C3b R)和免疫复合物受体(ICR)的能力以及胸腺、脾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激动素可提高衰老模型小鼠的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提高RBC-C3b R花环率,降低RBC-ICR花环率,降低胸腺、脾淋巴细胞凋亡率,表明激动素能够提高小鼠机体免疫力,延缓免疫衰老。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激动素(Kn)对衰老模型小鼠免疫力的影响,将50只昆明系小白鼠随机分为衰老模型对照组、激动素处理组(低、中、高剂量组)、青年对照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衰老模型对照组、激动素处理组小鼠背部皮下连续45 d注射D-半乳糖[125 mg/(kg·BW)]制备衰老模型,1次/d。试验第11天时,低、中、高剂量激动素处理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5、10、20 mg/(kg·BW)的激动素溶液,1次/d,直至第45天;同时期内衰老模型对照组和青年对照组小鼠颈背部皮肤注射生理盐水。试验结束时,计算各组小鼠脾指数,检测脾脏SOD、CAT、GSH-PX活性及MDA含量,检测血清IL-2、IL-6以及IgA、IgG、IgM含量。结果表明,经激动素处理后,小鼠的脾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衰老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3种抗氧化酶活性与衰老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所提高,其中高剂量组的提高作用最为显著(P〈0.01);代谢物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衰老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IL-2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衰老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IL-6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衰老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3种血清球蛋白含量与衰老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有所提高,其中高剂量组的提高作用最为显著(P〈0.01)。综上提示,激动素具有显著的延缓衰老、抗氧化损伤、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盐酸赛拉嗪对家兔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新西兰兔12只,随机分为耳缘静脉注射(IV)保定组、臀部肌肉注射(IM)保定组、IV未保定组、IM未保定组,每组3只;按照不同给药途径给予家兔3 mg/(kg·BW)盐酸赛拉嗪,给药后保定处理方式为仰卧保定四肢及头部,未保定的家兔自然俯卧;第1次给药后30 min,再以相同给药途径给予家兔2 mg/(kg·BW)盐酸赛拉嗪;于给药前10 min以及第2次给药后5、30、60 min监测家兔基本生命体征及麻醉反应指标。[结果]给予盐酸赛拉嗪后不同时间,4组家兔呼吸频率和脉搏次数与给药前相比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降低;给药后60 min IM保定组脉搏次数最低,显著(P<0.05)低于IV未保定组。4组家兔给药后30 min直肠温度与给药前相比均显著(P<0.05)降低;除IV未保定组外,给药后60 min各组家兔直肠温度与给药前相比极显著(P<0.01)降低;给药后60 min IM保定组的直肠温度最低,极显著(P<0.01)低于IV未保定组。IM保定组家兔给药后不同时间均未出现翻正反射、睫毛反射和疼痛反射;IV未保定组在给药后60 min,3只家兔均出现翻正反射、睫毛反射和疼痛反射。IM保定组家兔的麻醉期最长,显著(P<0.05)长于IV保定组,极显著(P<0.01)长于IV未保定组和IM未保定组。[结论]用盐酸赛拉嗪麻醉家兔时应使用IM给药途径,推荐首次给药剂量为3 mg/(kg·BW),之后30 min再补充2 mg/(kg·BW),给药后应即刻保定确实。  相似文献   

15.
将25只家兔随机分成5组,每组5只,各组分别为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3 mL/(kg·BW)]组、耳缘静脉注射25%乌拉坦[4 mL/(kg·BW)]组、耳缘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1 mL/(kg·BW)]组、耳缘静脉注射陆眠宁[0.2 mL/(kg·BW)]组、肌肉注射陆眠宁[0.2 mL/(kg·BW)]组。观察试验过程中动物麻醉诱导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外科麻醉期一般状况;外科麻醉期0 h、外科麻醉期0.5 h与苏醒时的呼吸和心率。结果显示,陆眠宁效果较好,尤以陆眠宁肌肉注射麻醉维持时间较长,麻醉时家兔的呼吸、心率变化较小,提示对家兔进行麻醉时宜采取肌肉注射陆眠宁的方式,剂量为0.2 mL/kg。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鸡血藤总黄酮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0只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试验周期为7 d。对照组小鼠试验全程给予生理盐水。环磷酰胺(CTX)组小鼠1~4 d灌胃给予生理盐水;5~7 d腹腔注射80 mg/(kg·BW)CTX,每天给药1次。鸡血藤总黄酮(TFSD)100组、CTX+TFSD25组、CTX+TFSD50组、CTX+TFSD100组小鼠1~7 d分别灌胃给予100、25、50、100 mg/(kg·BW)TFSD,每天给药1次;试验5~7 d除TFSD100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试验组腹腔注射80 mg/(kg·BW)CTX,每天给药1次。试验结束后对各组小鼠进行眼球采血及剖检;检测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黄嘌呤氧化酶(XOD)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测定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力,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 环磷酰胺可显著(P<0.05)降低小鼠肝脏中SOD、GSH-Px以及血清中ALT活力,显著(P<0.05)升高肝脏中XOD与MPO活力、血清中ALP活力以及炎症细胞因子IL-1β和IL-6释放水平。25、50、100 mg/(kg·BW)的TFSD处理均可显著(P<0.05)抑制由CTX引起的SOD活力降低,25 mg/(kg·BW)的TFSD处理可显著(P<0.05)提高CTX处理小鼠的GSH-Px活力;50 mg/(kg·BW)的TFSD处理可显著(P<0.05)抑制由CTX引起的XOD和MPO活力升高,且可显著(P<0.05)降低CTX处理小鼠血清中的AST活力;25、50、100 mg/(kg·BW)的TFSD处理可显著(P<0.05)抑制由CTX引起的血清中ALP活力升高,同时降低ALT活力。25、50、100 mg/(kg·BW)的TFSD处理均可显著(P<0.05)抑制由CTX引起的IL-1β水平升高。结论 鸡血藤总黄酮可通过调节小鼠炎症因子释放以及肝组织中氧化还原酶水平对环磷酰胺所致肝损伤提供保护,推荐剂量为25 mg/(kg·BW)。  相似文献   

17.
为寻找有效的抗弓形虫药物,选择了临床上使用较多的6种药物进行抗小鼠弓形虫感染初步实验。用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长宁株(CN株)速殖子,按1×104/鼠腹腔接种昆明系雄性小白鼠,接种后4 h用药组通过灌服或饮水用药,每鼠剂量分别为阿奇霉素(Azithromycin)150、120、90 mg/(kg·d),泰妙菌素(Tiamulin)100 mg/(kg·d),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15 mg/(kg·d),磺胺氯吡嗪钠(Sulfachloropyrazine sodium)150、120、90 mg/(kg·d),甲硝唑(Metronidazole)150 mg/(kg·d),甲氧苄胺嘧啶(Trimethoprim)10 mg/(kg·d),连续用药5~6 d,接种后10 d结束实验。结果阿奇霉素、磺胺氯吡嗪钠组的平均存活天数明显高于感染不用药组(P〈0.05),泰妙菌素、克拉霉素、甲硝唑、甲氧苄胺嘧啶组在所用剂量下的存活天数与感染不用药组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后4-7 d,取腹腔液镜检速殖子,与感染不用药组相比,阿奇霉素组减少70%以上,磺胺氯吡嗪钠组减少99%以上。研究结果提示,磺胺氯吡嗪钠具有良好的抗弓形虫效果,其推荐剂量与用药疗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地克珠利在雏鸡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单次给药后雏鸡体内地克珠利的血药浓度,研究其药动学规律。方法44羽雏鸡按10mg/kg.BW经口单次灌服地克珠利预混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的流动相为乙腈:0.1%三氟乙酸:水,流速1.0mL/min,分流比57:20:23,固定相为TC-C18柱,检测波长280nm,测定地克珠利血浆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在0.3125~20μg/mL范围内,地克珠利血药浓度呈线性关系,最低检测浓度为0.16μg/mL,回收率在79.75%以上,日内RSD小于5.68%。单剂量给药后地克珠利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血药浓度峰值(Cmax)32.97μg/mL,达峰时间(Tpeak)1.64h,消除半衰期(T1/2β)24.29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349.47(mg/L)·h,血浆清除率(CL)0.03mg/kg·h。结论地克珠利在雏鸡体内代谢符合一级吸收的二室模型,药物吸收比较快和消除缓慢。  相似文献   

19.
复方盐酸头孢噻呋混悬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药物动力学的方法考察复方盐酸头孢噻呋混悬剂是否具备缓释长效的特点,同时研究鱼腥草油对头孢噻呋药代动力学的影响。36只SPF大鼠随机平均分成三组:A组单剂量注射复方盐酸头孢噻呋混悬剂,B组单剂量注射盐酸头孢噻呋混悬剂,C组单剂量注射头孢噻呋钠粉针;三组注射剂量均为50 mg/(kg.bw)。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并以DAS2.0药动学程序和SPSS(1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A、B、C组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权重=1/cc),主要动力学参数如下:A组:T1/2Ka=(1.253±0.100)h,Tpeak=(2.000±0.000)h,Cmax=(35.203±5.732)mg/L,AUC=(229.51±18.278)mg.h/L;B组:T1/2Ka=(0.341±0.090)h,Tpeak=(1.000±0.000)h,Cmax=(43.919±1.51)mg/L,AUC=(188.488±9.611)mg.h/L;C组:T1/2Ka=(0.044±0.012)h,Tpeak=(0.167±0.000)h,Cmax=(159.091±19.971)mg/L,AUC=(128.554±6.625)mg.h/L。实验数据表明,复方盐酸头孢噻呋混悬剂肌肉注射后,其药物动力学特征表现为吸收缓慢,血药浓度平稳,消除半衰期延长,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在临床上注射1次,连用3 d,可以维持有效血液浓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比较肉用仔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有机微量元素后粪便中铜、锰、锌、排放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AA肉仔鸡,分为7个处理,对照组添加无机硫酸盐(锌50mg/kg;铜10mg/kg;锰50 mg/kg),试验组分别用Mintrex-Cu替代5 mg/kg或全部替代硫酸铜;以Min-trex-Zn代替20 mg/kg硫酸锌,以Mintrex-Mn代替20 mg/kg硫酸锰,或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20mg/kg的Mintrex-Mn或Mintrex-Zn。42日龄时,采用全收粪法收集粪样72h,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粪样中铜、锰、锌的含量。结果表明:Mintrex-Cu代替50%或100%硫酸铜,对粪便中铜、锌和锰的排泄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Mintrex-Zn/Mn替代40%无机锌、锰对锌、锰排泄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基础日粮中额外添加20mg/kgMintrex-Zn/Mn显著提高了粪便中锌、锰的排泄量(P〈0.05),但添加20mg/kgMintrex-Mn降低铜排泄量20%以上(P〈0.05)。研究说明,在基础日粮微量元素水平低于需要量的情况下,采用有机微量元素替代无机微量元素对粪便中微量元素排泄量的影响很小,额外添加有机微量元素则提高粪便微量元素的排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