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池塘闭路循环水水质的变化及养虾效果,循环水开机4h后,氮氮和化学耗氧量,分别降低了11.09%和17.35%,下层水的溶解氧含量比对照池提高了1.22ml/L,并使上、下水层的水温和pH值趋向平衡。生产应用试验证明,使用闭路循环水比对照池的成活率提高了7.78%,降低投饵系数12.18%,提高产量19.21%,每公顷增加效益6354元。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在饲料中添加氧化胆碱和适当浓度的甜菜碱或卵磷脂、中草药相配合,有效地提高了罗非鱼增重率,降低了饲料系数,其效果优于单一添加氯化胆碱。抗脂肪肝物质饲料应用于池塘养殖,试验池罗非鱼平均肝脂含量9.180%,对照池罗非鱼平均肝脂含量12.873%,试验池比对照池低40.23%。试验池养殖出塘规格、成活率均高于对照池。试验池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其投入产出比1:1.28,投资收益率50.11%,对照池投入产出比1:1.15,投资收益率15.12%。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穆棱市池塘养鱼韵产量和经济效益,2008年穆棱市马桥河镇政府利用永安村鱼种场一口12亩池塘,进行了颗粒饲料驯化主养鲤鱼高产试验。经过140d饲养,12亩池塘共产商品鱼4560kg,平均亩产380kg,创穆棱市池塘养鱼单产最高纪录。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市渔业在成鱼生产经济效益徘徊不前的情况下,鱼种生产的“三低”(单产低、价格低和效益低)现象又日趋严重,全市出现退池还田(80%以上是鱼种池)的现象与日俱增,仅1996年我市池塘改田地的面积就达3500亩以上(鱼种池约3000亩),鱼种池退池还田的面积占全市鱼种池总面积(11400亩)的26.3%,其中水利系统的676亩鱼池就有348亩改成了田地,占鱼池总面积的51.5%,将对我市成鱼生产(尤其是水库渔业)造成很大影响。现将出现退池还田的原因和解决对策分析如下;一、原因1.池塘标准逐年降低、全市多数鱼种池年久失修,池埂倒…  相似文献   

5.
构建"潜流湿地+生态池"的湿地生态系统,并以纯生态池净化系统作为对照区,对实验区与对照区内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评价该系统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循环水养殖工程正式运行后,体系中的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种类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为养殖池塘(对照区)养殖池塘(实验区)外河。养殖池塘的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及生物多样性指数高于外河。经过3级净化后水体浮游植物种类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外河净化系统(对照区)净化系统(实验区),密度与生物量迅速下降。生物多样性指数也低于外河,但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其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增加。同时,实验区浮游植物多样性均小于对照区,水体营养盐去除更彻底,水质净化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1996年6月分两次由海南引进淡水白鲳鱼苗共4万尾,入池三天后计数存活率由40-65%,采用网箱单养,池塘单养,池塘混养三种方式进行试养,当年个体规模达尾重115-350克,网箱单产23.3kg/m^3池塘单养单产876.31kg/亩。利用塑料大棚简易温室和电厂温排水室外越冬均取得成功,存活率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根据池塘水质变化,特别是溶氧的变化规律,设计了一套池塘循环水养鱼系统。几年的试验表明,这一养鱼系统,能改善池塘溶氧,促进饲养鱼生长。亩放0.3-1万尾,规格2厘米的当年鱼种,经过5个月培育,获亩产500公斤以上的鱼种产量,规格达18-19厘米。比对照池增产35%,最高达50%以上。(本技术于1986年12月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8.
在二口池塘中培育鱼种,亩放养量等同,其中鲤鱼种占80.0%,试验池1.5亩,对照池1.4亩,除添加0.3%的甜菜碱外,试验池与对照池饲料配方完全相同。试验为期100天。结果为:试验池、对照池亩产量分别为235.49kg、209.69kg,亩利润分别为548.26元、437.8元,投入产出比别为1:1.31、1:1.26。饲料系数分别为1.92、2.15;饲料经济效率提高6.38%,本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 甜菜碱可以起到诱食促生长作用,并且从经济效益上讲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正>陆基圆池养殖具有安装灵活、单位水体养殖产量高、管理与收获方便等特点;黄金鲫生长速度快,性格温顺不跳池,抗逆抗病性俱佳,适宜陆基圆池养殖。2022年,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开展了陆基圆池与池塘循环水养殖黄金鲫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场地本试验地点为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内的陆基圆池养殖基地。  相似文献   

10.
凌剑 《内陆水产》2000,25(9):22-23
池塘循环水养鱼技术是一种高效节能的高产养鱼新技术,一般要比传统的静水养鱼增产 1倍左右。其原理是将池塘的静水采用动力设备变成微流水,从而达到调节水质,改善整个池塘的生态环境,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鱼类生长的目的。大面积实践证明,池塘循环水养鱼饲养密度大,成活率高,省饲料,易管理,十分有利于精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颇佳。现将这一新技术介绍如下。 1池塘布局 池塘布局一般可分为两种:双池循环与单池循环。进行循环水养鱼的池塘面积以 1 500~ 2 520为宜,水深在 1.8 m左右,池坡 1∶ 1.5。双池循环的 2口池塘要求彼…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池塘集约化网箱养鳝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技术,结果表明:试验池主要水质分析指标均优于对照池,试验池黄鳝平均成活率比对照池高21.4%,平均规格比对照池大34.5g,平均每平方米产量比对照池高1.33kg,平均每平方米效益比对照池高63.8元。  相似文献   

12.
从南美白对虾养殖中期开始,在投饲的同时拌入一定量的增氧剂,并设对照组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增氧剂的池塘水质指标明显优于对照池,其中溶解氧增幅最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指标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试验池每667m^2产虾413kg,成活率达76%,饵料系数1.26,明显优于对照池,养殖效益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3.
杨保国 《内陆水产》2002,27(3):25-25
江苏省大丰市大龙乡近几年采取种草、投放螺蛳养殖河蟹,取得了单产河蟹55千克/667米2的好成绩。其主要做法如下。1池塘要求养殖池塘要求水质清新,池水深1.5米以上,池底平坦,淤泥20厘米以下,面积以0.7~1.2公顷为好。养蟹池的进、排水口设置成对角线;实行高灌低排。池用钙塑板防逃。在池塘的一角深水处设置暂养池(平坦池底,在池角或池边可开挖深50~60厘米的暂养池),其面积占池面积的5%~10%。2清整池塘12月份干塘曝晒,清除池底多余淤泥,整理好塘埂。蟹种下塘前15天每667米2用75千克生石…  相似文献   

14.
延寿县自1994年实施池塘驯化养一茬鱼,单产在400至500kg较为普遍。为了利用鱼种培育池放养夏花前这段空塘期养一茬成鱼,实行一年养两茬鱼的养殖模式,进一步提高单产,增加效益,2000年我们在县鱼种场进行了试验,获得成功。现将我们试验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具有产量高、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小、周期短、节约土地和水资源等特点。为此,2017年在天津建立三个试验基地,开展以草鱼、鲤鱼、鲫鱼、鮰鱼、鲈鱼为主的池塘工程化生态养殖试验,平均单产达100 kg/m2以上。  相似文献   

16.
<正>一、基本情况泰州姜堰区溱潼镇冯庄村现代渔业产业园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省级示范园”的标准和要求,对现有的各个功能区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和重点打造,园区规划建设面积3 000亩,其中蟹塘生态化改造1 900亩、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面积100亩、稻田综合种养面积1 000亩。园区按项目要求分期建设,一期工程主要是池塘生态化改造、池塘养殖尾水“三坝四池”模式处理区建设等;二期工程主要是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区建设、池塘养殖尾水“二坝三池+稻田”模式处理区建设等。  相似文献   

17.
肖志国  王秀兰 《水产科学》1993,12(11):19-21
在池塘条件相同情况下,改养方式以鲤为主,试验池搭配鲢,镛,团头鲂,银鲫,鲶鱼,对照池仅搭配鲢,鳙鱼,亩投饲量相同,试验池亩产量,亩盈利,投入产出比均明显高于对照池,总产饲料系数,kg鱼饲料成本明显低于对照池,试验结果表明,多种鱼混养更能充分地利用池塘水体和饵料,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河蟹池塘养殖底层微孔曝气增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07年-2008年通过底层微孔曝气技术的开发应用,开展了河蟹池塘养殖增氧研究。结果表明养成河蟹规格和单产显著提高,池底增氧技术是河蟹池塘养殖中的关键控制技术,示范区、推广区河蟹的平均规格、单产、毛利比同期常规技术的一般平均水平分别提高了11.37%~36.26%、7.07%~28.49%;50.29%~71.67%、49.11%;177.51%.187.31%、122.2%;养蟹池塘水体DO、NH3-N、NO2—N、TN、TP、COD等主要水质指标明显优于对照池,总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以上,并实现了养殖期内零排放,是一项节水、环保的新型水产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9.
孙瑞林  曹艳 《黑龙江水产》2007,(3):23-24,31
为提高穆棱市池塘养鱼单产和经济效益,2006年穆棱市马桥河镇水产站利用镇鱼种场一口10亩池塘,进行了颗粒饲料驯化主养鲤鱼高产试验,经过135天饲养,10亩池塘共产商品鱼3600kg,平均亩产360kg,创穆棱市池塘养鱼单产最高水平。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1、池塘。池塘1口,面积1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高密度精养鲤鱼成为我县池塘养鱼的主要模式,池塘单产不断提高。但是,饲料等渔需物资价格的不断攀升、商品鱼价格的持续低迷,导致池塘主养鲤鱼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低。为了尽快探索池塘养鱼高产、高效新模式,我们于2004年5月至10月进行了池塘主养草鱼与主养鲤鱼模式的效益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池的生产情况和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