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鸡毒支原体感染(Myooplasma Gallisepticum Infection,MGI),通常被称为鸡慢性呼吸道病和火鸡传染性窦炎,是由鸡毒支原(Myooplasma Gallisepticum,MG)引起的鸡的一种慢性传染性呼吸遭疾病,对养禽业危害十分严重。本病常与其他病毒性或细菌性疾病并发或继发,使损失更加严重。采用疫苗免疫接种进行防制,经济、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2.
鸡毒支原体F株弱毒疫苗接种剂量与免疫保护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在试管培养其中连传36代的鸡毒支原体F株的新鲜培养物和在-25℃保存了18d的湿疫苗分别作10倍系列稀释,然后取不同活菌浓率的疫苗分别以0.033ml/只点眼接种33日龄龄和46日龄无鸡毒支原体和滑液支原体感染的北京白鸡,各种日龄的鸡各留一组不接种作为阴性对照,。在免疫接种后的36d和72d分别采血分离血清作抗体检测和用强毒攻击,两击后将鸡剖杀观察气囊病变结果表明:当疫苗中活菌数达到10^5cc  相似文献   

3.
广西鸡毒支原体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鸡毒支原体(MG)是引起鸡慢性呼吸道病(CRD)的重要病原。其特征是病鸡表现气管罗音、咳嗽、流鼻涕,母鸡产蛋下降,生产性能降低。是危害养鸡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为了搞清广西鸡群中鸡毒支原体的感染情况,我们采用了鸡毒支原体血清快速平板凝集方法,检查了...  相似文献   

4.
鸡毒支原体油乳剂灭活苗和弱毒苗的免疫效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鸡毒支原体引起的鸡慢性呼吸道病是鸡的一种常见、多发性传染病。该病在规模化鸡场中的分布广泛、危害很大 ,其主要的经济损失来源于 :多种日龄鸡只都可感染发病 ,使鸡群的死淘率上升 ;鸡群发病后药物的投入费用加大 ;产蛋鸡的产蛋量下降、肉鸡和生长鸡的发育受阻 ,耗料增加 ;感染的鸡群常常出现免疫抑制 ,容易继发或伴发其它疫病 ;由于垂直传染 ,常常造成出生雏鸡的死亡率增加和污染区的扩大 [1]。因此饲养者对该病的防制尤为重视。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该病的防制仅仅停留于药物的预防和治疗上 ,防制效果不佳并且容易出现反复。近年来鸡慢性…  相似文献   

5.
鸡毒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鸡与火鸡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由鸡毒支原体引发,会导致鸡表现出气喘、咳嗽、气管炎等呼吸道症状.而且,鸡毒支原体感染可在鸡群内长期存在及蔓延,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强诊断和防控.文章在全面阐述鸡毒支原体感染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的基础上,提出其诊断和防控措施,以期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鸡毒支原体是由败血支原体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故又称之为慢性呼吸道病。感染鸡毒支原体的鸡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打喷嚏、气管!音、鼻炎等。在没有其他继发感染的情况下,死亡率很低。因此,许多鸡场到现在仍没有清醒的认识到该病的危害性。由于该病既能垂直传播又能水平传播,  相似文献   

7.
为检测消毒剂毒菌清对鸡毒支原体的杀灭效能,作者依据鸡毒支原体的生长特性,经试验证实,硫代硫酸钠作中和剂不影响鸡毒支原体的生长。经棋盘法测定表明,0.25% 、0.5% 、1% 的毒菌法对鸡毒支原体作用2~10m in,均能有效杀灭。  相似文献   

8.
鸡毒支原体(MG)是引起鸡、火鸡及其他禽类慢性呼吸道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可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对禽类有致病力的支原体有鸡毒支原体、滑膜支原体(MS)和火鸡支原体(MM)。鸡毒支原体主要感染鸡、火鸡,也感染其他禽类,引起呼吸道疾病  相似文献   

9.
应用鸡毒支原体灭活油乳剂苗对蛋鸡进行田间免疫试验,证实该苗安全性和效果良好。免疫后在6个月内能有效抵御支原体野毒的感染。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总发病率低29.4%,产蛋率高13.6%,产蛋高峰期延长2—4周,而且药物预防和治疗费用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集了上海地区规模化蛋鸡场、林地散养鸡场、种山鸡场的健康产蛋鸡群共240份血清,进行了鸡毒支原体感染抗体的ELISA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规模化蛋鸡场和林地散养蛋鸡场鸡毒支原体感染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97.8%和93.3%,两种饲养模式的鸡群鸡毒支原体感染率都很高,两者无显著差别;3个种山鸡场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分别为100%、0、30%,说明种山鸡对鸡毒支原体的感染并不普遍;对规模化肉鸡场鸡群鸡毒支原体抗体跟踪结果表明,在65日龄时鸡毒支原体在鸡群中已经存在,65~90日龄期间鸡群普遍感染鸡毒支原体,肉鸡上市前感染抗体阳性率达到94%。结果表明,产蛋鸡群鸡毒支原体感染情况与饲养方式没有相关性,均呈现较高阳性率,种山鸡感染并不普遍,肉鸡群感染鸡毒支原体高峰期在65~90日龄之间,预防鸡毒支原体病的最佳日龄应在30~60日龄之间。  相似文献   

11.
从满足鸡毒支原体生长繁殖对营养物质需求和提供高浓度繁殖生长空间两个方面着手,研究出鸡毒支原体增菌培养工艺。对MGS6株、R株增菌培养后,由于MG大量高浓度繁殖,使透明的培养液变得十分浑浊浓厚.颜色由近于黑色变成土黄色.静止数小时.瓶底产生一层乳白色MG菌体沉淀.菌数可达10^20FU/mL。10倍稀释制成油乳剂灭活苗免疫MG阳性鸡群.早期发病雏鸡免疫后15d左右临床症状消失.鸡群几乎不再发生鸡毒支原体病.并可控制减少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在鸡毒支原体培养及免疫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2.
鸡毒支原体导致了家禽的呼吸道疾病给生产造成损失。采用鸡毒支原体活疫苗进行免疫是一种降低对该病原体敏感性阻止经济损失的方法。活疫苗的开发和评价需要对试验中使用的疫苗毒株和攻毒毒株进行鉴别。美国乔治亚州大学的科研人员建立了一种定量方法来区分鸡毒支原体疫苗株和攻毒株。  相似文献   

13.
鸡毒支原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鸡毒支原体 (MG)会引发鸡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火鸡传染性窦炎 ,是最主要的禽病原菌之一 ,它给养鸡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有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方法。血清学方法有平板凝集试验、血凝抑制试验、EL ISA、PPA-EL ISA等。分子生物学方法也逐渐应用于鸡毒支原体的诊断 ,如细胞蛋白SDS-PAGE分析、限制性内切酶分析、PCR等。鸡毒支原体的防治主要有疫苗预防和药物治疗。从目前来看疫苗预防仅能提供有限的保护 ,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消灭 MG。MG发病机制的研究、先进的诊断方法的探索、高效疫苗的研制、推广及应用是禽病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利用酒石酸泰乐菌素在试管中对鸡毒支原体进行了抑菌试验和在鸡体内对人工诱发的鸡毒支原体病进行了治疗试验。结果表明,酒石酸泰乐菌素能有效地抑制试管中鸡毒支原体的生长繁殖。当饮水中药物浓达到250mg/L以上时,能提高感染鸡的成活率,当饮水中药物浓度达到500mg/L以上时能降低气囊损伤,对提高鸡体增重也有一定的作用;当浓度达到1000mg/L时,则部分治疗的感染鸡体内检测不到鸡毒支原体抗休画产酒石酸泰  相似文献   

15.
液体培养基中的鸡毒支原体收获后,重新调节其pH,使之恢复到培养前的状态,并继续培养鸡毒支原体。结果表明,这不但能提高单位培养基中的鸡毒支原体产量,而且收获的支原体还能保持较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甲磺酸培氟沙星水溶性粉剂对鸡毒支原体分别进行体内外的抑菌治疗试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药物能有效地抑制试管中鸡毒支原体的生长繁殖。体内试验结果表明:当饮水中药物浓度达到100mg/L时,能有效地防止由于鸡毒支原体引起的死亡;当饮水中药物浓度达到50mg/L以上时,能明显地减轻以至部分消除鸡毒支原体强毒引起的气囊损伤;和感染不治疗对照组相比,该药物能提高鸡体增重;用甲磺酸培氟沙星治疗,能抑制感染鸡体内的鸡毒支原体,从而使部分鸡体内检测不到鸡毒支原体抗体。  相似文献   

17.
鸡毒支原体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鸡毒支原体诊断方法研究进展郭建华*陈德威(中国农业大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海淀100094自从1933年Nelson[1]首次观察到鸡毒支原体至今,人们对鸡毒支原体已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在此期间,鸡毒支原体的诊断方法也从原来的分离和鉴定,发...  相似文献   

18.
鸡群单独感染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时,死亡率很低,但MG感染常并发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致使病情加重和病程延长。为了避免更加严重的经济损失,采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是主要的预防措施。主要对鸡毒支原体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和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S6标准菌株不同浓度接种16日龄雏鸡,5d后用鸡新城疫疫苗(I系)诱导发病,对以鸡新城疫为诱导因子的鸡毒支原体野外环境病理模型复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鸡毒支原体S6攻毒菌液浓度为109CCU/mL,攻毒后第5天,用鸡新城疫疫苗(I系)喷雾,5羽份/只,进行激发,可成功复制出鸡毒支原体感染病理模型。  相似文献   

20.
将鸡毒支原体弱毒冻干疫苗和湿苗分别在不同温度下保存,然后分别在不同时间内测定其活菌数和鸡体内免疫效力测定。活菌数测定结果表明:鸡毒支原体冻干疫苗在-25℃的条件下保存11.5个月,活菌数维持不变;在-15℃保存9.5个月,活菌数下降一个滴度;在4℃~10℃条件下保存8.5个月,活菌数不变。湿苗(培养物)的室温24℃保存4d,活苗数不变,保存5d活菌数下降两个滴度;在32℃保存48h活菌数不变,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