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沙棘叶总黄酮的抑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滤纸片法对沙棘叶总黄酮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MIC值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0.625%,枯草芽孢杆菌2.5%,大肠杆菌及根霉5%。结果表明,沙棘叶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在相同时间内,总黄酮提取液的浓度越高,抑菌率越高,而且同一浓度的沙棘叶总黄酮的作用时间越长,其抑菌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2.
水杨酸对食品中常见污染细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的水杨酸溶液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处理,探讨不同浓度水杨酸溶液对这三种细菌的抑菌效果以及抑菌率。结果表明:水杨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其抑制作用呈现浓度效应,即随着水杨酸浓度的增大,抑菌效果越来越明显,水杨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稍差,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相对最弱。  相似文献   

3.
薰衣草精油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薰衣草精油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及气态防腐的测定,研究薰衣草精油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毛霉、绿色木霉菌等微生物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薰衣草精油对微生物的抑菌作用程度依次为:毛霉、绿色木霉菌>酵母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薰衣草精油具有灭菌防腐性,具有实际应用于食品防腐保鲜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乙醇回流提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获得了槟榔碱,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炭疽芽孢杆菌、黑曲霉、青霉等8种菌作为供试菌,通过抗菌实验探讨槟榔碱的体外抗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槟榔碱对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炭疽芽孢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超声波提取物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为2.6mg/mL;乙醇回流提取物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为1.4mg/mL;超临界CO2萃取物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为0.8mg/mL。对黑曲霉、青霉没有抑制作用。3种方法提取的槟榔碱的抑菌活性大小依次为:超临界CO2萃取法>乙醇回流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  相似文献   

5.
半夏乙醇提取物体外抑菌实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半夏乙醇提取物对常见微生物(细菌、酵母菌、霉菌)的抑菌效果,以得出抑菌谱。分别用75%、95%乙醇对生半夏进行回流提取并用琼脂扩散法和液体混合法测定了半夏提取液对一系列供试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75%乙醇提取半夏的提取率为5.24%,而95%乙醇提取半夏的提取率为2.73%;75%乙醇半夏提取液对供试细菌和真菌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各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大肠杆菌25 mg/mL,恶臭假单胞菌12.5 mg/mL,藤黄微球菌12.5 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12.5 mg/mL,枯草芽孢杆菌10 mg/mL,酿酒酵母10 mg/mL,裂殖酵母20 mg/mL,黑曲霉菌12.5 mg/mL,甜瓜枯萎霉菌25 mg/mL。半夏醇提液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可以有效的抑制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对真菌的抑菌作用也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能力[1]。根据抑菌带的长短,即可判断氨苄西林对不同细菌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氨苄西林对同一种菌的影响,初步判断其抗菌谱。【方法】采用滤纸条法测定氨苄西林的抗菌谱,选用的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结果】随着氨苄西林浓度的增加,抑菌带的长度逐渐增长,抑菌效果越来越强,但同一浓度的氨苄西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差别不是很明显。【结论】氨苄西林通过抑制转肽作用使细菌的细胞壁解体而死亡。  相似文献   

7.
7种木腐菌生物活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木腐菌中的活性物质,挖掘潜在的药用价值,利用真菌次生代谢物资源,7种木腐菌在大米固体培养基上发酵获得菌丝体及其代谢产物。利用薄层层析(TLC)-生物自显影-MTT法、96孔板液体稀释法和TLC-DPPH法检测了7种木腐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以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的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抗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为4.1 mg/mL,其活性组分的比移值(Rf值)为0.85。红缘拟层孔菌(Fomitopsis pinicola)提取物对大肠杆菌表现出明显的抗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为1.03 mg/mL,其活性组分的Rf值为0.65。同时,红缘拟层孔菌提取物中的3个成分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桦剥管菌(Piptoporus betulinus)、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香栓菌(Trametes suaveolens)提取物中的单一组分也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余提取物未表现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上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木腐菌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枯草芽孢杆菌对禽舍分离致病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对禽舍分离致病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禽舍中采集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并采用生化试验及动物试验等方法鉴定菌种及毒性,同时借助平板抑制试验检测枯草芽孢杆菌分离菌株的抑菌作用。[结果]:本研究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肠球菌属细菌均没有抑制作用,但其对变形菌属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说明用枯草芽孢杆菌来抑制畜禽舍环境中的一些常见致病菌存在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冬凌草叶提取物对不同菌种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冬凌草叶抗菌活性物质,研究其对不同菌种生长的抑制作用。将空白药敏片放置于质量浓度为0.161 g/mL的冬凌草叶提取物溶液中24 h,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地衣芽孢杆菌、葵肠杆菌为研究对象,用冬凌草叶提取物处理含菌平板,通过平板培养观察其抑菌圈大小,分析冬凌草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冬凌草叶提取物对葵肠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没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对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脓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抑制作用极为明显。冬凌草叶提取物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生长抑制作用,且整体上对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抑制效果比革兰氏阴性菌好。上述结果可为冬凌草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三角梅花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性,发现其对供试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最低抑菌浓度为250 mg/m L;其次是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00 mg/m L和1 g/m L。抑菌圈试验结果与最低抑菌浓度试验结果一致。将1 g/m L的三角梅花乙醇提取液与1.25%的壳聚糖溶液以不同体积比(1∶1、1∶2、1∶3、2∶1、3∶1)制成混合保鲜液对草莓进行贮藏试验,发现二者以3∶1的体积比混合后处理的草莓在贮藏期间的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小,而以1∶3的体积比混合后,草莓贮藏期间的失重率最小。综合分析,将三角梅花乙醇提取液与壳聚糖以3∶1的体积比配制成复合保鲜液用于草莓的贮藏,可延长草莓的保鲜时间,取得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壳聚糖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不同寻常的抑菌活性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为了获得壳聚糖对桉树青枯病病原菌极其拮抗菌的抑制活性,在研究中考察了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对桉树青枯病的生防菌302-多粘类芽孢杆菌、199-蜡状芽孢杆菌及桉树白枯病的病原菌76-茄青枯拉尔氏菌、RS-桉树青枯病原菌的抑制效果。采用琼脂扩散纸片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和分子量的壳聚糖对上述4种菌的抑制效果,利用了系列稀释法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的最小抑菌浓度。同时研究了分子量为2200的壳聚糖在不同pH条件下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5种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对76-茄青枯拉尔氏菌和RS-桉树青枯病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分子量为2200和5万的壳聚糖对青枯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最好,且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大,壳聚糖的抑菌作用逐渐增强,最小抑菌浓度在0.05%以上。而这2种分子量的壳聚糖对302-多粘类芽孢杆菌和199-蜡状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较上述2种病原菌要明显弱很多,最小抑菌浓度在0.1%以上。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本试验进一步探讨了分子量为2200的壳聚糖在不同pH条件下对4种受试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当pH在5.5~6.5时,对受试菌具有最佳的抑制效果。壳聚糖对上述4种菌的作用效果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2.
欧美杨溃疡病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索防治欧美杨溃疡病的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欧美杨溃疡病病株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86株细菌菌株。经平板对峙培养,得到5株对欧美杨溃疡病原菌(Lonsdalea quercina)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室内离体枝条试验和田间杨树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菌株P2和P4的防效较好,通过浇根处理,室外防效分别达到51.8%和48.6%。经鉴定菌株P2和P4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委内瑞拉链霉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e。用中生菌素、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多抗霉素等4种抗生素类药剂和45%代森铵水剂、80%乙蒜素乳油杀菌剂在室内做抑菌试验,中生菌素、新植霉素对病原菌无明显的抑制效果,其他4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农用链霉素100倍稀释液的防效较好,经浇根处理,室外防效达38.2%。试验为欧美杨溃疡病的防治提出了初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干香菇为试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菇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香菇挥发油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香菇挥发油多为含硫化合物、烷烃等,对粪肠球菌、志贺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香菇挥发油抗菌谱较广,可能与其含有含硫化合物有关,具有作为天然防腐剂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三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及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鹿蹄草、功劳叶和地榆三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活性及作用机理。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中草药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中草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时间段菌液吸光值和电导率值;将大肠杆菌在带药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培养10 h并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大肠杆菌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中草药均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且中草药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鹿蹄草的MIC值为31.25 mg/mL,MBC值为62.50 mg/mL;功劳叶和地榆的MIC值均为62.50 mg/mL,MBC值均为125 mg/mL。加药组的大肠杆菌生长受到抑制,菌体细胞膜渗透性增加。扫描电镜显示大肠杆菌细胞出现变长现象,表面出现许多凹坑。三种中草药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鹿蹄草的抑菌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新疆草原糙苏的抑菌活性,对新疆草原糙苏最佳提取溶剂进行筛选并对其抑菌作用进行研究。采用滤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研究新疆草原糙苏不同溶剂提取物抑菌效果,并对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新疆草原糙苏95%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有较强的抑菌效果。95%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MIC为0.25 g/mL,MBC为0.25 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0625 g/mL,MBC为0.125 g/mL;对变形杆菌的MIC为0.0625 g/mL,MBC为0.125 g/mL。新疆草原糙苏具有较明显的抑菌效果,不同溶剂提取物抑菌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基于油水混溶剂的复方精油对空气中沉降菌的抑制作用,本研究测定了复方精油A的抑菌效果、精油型抑菌制剂的抑菌效果和油水混溶剂对精油抑菌效果的影响。通过平板沉降法测定复方精油A的抑菌效果,并选取PEG-40氢化蓖麻油(PEG-40)、吐温80、二甲基亚砜(DMSO)、司盘85、双脱乙醇5种油水混溶剂,在复方精油A和油水混溶剂比例分别介于1:1~1:6时配制精油抑菌制剂,并验证该均匀水溶液的抑菌效果,同时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油水混溶剂对复方精油A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方精油A的抑菌率达到80%以上,精油抑菌制剂在平板暴露6 h的抑菌率最佳,为48.92%。油水混溶剂中PEG-40的增溶效果最佳,复方精油浓度为1%时,精油、PEG-40、双脱乙醇的最佳比例为1:2:2;浓度为3%时,精油、PEG-40、双脱乙醇的最佳比例为1:3:3。PEG-40对空气中沉降菌无抑制效果,双脱乙醇和复方精油对空气中沉降菌的抑菌效果表现为相加作用。研究对植物精油应用于产业化生产时,油水混溶剂的种类和比例对精油类产品实际效果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NaCl对库拉索芦荟的胁迫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100~400mmol/L NaCl胁迫对2年生库拉索芦荟的生长及体内离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00mmoL/L NaCl处理下芦荟植株干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200和400mmol/L NaCl处理下干重和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芦荟根系活力在200mmol/L NaCl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增加盐浓度,根系活力下降;盐胁迫处理的叶片电解质渗漏率显著高于对照,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盐胁迫下,芦荟体内Na^+和Cl^-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K^+和Ca^2+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Na^+主要积累在茎部,叶片和根系含量较小;Cl^-主要积累在叶片,茎部含量相对高于根系。盐胁迫下芦荟体内K^+和Ca^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随着盐浓度增加,叶片K^+含量明显增加,Ca^2+则相反。芦荟叶片保持相对较低的Na^+/K^+比率和较强的K^+和Ca^2+向上选择性运输能力,是芦荟具有一定耐盐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四黄止痢颗粒中六味中药体外相互配伍抗菌活性。采用微管-平板法测定试验药物抗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四黄止痢颗粒中六味中药相互配伍15个药对抗鸡大肠杆菌的协同指数(SI)及呈现协同作用时组方中各味中药的配比。结果表明:六味中药水提物中,黄连抗鸡大肠杆菌的活性最强,MIC为125 mg/mL;配伍呈现协同作用的药对有4对,其中黄芩与黄柏配伍的SI为0.27,配比为8:1,MIC为31.3 mg/mL;黄芩与黄连配伍,SI为0.63,配比为1:2,MIC为62.5 mg/mL;黄芩与甘草配伍的SI为0.25,配比为1:4,MIC为125 mg/mL;黄芩与大黄配伍的SI为0.38,配比为1:2,MIC为125 mg/mL。本试验依据体外联合抗菌活性获得4对中药配比,为四黄止痢颗粒复方的拆方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留兰香提取物体外抗菌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摘要】 目的:研究留兰香提取物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管碟法测定留兰香提取物抑菌圈大小,采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留兰香提取物对4种动物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判定抗菌效果。结果:留兰香水煎剂、醇提物、挥发油对4种动物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尤其是对猪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比较明显,留兰香水煎剂Ⅰ的MIC为0.0313g/ml,醇提物Ⅲ的MIC为0.0625g/ml,挥发油Ⅴ的MIC为2.5μl/ /ml,挥发油Ⅵ的MIC为2.5μl/ /ml。结论:留兰香水煎剂、醇提物及挥发油体外有一定抑菌作用,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提取物对试验菌抑制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