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破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难题的深层次思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业生产力水平严重滞后于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文章从农业科技源头、中间转化环节以及受体等3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因素,提出了促进农业科技支撑农业生产发展的策略,如改革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源头立项机制、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快土地流转并依靠种田能手适度规模化发展农业生产等。  相似文献   

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中国农业科技源头创新、提升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农业的发展只能依靠科技成果转化。在此条件下,以农业成果转化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现有农谷成果转化的现状,提出了促进山西省农谷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对策:建立网站、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农业科技企业、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投入、建立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3.
从农业科技创新必要性入手,论述了创新农业科技手段、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式等重要性。阐述了我国当前形势下如何搞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指出创新是农业科研单位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4.
浅析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深刻剖析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农业科技成果特征、转化渠道和接受用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并提出了加快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如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供给机制、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农科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培养新型农业科技成果用户,旨在为我国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面临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如何不断加强农业科技的创新、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贡献率,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制约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几个因素 l.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极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之一,就是科技成果供需失衡。从农业科技的供给来看,农业科研主要偏向粮、棉等产品,而在生产环节上又偏重于农业产中技术,对产前、产后环节的技术需求重视不够,最终导致农业科技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系统阐述了目前安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并综合分析了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成果属性、转化动力、转化机制及农技推广模式等方面的问题。结合新阶段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联动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托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理论框架,并以安徽颍州农业社会化服务科技创新基地为例,分析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促进成果高效转化方面的正向作用,阐述了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系统、托管组织等主体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中的联动协作机制。提出了一条可行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基于生产托管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以期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助力农业新技术推广到位、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服务“三农”等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为例,分析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完善成果转化机制等方面介绍了经验做法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地方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展缓慢,己成为制约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搞好科技创新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开发,增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是农业科研院所赖以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和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9.
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推动力,要振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当务之急是抓好农业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使之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笔者深入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梳理了包括美国、法国、荷兰、日本、以色列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典型模式及经验,总结了国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借鉴,从优化农业科技成果供给和熟化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完善创新创业、兼职兼薪制度、强化政策落实、加强数据分析和战略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都迫切要求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也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业产业结构、农业装备水平等方面,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目前我国每年的农业科技成果越来越多,但转化率一直不高,转化过程中还存在财政投入不足、农业企业实力薄弱、推广体系不完善、人才力量薄弱等问题。进一步做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需要在加大支持力度、健全转化体系和培育企业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万寿菊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寿菊又名金盏花、臭芙蓉 ,千寿菊、蜂窝菊 ,属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人工栽培万寿菊主要是取其花朵作为提取黄色素的原料。在正常条件下 ,种植万寿菊可实现公顷产鲜花 2 2 .5t以上、产值可达 135 0 0元左右、利润可达6 0 0 0元左右 ,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2.
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成效与主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成效、主要措施和今后发展的策略,以期为兴宁市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陆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有必要建立产销通路 ,并提及物流在流通环节的重要性。最后就大陆各地的招商引资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4.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创新设计能力等方面,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两门课程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独立设课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植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杆菌渗入烟草表皮瞬间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观察实验为例,对植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创新型实验的选题设计、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了探讨。该实验项目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实验设计和实际操作能力,是生物科学特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厌氧水解效率,采用双层平板法筛选出一株耐低温兼性厌氧蛋白酶产生菌192.经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茵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生长8~12h达对数期,初始pH 7.5时酶活力最高.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5℃、pH 7.0,酶活力最高达39.3 U/mL.该酶在50℃以下,pH 6.0~9.0性能稳定.在60℃以上热稳定性很差,70℃保存lh酶活力全部丧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干旱和温度胁迫对大蒜病毒积累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等方法对干旱和温度胁迫下大蒜叶片生理生化特性以及LYSV和OYDV两种病毒的积累量进行测定.【结果】干旱和温度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低于对照(土壤含水量20%,温度22℃),对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以及SOD活性呈现不同程度的影响;干旱胁迫下,LYSV和OYDV的积累量均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显著增加,在10%土壤含水量下,LYSV和OYDV分别达到8.60×106和6.54×106;温度胁迫下,低温4℃显著阻止了LYSV和OYDV的积累,高温35℃也对LYSV的积累量(1.78×106)起阻碍作用,而对OYDV的积累量(5.00×106)起促进作用.【结论】干旱和温度对大蒜LYSV和OYDV积累的影响不尽相同,对于其影响机制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科技自主研发的要求着手,阐述了笔者对农业科技自主研发的认识与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院校在彰显办学特色过程中如何着力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自主科技研发的能力与水平,进一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9.
苦荞的成分功能研究与开发应用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苦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它既能食用 ,又能防病、治病 ,为许多其它主要食物所不及。我国有丰富的苦荞资源 ,对苦荞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人们的食物结构 ,同时也有助于促进贫困山区的脱贫致富。本文就苦荞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开发应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蒲公英是一种多年生草本药食同源植物,其富含黄酮、萜类、多糖、绿原酸、果胶等化合物,在临床药用上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同时,蒲公英含有多酚、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生物碱等活性物质,具有很好的保健食用价值。文章从药食同源的角度对蒲公英的加工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蒲公英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