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肌内脂肪代谢与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肉是我国人民膳食结构中的主要肉类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猪肉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研究表明:肌内脂肪含量与肉品质密切相关。肌内脂肪对猪肉品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嫩度、大理石纹、风味和多汁性上。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肉品质的要求日益增高。肉品质主要受到肌内脂肪(IMF)含量、肌纤维类型及直径等影响。其中,IMF是指沉积在肌纤维与肌束之间的脂肪,其含量不同使肌肉中呈现不同程度的大理石花纹,直接影响色泽、风味、多汁性、嫩度等肉品质指标,与肉品质紧密相关。因此,提高IMF含量而不增加皮下脂肪含量有助于提升肉品质,满足人们对健康和口味的双重需求,提升经济价值。本文从IMF细胞来源、IMF含量与肉品质的关系、IMF沉积与营养调控、调控IMF沉积的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肌肉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脂肪不仅是动物体能量来源 ,而且与肉品的风味品质和食用价值有很大的关系。尤其随着消费的瘦肉型 ,不仅要求高瘦肉率 ,对肉品的呈味、香味及感观满意程度也提出了要求。而肌肉内脂肪的含量与上述品质有直接关系。当肌束和肌纤维间沉积一定脂肪时 ,肉的断面呈大理石状 ,不仅鲜嫩 ,而且柔软多汁 ,是理想的肉品。因此 ,各国学者就肌肉内脂肪形成的细胞学、组织化学等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拟就此作一综述。1 肌肉内脂肪的生成肌肉脂肪通常被分为肌间脂和肌内脂(肌肉内脂肪 ) ,肌内脂存在于肌外膜、肌束膜、甚至肌内膜上 ,营养状况好的家畜…  相似文献   

4.
营养与猪肉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质是指鲜肉或深加工肉的外观、适口性、营养价值等各方面的综合。其中最容易引起消费重视的是感官品质。如肌肉的颜色、系水力、嫩度、大理石纹、香味等,而营养对猪肉的调控主要发挥在这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饲料中营养物质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王友明 《饲料研究》2001,(8):17-18,20
猪肉品质主要是指感官品质、深加工品质、营养价值、卫生品质等4个方面,其中最容易引起消费重视的是感官品质,如肌肉的颜色、系水力、嫩度、大理石纹、香味等,而营养对猪肉的调控也主要发挥在这几方面。影响猪肉感官品质的主要因素有:①肌肉脂肪的含量;②机体中风味物质,如肌苷酸、谷氨酸、脂肪酸的含量与类型;③肌肉嫩度的影响物质如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等;④肌肉脂质的氧化和系水力;⑤肌肉中肌红蛋白的含量等。只要我们通过营养调控就能改变这些影响因子的含量,不同程度地提高猪肉品质。1氨基酸1.1甜菜碱 甜菜碱又称甘氨酸…  相似文献   

6.
正猪肉品质与安全是目前我国养猪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猪肉品质主要受肌内脂肪含量、肌纤维数量和肌纤维直径及肌纤维类型等因素影响,其中,肌内脂肪含量与猪肉的感官品质和食用品质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肉的风味、多汁性、嫩度、色泽。低含量的肌内脂肪严重影响了肉的风味和口感,且往往与猪的PSE(Pale,Soft,Exudative)肉发生率相关。一般认为猪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提高猪肉品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生 《养猪》2014,(5):11-16
1猪肉品质概述及评价指标 肉质的具体定义是多样的,但其本质是一致的。肉质是指与鲜肉或加工肉的外观和适口性有关的一些特性,包括肉的色泽、肉质结构、硬度、大理石纹和肌肉系水力等,而消费者在猪肉品质方面还讲究适口性,包括肉的嫩度、风味和多汁性等。通常所说的猪肉品质主要指猪肉的消费品质,而决定这几个方面的最主要肉品质性状为肉品的系水力、色泽和大理石纹以及猪肉中的脂肪酸、氨基酸组成和肉的风味特征等(张鏸予等,2009)[1]。肉的物理特性决定着消费者对肉品的可接受性,肉的化学特性与营养性关系密切。主要评价指标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影响猪肉品质的遗传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主要的肉品质性状肉质的定义最为广泛接受的是Hoffmann的定义,即肉质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感官属性、技术因素、营养价值、卫生和毒性或食品安全。影响肉质的因素:一般来说,肉质包括肌肉质量(外观、颜色、系水力),背膘质量(外观、脂肪的硬度、脂肪酸组成)和食用质量(大理石纹  相似文献   

9.
牛肉胴体的价值是由肉质等级决定的,高含量的肌内脂肪(大理石纹)可以改善牛肉的质地和汁液,提高牛肉的感官适口性,因此,大理石纹是牛肉质量等级的决定性因素。牛肉的感官适口性不仅受肌内脂肪数量的影响,而且受肌内脂肪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前  言肌内脂肪积聚在肌肉的内肌束膜内。肌内脂肪的沉积是有规律的,它决定着肌肉大理石纹的程度。一定量的肌内脂肪是改善肌肉烹制后的适口性所必需的。肌内脂肪还导致结蒂组织松散,从而可提高肌肉的多汁性和嫩度。肌内脂肪的含量很重要,其化学成分也很重要。脂肪的化学成分随动物种类(Souci等,1994;Enser等,1996;Enser等,1998)和品种(Kellogg,1977;Malmfors等,1978;Nurnberg等,1995)以及随环境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在环境因素中,饲料的类型和饲喂水平是极为重要的两种因素(Leibetsender…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单纯要求瘦肉含量而越来越看重肉的品质.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的含量影响着肉质的嫩度、风味和多汁性.Patrici等(1985)等对丹麦商品猪的肉质研究发现,肉的风味多汁性随肌内脂肪含量的增加而持续改善,提高肌内脂肪的含量会增加肉质的嫩度和多汁性.  相似文献   

12.
决定大理石花纹水平的肌内脂肪(IMF)含量是影响牛肉感官质量(包括嫩度、多汁性、风味和颜色)的重要因素之一。肉牛体内IMF的形成始于受孕后6个月左右,并在动物的一生中持续增长。大理石花纹的沉积受到品种、遗传、营养和管理(包括去势、断奶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肉牛大理石花纹沉积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品种选择以及在肉牛生长发育过程中有效调整饲料、优化营养、因地制宜改善管理提高牛肉品质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肉的质量。肌内脂肪的含量影响肉的多汁性、嫩度和风味,2%~3%的肌内脂肪含量是新鲜肉的一个理想标准。Patrici等(1985)对丹麦商品猪的肉质研究发现,提高肌内脂肪含量,肉质嫩度、多汁性也会相应地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几个主效基因和QTL对猪肉品质和胴体性状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几个主效基因和QTL对猪肉品质和胴体主要经济性状影响的研究,阐述了氟烷敏感基因、酸肉基因、肌肉含量基因、肌肉内脂肪基因、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脂肪组织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肌纤维的候选基因对猪的肌肉糖元、蛋白质含量、背膘厚度、腰肌面积、公猪膻味、肌肉内脂肪含量、肉品质、腹脂率、烹调损失率、PH1、PHu值、屠宰率、胴体长(cm)、胴体瘦肉率、滴水损失、加工率(%)、酸肉率(%)、多汁评分、风味评分、嫩度评分、大理石状评分等经济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营养调控猪肌内脂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是指蓄积于肌外膜、肌束膜以及肌内膜上的脂肪。肌内脂肪含量与猪肉的食用品质密切相关,可影响猪肉的嫩度、风味、肉色、系水力及大理石纹评分,是影响猪肉品质的重要因素。通常,猪肌肉含脂量控制在2.0%~3.5%范围比较理想,含量适中且分布均匀的大理石纹能使肉品味美多汁、  相似文献   

16.
肉牛肌内脂肪的沉积机制及其营养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肉的肌内脂肪(IMF)含量与肉品质(嫩度、多汁性、风味)呈正相关,而大理石花纹丰富(富含IMF)的牛肉通常来源于饲喂高水平谷实饲料和育肥周期较长的肉牛(30月龄或以上),这种投入产出比较低的模式限制了我国肉牛产业生产高品质牛肉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肉牛肌内脂肪沉积、合成代谢以及营养因素对IMF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就肌内脂肪细胞发育、合成和降解代谢以及日粮淀粉生糖效率、脂肪消化吸收和维生素等营养因素对IMF沉积的影响展开综述,为肉牛IMF沉积的营养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动物肌内脂肪对肉质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内脂肪(IMF)含量是影响肉质的主要因素,生产优质肉的畜禽品种是当前的育种目标之一,通过选育可以提高动物IMF含量。本文综述了IMF含量对肌肉嫩度、大理石纹等肉质性状的影响,对影响IMF含量的相关候选基因和非编码RNA调控机制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养猪》2020,(3)
项目通过对八眉猪原种、二元长八、三元约长八以及杜长大等猪的肉食用品质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八眉猪的肉色鲜红,肉质细嫩,纤维致密,大理石纹分布均匀,肌内脂肪含量适中,多汁和保水性好,失水率和滴水损失少,特别是"肉品脂肪坚实,咀嚼有嚼劲"等特性,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客观揭示了八眉猪保持了地方猪种及高原特色肉品品质,肉品质量优良,在优质猪肉生产加工等方面独特的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9.
据Gerbens(2001)等报道,肌内脂肪(IMF)含量与肉质及口感呈正相关,可影响肉质的嫩度、风味和多汁性。当肌束和肌纤维间沉积一定脂肪时,肉的断面大理石状评分较高,不仅鲜嫩,而且柔软多汁,是理想的鲜食肉品。众多研究认为,2.5%~3%IMF含量是新鲜猪肉产品的理想标准。近20年来,IMF含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对猪肉品质的追求也不断提高。然而,在非洲猪瘟的巨大冲击下,现代化、集约化养殖企业主要追求数量和生产速度的复工复产,而更多忽略了肉质的选育和提高,导致猪肉肉质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因此,了解猪肉肉质的评定指标和准确的测定方式,对肉质的客观评定和品种肉质改良速度的提高有直接影响。肉的食用品质主要包括肉的风味、质构、嫩度和多汁性等~([1]),肉质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指标,包括肌肉肉色、pH、嫩度、大理石纹、滴水损失、熟肉率、剪切力、系水力、电导率、挥发性盐基氮和肌内脂肪含量测定等。文内就猪肉肉质的各个评定指标和相应的测定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