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查明我国奶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从我国部分地区奶牛场采集的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病乳中分离鉴定出无乳链球菌115株,采用K-B纸片法测定了这些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表明,无乳链球菌对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大部分抗生素,如头孢唑啉、头孢噻肟、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麦迪霉素、林可霉素、氟苯尼考、多黏菌素B、环丙沙星、氟哌酸、氨苄青霉素/舒巴坦、头孢噻肟/棒酸和头孢他啶/棒酸均比较敏感;但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恩诺沙星、阿莫西林/棒酸和复方新诺明等有一定耐药性,其耐药率达50%~100%。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选取河南省参加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的6个规模奶牛场,结合其2013年全年体细胞数据,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为豫南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季度变化而变化,以第三季度发病率最高;随着奶牛胎次的增加,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泌乳前期,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比较平稳,泌乳后期隐性乳房炎发病率较高。从123头奶牛的361个乳区的阳性样品中共分离到9种516株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03株,占19.96%;无乳链球菌124株,占24.03%;停乳链球菌80株,占15.50%;大肠杆菌111株,占21.51%;其他菌占18.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主要检出菌对头孢曲松、恩诺沙星、强力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药物比较敏感,对四环素、磷霉素、新霉素、土霉素、多黏菌素B、链霉素、林可霉素等药物敏感性比较低,对青霉素G、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表现出很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取长春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谱系统资料,并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提高奶牛乳房炎的治愈效果提供理伦依据。本试验研究对长春地区多个奶牛场采集患乳房炎奶牛的231份奶样进行传统细菌生化实验培养,分离鉴定和做药物敏感试验。一共分离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3种病原菌208株,其中大肠杆菌54株,耐药菌株为41株,耐药率为17.75%;金黄色葡萄球菌101株,耐药菌株为92株,耐药率为44.23%;无乳链球菌53株,耐药菌株为39株,耐药率为18.75%,其中耐三种以上抗生素的菌株为126株,耐药率为60.58%,且产生了多重耐药性。3种主要病原菌对磺胺类药物、头孢唑林、链霉素、大观霉素、多西环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对青霉素、卡那霉素产生了完全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通辽地区奶牛乳房炎优势性病原菌,试验对30份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奶样进行细菌分离,经血液琼脂平板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及药敏试验共分离到14个菌株,最终鉴定为无乳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临床上常用的链霉素及磺胺类药物均已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及麦迪霉素表现出较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从患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奶或子宫黏液中分离菌株,鉴定后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105株、表皮葡萄球菌20株、大肠埃希氏菌20株、链球菌38株(其中停乳链球菌8株,无乳链球菌30株)和牛源多杀巴氏杆菌5株,在体外用重组溶葡萄球菌酶、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按照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了杀菌试验。结果表明,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抑杀效果,对链球菌(包括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和牛源多杀巴氏杆菌具有一定的抑杀效果,对大肠杆菌作用较差;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都有一定量的耐药菌株产生,而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耐药菌株同样具有良好抑杀效果。  相似文献   

6.
从患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奶或子宫黏液中分离菌株后经鉴定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105株、表皮葡萄球菌20株、大肠埃希氏菌20株、链球菌38株(其中停乳链球菌8株,无乳链球菌30株)和牛多杀性巴氏杆菌5株。在体外用重组溶葡萄球菌酶、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按照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抑杀菌实验。结果表明: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包括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具有良好抑杀效果,对链球菌(包括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和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一定的抑杀效果,对大肠杆菌作用较差;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都有一定量的耐药菌株产生,而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耐药菌株同样具有良好抑杀效果。  相似文献   

7.
牛源性无乳链球菌血清型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旨在查明牛源性无乳链球菌血清型分布及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从中国部分地区奶牛场采集的临床型乳房炎病牛乳中分离鉴定出78株无乳链球菌地方菌株,制备沉淀反应抗原及6株标准血清型无乳链球菌单因子血清抗体,采用环状沉淀试验,对78株无乳链球菌地方菌株进行了血清学分型鉴定;同时采用K-B纸片法测定了这些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表明,引起奶牛乳房炎的无乳链球菌血清型主要为X型(60.26%),其次为Ⅲ型(10.26%)、R型(7.69%)、Ⅱ型(7.69%)和Ⅰb型(5.13%),Ⅰa型尚未发现。无乳链球菌对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大部分抗生素,如头孢唑啉、头孢噻肟、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多黏菌素B、环丙沙星、氟哌酸和头孢他啶/棒酸均较敏感;但对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恩诺沙星、阿莫西林/棒酸和复方新诺明,有一定的耐药性,其耐药率达50%~100%。本研究对进一步研制有效的药物及疫苗,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上海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了获得上海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的系统资料并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奶牛乳房炎防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在上海郊区4个奶牛场采集的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患牛的126份奶样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共分离到萄葡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3种主要病原菌107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4株,占分离菌株的69.16%;无乳链球菌27株,占分离菌株的25.23%;病原菌单独感染率为48.7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单独感染率达39.02%;病原菌混合感染率占51.22%,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混合感染.主要病原菌对头孢拉定、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敏感,对大多数抗菌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氨苄青霉素产生了完全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为调查四川省资阳市某规模化羊场暴发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无菌采集患病羊乳样45份,然后进行细菌分离、纯化及PCR鉴定,同时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试验。共分离、鉴定出5株大肠埃希菌、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25株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红霉素及四环素类等多种药物有耐药性。本研究为该场山羊乳房炎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对昆明地区多个奶牛场的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从114份乳样中共分离出13种305株细菌,经培养特性、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等试验,鉴定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3株,占20.66%;表皮葡萄球菌26株,占8.52%;无乳链球菌53株,占17.38%;停乳链球菌23株,占7.54%;乳房链球菌19株,占6.23%;乳链球菌14株,占4.59%;粪链球菌15株,占4.92%;化脓链球菌14株,占4.59%;大肠杆菌48株,占15.74%;真菌12株,占3.93%。分别对所有分离菌株进行17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除真菌外所有菌株对庆大霉素、新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林可霉素、乳肿康均高度敏感,对临床常用的青霉素、链霉素、鱼腥草等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石河子地区奶牛隐性乳房源炎致病菌——链球菌的流行情况,试验采用CMT法检测石河子周边地区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感染率,并分离鉴定链球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株的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试验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总阳性率为44.56%(869/1 950),共分离菌株208株,其中链球菌的分离率为47.11%(98/208);分离出的链球菌主要对氟苯尼考、庆大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对红霉素、阿莫西林、链霉素具有耐药性。说明链球菌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对很多药物产生耐药性,建议临床使用一些新药,同时加强奶牛饲养管理及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2.
张菊 《中国乳业》2019,(12):44-46
为了初步分析河南省遂平县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种类与感染情况,采集全县部分乡镇患有奶牛乳房炎的乳汁样品73 份进行调查,分离并鉴定病原菌。结果表明,分离的96 株菌株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棒状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38.54%、30.21%、17.71%和13.5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乳房链球菌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 种菌株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敏感,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具有较强的耐药性,提示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可作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奶牛乳腺炎是奶牛养殖业的常见疾病,而无乳链球菌是乳腺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本试验从江苏和河北地区的规模化奶牛场中共收集67份乳腺炎奶样,经分离培养和鉴定,共分离出33株无乳链球菌。药敏试验表明:河北地区和江苏地区奶牛场的分离株对阿莫西林、头孢氨苄等β-内酰胺类药物以及恩诺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高度敏感,而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以及丁胺卡那等氨基糖苷类药物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此外,河北地区分离株对四环素、多西环素这两种药物比较敏感,但在江苏地区无乳链球菌对这两种药物表现出了较强的耐药性,耐药率均高达74.1%。说明不同地区的无乳链球菌耐药情况有一定的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临床上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乳腺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临颍县奶牛乳房炎病原菌感染情况调查与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初步分析临颍县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种类与感染情况,并对其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分析,本试验对全县部分地区采集患有奶牛乳房炎的乳汁样品73份,分离并鉴定病原菌。结果表明:共分离96株菌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棒状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38.54%、30.21%、17.71%和13.5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乳房链球菌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种菌株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敏感,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不同菌株对其他药物耐药程度有较大差异,提示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可作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试验对昆明地区多个奶牛场的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从114份乳样中共分离出13种305株细菌,经培养特性、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等试验,鉴定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3株,占20.66%;表皮葡萄球茵26株,占8.52%;无乳链球菌53株,占17.38%;停乳链球菌23株,占7.54%;乳房链球茵19株,占6.23%;乳链球菌14株,占4.59%;粪链球菌15株,占4.92%;化脓链球菌14株,占4.59%;大肠杆菌48株,占15.74%;真菌12株,占3.93%。分别对所有分离菌株进行17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除真菌外所有菌株对庆大霉素、新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林可霉素、乳肿康均高度敏感,对临床常用的青霉素、链霉素、鱼腥草等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旨在调查引起内蒙古通辽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生的优势病原菌。采用常规方法对采集自该地区某奶牛场的3份临床型乳房炎患牛奶样进行优势致病菌的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评价分离菌对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3份乳样中共分离到14株菌,经生化试验鉴定为无乳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链霉素及磺胺嘧啶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而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及麦迪霉素对分离菌则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解大肠杆菌在新疆昌吉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流行中所起的作用,试验对昌吉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病牛乳样进行了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结果表明,昌吉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40.8%,从671份乳样中分离出大肠杆菌64株,占样本数的9.5%,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三种细菌总数的32.16%。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鉴定出的64株大肠杆菌对氧氟沙星、头孢唑林、克林霉素敏感;对青霉素、庆大霉素、氨苄西林中度敏感;对链霉素、四环素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辽宁阜新某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情况,采用体细胞计数法对奶牛场中94头临床表现健康的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筛查,对检测后的阳性乳样进行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所得的链球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为48.94%;对34株奶牛隐性乳房炎链球菌分离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发现菌株对头孢氨苄、磺胺间甲氧嘧啶和磺胺甲基异恶唑耐药率最高(100%);对苯唑西林、阿奇霉素、林可霉素、多西环素、土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均在82.4%以上;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环丙沙星较敏感,敏感率分别为44.1%、50.0%及52.9%。结果表明:该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源链球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9.
对昆明地区多个奶牛场的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从114份乳样中共分离出细菌13种305株,经培养特性、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等,鉴定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3株,占20.66%;表皮葡萄球菌26株,占8.52%;无乳链球菌53株,占17.38%;停乳链球菌23株,占7.54%;乳房链球菌19株,占6.23%;乳链球菌14株,占4.59%;粪链球菌15株,占4.92%;化脓链球菌14株,占4.59%;大肠杆菌48株,占15.74%;真菌12株,占3.93%。分别对分离菌株进行17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除真菌外,所有菌株对庆大霉素、新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林可霉素、乳肿康均高度敏感,对临床常用的青霉素、链霉素、鱼腥草等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乌鲁木齐周边地区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沙门氏菌的流行与耐药情况,本研究采集了5个牧场300份奶牛乳房炎奶样,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培养,利用荧光PCR方法鉴定,同时对分离出的阳性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奶牛乳房炎样品中分离出12株沙门氏菌,分离率4%;耐药性分析表明分离的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多西环素、链霉素耐药率超过50%,对氨曲南、诺氟沙星、多粘菌素B、头孢他啶敏感性大于70%。此外4株沙门氏菌分离株具有多重耐药性。本研究为本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