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为了了解屠宰场生猪肉被沙门氏杆菌污染的情况,试验对采集的20份生猪肉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选择性培养、生化试验、革兰氏染色、沙门氏杆菌外膜蛋白C(Omp C)基因PCR检测等方法进行鉴定,采用MegAlign软件绘制分离菌16S rRNA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从屠宰场生猪肉中分离到一株疑似沙门氏杆菌,命名为GZ-Q1株; GZ-Q1株为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生化试验结果与沙门氏杆菌的生化特性基本相符; Omp C基因PCR检测可见约204 bp的目的条带; GZ-Q1株与猪霍乱菌株(CP007639. 1)的同源性最高,为99. 9%。说明从屠宰场生猪肉中分离的GZ-Q1株为猪霍乱沙门氏杆菌。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鹅源鼠伤寒沙门氏杆菌进行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试验从病料中分离出菌株后采用生化试验、亲膜蛋白基因invA的PCR扩增、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对分离株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17株菌株均为鼠伤寒沙门氏杆菌,这些分离株能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不利用蔗糖等,符合沙门氏杆菌生化特性;亲膜蛋白基因invA的PCR扩增得到大小为330 bp的目的条带;血清型鉴定显示,分离株血清型符合鼠伤寒沙门氏杆菌的血清型。药敏试验显示,82.35%的菌株对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敏感,64.71%的菌株对卡那霉素敏感,64.70%的菌株对诺氟沙星敏感,58.82%的菌株对庆大霉素敏感,52.94%的菌株对新霉素敏感;64.71%的菌株对多西环素耐药,58.82%的菌株对链霉素耐药,35.29%的菌株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耐药,29.41%的菌株对环丙沙星耐药;有11株分离株至少对2类抗生素耐药,其中7株分离株对3类及3类以上抗生素耐药。说明分离自鹅的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且出现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3.
病死雏鸡的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送检的31只病死雏鸡中分离出30株致病菌,其中沙门氏杆菌27株,分离率90%,大肠杆菌6株,分离率20%。对其中5株沙门氏杆菌和4株大肠杆菌进行了系统生化鉴定及血清型鉴定,证实5株沙门氏菌中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占60%(3/5),鸡伤寒沙门氏杆菌占40%(2/5),4株大肠杆菌中O22株,O61株,O1151株。对分离菌进行了雏鸡致病力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防控雏鸡白痢沙门菌病,试验自保定某蛋种鸡场疑似为鸡沙门菌病雏鸡采取肝脏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鸡白痢沙门菌多价血清学鉴定及沙门菌inv A基因PCR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检测及对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10株分离菌的形态特征、生化特性、血清学鉴定结果符合鸡白痢沙门菌的特征,说明从病死雏鸡组织中分离出的细菌为鸡白痢沙门菌。沙门菌inv A基因PCR扩增出373 bp目的片段,进一步证实分离菌为鸡沙门菌。用分离菌株接种雏鸡,其死亡率高达90%,表明该菌株有很高的致病性。10株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和青霉素耐药率达100%,对阿齐霉素的耐药率达90%,而对阿米卡星、头孢唑林和庆大霉素耐药性较弱、对氧氟沙星较为敏感。3耐菌株多重耐药比例为42.86%,4耐菌株多重耐药比例为57.14%,5耐菌株多重耐药比例为71.43%,说明雏鸡沙门菌分离株对所试抗菌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表现出多重耐药现象。本试验为鸡白痢沙门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从河南省多个养猪场采集有明显呼吸道症状的猪肺脏和鼻拭子,进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Bb)的分离鉴定,通过病原的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和生化试验鉴定,以及用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flaB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有8株分离菌株扩增出了237 bp的特异性目的条带,结合形态观察及生化试验鉴定,确认成功分离到了8株猪源性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强力霉素、氯霉素、氟苯哒唑、氧氟沙星、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奈丁酸和阿米卡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四川地区规模化养猪群的沙门菌的带菌情况,采用病原菌的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和PCR鉴定方法对采自四川10个规模化猪场的600份健康猪粪便进行了沙门菌分离鉴定,并对鉴定出27株沙门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耐药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四川地区的10个健康猪群的沙门菌总检出率为4.5%(27/600);各个市县的沙门菌的分离率介于1.7%~6.7%之间;分离到沙门菌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以及氟苯尼考的耐药率分别为96.3%、96.3%和92.6%,耐药率大于85%的药物有氨苄西林、奥格门丁、卡那霉素和恩诺沙星,庆大霉素(74.1%)和大观霉素(77.8%)的耐药率也比较严重,头孢噻呋、头孢唑啉、达氟沙星和多黏菌素E是较为敏感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对临床送检疑似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的病例进行细菌分离,利用沙门菌所具有的种属特异性的亲膜蛋白基因inv A做PCR鉴定,结合生化鉴定和血清型鉴定,并分析分离菌的耐药性。从4例病死鹅病料中共分离到4株细菌,经inv A PCR鉴定、生化特点和血清型鉴定确认为鼠伤寒沙门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株分离菌对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头孢曲松等药物敏感性较强,但对多黏菌素B、多西环素耐药。其中,有2个分离株表现出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某养殖场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从该场临床患病猪中分离出一株细菌,经细菌培养特点、形态特点、生化特性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出分离菌为沙门菌,血清型鉴定为都柏林沙门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菌仅对丁胺卡那霉素、美洛西林和菌必治敏感。  相似文献   

9.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鉴定及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检测海南省文昌市某鸭场病鸭致病原及其耐药情况,试验分别采用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检测、PCR鉴定和测序等方法对病鸭致病原进行鉴定,并采用药敏试验检测其耐药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分离培养和形态观察确定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经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出20株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经PCR鉴定及测序其中17株为鸭疫里默氏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对环丙沙星、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利福平、庆大霉素、头孢哌酮、克林霉素、头孢唑肟敏感,对新霉素和磷霉素耐药。  相似文献   

10.
猪霍乱沙门菌是引起1~4月龄幼猪副伤寒的病原菌,属沙门菌属肠杆菌科,为革兰阴性小杆菌。其所引发的疾病称仔猪副伤寒,可造成猪场重大损失。笔者从滨州某大型养猪场发生幼猪慢性结肠炎的病猪中采集血液及粪便,分离出2例猪霍乱沙门菌,对其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旨在对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饮食安全和公共卫生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猪萎缩性鼻炎(AR)临床症状猪群分离出34株疑似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对分离菌进行形态结构、染色特性、培养性状和生化特性等方面的测定,结果这些分离菌均符合Bb的生物学特征;对BbFlaA基因进行PCR扩增,所有分离菌均能扩增出特异性DNA条带,与传统方法的鉴定结果完全一致,且最小检出量为0.64pg;而猪鼻腔和肺组织中常见的多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均未出现任何DNA条带。药敏试验显示,这些分离物对多黏霉素B、丙氟哌酸、氟哌酸、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均表现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2.
为了检验多重PCR技术在沙门菌毒力鉴定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沙门菌在陕西关中地区的流行情况,从该地区多家养殖场分离获得19株细菌,分别利用生化试验与小鼠攻毒试验和多重PCR技术鉴定和检验了沙门菌及其毒力。结果表明,多重PCR技术对分离沙门菌的鉴定结果和生化试验鉴定结果一致,符合率达100%;毒力质粒携带情况与小鼠攻毒结果一致;同时鉴定出陕西省多家养殖场中存在携带毒力基因菌株,值得关注其对畜禽养殖的潜在威胁。多重PCR技术能够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鉴定沙门菌,并可鉴定出其毒力,可以用于致病性沙门菌的流行病学检测,值得在兽医临床和畜产品沙门菌污染的检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鹌鹑沙门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病死鹌鹑的肝脏和心血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动物接种试验,确定为沙门菌。在水井、禽舍输水系统处采取的两处水样中,同样分离鉴定出了上述细菌。动物试验结果表明,从脏器中分离到的沙门菌比从水样中分离到的沙门菌致病力更强。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脏器中分离的沙门菌对强力霉素、多黏菌素B敏感,水样中分离的沙门菌对卡那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14.
对某蛋鸡场送检的10日龄左右病死雏鸡,进行了病理剖检,并开展了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PCR鉴定、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动物回归、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能够与鸡白痢鸡伤寒沙门菌阳性血清产生明显的凝集,PCR结果证实该分离株为鸡伤寒沙门菌;动物回归试验中,分离的鸡沙门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分离株对替米考星、磷霉素、阿莫西林耐药,使用敏感药物氟苯尼考对鸡群沙门菌的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确诊贵州省三穗县某养鸭场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病例,通过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检测及基因测序对病原进行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离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生化特征与鸭疫里默氏杆菌相符; PCR检测及基因测序与鸭疫里默氏杆菌OmpA基因同源性达100%;药敏试验对卡那霉素、新霉素、哌拉西林3种抗菌素高度敏感。结论:确诊病例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高敏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辽宁省猪沙门菌流行菌株主要血清型毒力因子的分布特征及致病性,依据猪沙门菌属保守基因、多重PCR引物和血清凝集试验,从辽宁省选择有代表性的规模化养猪场、下游生猪屠宰场和肉类市场采集肠道、饲料和污水、猪肉等样品进行猪沙门菌及其血清型鉴定。应用猪沙门菌14种主要毒力因子特异性基因扩增检测方法,检测所分离到的不同血清类型猪链球菌的毒力因子分布情况,并应用小鼠攻毒试验和病理学技术对其致病性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采集的412个样品中共分离到39株猪沙门菌,养猪场、屠宰场、销售市场所分离沙门菌检出率分别为51.28%,41.02%,7.70%;主要血清型为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型沙门菌,其阳性率分别为41.02%,38.46%,5.12%,未定型占15.38%;毒力因子共检出11种,其中检出率达到90%以上的和3种血清型共同携带的毒力因子结果一致有mogA、sseL、mgtC、bcfA、araB、stn,猪生产链3个环节共同携带的毒力因子有spvR、spvA、mogA、mgtC、araB、stn,其中养殖场毒力因子检出率最高,销售市场毒力因子检出率最低;猪霍乱沙门菌可引起小鼠的急性败血症,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均可引起小鼠发病,但各器官的损伤则较轻。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离出广谱抑菌的海洋微生物,试验以北冰洋沉积物为样本,采用涂布平板法分离海洋微生物单菌落,以9种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弧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门氏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为指示菌,进行抑菌试验及抑菌谱的研究;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测序对抑菌效果最好的海洋微生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100个单菌落,除去菌落形态相同的菌株,共分离得到40株分离菌。从待测的40株菌株中筛选出1株抑菌效果最好的菌株(26号菌株),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测序结果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该菌株对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弧菌表现为高敏,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现为中敏。说明26号菌株对畜禽养殖过程中常见的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抑菌效果,具有作为饲料添加剂中益生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从吉林开发区周边3个规模化猪场采集腹泻病猪的病料,经培养特性和细菌形态观察,生化鉴定,结合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特点,分离鉴定出沙门氏菌菌株.并用12种药物做了药敏试验,结果沙门氏杆菌对阿米卡星、卡那霉素高度敏感;对四环素、磺胺六甲氧嘧啶、左氧氟沙星中度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红霉素、恩诺沙星、氟哌酸耐药.  相似文献   

19.
猪沙门氏菌病又称仔猪副伤寒,是由猪霍乱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仔猪腹泻性传染病.本病多发生于1~4月龄的仔猪,4月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生此病.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冬春季节发病较多,一般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在多雨潮湿气候多变季节发病较多.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交配或人工授精也可以传播本病,根据临床诊断剖检特点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1].为了进一步做该病的防治工作,作者对送检的疑似猪沙门氏菌病的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生化试验、动物试验和药敏试验等.  相似文献   

20.
仔猪副伤寒的防治重庆聂秀兰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杆菌病,是由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及猪伤寒沙门氏杆菌等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也是其他疾病特别是猪瘟或猪发热性疾病继发性感染。该病多发于1~4月龄的仔猪,6月龄以上发病较少。初春、秋末、冬季较为多见,感染上该病的仔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