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型 根据表面抗原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不同可将其分为不同的亚型。目前已发现16种HA和10种NA,HA和NA可任意组合形成一种新的亚型。在各种家禽和野生禽类中现已分离到上千株禽流感病毒,曾有报道在人群中发生H5N1亚型禽流感。根据致病能力大小可将禽流感病毒分为高致病性毒株、低致病性毒株和不致病性毒  相似文献   

2.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通常在鸡胚上增值性能高,但在细胞上增值能力差。为了获得在细胞上高效表达H9N2亚型禽流感HA和NA抗原的疫苗株,通过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将A/Chicken/Shanghai/441/2009(H9N2,SH441)的HA和NA基因与A/Puerto Rico/8/34(H1N1,PR8)的6个内部基因进行人工重组,拯救并获得了1株禽流感重组病毒441-PR8,并对它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组病毒441-PR8株在细胞上的增殖能力明显高于野生毒株SH441,该重组病毒有望成为H9N2亚型禽流感疫苗研制的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3.
禽流感早期又称真性鸡瘟、欧洲鸡瘟。近几年,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暴发本病。在病毒学上,禽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属。禽流感病毒根据血凝素(HA)分为16个亚型(分别为H1-H16);根据神经氨酸酶(NA)可分为10个亚型(分别为N1-N10)。临床上常见的血清型毒株有H9N2、H  相似文献   

4.
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从病原学角度看,病毒分为A、B、C三型,分别属于正粘病毒科下设的A型流感病毒属、B型流感病毒属、C型流感病毒属。B型和C型病毒属不易变异,A型病毒粒子呈多形性,容易变异,含有8个节段组成的单股RNA,呈螺旋对称,一种是血凝素(HA),另一种是神经氨酸酶(NA),现在已知的HA有16个亚型(H1 ̄H16),NA有9个亚型(N1 ̄N9),它们之间可以不同组成。其中,由H5和H7亚型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所引起的疾病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临床症状高致病性禽流感潜伏期短(潜伏期几小…  相似文献   

5.
将来自有产蛋下降的肉用型父母代种鸡群的种蛋孵化,每日观察鸡胚死亡情况。在孵化的50个鸡胚中9日龄时开始死亡1个,尿囊液无血凝性,盲传一代后,鸡胚尿囊液有血凝性。在HI试验中,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单因子血清在1∶26稀释度时呈现血凝抑制活性,对新城疫病毒(NDV)和H5亚型AIV单因子血清不呈血凝抑制活性,由此确定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命名为ZKH90901。对该毒株进行HA和NA基因扩增克隆测序,把获得的HA和NA基因与已经发表的H9N2毒株的相应序列比较,结果表明该毒株确实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裂解位点序列为KSGR↓GLF,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9N2蛋白裂解位点的分子特征,仍属于低致病力毒株。从鸡胚中分离到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6.
<正>一、国内禽流感流行的主要原因分析1.禽流感病毒种类繁多,变异频繁。(1)禽流感病毒属于A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纤突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划分为16个HA亚型和9个NA亚型。其中,H5和H7两个亚型的部分毒株可引起高致病力禽流感。禽流感病毒基因组含有8个基因,它们合成10(11)种蛋白质。其中HA、NA是主要的表面抗原。(2)禽流感病毒有多种变异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分析1株西藏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遗传进化特征。利用RT-PCR法对H5亚型抗原阳性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分子克隆、核苷酸测序,再利用DNASTAR、MEGA7.0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和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经基因遗传进化分析表明,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和2012年孟加拉国分离株亲缘关系最近,属于同一分支,HA蛋白裂解位点处有较多碱性氨基酸,从分子上表明西藏毒株H5N1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对西藏分离株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为西藏H5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1 概述 自古代起,流感已是引起动物和人类发病的急型高度传染性疾病.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根据核蛋白抗原的特点可分为A、B、C三型.A型流感病毒可以感染许多动物,包括人、猪、马、海洋哺乳动物以及禽类.在人群中会造成灾难性的流行,如1918年世界上人约有2千万人死于流感.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即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苷酶(NA),同时也是引起宿主产生保护免疫力的最重要抗原.目前已经明确A型流感病毒有15个HA亚型和9个NA亚型.每个毒株只能有1个HA亚型和1个NA亚型组合而成.相对禽类来说,从哺乳动物体内分离到的流感病毒株比较少.20世纪以来,由于抗原漂移,从而导致人群中几次大的流行,即1918年(HIN1)、1957(H2N2)、1968(H3N2)和1977(HIN1).这4次流行有以下共同特点:发病突然,病霉株仅限于HI、H2和H3型,而且病毒亚型与当时人群中的流行株不同.由于抗原变化,大暴发之间时常会出现一些小规模的流行.目前世界范围内,人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株主要是H1N1和H3N2或B型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云南边境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神经氨酸酶(NA)基因变异及进化特征,2009年-2014年期间在云南边境采集境外家禽和野生鸟类棉拭子样品1 500份,经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特异性多重RT-PCR检测,对阳性样品进行病毒NA基因扩增、纯化、克隆和测序,并与已知毒株和参考毒株进行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从1 500份样品中检出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阳性样品60份;60阳性样品病毒HA基因测序获得21种NA序列,可划分为4个不同进化分支。NA基因与HA基因呈现不同进化关系;云南边境毒株NA aa275位点未发生变异,因此变异毒株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Oseltamivir(达菲)类抗病毒药物可能无抗性或耐药性;2009年-2014年期间云南边境H5N1亚型病毒NA间具有遗传差异,NA基因进化分支4已成为当地流行的优势毒株。  相似文献   

10.
一、病原 猪流感病原为SIV,病毒呈多形态,一般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即纤突和刺突,分别是柱状的血凝素(HA或H)、蘑菇状的神经氨酸酶(NA或N)和膜上的M2基脂蛋白。HA和NA可作为确定流感病毒亚型和毒株的主要依据。HA在适宜条件下能凝集某些动物的红细胞,在感染的过程中与识别吸附靶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1.
<正>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规定必须报告的禽类烈性传染病。禽流感病毒根据其外膜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2013年春季,我国长三角地区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鸭流行性感冒(鸭流感)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中的某些致病性血清亚型毒株引起的鸭只发生全身性或呼吸器官传染病。1病原与流行病学禽流感的病原体是正粘病毒群的A型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由于不同禽流感病毒的HA和NA有不同的抗原性,目前已发现有15种特异的HA和9种特异的NA,分别命名为H1-H15、N1-N9,不同的HA和不同的NA之间可形  相似文献   

13.
用RT-PCR方法扩增了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河南株(Swine/Henar/Y1/09)和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上海株(Swine/Shanghai/Y1/09)的8个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株猪流感病毒HA基因长度均为1701 bp,编码566个氨基酸,HA切割位点序列均为R-S-S-R-G,属非高致病性毒株;这两个毒株的HA蛋白均有8个潜在的糖基化住点.两个分离株的NA基因长度为1401 bp,编码467个氨基酸,这两个毒株均在茎区63、64、65位发生氨基酸缺失.两株猪流感病毒HA基因的同源性为96.6%,NA基因的同源性为98.6%.两株毒株的8个基因片段系统发生树分析表明它们均为重组体,与2008年上海地区健康鸡群中分离的H9N2亚型毒株(Ck/Shanghai/Y 1/2008)8个基因片段均分别属于同一个基因群.  相似文献   

14.
从西藏地区病死鸡体内分离鉴定到1株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显示,此H5N2毒株可能是由H5NI和H9N22种亚型的病毒重配形成,其PB2、HA、NS片段与高致病性H5NI亚型高度同源,PBI、PA、NP、NA、M均与低致病性H9N2亚型亲缘关系相近。尽管HA蛋白切割位点有多个碱性氨基酸序列,但静脉接种指数只有0.59,表现为低致病力。  相似文献   

15.
流感病毒是单股负链有囊膜的RNA病毒,具有8个基因节段,编码11种蛋白。根据病毒粒子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划分为甲,乙,丙3个型,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的抗原性又可以划分为16个HA亚型和9个NA亚型。所有亚型的流感病毒均已经在水禽中发现,其中H1~H3亚型的流感病毒在人类历史上爆发过大流行——1918 H1N1、1957 H2N2、1968 H3N2和2009 H1N1,而禽流感病毒(AIV)直接感染人事件的多次出现警示我们AIV一旦获得在人与人之间水平传播的能力将会引发新一轮的流感大流行。本文综述了影响流感病毒在哺乳动  相似文献   

16.
到目前为止,意大利已经分离到了H1N1、H1N2和H3N2 3个亚型猪流感病毒。2006年,在一例有咳嗽症状的猪上分离到了一种新的猪流感病毒亚型(H3N1)。通过对肺组织的RT-PCR检测,对试验猪人工感染该新亚型流感病毒及利用空斑试验对该毒株的克隆鉴定,证实了这一独特的H和N组合的猪流感病毒的存在。同时,对该新型毒株进行了抗原及遗传特性鉴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H3N1亚型的完整HA基因序列与3株意大利H3N2亚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3个意大利亚型中有一株分离于2001年,其它2株分离于2004年,而该毒株的NA序列全长与2004年于意大利分离得到的3株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极其相似。其余的基因片段也分别与当前意大利流行的H1N1与H3N2猪流感病毒极为相似。这表明,该新亚型猪流感病毒可能是H1N1与H3N2亚型的一个重组体。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2016年山东地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选取分离鉴定的10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毒株,分别对其HA和N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分子特性分析,并应用Mega 5.0软件绘制相应的基因氨基酸进化树,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10株H9N2分离毒的HA裂解位点氨基酸均为RSSR/GLF,具有典型低致病性AIV HA基因的特征;其第226位氨基酸均为亮氨酸(L),因此具有结合人流感受体的分子特性。同时这10株病毒的NA基因颈部均有9个核苷酸的缺失,且NA的潜在糖基化位点均不超过8个。进化树分析表明,2016年山东地区H9N2流行毒株HA和NA基因均属A/Chicken/Beijing/1/1994亚群,并且同属于近几年在中国鸡群中流行的G57分支。  相似文献   

18.
用SPF鸡胚从广西地区猪群中分离到1株H9N2型猪流感病毒(SIV),经鸡胚接种3代后出现稳定的鸡血红细胞凝集效价为27,且凝集性能被H9亚型阳性血清抑制,而不被其他亚型流感病毒阳性血清所抑制.分离株的HA基因及NA基因扩增结果显示,该毒株HA基因与流感病毒H9亚型同源性最高,NA基因与流感病毒N2亚型同源性最高,说明...  相似文献   

19.
禽流感病毒(AIV)是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成员,病毒核酸为RNA。主要在胞浆中繁殖,病毒离子呈球形,仫农壳呈螺旋对称,囊膜表面纤突蛋白有两类,呈放射状,一类是棒状由血凝素(HA)的三个单聚体构成。另一类呈蘑菇状,由神经氨酸酶(NA)的四个单聚体构成,两种纤突存囊膜比例约HA:NA=75:20。现今经分析已知禽流感病毒HA抗原有15种亚型,NA抗原有9种亚型。因此,禽流感病毒业  相似文献   

20.
正1病原学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该型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H7N9流感病毒是禽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H7N9病毒是新型重配病毒,可能由感染鸭的H7N3禽流感病毒与感染野鸟的H7N9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