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小型白羽羊番鸭母本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以番鸭为测试父系,以后裔半番鸭白羽率为目标性状,对白羽番鸭母本进行世代选育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经过4个世代选择,半番鸭A-C级白羽率从38.90%提高到78.18%,半番鸭羽色评分的世代平均值从3.7441提高到6.8753,选育进展显著。  相似文献   

2.
采用家系和个体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对黑番鸭高产专门化品系进行世代选育,以期选育出黑羽率高、产蛋性能好、群体整齐一致且后代生长速度较快的黑番鸭高产优质专门化品系。结果表明:(1)经过4个世代选育,群体1~2级黑羽率从42.23%提高到98.46%,群体呈现出以黑羽色为主基调。(2)经过3个世代选育,公母鸭70日龄群体体重变异系数分别从12.37%和14.52%下降到6.54%和7.49%,群体趋于整齐一致;70日龄与180日龄F3代公母鸭的体重均极显著高于F1代(P0.01)。(3)经过3个世代的家系选育,300日龄产蛋量F3代极显著高于F1代(P0.01),提高幅度为13.98%,选育进展显著;(4)F3代黑番鸭的开产日龄极显著早于F1代(P0.01),平均提早了7.53d;300日龄蛋重由原来的79.23g至80.05g,提高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3.
半番鸭白色羽毛性状的选择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报道了以番鸭为父本测试品系,对半番鸭母本进行后裔半番鸭白羽性状选育的世代进展及选择效果分析。结果表明经4个世代选择,半番鸭1-3级羽色从58.40%提高到93.49%,半番鸭白羽色评分的世代平均值从5.77提高到8.42,实现遗传力3代平均为0.6638,选育效果明显,同时还显示了半番鸭羽色遗传的复杂性和白羽性状选育的难度。  相似文献   

4.
用全白羽大型番鸭为父本,用X型北京鸭为母本,其杂交后代骡鸭的白羽率为目标性状,对X型北京鸭母本进行世代选育研究,结果表明,经过3个世代选育,骡鸭的全身白羽率从最初的28.5%达到现在的100%,且羽色性状遗传稳定,达到选育的第一步目标——骡鸭羽色全白羽,下一步重点在骡鸭的生产性能提高方面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白色羽毛半番鸭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正交,反交,轮交和侧交揭示产生半番鸭白色羽毛起主导作用的是家鸭。不同基因型家鸭产生白羽半番鸭频率是不同的,同一品种母家鸭个体间产生白羽半番鸭亦不同,母爱鸭生产白羽率高的个体,用不同公番鸭交配,其F1白率仍然是高的,估测h^2为0.6638。经5个世代亲本选择,半番鸭白羽率达93.49%,10周龄活重2786克。  相似文献   

6.
连城白鸭肉用新品系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丽佳鸭和连成白鸭为父母本选育连城白鸭肉用新品系。对新品系各世代喙色、脚色、羽色以及生长性能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经4个世代选育,雏鸭乌喙、青脚、白羽的比率由0%提高到98.13%,选育进展极其显著。7周龄公母肉鸭平均体重为1824.64g,料肉比2.93,达到预期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7.
根据湖羊品种特征及肉用系要求,组建0世代肉用系选育核心群。经过三个世代封闭纯繁选育,初步形成了以第2胎为主、由4个公羊家系、27只公羊和92只基础母羊组成的肉用系纯繁选育核心群。核心群公羊平均同胞数为2.29±0.46只,初生和6月龄体重分别为3.61±0.70 kg和36.09±3.18 kg;母羊平均同胞数为2.23±0.54只,初生和6月龄体重分别为3.06±0.55 kg和31.14±2.37 kg;选育群第2胎后代公、母羊平均初生体重分别由第一世代的2.83±0.51 kg和2.82±0.40 kg,增加到第三世代的2.98±0.58 kg和3.12±0.74 kg;三个世代公、母羊初生体重平均选育进展分别为80 g和150 g,母羊6月龄平均体重由第一世代的29.89±1.60 kg,增加到第三世代的33.02±2.49 kg,三个世代平均选育进展为1.57 kg。  相似文献   

8.
仙湖3号鸭选育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仙湖 2号鸭、樱桃谷鸭及狄高鸭商品肉鸭为选育素材 ,采用家系选育与个体选育方法 ,经过 5个世代的系统选育 ,选育出仙湖 3号鸭两个专门化品系 :专门化父系种鸭 4 9日龄活重 3.69kg、饲料转化率 2 .77、56日龄胸腿肌率 2 7.1 6%、1 0个月平均产蛋量 1 95个 ;专门化母系种鸭 4 9日龄活重 3.75kg、饲料转化率 2 .93、56日龄胸腿肌率2 7.1 4 %、1 0个月产蛋量 2 1 4个 ;商品肉鸭 4 9日龄活重 3.52 7kg、饲料转化率 2 .89、56日龄胸腿肌率 2 7.86%。选育品系主要技术性能达到北京鸭及樱桃谷鸭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白羽番鸭的生产性能,采用白羽番鸭与吉林本地白色家鸭杂交生产白羽半番鸭的方法,选择1日龄健康半番鸭雏150只分成3组,每组50只,试验Ⅰ组为半番鸭公雏、试验Ⅱ组为半番鸭母雏、试验Ⅲ组为番鸭雏(公母各半),测定其肉用性能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半番鸭的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均显著高于番鸭(P0.05),半番鸭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高于番鸭,但差异不显著(P0.05),白羽半番鸭皮脂重和腹脂重显著高于番鸭(P0.05),半番母鸭皮脂率和腹脂率极显著高于番鸭(P0.01);同时比较半番鸭公母鸭的肉用性能指标,半番鸭各项体重指标均显著高于番鸭(P0.05),半番鸭的各项屠宰指标高于番鸭,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对北京鸭剩余饲料采食量(RFI)性状进行连续选育,以提高北京鸭的饲料转化效率。采用单笼饲养计算每只鸭的RFI值,选留RFI值低的个体,对群体进行闭锁群继代选育5个世代。统计每个世代群体体重、饲料转化效率等性状,每个世代随机选取公母鸭各15只进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显示:经过连续5个世代对RFI性状的选育,35日龄公鸭体重增加了400 g,母鸭体重增加了430 g,公鸭的胸肌率提高10.09%,母鸭胸肌率提高12.53%,公鸭皮脂率降低9.35%,公鸭腹脂率降低19.61%,母鸭腹脂率降低4.72%;1~35日龄公鸭耗料增重比下降6.84%,母鸭耗料增重比下降7.86%。结果表明对北京鸭RFI性状选育可以有效提高其饲料转化效率、胸肌率,降低皮脂率和腹脂率。  相似文献   

11.
1. Genetic parameters of reproductive traits were estimated in a population of common duck, in purebreeding and crossbreeding (with Muscovies) insemination systems. A total of 989 females were studied over three generations as well as 4025 purebred offspring and 4,125 male mule offspring. 2. Traits studied were age at first egg, total number of eggs laid until the age of 48 weeks, fertility and hatchability rates in pure and crossbreds, weight at 6 and 30 weeks of age, average egg weight and body weight of the male mule ducks at 6 weeks of age. 3. Heritability estimates were found to be medium range for reproductive traits (0.15 to 0.47). Heritability value for fertility or hatchability in crossbreds was twice as high as in purebreds (0.32 vs 0.15 for fertility; 0.36 vs 0.16 for hatchability). 4. Fertility in purebreeding and in crossbreeding were two different traits (r(g) = 0.49) while hatchability displayed a high genetic correlation between breeding systems (r(g) = 0.88). 5. Genetic correlations with number of hatched mule ducks were medium or high and favourable. Genetic correlations between reproductive traits and weights were low (< 0.36), the most related trait being the body weight of the male mule duck at 6 weeks of age.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正邦核心群与红星核心群种猪进行雌激素受体(ESR)和卵泡刺激素(FSH)β基因的多态性分析以及各世代繁殖性能的测定,试验采用PCR-RFLP技术,并结合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法与多点核心群选育法开展高产仔大白猪新母系的选育。结果表明:通过5个世代的选种,使高产仔大白猪新母系的繁殖性能指标达到第1胎窝总产仔数为(10.94±0.11)头,进展为9.73%;窝产活仔数为(10.66±0.12)头,进展为13.23%;初生窝重为(12.98±0.13)kg,进展为28.13%;21日龄窝重为(54.31±0.89)kg,进展为18.04%。说明提高了有利于产仔基因的频率。  相似文献   

13.
肉鸭氨基酸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肉鸭包括北京鸭、番鸭及其杂交鸭(或半番鸭)的蛋白质,氨基酸重要及其需要量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日全食时家禽动物行为进行观察,为家禽养殖及其动物行为学提供基础资料。观察日全食时放养鸡、鹅、番鸭、骡鸭及水鸭等家禽的动物行为学变化。结果:日全食时,家禽敏感程度为,鸡最敏感,番鸭次之,鹅第三,骡鸭和水鸭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15.
晋汾白猪是以马身猪、太湖猪、长白猪和大白猪为育种素材,通过复杂杂交育种和标记辅助选择而育成的一个瘦肉型猪新品种。试验对6个世代后备猪生长发育性状的选育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后备公猪6世代与0世代相比,初生重提高了0.13 kg,断奶重提高了0.56 kg,70日龄体重提高了1.69 kg,180日龄体重提高了12.46 kg,70~180日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07.00 g,差异均显著(P<0.05);后备母猪180日龄体重6世代比0世代显著提高了10.84 kg(P<0.05)。后备公猪和母猪4、5世代的初生重、断奶重、180日龄体重和70~180日龄日增重均显著高于0世代(P<0.05)。选育结果表明,晋汾白猪的生长发育性状取得了较大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16.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蜂胶佐剂灭活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番鸭病毒性传染病。自在我国发生以来,给番鸭养殖业造成了严重损失。为防制本病,我们用分离毒NH9908株作为种毒,研制成一种蜂胶佐剂灭活疫苗。试验表明该疫苗抗原性良好、使用安全和免疫保护效果确实。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用本疫苗免疫7d、14d、49d后攻毒保护指数分别为77.8、100、100。中试试验结果表明,保护率达95%。  相似文献   

17.
利用经过专门化品系选育的山麻鸭I系(S1S1)、山麻鸭II系(S2S2)、山麻鸭III系(S3S3)、金定鸭(JJ)、莆田黑鸭(PP)和闽农白鸭(FF)为育种素材,通过杂交配合力测定,筛选产蛋量高、饲料转化率高的三系杂交的山麻鸭配套系。结果表明,筛选出三个最佳三系杂交配套组合F(PS2)、P(S1F)和F(S1P),其500日龄产蛋数分别为345.4±1.2枚、339.2±2.0枚和331.1±1.3枚,总产蛋重分别为25.12±0.08kg、24.26±0.06kg和24.13±0.17kg,料蛋比分别为2.60、2.68和2.67,较亲本山麻鸭S1S1系500日龄产蛋数300.2枚、总产蛋重19.9kg、料蛋比2.91分别提高了10.3%-15.1%、21%-26.1%和15.1%-18.7%。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对番鸭及三种半番鸭血液中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磷脂(PL)、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可以用VLDL作为遗传指标培育低脂番鸭;TG与VLDL有较强的相关性,TG可以作为VLDL选择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9.
将抗番鸭GPV单抗腹水采用透析法标记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制备成抗GPV荧光抗体,研制检测GPV抗原的直接免疫荧光诊断方法。结果显示GPV荧光抗体仅与GPV阳性的组织切片或细胞呈现特异性荧光,与番鸭细小病毒(MPV)、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鸭副粘病毒(DPMV)、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和正常番鸭组织切片不反应;与间接荧光方法的符合率为92.9%。表明GPV荧光抗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可用于临床快速诊断番鸭小鹅瘟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