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精子获能是哺乳动物精卵融合之前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自发现精子获能现象以来,对精子获能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一些进展,但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精子获能为体外受精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为人类直接观察受精过程和研究受精机理奠定了基础。文章主要对精子获能的变化、机制及体外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精子获能是精卵结合的前提,是哺乳动物受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精子获能的发现促使体外授精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人类研究受精机理奠定了基础。本文从体内、体外两方面论述了哺乳动物精子获能的培养方法,并且对精子获能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张守全 《养猪》2006,(5):11-13
第三节受精、妊娠与分娩一、受精(一)配子的运行1.射精部位在交配过程中,公猪将精液直接射到母猪子宫或子宫颈中。母猪的子宫颈没有阴道部,使得精液能顺利射入子宫内。2.精子获能精子在受精前必须在雌性生殖道内经历一段时间,并发生一系列生理性、机能性变化,才具有与卵母细胞受精的能力,这种现象称精子获能。公猪精子获能需要3~6小时。3.受精部位在输卵管上1/3的壶腹部受精。4.顶体反应精子获能之后,在穿越透明带前后,精子顶体开始膨大,精子质膜和顶体外膜开始融合,使精子顶体形成许多泡状结构,通过空泡间隙释放出透明质酸酶、放射冠穿透…  相似文献   

4.
体外获能是哺乳动物体外受精体系中很重要的一步,获能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受精的成功与否.目前,绵羊体外受精效果与牛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绵羊精子体外获能效果不十分理想是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试验拟从精子获能的角度来探寻绵羊受精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精子获能过程中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子获能是精子发生顶体反应以及精卵结合受精前重要的生理过程,许多因素参与调节精子获能,其中精子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是精子运动力、精子超激活运动、精子获能等多种生理生化过程的重要调控因素。本文就目前有关精子蛋白酪氨酸磷酸化与精子获能之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获能液及精子密度对牛性控精子体外受精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探讨了不同的精子获能添加物、精子密度、精子获能液对牛性别分离精子体外受精(IVF)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精液中同时添加10μg/mL的肝素与5mmol/L的咖啡因,能促进牛性控精子体外获能与受精。精子密度在1.0×10^6个/mL时其囊胚发育率最高。用BO液和mTyrode’s液对牛性控精子进行获能和受精处理.其受精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但BO液作用时间短对早期胚胎的发育影响较小,比较适合牛性控精子IVF。  相似文献   

7.
获能是哺乳动物精子的成熟过程和受精的必要前提,获能液中添加物从不同方面影响精子获能;本文阐述了肝素、Ca2 载体A23187、葡萄糖、孕酮、咖啡因等添加物对精子体外获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哺乳动物精子获能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子获能是精子能够与卵母细胞发生顶体反应和受精的一个重要生理前提。精子获能的分子机制相当复杂,许多报道表明精子获能受到多种细胞信号途径的调控。尽管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是许多研究表明获能精子发生许多结构和生化变化,包括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精子膜胆固醇外流、活性氧的产生及精子膜超极化,这些变化都有助于精子获能的发生。Ca2 和HCO3-通过对cAMP的调控有助于获能完成,葡萄糖、孕酮和肝素作为获能液的重要添加物,通过不同途径促发精子获能。文章从这些方面对获能做一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精子细胞发生顶体反应并使卵母细胞受精之前,获能是一个重要的生理先决条件。获能是精子在雌性生殖道中进一步成熟的复杂现象,其赋予精子以增强活性的能力,使精子能够与卵母细胞透明带(ZP)相互作用,进行顶体反应并与卵母细胞质膜融合,进而完成受精过程。然而精子获能的分子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还未完全明确,但获能后的精子会有诸多结构及生化方面的变化,如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精子膜胆固醇外流、活性氧的产生及精子膜超极化。蛋白质通过磷酸化或去磷酸化调节精子获能和顶体反应等一些重要的现象,这是精子到达、结合、穿透和融合卵母细胞所必需的过程。因此蛋白磷酸化是获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尤其是在酪氨酸残基处的磷酸化是获能过程中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且酪氨酸磷酸化可能是细胞中信号转导途径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指标。作者主要针对蛋白磷酸化、精子中酪氨酸磷酸化的发现、作用和定位,以及影响获能过程中酪氨酸磷酸化的几个因素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陈璇  金一 《中国畜牧兽医》2018,45(9):2486-2491
在精子细胞发生顶体反应并使卵母细胞受精之前,获能是一个重要的生理先决条件。获能是精子在雌性生殖道中进一步成熟的复杂现象,其赋予精子以增强活性的能力,使精子能够与卵母细胞透明带(ZP)相互作用,进行顶体反应并与卵母细胞质膜融合,进而完成受精过程。然而精子获能的分子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还未完全明确,但获能后的精子会有诸多结构及生化方面的变化,如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精子膜胆固醇外流、活性氧的产生及精子膜超极化。蛋白质通过磷酸化或去磷酸化调节精子获能和顶体反应等一些重要的现象,这是精子到达、结合、穿透和融合卵母细胞所必需的过程。因此蛋白磷酸化是获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尤其是在酪氨酸残基处的磷酸化是获能过程中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且酪氨酸磷酸化可能是细胞中信号转导途径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指标。作者主要针对蛋白磷酸化、精子中酪氨酸磷酸化的发现、作用和定位,以及影响获能过程中酪氨酸磷酸化的几个因素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不同获能方法对绵羊精子的获能效果,新鲜绵羊精液分别经肝素上游法(swim-up)、钙离子载体(IA,A23187)诱导法、Percoll离心法和Percoll离心后肝素孵育法进行精子获能的诱导后与体外成熟的绵羊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并利用金霉素荧光染色(chlortetracycline,CTC)法结合各自相应的体外受精结果对其获能效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上游法处理后精子的获能比例和受精后的卵裂率均高于其它组, 说明肝素上游法可以较好的诱导绵羊精子获能。  相似文献   

12.
<正> 获能是一种在母畜生殖道内自然发生的生理过程,它赋与哺乳动物精子开始受精的能力。虽然体外获能和受精曾作过广泛的研究但是关于精液保存程序对精子获能时间影响尚无多少资料。发现精子处于高离子稀释液能明显地提高获能作用使人们想到冷冻一解冻精子可能有相似的影响;因为水在细胞外稀释液中冻结时,细胞内外的液体浓度便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3.
这篇论文论述了牛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研究进展,主要从精子的制备方法,获能液的组成、精子获能的判定、受精方,法以及卵母细胞受精与否的评定5个方面加以阐述,并展望了体外受精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葡萄糖在牛体外受精及胚胎发育中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牛精子获能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应用体外培养技术对牛精子体外获能及早期胚胎发育进行研究,通过观察顶体反应、超激活、活率和早期胚胎发育率,筛选出获能液中最适葡萄糖浓度及其有利于牛早期胚胎发育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葡萄糖是精子获能和维持超激活运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在牛精子体外获能、受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高浓度(超过9.15 mM)葡萄糖有利于获能的完成;但是对早期胚胎发育不利,对早期胚胎发育来说其最适添加量为6.10 mM,此时的囊胚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哺乳动物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前,获能是关键环节之一。精子获能伴随着许多生理生化过程的改变,包括离子含量的改变、质膜重组、胆固醇外排和蛋白质的酪氨酸磷酸化等,此外,去能因子能使精子顺利完成受精。通过这些变化可以检测精子的获能状态,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s ACcAMP-PKA通路检测、质膜流动性变化检测、胆固醇再次分布检测、酪氨酸磷酸化检测和顶体反应检测等。对哺乳动物精子获能过程中涉及的信号通路、信号分子、调节因子、离子通道以及精子获能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主要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精子体外培养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分析研究了:(1)猪卵子体外成熟所需要的培养时间;(2)促性腺激素和猪卵泡液对猪卵子体外成熟的作用;(3)不同体外受精次数对猪卵子体受精率的影响;(4)不同精子获能辅助剂对猪精子体外获能的作用;(5)不同种类猪精液的体外受精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猪卵子体外成熟所需培养时间是32-36小时,在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加入0.25IU/ml PMSG(或FSH)和10%猪卵泡液可以促进猪卵子体外成熟,在精子体外获能培养液中加入0.05mg/ml肝素,在体外受精培养液中加入2mg/ml咖啡因可以促进猪精子体外获能并可提高体外受精率,体外成熟后的猪卵子进行2次受精可以获得较高的体外受精率,本试验用新鲜射出精子,冷冻射出精子,新附睾精子,冷冻附睾精子对体外成熟猪卵子进行体外受精,受精后卵裂率(2-4细胞期)分别是24.26%、23.40%,22.65%和24.24%。  相似文献   

17.
BSA在精子获能中的作用及其替代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 要:精子获能(Capacitation)是受精过程能否完成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生殖机理研究和体外受精(IVF)技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精子获能的机理仍然不甚明确。精子获能孵育液和促获能物质的研究是研究精子获能的基础,牛血清白蛋白(BSA)是经典的精子获能液中不可或缺的添加物,具有促使大多数哺乳动物精子获能、防止精子质膜之间发生黏连等作用。但由于BSA 是生物制剂,化学成分不确定并且作用复杂,给试验研究带来不便。因此,成分和功能相对确定的替代物被研究,像聚乙烯醇(PVA),环化糊精(Cyclodextrin)和合成蛋白等。这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必要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18.
精子获能是哺乳动物受精过程和体外受精技术中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对获能精子的超激活运动、顶体反应、去能因子及呼吸能变化等鉴定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精子体外获能是模仿体内获能的环境条件,经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过程使成熟卵母细胞受精。精子获能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过氧化过程,产生了过量的氧自由基是导致体外受精率低下的原因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体外受精用精子的筛选及抗氧化方法、影响体外获能的因素等。  相似文献   

20.
实验用TYH、T6两种培养液做为精子获能培养液和受精培养液进行了金黄地鼠的体外受精。用经获能培养的精子分别与具卵丘和去卵丘的卵子进行受精培养。结果在TYH中分别得到了27.5%和33.3%的受精率。在T6中得到了47.2%和26.3%的受精率;用未经获能培养的精子分别与具卵丘和不具卵丘卵子进行受精培养,结果在TYH中得到了41.8%和7.1%的受精,在T6中得到了48.5%和57.7%的受精率。实验结果说明:(1)适用于小鼠体外受精的培养液T6和TYH并不适合于金黄地鼠,其主要原因是不能使精子有效获能;(2)卵丘细胞的存在有使受精率提高的趋势;(3)来自不同公鼠的精子的受精能力差异很大,进行体外受精时必须严格挑选公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