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鸵鸟异嗜白细胞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纯化出鸵鸟异嗜白细胞抗菌肽,并对其部分特性进行研究,为开发新一代高效肽类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氯化铵裂解、超声波破碎、醋酸提取、CM-Sepharose F F弱酸性阳离子交换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等方法,从鸵鸟异嗜白细胞中分离纯化出了抗菌肽,使用微量琼脂糖弥散法进行了抗菌活性与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应用二级质谱(MS/MS)对抗菌肽的分子量进行测定。结果:在鸵鸟异嗜白细胞中存在抗菌肽,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1056MRSA、鸡大肠杆菌E.coli O78和白色念珠菌C.albicans ATCC10231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抗菌肽具有阳离子性质;热稳定性良好;经RP-HPLC纯化得到峰6、峰16和峰24,峰6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0.065μg/mL,峰16的分子量为4012.472Da,对鸡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3.971μg/mL和5.245μg/mL,峰24的分子量为3542.479Da,对鸡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26.472μg/mL和21.561μg/mL。结论:本研究得到的抗菌肽与已报道的鸵鸟抗菌肽ostricacins相比显示出更强的抑菌活性,是否为同一物质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2.
利用醋酸提取、CM-Sepharose F F弱酸性阳离子交换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从鸵鸟(Ostricacin)异嗜白细胞中分离纯化出抗菌肽;利用微量琼脂糖弥散法进行了抗菌活性与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应用二级质谱(MS/MS)对抗菌肽的分子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鸵鸟异嗜白细胞中存在抗菌肽,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1056MRSA、鸡大肠杆菌(Eschenchia coli)078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ATCCl023l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抗菌肽具有阳离子性质;热稳定性良好;经RP-HPLC纯化得到峰6、峰16和峰24,峰6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065μg/rnL,峰16的分子量为4 012.472 D,对鸡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3.971和5.245μg/mL,峰24的分子量为3 542.479 D,对鸡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26.472和21.561μg/mL.  相似文献   

3.
采用PCR定点突变技术,将家蝇(Musca domestica)防御素抗菌肽成熟肽段的基因(des-hf)第32位氨基酸残基由甘氨酸(G)突变为带正电荷的精氨酸(R),构成第一个突变体des-hf-MU1;采用同样的方法在des-hf基因的C端加上6个带有正电荷的赖氨酸(K),构成第2个突变体des-hf-MU2.采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系统对上述2个突变体进行表达.抗菌特性表明,抗菌肽突变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琼脂孔扩散法检测des-hf-MU1和des-hf-MU2的抑菌效价比des-hf分别提高了2.4和8.0倍.酸稳定性试验显示,抗菌肽突变体在pH值为5~6时活性最高,热稳定性试验显示des-hf-MU1和des-hf-MU2 100℃加热10 min后仍具有抑菌活性.显示了两抗菌肽突变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有机酸对食品中致腐假单胞菌抗生物被膜活性,本试验测定了柠檬酸(CA)和乙酸(AA)对荧光及隆德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生物被膜抑制能力,通过结晶紫法、苯酚-硫酸法和显微镜观察等分析亚抑菌浓度有机酸处理对2种假单胞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胞外多糖(EPS)和被膜结构变化及菌体运动性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和AA对荧光假单胞菌的MIC分别为2.1和1.0 mg·mL-1。2种有机酸添加浓度为1/4 MIC、1/2 MIC时能显著降低荧光和隆德假单胞菌的生物被膜和EPS分泌量,其中,1/2 MIC CA和1/2 MIC AA处理下生物被膜形成分别减少53.00%和52.19%,EPS分泌量分别降低54.43%和57.85%。光学和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发现,假单胞菌在亚抑菌浓度有机酸处理下粘附菌量明显降低,被膜变薄,被膜内死细菌增加,其中荧光假单胞菌成熟被膜为50.0 μm,而1/2 MIC AA和1/2 MIC CA处理下仅为9.8和10.2 μm,且菌体群集和泳动性变得微弱,尤其是AA处理。假单胞菌的蛋白酶活性在弱有机酸作用下显著下降,其酶活性降低22.21%~34.10%。综上表明,亚抑菌浓度CA和AA具有良好的抗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活性,其中AA的抑制作用更强。本研究为有机酸应用于生鲜食品保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植物精油海藻酸钠复合膜对双孢蘑菇的抑菌保鲜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研究植物精油对双孢蘑菇贮藏期主要腐败菌的抑制效果,该文以新鲜双孢蘑菇为试验材料,分离、纯化并鉴定引起双孢蘑菇贮藏期腐败的主要病原菌;通过体外抑菌活性试验,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植物精油,并将此精油应用于复合膜的保鲜试验中,验证其抑菌保鲜效果。通过对双孢蘑菇主要致腐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9株单菌落,经致病性试验得到主要病原真菌为3号菌,对该病原菌18S rDNA序列进行进化树分析,确定其为丰孢木霉菌(Trichoderma sp.)。选用姜黄、连翘、桉叶、当归4种精油对3号菌菌株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筛选出较优精油种类及浓度。结果表明,桉叶油对丰孢木霉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是连翘油,姜黄油和当归油无明显抑制作用。桉叶油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为0.312 5μL/mL,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为0.625μL/mL;连翘油MIC为0.625μL/mL,MBC为1.25μL/mL。通过对海藻酸钠/桉叶油复合膜和海藻酸钠单一膜的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和对比发现,桉叶油的添加可显著提高膜的气体阻隔性能和机械性能。分别用海藻酸钠/桉叶油复合膜、海藻酸钠单一膜和普通PE膜对双孢蘑菇进行保鲜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桉叶油的复合膜可有效降低双孢蘑菇子实体的衰老和致病腐烂,具有显著的抑菌保鲜效果。该研究结果可为双孢蘑菇贮藏期防腐和天然杀菌保鲜剂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墨鱼缠卵腺糖蛋白(CGG)的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活性,本试验通过测定CGG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小鼠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等研究CGG体内外抗氧化活性,并通过抑菌试验探讨了CGG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随着CGG浓度的增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从17.51%增加至55.84%,DPPH自由基清除率从5.7%增加至19.5%,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从10.38%增加至57.94%;与对照组相比, 低、中、高剂量组小鼠体内的CAT 活性分别提高了21.91%、126.29%、135.63%,GSH-PX活性分别提高了2.04%、24.69%、28.13%。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当CGG浓度为14 mg·mL-1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假单胞菌(Pseudomonadaceae)的抑菌圈分别为15.7、13.6、12.5 mm,MIC分别为1.25、7、7 mg·mL-1,MBC分别为14、28、14 mg·mL-1。综上表明,CGG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但抑菌效果较弱。本研究结果为墨鱼缠卵腺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对提高水产资源利用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白头翁、蒲公英、苦丁茶采用水煎法和乙醇回流法进行提取,采用试管2倍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研究不同中草药不同提取法提取物的抑菌能力。通过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抑菌环直径,结果表明,3种中草药不同方法提取物对这2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中苦丁茶的抑菌作用均较强;白头翁的抑菌效果较差;蒲公英的抑菌作用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抗菌肽为一类小分子的,含氨基酸残基少于100个的,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多肽。禽抗菌肽属β-防御素,为防御素的一个亚类。目前,已从鸡、火鸡和驼鸟的血液、鸡与火鸡的上皮细胞、以及企鹅的胃内容物中分离到多种禽β-防御素。这类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能抗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及囊膜病毒在内的许多病原微生物。本文主要综述了该类抗菌肽的分子特征、抗菌机理与应用前景,以期对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枯草芽孢杆菌fmbJ产脂肽抑制点青霉效果及其桃防腐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抗微生物脂肽在水果防腐方面的应用,试验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fmbJ产生的脂肽对点青霉AS 3.4356的抑制活性,测定了其抗菌谱,并进行了桃防腐试验.结果表明点青霉对此脂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最低抑菌浓度为125 μg/mL;抗菌谱较广,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真菌均有抑制活性;能够较强地抑制点青霉的的生长繁殖及孢子萌发;对点青霉孢子具有溶解作用;可显著降低点青霉琥珀酸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导致其营养物质吸收受阻或停止.桃防腐试验表明其防腐效率可以达到76.5%,具有良好的桃防腐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红树内生细菌AiL3菌株鉴定及其胞外抗菌活性物质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树(Acanthus ilicifolius)内生细菌AiL3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培养滤液经有机溶剂萃取和硫酸铵沉淀分析发现,硫酸铵沉淀物具有抑菌活性,说明AiL3菌株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可能是蛋白类物质。该蛋白粗提液对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等8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对芒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9.32和5.81μg/mL,当提取物浓度为20.33μg/mL时,可导致芒果炭疽病菌分子孢子的消解。  相似文献   

11.
张捷  丁韩英  戚向阳  袁勇军 《核农学报》2011,25(3):518-522,558
为研究枯草芽孢杆菌Y-6产抗菌肽的抗氧化活性,通过化学发光法测定抗菌肽清除H2O2、·OH和O2·3种氧自由基的性能,再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抗菌肽的还原能力、对DPPH·的清除率以及对肝匀浆丙二醛(MDA)生成的抑制率.结果表明,抗菌肽有一定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试验范围内抗菌肽浓度越高,抗氧化效果越好.抗菌...  相似文献   

12.
采用PCR定点诱变技术,将家蝇防御素抗菌肽成熟肽段的基因(des-hf gene)倒数第九个氨基酸由甘氨酸(G)突变为带正电荷的精氨酸(R),构成第一个突变体des-hf-MU1。采用同样的方法在des-hf 基因的C端加上六个带有正电荷的赖氨酸(K),构成第二个突变体des-hf-MU2。采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对上述两个突变体进行表达,抗菌特性表明表达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根据琼脂孔扩散法检测des-hf-MU1和des-hf-MU2的抑菌效价比des-hf分别提高了2.4倍和8.0倍,且在PH值为5~6时活性最高,热稳定性实验显示des-hf-MU1、des-hf-MU2 100 ℃加热10min 后仍具有抑菌活性,这些充分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通过配合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Na2SeO3)和醋酸锌[(CH3COO)2Zn·2H2O],研究硒(Se)、锌(Zn)及硒锌交互(Se-Zn)作用对夏茶叶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Se(100~200 μg/mL)和单施 Zn(0.4%~0.8%)处理,茶叶叶片PPO活性相对较高;高浓度Se(400 μg/mL)和 Zn(1.2%)处理对PPO活性的提高效应不明显,甚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一Se、Zn处理喷施16 d后,茶叶叶片PPO活性相对较高。中浓度Zn(0.4%~0.8%)与中浓度Se(100~200 μg/mL)配合喷施,夏茶叶片多酚氧化酶活性较高;而高浓度的硒锌配施对PPO活性无明显促进效应。同一配施处理,喷施16 d后PPO活性变化趋于稳定,且比喷施8d活性增幅较大。高浓度的Zn与不同浓度的Se配施,PPO活性的时间效应不甚明显,而低中浓度Zn与不同浓度Se配合喷施后,PPO活性的时间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从吸水链霉菌BS-112发酵液中分离的一种新多糖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及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对吸水链霉菌多糖(SHP)进行分离纯化,利用HPGPC、HPLC和红外光谱分析SHP纯品的部分结构特征,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SHP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开展SHP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SHP是由单一葡萄糖残基组成的中性胞外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3×10~3。SHP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李斯特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分别为15.63、31.25、15.63、31.25、31.25μg·m L~(-1),MBC分别为31.25、62.50、31.25、125.00、62.50μg·m L~(-1)。SHP对小鼠经口灌胃的LD505 000 mg·kg-1。综上,SHP对常见食源性致病细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无毒,具有作为食品防腐保鲜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添加适量丁香精油提高大豆分离蛋白膜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新型生物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抗菌、抗氧化活性,以大豆分离蛋白为成膜基质,添加适量的增塑剂和丁香精油成分,制备可食性复合膜。研究丁香精油添加对膜的物理性能、抗氧化活性和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丁香精油添加量在0~2.0%时,随着添加比例的增加,复合膜的抗拉强度和透明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和透湿性升高;添加丁香精油显著提高了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抗氧化活力(P0.05),具有很好的抑制肉中常见腐败菌和致病菌的效果,对革兰氏阳性菌单增李斯特菌和清酒乳杆菌的抑菌效果好于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其中对单增李斯特菌抑菌效果最好。当丁香精油添加量为1.5%时,制备复合膜具有优良抗菌、抗氧化活性,且综合理化性能较佳。丁香精油可添加到大豆分离蛋白中制备具有抑菌抗氧化性能的可食性膜,此复合膜具有作为活性包装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对4株红螺菌(荚膜红假单胞菌PSB-2、球形红假单胞菌PSB-3、胶质红假单胞菌H1和沼泽红假单胞菌H10)的去细胞上清液(CFS)抑制水产养殖病原菌的作用进行研究,并探讨养殖水体环境对红螺菌拮抗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4株红螺菌在细胞生长稳定期后能有效分泌拮抗物质,其去细胞上清液(CFS)对20多株水产养殖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从抑菌活性看,荚膜红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强于其他菌株:荚膜红假单胞菌对水产养殖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8~64 AU/mL,而其他红螺菌株多为4~16 AU/mL.在养殖水体的生态因子中,水体pH、NH4 -N与NO2--N对红螺菌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影响较大,pH7~9,NH4 -N低于5 mg/L、NO2--N浓度低于7mg/L时抑菌活性较强,而养殖水体温度与溶氧变化对红螺菌的抑菌活性基本无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能够抑制黄曲霉生长,但起主要抑菌作用的物质尚未明确。该研究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比较分析了8株抑菌活性较好(S组)和8株抑菌活性较差(W组)的L. plantarum发酵上清液。结果显示,两组L. plantarum发酵上清液的代谢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数据库比对鉴定得到咪唑乙酸、酪氨酸等30个显著差异代谢物(P<0.05),其中有机酸、脂肪酸等酸性物质较多为22个。通过与已报道的乳酸菌产生的抗真菌物质相比较,找到十八烷酸、吲哚乙酸等结构一致或结构类似物,表明上清液中酸性物质起主要的抑菌作用,且其抑菌活性依赖于低 pH 值的酸性环境。在L. plantarum产生的主要有机酸中,乳酸、乙酸、丙酸的抑菌活性良好,其抑制黄曲霉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丙酸、乙酸、乳酸。当乙酸浓度为2.64g/L、丙酸浓度为1.76 g/L时,可完全抑制浓度为106个/mL的黄曲霉孢子生长。综合表明,植物乳杆菌代谢物中有机酸和脂肪酸为主要抑菌物质,且抑菌活性随酸性物质浓度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8.
爵床提取物的抑菌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爵床(Justicia procumbens var.procumbens L.)是一种传统中药。为探明爵床提取物的抑菌杀虫活性,采用冷浸和超声波提取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获得了爵床甲醇、氯仿、丙酮、乙酸乙酯和正己烷等溶剂提取物;并应用抑菌圈法研究了5种提取物对柑橘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rioides)、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asparagi)、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棉花红腐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测定了甲醇提取物对柑橘炭疽病、芦笋茎枯病、草莓灰霉病和柑橘溃疡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等4种植物病菌及白蚊伊蚊(Aedes albopictus)、家蝇(Musca domestica)和菜青虫(Pieris rapae)等3种害虫的毒力。结果表明,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8 mg.mL 1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甲醇提取物对柑橘炭疽病菌、芦笋茎枯病菌、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率均达50%以上。爵床甲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杀虫活性,对柑橘炭疽病菌、芦笋茎枯病菌和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5.94 mg.mL 1、4.61 mg.mL 1和5.27 mg.mL 1,EC90分别为63.69 mg.mL 1、58.01 mg.mL 1和54.57 mg.mL 1;0.25~1.00 mg.mL 1爵床甲醇提取物对柑橘溃疡病病菌显示强抑菌作用,0.125 mg.mL 1显示中度抑菌作用,最小抑制浓度(MIC)为0.062 5 mg.mL 1;爵床甲醇提取物对白蚊伊蚊、家蝇和菜青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195 8 mg.mL 1、0.351 4 mg.mL 1和0.287 7 mg.mL 1,LC95分别为0.988 4 mg.mL 1、3.053 2mg.mL 1和2.584 4 mg.mL 1。因此,爵床提取物作为生物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用脱羰秋水仙碱(deme colcme,Deme)诱导牛卵母细胞显核.比较不同显核时间、Deme浓度以及极体形成等因素对牛卵母细胞显核的影响.结果显示:①0.5μg/mL Deme处理卵母细胞,诱导1 h时获得最高显核率(76.00%),高于0.5 h(61.18%)、1.5 h(64.10%)和2 h(63.46%)组;②不同浓度Deme处理成熟卵母细胞1 h,0.4和0.5μg/mL Deme组显核率较高,分别为75.24%和77.31%,显著高于0.3 μg/mL组(46.54%)与0.6 μg/mL(60.66%)组;③0.4 μg/mL Deme处理卵母细胞1 h,有极体组显核率(83.24%)与无极体组(77.54%)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0.4 μg/mL Deme处理卵母细胞1 h能更好地诱导牛卵母细胞显核.  相似文献   

20.
开口箭提取物对采后香蕉抗炭疽病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植物提取物对香蕉采后病害的防治,采用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测定百合科植物开口箭的甲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分部萃取物和正丁醇分部萃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的离体抗菌活性,选用正丁醇分部萃取物进行耐高温(121℃处理20 min)、紫外光照射(30 W紫外灯距50 cm直射15 h)和酸处理(调节pH 3)的抗菌稳定性研究,并进行了提取物处理香蕉的贮藏防病试验。结果表明,开口箭甲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分部萃取物和正丁醇分部萃取物抑制香蕉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半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1490.27,638.40,1112.65 μg/mL,抑制香蕉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1262.16,451.02,955.58 μg/mL,正丁醇分部萃取物的抗菌活性不受热、紫外线和酸等因子的影响,用开口箭提取物处理采后香蕉果实,具有明显降低其潜伏性炭疽病发病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