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为阐明盐度为5条件下不同浓度亚硝酸盐亚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设置5个亚硝酸盐浓度组(0.50、0.90、1.70、3.20和6.00 mg/L)和对照组(0.05 mg/L),检测分析了亚硝酸盐胁迫40 d后凡纳滨对虾免疫相关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免疫和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死亡率随亚硝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6.00 mg/L浓度组体质量增长率(WGR)和体长增长率(LG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部分浓度组亚硝酸盐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和血清中的免疫相关酶活性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其中,当亚硝酸盐浓度高于0.50 mg/L时,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50、0.90和1.70 mg/L浓度组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CAT和SOD活性随亚硝酸盐浓度的增加均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0.90 mg/L浓度组的肝胰腺和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此外,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显著升高(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除0.50 mg/L浓度组外,其他浓度组的mn-sod和hsp70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各浓度组的cat、trx、tgase、trypsin和chitinase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亚硝酸盐胁迫40 d后,各浓度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免疫功能均受到明显的阻遏作用。在盐度为5条件下,为确保凡纳滨对虾的健康养殖,亚硝酸盐浓度应控制在0.50 mg/L以内。  相似文献   

2.
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考察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饲料利用和免疫能力的影响,分别在基础组饲料中添加0 mg/kg(对照组)、300 mg/kg、400 mg/kg和500 mg/kg抗菌肽,投喂平均体重为(0.8±0.1 g)的凡纳滨对虾6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后,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0 mg/kg抗菌肽组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509.10%、1.33,较对照组提高增重率8.76%(P<0.05),降低饲料系数12.5%(P<0.05),而添加400 mg/kg、500 mg/kg抗菌肽对增重率、饲料系数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肌肉粗脂肪含量,各处理组在肌肉粗蛋白、水分含量上无显著差异;300 mg/kg、400 mg/kg抗菌肽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400 mg/kg抗菌肽组的溶菌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300 mg/kg抗菌肽,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和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添加400 mg/kg抗菌肽,对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有提高作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抗菌肽的添加量建议为300~400 mg/kg。  相似文献   

3.
亚硝酸氮和副溶血弧菌对凡纳滨对虾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养殖水体中含不同浓度亚硝酸氮的情况下,用副溶血弧菌浸泡感染的方式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zei)进行毒性实验;并检测了凡纳滨对虾在亚硝酸氮和弧菌胁迫下的部分免疫指标的变化,研究亚硝酸氮和副溶血弧菌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Ⅰ:亚硝酸氮浓度为0.75、1.50、3.00 mg/L组分别胁迫健康凡纳滨对虾,对虾的血细胞数、血清酚氧化酶活力、酸性磷酸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过氧化氢酶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005 mg/L)(P<0.05);10 d时,0.005、0.75、1.50、3.00 mg/L组的对虾死亡率分别达到0%、16.7%、20.0%、26.7%.实验Ⅱ:亚硝酸氮胁迫同时,用副溶血弧菌感染对虾,与实验Ⅰ相比,对虾的各项免疫指标受到的影响更大,其各项免疫指标与相应的实验Ⅰ相比,均有显著的差异(P<0.05);第10天时,0.005、0.75、1.50、3.00 mg/L对虾死亡率分别达到33.3%、40.0%、46.7%、50.0%.可见亚硝酸氮浓度越高,弧菌对对虾免疫力的破坏性越大,对虾的死亡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4.
Cr6+、Zn2+、Hg2+对凡纳滨对虾幼虾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4年8月在浙江华兴海水种苗有限公司以养殖日龄40 d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作为实验动物,开展了Hg2+、Zn2+、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Hg2+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415、0.357、0.264、0.209 mg/L;Zn2+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5.362、22.709、17.041和13.569 mg/L;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0.892、 27.498、 21.635和13.573 mg/L.凡纳滨对虾幼虾对Cr6+、Zn2+、Hg2+ 96 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136、0.136和0.0021mg/L.各重金属离子毒性大小依次为Hg2+>Zn2+≈Cr6+.Hg2+-Zn2+、Hg2+-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96 h联合急性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Zn2+-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96 h联合急性毒性表现为,低毒性强度的Zn2+对Cr6+具拮抗作用,低毒性强度的Cr6+则对Zn2+具加和作用,而当Zn2+与Cr6+毒性强度相当时表现为相互独立作用.并就Hg2+、Zn2+、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凡纳滨对虾幼虾对Hg2+、Zn2+、Cr6+的安全浓度以及重金属离子间联合毒性效应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β-葡聚糖对凡纳滨对虾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虾配合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0、0.5、1.0、1.5、2 mg/g)的β-葡聚糖投喂凡纳滨对虾60d,分析β-葡聚糖对凡纳滨对虾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5 mg/g处理组肌肉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5、1.0、1.5 mg/g处理组的POD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5、1.0、1.5、2.0 mg/g各处理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1.5 mg/g组的ALP和ACP活力最高。表明饲料中添加葡聚糖能有效提高虾体免疫力,适宜添加剂量为1.0~1.5 mg/g。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急性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将对虾暴露于氨氮浓度为20 mg·L^-1的海水中72 h,测定了不同时间点肠道中抗病原感染指标如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溶菌酶(Lys)、酚氧化酶原(proPO)以及抗氧化功能指标如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热休克蛋白70(HSP70)、热休克蛋白90(HSP90)等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氨氮胁迫后:1)ACP和ALP活性均于6 h显著升高(P<0.05),随后于48~72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ys活性于24 h显著升高至最大值(P<0.05),随后于72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T-AOC和SOD活性均于6 h和12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后于48 h和72 h显著降低(P<0.05)。3)HSP70基因表达水平于24 h显著升高至最大值,随后虽有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SP90和proPO基因表达水平均于12 h显著升高至最大值(P<0.05),随后于72 h降低至对照组水平(P>0.05)。研究表明,急性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肠道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影响显著,对其肠道免疫防御系统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氨氮胁迫下凡纳滨对虾运动行为与能量分配模式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氨氮胁迫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行为和能量分配的变化,将体质量为(4.89?0.27)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分别置于氨氮质量浓度为0.02 mg/L(对照)、1.00 mg/L、2.50 mg/L、5.00 mg/L,水温(28?0.5)℃的水族箱中养殖2周,监测其行为并对其生长、体组分和能量收支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氨氮浓度升高,凡纳滨对虾白昼的活动频率、游走距离呈先升后降趋势,而夜间则呈逐渐下降趋势,5.00 mg/L组白昼和夜间活动频率及游走距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特定生长率及摄食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50 mg/L和5.00 mg/L组的凡纳滨对虾脂肪含量和能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摄食能量分配于生长的比例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大而降低,而消耗于代谢的比例随氨氮浓度增大而升高,与对照组相比,5.00 mg/L组的摄食能用于生长比例下降4.57%,用于代谢消耗的比例上升5.70%。上述结果表明,氨氮胁迫下凡纳滨对虾的夜间活动水平明显下降,摄食量减少,能量利用效率降低,生长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利用海水淡化产生的浓海水开展水产养殖的可能性,研究了凡纳滨对虾对浓海水的应激免疫反应.实验用浓海水由盐度30的天然海水添加粗盐配制而成.实验组设盐度40和36两种,对照组为自然海水盐度30.分别检测凡纳滨对虾高盐度应激后0、2、6、12、24、48、96 h时的血清蛋白含量和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凝血时间.结果表明,浓海水对凡纳滨对虾血清蛋白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血清凝血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但对凡纳滨对虾血清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9.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灵芝与黄芪共发酵产物——灵芪菌质,探讨灵芪菌质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体质量(0.51±0.03)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虾。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5%、1.0%、1.5%、2.0%的灵芪菌质。试验虾在水温为22~30℃的循环玻璃纤维水槽中饲喂60d。试验结果表明,添加1%灵芪菌质组与对照组相比,对虾相对质量增加率提高了31.88%(P<0.05),饵料系数降低了14.37%(P<0.05),成活率提高了15.16%(P<0.05);对虾血清酚氧化酶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分别提高了99.94%(P<0.05)和26.79%(P<0.05)。添加1.5%灵芪菌质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对虾酸性磷酸酶活力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分别提高了128.44%(P<0.05)和111.55%(P<0.05),对凡纳滨对虾的副溶血弧菌攻毒免疫保护率高达73.34%(P<0.05)。本次试验,凡纳滨对虾溶菌活性与灵芪菌质添加量呈一定的正相关(y=1.802x+11.104,r2=0.9378,P<0.05)。添加灵芪菌质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改善其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
刘强  周俊芳  房文红  王元  李新苍  周帅 《水产学报》2013,37(7):1106-1112
为了评价养殖水环境中毒死蜱对凡纳滨对虾生存的危害性,开展了毒死蜱胁迫下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对凡纳滨对虾致死实验,分析了毒死蜱胁迫下凡纳滨对虾鳃组织WSSV含量和肌肉组织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变化。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测定了毒死蜱对凡纳滨对虾的半致死浓度(LC50),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LC50值显著下降,存在着浓度-反应的正向关系,96 h LC50为0.758 μg/L(0.521~0.987 μg/L)。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毒死蜱胁迫实验浓度为0.2 μg/L,此浓度下药浴4 d后对凡纳滨对虾注射WSSV,结果显示:毒死蜱胁迫下注射WSSV组的对虾死亡率(83.33?Ee4.7%)极显著高于乙醇-WSSV组(40.00?Ee0.9%);对虾鳃组织WSSV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感染72 h后,毒死蜱-WSSV组WSSV含量约是乙醇-WSSV组的4倍;感染96 h后,毒死蜱-WSSV组WSSV含量显著增加,约是72 h毒死蜱-WSSV组的4.9倍,是96 h乙醇-WSSV组的5.9倍。毒死蜱胁迫下,对虾肌肉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低于对照组20%左右。由此可见,毒死蜱胁迫下,WSSV增殖速率加快,导致对虾死亡率升高。  相似文献   

11.
水体中钙和镁对凡纳滨对虾幼体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相同饲养条件下,Ca2 浓度为494 mg/L时,幼虾增重效果显著(P<0.05);Mg2 浓度为1 185mg/L的增重效果显著优于1 135 mg/L水平;Ca2 浓度为444和494 mg/L时,分别对提高M3育成P1和P10的成活效果具有极显著作用(P<0.01);Mg2 浓度为1 185 mg/L和Ca2 浓度为494 mg/L(R=2.40)的交互作用对提高M3育成P10的成活效果最佳(P<0.01);Ca2 浓度为444和494 mg/L时,其R值可适范围分别为2.67~2.78和2.30~2.50。Ca2 浓度是影响凡纳滨对虾增重和成活的主要因子,但对体长增长无显著影响(P>0.05),其可适范围为444~494 mg/L;Mg2 浓度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影响均不显著;Ca2 浓度和Mg2 浓度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M3育成P10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饲料能量源及其水平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生长性能的影响,以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7%,蛋白能量比为20.23 mg/kJ的饲料作为对照组饲料(C),在此基础上分别通过提高饲料碳水化合物、脂肪含量调节饲料能量水平,制作饲料蛋白能量比分别为19.51 mg/kJ (中碳水化合物组, MC)、18.85 mg/kJ (高碳水化合物组, HC)、19.45 mg/kJ (中脂肪组, ML)和18.54 mg/kJ (高脂肪组, HL)的4组实验饲料,在淡水养殖条件下投喂初始体重为(0.6±0.02)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56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提升饲料脂肪水平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蛋白质沉积率(P<0.05),HL组凡纳滨对虾获得最大特定生长率及蛋白质沉积率;增加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及蛋白质沉积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 ML组、MC组、HC组对虾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HL组对虾肌肉粗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对虾肌肉总脂肪含量则随着...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2种不同碳酸盐碱度养殖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肌肉中基本营养成分和游离氨基酸组成的变化,将凡纳滨对虾饲养在碳酸盐碱度3 mmol·L-1(LSW组)和10 mmol·L-1(HSW组)水体中,饲养周期为42 d,检测2组凡纳滨对虾肌肉基本营养成分和游离氨基酸组成。结果显示:不同碳酸盐碱度对凡纳滨对虾肌肉中基本营养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肌肉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组成有较大的影响。2组凡纳滨对虾肌肉中均检测到18种常见游离氨基酸,其中,甘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含量最高。高碳酸盐碱度(10 mmol·L-1)显著增加了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从2.426μg·g-1上升到11.322μg·g-1)和其在游离氨基酸总量中的百分比(从9.91%上升到28.56%,P<0.05);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从15.646μg·g-1上升到19.486μg·g-1),但其在游离氨基酸总量中的百...  相似文献   

14.
颤藻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免疫相关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颤藻(Oscillatoria sp.)是对虾养殖水体中的一种常见蓝藻。通过在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投加不同浓度的颤藻,测定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与体长、体重,以及不同颤藻浓度下凡纳滨对虾的免疫相关酶活力,研究颤藻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免疫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颤藻对对虾的成活率、体长和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随藻浓度增加对虾的成活率、体长和体重呈下降的趋势。颤藻对对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酚氧化酶(PO)、碱性磷酸酶(AL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抗菌活力影响显著(P<0.05),低浓度的颤藻诱导酶活力增大,当浓度大于12.5 mg/L时,其酶活力呈下降的趋势。当颤藻浓度为2.5 m g/L和12.5 mg/L时,GST、ALP活力分别达到最大值(39.05 U/mg、73.62 U/g)。以上研究结果说明,颤藻具有一定的毒性,低浓度的颤藻可诱导酶活性增加,高浓度的颤藻能抑制酶的活性和对虾生长。为了保证凡纳滨对虾的健康养殖,养殖水体中的颤藻浓度应该控制在12.5 mg/L以下。  相似文献   

15.
以凡纳滨对虾为试验对象,探讨在饲料中添加2 mg/kg的辣椒碱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等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饲料中添加2 mg/kg辣椒碱后,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指标显著改善,成活率、饲料系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免疫抗氧化指标(MDA、SOD、CAT)水平及健康状况亦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桑叶黄酮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32±0.01)g的凡纳滨对虾9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0 mg/kg、50 mg/kg、100 mg/kg、150 mg/kg和300 mg/kg桑叶黄酮的实验饲料,饲养50 d后测定成活率、生长相关指标、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抗低氧胁迫能力。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等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凡纳滨对虾体成分无显著性影响(P>0.05)。添加150 mg/kg和300 mg/kg桑叶黄酮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添加10~300 mg/kg桑叶黄酮可显著提高血清和肝脏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肝胰腺丙二醛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添加50 mg/kg桑叶黄酮可提高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P<0.05)。低氧胁迫2 h时,10 mg/kg、50 mg/kg组的累计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低氧胁迫4 h时,10 mg/kg、50 mg/kg、100 mg/kg组的累计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以血清总抗氧化能力为评价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桑叶黄酮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56.18 mg/kg,添加10~100 mg/kg桑叶黄酮可提高凡纳滨对虾抗低氧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杨留冰  潘鲁青 《水产学报》2013,37(9):1378-1388
为研究磷脂酰丝氨酸(PS)对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合成、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PS激活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发挥酚氧化酶活性的机制,实验采用5、10和20μg/mL 3个PS浓度对凡纳滨对虾尾节肌肉进行注射,注射量为50μ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各处理组设3个平行组,取样时间为0、6、12、24、36、48和60 h,分别测定了血浆血蓝蛋白含量,肝胰脏血蓝蛋白p75、p77亚基和mRNA的表达以及血浆血蓝蛋白酚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血蓝蛋白含量在6 h内略有下降,6~36 h内呈峰值变化,24 h时达到最大值(P<0.05);血蓝蛋白亚基p75、p77和mRNA表达在0~36 h内呈峰值变化,12 h时达到最大值(P<0.05);血蓝蛋白酚氧化酶活性在36 h内呈峰值变化,12 h时达到最大值(P<0.05)。研究表明,PS能够激活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的酚氧化酶活性,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同时在短时间内引起血蓝蛋白含量下降,随后机体启动血蓝蛋白的合成机制,证实PS是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发挥酚氧化酶活性的激活因子,为对虾血蓝蛋白免疫活性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淡水稀释取自盐场的卤水,调节Ca2 、Mg2 的质量浓度和比例,设置系列梯度,进行凡纳滨对虾的养殖试验,测定生长比速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KP)的酶活性。试验表明,过高或过低的Ca2 质量浓度都会影响凡纳滨对虾的存活和生长,在Ca2 质量浓度为320 mg/L,Ca2 /Mg2 为1∶2.5时,其存活与生长最佳;同时SOD和AKP酶活性也最高。酶活性可以指示凡纳滨对虾的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9.
氨氮胁迫下凡纳滨对虾对副溶血弧菌的易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养殖水体中总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Syndrome,AHPNS)"发生的影响,设置了1个对照组和4个不同质量浓度氨氮实验组:2.5、5.0、7.5、10.0 mg/L实验组,胁迫20 d后腹肌注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进行感染。凡纳滨对虾感染后6–24 h,除对照组外,各实验组均出现死亡高峰。24 h后,5.0、7.5和10 mg/L实验组对虾累积死亡率均高于2.5 mg/L组,且在同一取样时间各实验组对虾累积死亡率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而升高,48 h后各实验组对虾不再死亡,其累计死亡率分别为0、8%、12%、20%和36%。PO活性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对照组、2.5和5.0 mg/L实验组PO活性差异性不显著(P0.05),7.5和10 mg/L实验组除12 h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7.5和10 mg/L实验组SOD活性在感染后除24 h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2.5 mg/L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性不显著(P0.05)。对照组和2.5 mg/L实验组对虾LSZ活性在各取样时间点差异性不显著(P0.05),7.5和10 mg/L实验组对虾LSZ活性在3 h、6 h、24 h、48 h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6 h后各实验组对虾肝胰腺中Lv LT m RNA表达量开始上升,24 h后开始下调,至72 h恢复至原水平。实验结果表明,氨氮胁迫能降低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影响对虾肝胰腺中Lv LT m RNA对病原刺激的应答反应,增加对副溶血弧菌的易感性,为预防凡纳滨对虾AHPNS的暴发,养殖水体中总氨氮浓度应控制在1.96 mg/L以下。  相似文献   

20.
紫外光A波段(Ultraviolet A, UVA)是自然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本研究选取450尾体重为(9.56±0.10) g的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以光周期为12L︰12D的全光谱LED灯[光强(1.00±0.02) W/m2]作为背景光源,在不同UVA [光强(1.00±0.02) W/m2]补光时间(0 h, T0 h; 2 h, T2 h; 4 h, T4 h; 8 h, T8 h; 12 h, T12 h)下进行为期28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UVA补光时长下,对虾肌肉中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T2 h和T4 h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T2 h组的粗蛋白显著高于T4 h组外的其他组(P<0.05),T8 h和T12 h组的粗脂肪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T2 h和T4 h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赖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凡纳滨对虾饱和脂肪酸(SFA)含量为27.85%~40.7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为10.63%~16.3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38.81%~49.61%,其在T2 h和T4 h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且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2~4 h的UVA补光时间能够改善凡纳滨对虾肌肉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