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核桃粉微胶囊为试材,研究其抗氧化稳定性.通过对微胶囊壁材乳化剂的溶解性和不同溶剂对微胶囊粉中油脂溶解度的试验,确定正己烷对壁材溶解性最佳.通过进行核桃粉微胶囊氧化稳定性的试验,确定其包埋率80.2%,微胶囊的货架期233 d,采用索氏抽提法得到微胶囊油脂含量30.4%.研究表明,经微胶囊化后核桃粉中油脂氧化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α-亚麻酸微胶囊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尿素包合法富集橡胶籽油中的α-亚麻酸,为降低其氧化速度,采用喷雾干燥法对α-亚麻酸进行微胶囊化研究,优化微胶囊壁材的组成配比及工艺参数,并对制备的微胶囊产品进行电镜观察及氧化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α-亚麻酸微胶囊化壁材的组成采用β-环糊精、海藻酸钠、卵磷脂的质量比为7∶2∶1;优化的微胶囊化工艺参数为:芯材与壁材的配比为1∶1.5,固形物浓度为20%,乳化剂用量为2.0%,乳化温度为65℃,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制得的α-亚麻酸微胶囊的包埋效果最好,包埋率可达87.6%,微胶囊颗粒圆整,结构致密,氧化稳定性大大优于α-亚麻酸原液。  相似文献   

3.
以微胶囊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苦杏仁油微胶囊制备工艺;同时为验证微胶囊化对油脂氧化稳定性的促进作用,以微胶囊化前后的苦杏仁油为对象,采用烘箱加速法进行加速氧化试验,每3 d测定1次苦杏仁油和微胶囊中过氧化值、碘值、酸价、皂化值、共轭二烯烃值,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进行扫描鉴定其中的官能团。结果表明,苦杏仁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料液比1∶16(g/mL),乳化剂添加量2.1%,芯壁比1∶85(g/mL),微胶囊平均包埋率为84.07%±0.37%,符合预测值。苦杏仁油在(60±1)℃的条件下储藏至第12天时,其过氧化值超过国标中的最低限量标准(0.25 g/100 g);而微胶囊化后的苦杏仁油在整个储藏期间各项指标的变化幅度较小,表明微胶囊化有利于提高油脂的氧化稳定性。该研究结果为开发油脂微胶囊化保存手段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开发一款稳定性较好的微胶囊花青素复合盐。首先,以黑米花青素、食盐、阿拉伯胶和羟丙基-β-环糊精为原料,以包埋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芯壁比、固形物含量、壁材配比乳化物添加量和均质速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其最佳工艺为芯壁比1∶7,固形物含量15%,乳化物含量2%,壁材比3∶2 (阿拉伯胶∶羟丙基-β-环糊精),均质速度11 000 r/min。最后,以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复合盐的喷雾干燥工艺条件,即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100℃,进料速度2 500 mL/h。经过喷雾干燥后,花青素的包埋率为91.31%,其稳定性较包埋前有显著提高。经过微胶囊包埋处理后,微胶囊花青素复合盐成分如下:食盐90%,花青素0.91%,吐温-80 1.82%,阿拉伯胶3.81%,羟丙基-β-环糊精2.55%。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阿克苏"新新2号"干核桃为试验材料,采用低温压榨法研究了适量添加核桃壳粉末对核桃榨油效果的影响;通过测定加速氧化试验过程中核桃油过氧化值及酸值的变化,探讨前处理方法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壳粉末粒度为60~80目,核桃仁粒径0.1~0.5 cm,且核桃仁粒与核桃壳粉质量比为3∶1时,核桃平均出油率为48.5%。不同前处理方法对核桃油贮藏氧化稳定性的影响较大,核桃内种皮中的某些成分在抑制核桃油氧化方面起重要的作用,超声前处理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核桃油的氧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喷雾干燥法对蜂胶提取物进行微胶囊化处理,通过测定微胶囊化蜂胶中主要活性物质总黄酮的效率,探讨蜂胶喷雾干燥法微胶囊化的工艺。试验表明,以阿拉伯树胶和糊精以1:1比例混合作为壁材,固形物含量为20%,芯材与壁材比例为1:4,进料量20 mL/min,进风压力为0.2 MPa,微胶囊化蜂胶中总黄酮的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制备连翘叶精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及其对油脂的抗氧化效果,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连翘叶精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采用测定过氧化值(POV)、脂肪氧化程度值(TBARS)的方法探索了微胶囊对油脂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连翘叶精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壁芯比8∶1(g/mL),包埋温度60 ℃,包埋时间2.3 h,包埋功率400 W,在此条件下连翘叶精油微胶囊包埋率可达44%。油脂抗氧化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组ML(0.20 g)、MM(0.10 g)、MS(0.05 g)的POV值高于阳性对照组(VC),但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微胶囊ML、MM、MS三组的TBARS值低于空白对照组,且随着连翘叶精油微胶囊用量的增大,其对油脂氧化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8.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喷雾干燥法制备α-亚麻酸微胶囊壁材的优化复配工艺,考察VE添加量、亚麻胶与海藻糖质量比、单甘脂添加量及卵磷脂用量4因素对α-亚麻酸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α-亚麻酸微胶囊壁材优化复配工艺参数组合为VE添加量0.2%,亚麻胶与海藻糖质量比1∶6,单甘脂添加量2%及卵磷脂用量0.25%时,α-亚麻酸微胶囊化效率高达87.5%。  相似文献   

9.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喷雾干燥法制备α-亚麻酸微胶囊壁材的优化复配工艺,考察VE添加量、亚麻胶与海藻糖质量比、单甘脂添加量及卵磷脂用量4因素对α-亚麻酸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α-亚麻酸微胶囊壁材优化复配工艺参数组合为VE添加量0.2%,亚麻胶与海藻糖质量比1∶6,单甘脂添加量2%及卵磷脂用量0.25%时,α-亚麻酸微胶囊化效率高达87.5%。  相似文献   

10.
采用喷雾干燥法对以超临界CO2萃取的南瓜籽油进行微胶囊化研究,并对产品进行显微镜观察和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南瓜籽油微胶囊配方中对产品包埋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壁材(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配比>芯材与壁材配比>总固形物含量;由正交试验所得微胶囊配方的最佳配比为: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1:1,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为1:5,总固形物含量为25%(W/V)。微胶囊化工艺参数中影响微胶囊化效率的主次顺序是:进风温度>出风温度>均质压力;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均质压力30MPa。在上述条件下南瓜籽油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为90.2%,微胶囊产品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和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11.
南瓜籽油微胶囊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喷雾干燥法对以超临界CO2萃取的南瓜籽油进行微胶囊化研究,并对产品进行显微镜观察和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南瓜籽油微胶囊配方中对产品包埋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壁材(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配比>芯材与壁材配比>总固形物含量;由正交试验所得微胶囊配方的最佳配比为: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1:1,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为1:5,总固形物含量为25%(W/V)。微胶囊化工艺参数中影响微胶囊化效率的主次顺序是:进风温度>出风温度>均质压力;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均质压力30MPa。在上述条件下南瓜籽油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为90.2%,微胶囊产品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和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12.
采用Schaat烘箱法对4种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粉末油脂进行稳定性研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每2 d分别对4种样品的色泽、气味、溶解性进行感官评定,并测定3种DHA的过氧化值,对比它们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样品3的色泽、气味变化较慢,溶解性较好,稳定性较好;样品4的色泽、气味变化较快,溶解性较差,稳定性较差。可以选用样品3添加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对其含量和稳定性测验,确定乳粉中添加营养强化剂种类。  相似文献   

13.
以核桃楸油粕为原料,研究过滤筛目数对筛分后核桃楸油粕粉多酚含量的影响,并以感官品质评分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蛋白饮料研制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核桃楸油粕粉碎后用120目过滤筛筛分;核桃楸油粕粉蛋白饮料的最佳工艺配方为:核桃楸油粕添加量4%,白砂糖添加量6%,核桃香精添加量0.03%,复合乳化剂添加量0.05%(单甘酯与蔗糖酯质量比为2∶8),黄原胶添加量0.15%,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15%,海藻酸钠添加量0.08%。该条件下制得的饮料呈乳白色,口感细腻,香甜适宜,无沉淀和分层,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4.
检测一种自行制备的植物乳杆菌缓释微胶囊的体外稳定性。模拟胃肠液环境分析其耐受性,并比较不同温度下的贮藏稳定性及降胆固醇性能。经人工胃液处理3 h后,冻干微胶囊中的活菌数达到75%;经人工肠液处理3 h后,微胶囊中活菌数仍有70%;于-20℃条件下贮藏的微胶囊活菌数量最多,6个月后仍可达5.8×10~8 CFU/g;包埋后植物乳杆菌的胆固醇降解率为25.73%。结果表明,微胶囊化的壁材对植物乳杆菌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体外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对沉香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将制备的沉香精油微胶囊添加到卷烟纸中对卷烟进行加香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根据Box-Behnken Design(BBD)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以沉香精油包埋率为响应值做响应面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沉香精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为明胶∶阿拉伯胶=1∶1(m∶m),壁材总浓度1.07%,芯壁比例3∶2,谷氨酰胺转氨酶浓度0.19%,酶固定化时间6 h,沉香精油的包埋率可达98.18%;制备的微胶囊化沉香精油能有效地掩盖卷烟杂气,降低卷烟刺激性,使卷烟具有甜润感,且烟气柔和细腻。  相似文献   

16.
玉米胚芽油微胶囊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胚芽油是一种保健食用油,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了扩大玉米胚芽油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采用微胶囊技术包埋玉米胚芽油,对微胶囊技术中壁材构成比例、芯材添加量、固形物浓度等进行研究。最后优化结果,壁材β-环糊精与大豆分离蛋白的质量比为1:1,芯材添加量为40%,固形物质量分数为15%,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芯材包埋率为90.9%。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冷藏猪肉糜的氧化稳定性和品质,以姜黄素为芯材,大豆分离蛋白和β-环糊精为壁材,利用冷冻干燥法将姜黄素微胶囊化。通过测定不同处理组(0.20 g/kg 姜黄素微胶囊、0.35 g/kg姜黄素微胶囊、0.50 g/kg姜黄素微胶囊、0.1 g/kg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对照组)冷藏猪肉糜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值、总巯基含量、总羰基含量、pH、蒸煮损失率及色差,研究姜黄素微胶囊对猪肉糜脂质和蛋白质的抗氧化效果及其对猪肉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50 g/kg姜黄素微胶囊的猪肉糜的TBARS值和总羰基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巯基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添加0.1 g/kg BHA效果接近,姜黄素微胶囊可以减少猪肉糜冷藏期间pH值和颜色的变化,显著降低猪肉糜冷藏过程中的蒸煮损失率。综上所述,0.50 g/kg姜黄素微胶囊能够显著抑制冷藏猪肉糜的脂肪和蛋白氧化,更好地保持其冷藏品质。  相似文献   

18.
以苦杏仁油为芯材,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为壁材,探讨了一种效果较好的苦杏仁油微胶囊制备工艺。将包埋率作为评价标准,先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使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试验,由此比较芯壁材配比、固形物含量、均质压力及进风温度4个因素对苦杏仁油微胶囊产品包埋率的影响力大小。结果表明,当产品包埋率达到最高值88.43%时,芯壁材配比为1:3(g:g),固形物含量为31%,均质压力为35 MPa,进风温度为190℃时,产品为浅黄色粉末,略有清香,颗粒较为干燥、细腻。  相似文献   

19.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温度、光照、pH及蔗糖质量浓度4个因素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为提高花色苷的稳定性,研究以海藻酸钠为壁材,CaCl2和壳聚糖为固化剂,制备花色苷微胶囊的工艺配方。结果表明,花色苷稳定性降低(以花色苷质量分数低于30%为限)的临界条件分别为:40℃、室内光、pH 3.0、蔗糖质量浓度100 mg/mL,其中温度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最大;花色苷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使用针头孔径为0.70 mm的注射器,芯壁比1∶4(V/V),海藻酸钠质量浓度30 mg/mL,CaCl2质量浓度20 mg/mL,壳聚糖质量浓度15 mg/mL,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花色苷微胶囊呈球状,表面光滑,包埋率为91.54%。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双乳液法研制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ensis,简称Bt)晶体蛋白的肠溶性微胶囊,并应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相关因素对微胶囊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因素对包封率均有显著影响,影响大小依次为芯材乳化程度>Bt晶体蛋白浓度(芯材)>HPMCP浓度(壁材)>蓖麻油浓度(助剂)>甲基纤维素浓度(亲水胶体)。以500 mL 分散系为条件,筛选出的肠溶性微胶囊较佳工艺为:芯材乳化转速6000 r/min, 20% Bt晶体蛋白溶液1mL,6% HPMCP溶液 50mL,分散系中含0.4% 蓖麻油和2.2-2.5%甲基纤维素钠。按此种较佳组合制备微胶囊,对Bt晶体蛋白的包封率在85%左右,微囊直径约为20.7 μm,在pH 8.5 的碱性缓冲液中可在5分钟内崩解,释放出Bt晶体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