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重金属Cu2+对青稞幼苗的伤害机理以及为青稞的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青稞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式,研究200 mg/L Cu2+胁迫对青稞幼苗相对含水量(RWC)、叶绿体色素、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和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200 mg/L Cu2+胁迫下的青稞幼苗叶片RWC、叶绿素a和b、类胡萝卜素、蛋白质含量不断降低,MDA、细胞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不断升高。[结论]200 mg/L Cu2+胁迫对青稞幼苗造成了严重的生理伤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铜胁迫对绿豆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铜溶液为培养液,研究Cu2+对绿豆幼苗活性氧清除系统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当Cu2+浓度在0~70 mg/L梯度内,绿豆幼苗的SOD活性、POD活性和叶绿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Cu2+浓度为50 mg/L时,SOD活性和POD活性为最大值,随着浓度增大,活性下降;低浓度Cu2+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当Cu2+浓度为20 mg/L时,绿豆幼苗叶绿素含量最高,随着浓度增大,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结论]铜胁迫明显影响活性氧清除酶系统,导致绿豆幼苗活性氧代谢失调。  相似文献   

3.
铜胁迫对烟草幼苗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个烟草品种(89112和双-70)为试验材料,设置0、0.5、1、5、10 mg/L 5个铜浓度,通过水培试验,研究铜胁迫下烟草体内丙二醛(MDA)、叶绿素的含量,SOD、POD的活性,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MDA的含量随着铜处理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低浓度的Cu处理下SOD和POD的活性增加,高浓度的铜处理则抑制其活性;在铜处理浓度低于1 mg/L时,叶绿素含量增加,生物量的积累也有所增加,但是当浓度高于1 mg/L时,叶绿素含量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从而降低了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硫酸铜对铜绿微囊藻的毒害效果。[方法]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的Cu~(2+)胁迫对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铜胁迫对铜绿微囊藻藻细胞的光合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微囊藻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增加,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呈现下降趋势,光系统II(PSII)的潜在活性(F_V/F_0)和光合电子传递能力(ETO/RC)也呈下降趋势,而单位有活性的反应中心耗散的光能(DIO/RC)、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以及热耗散量子比率(ΦD0)则逐渐上升,以减少铜胁迫对PSII的损害。[结论]在利用硫酸铜控制藻类生长时,应选择适宜的铜离子浓度,既可以达到杀藻的目的,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
铜胁迫对鸢尾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重金属铜(Cu)胁迫下鸢尾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为利用鸢尾处理重金属废水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30 mg/L Cu胁迫下,随着胁迫处理时间延长,鸢尾叶片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先下降后上升,光化学淬灭系数(qP)则先上升后下降,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在120 mg/L Cu胁迫下,随着胁迫处理时间延长,鸢尾叶片Fv/Fm、qP持续降低,qN先上升后下降,而 ETR则先下降后上升。可见,30 mg/L Cu对鸢尾叶片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的光化学电子传递有促进作用,而高质量浓度(120 mg/L)Cu会导致PSⅡ反应中心部分关闭。  相似文献   

6.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Cu~(2+)胁迫下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探讨狭叶香蒲对Cu~(2+)胁迫的抗性机理,结果表明,在所有处理Cu~(2+)浓度(1、35、60 mg/L)范围内,叶片与根系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均表现为上升趋势,在第7天达到最大,之后下降;相同时间不同Cu~(2+)浓度处理的植株POD活性随Cu~(2+)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Cu~(2+)浓度为60 mg/L时POD活性最大。叶片和根系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也随着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第7天达到最大;相同时间不同Cu~(2+)浓度处理的植株SOD活性随Cu~(2+)浓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Cu~(2+)浓度为35 mg/L时SOD活性最大。脯氨酸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第7天达到最多;相同时间不同Cu~(2+)浓度处理的植株脯氨酸含量随Cu~(2+)浓度增加呈增加趋势,Cu~(2+)浓度为60mg/L时脯氨酸含量最多。根系中的POD、SOD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均大于叶片;低浓度Cu~(2+)胁迫使根系活力上升,高浓度Cu~(2+)胁迫和低浓度胁迫后期根系活力受到抑制。综合分析上述结果,可以推断狭叶香蒲能够忍耐35 mg/L的Cu~(2+)胁迫。  相似文献   

7.
Cu和Cd胁迫对小麦生长过程中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双  肖昕  白兴雷  贾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422-942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Cu、Cd单独及复合污染对不同生长时期小麦根区、非根区土壤CAT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抽穗期以前,Cu、Cd胁迫下根区、非根区土壤CAT酶活性呈上升趋势,酶活性最大值出现在抽穗期或成熟期;Cu、Cd单独及复合污染条件下,小麦根区土壤的CAT酶活性大于非根区。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外源Cu2+处理对苗期芝麻生长、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低质量浓度、短时间Cu2+胁迫对芝麻幼苗苗长有刺激效应,而高质量浓度、长时间Cu2+胁迫对其有抑制效应;Cu2+胁迫对幼苗根长有极显著的抑制效应(P<0.01),并在Cu2+质量浓度为1.0 mg.L-1时,开始使其发生退化;Cu2+胁迫总体上使幼苗叶绿素合成受到抑制,但在胁迫时间较短时其含量随Cu2+质量浓度的升高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Cu2+胁迫使SOD活性在处理初期低质量浓度下受到刺激而在高质量浓度和较长时间胁迫下受到抑制;POD活性在Cu2+胁迫下随处理质量浓度的升高不断增强;尽管SOD、POD活性的激发能削弱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但Cu2+胁迫下幼苗体内MDA含量的逐渐增加却表明,芝麻幼苗本身的抗氧化酶系统不足以抵挡Cu2+污染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铜胁迫对红梨叶片膜透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酥脆梨为试材,研究了Cu胁迫对红梨膜透性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胁迫造成细胞膜的破坏.5、20、40 μmol·L-1浓度的Cu处理使得红梨叶片的细胞膜脂过氧化加剧,造成MDA的含量均比对照增加.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提高;SOD的活性随着Cu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走势,SOD在0.1 μmol·L-1Cu处理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水浮莲在污染水体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水培法,探讨了不同铜浓度(0.31~40 mg/L)对水浮莲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浮莲幼苗在铜浓度8 mg/L时生长良好。0.31~4 mg/L铜处理能促进水浮莲幼苗叶绿素和叶片可溶性蛋白质的生物合成,POD活性和SOD活性在较低浓度铜(4 mg/L)诱导下升高。水浮莲是一种有潜力的可用于低浓度铜污染水体的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1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大花萱草( Hemerocallis middendorffii)在Cu、Cd单一及Cu-Cd复合胁迫下其生长反应和富集特征。结果表明:Cu、Cd单一及Cu-Cd复合胁迫下大花萱草体内Cu、Cd的积累量均随胁迫积累量的升高而增加;同一部位的Cu积累量变化表现为Cu-Cd复合胁迫高于Cu单一胁迫,Cd对Cu的吸收产生协同作用;同一部位的Cd积累量变化表现为Cu-Cd复合胁迫低于Cd单一胁迫,Cu对Cd的吸收产生拮抗作用;Cu、Cd单一及Cu-Cd复合胁迫下大花萱草的富集系数与对照相比,均随其胁迫质量分数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在Cu 100 mg· kg-1、Cd 0.3 mg· kg-1、Cd 1 mg· kg-1和Cu 100 mg· kg-1+Cd 0.3 mg· kg-1质量分数胁迫下地上和根部的富集系数大于1;Cu、Cd单一及Cu-Cd复合胁迫下大花萱草的转移系数则均随其胁迫质量分数的升高而持续减小;大花萱草对Cd的吸收积累能力和其在体内的迁移能力均大于Cu。  相似文献   

12.
土壤铜胁迫对不同籼型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盆栽土培条件下,以壤土为试验土壤,以6个籼稻品种(组合)为供试材料,研究土壤铜含量400 mg·kg-1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铜处理使供试品种稻谷、糙米和精米产量均下降,降幅为14%~27%,依据减产的显著性可将所有供试品种划分为不显著减产(P>0.05)、显著减产(P<0.05)和极显著减产(P<0.01)3种类型.土壤铜处理对稻米加工品质(糙米率和精米率)、外观品质(垩白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蒸煮和食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以及卫生品质(铜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使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由于子粒减产幅度明显大于蛋白质含量增加的幅度,蛋白质总量极显著降低.铜在子粒不同部位的分布差异很大,浓度分布:糠层中铜浓度大约是谷壳、精米的2倍;积累量:谷壳、糠层和精米中铜积累量平均分别占子粒总积累量的13%、12%和75%,即稻谷经精加工后,其铜总量下降1,4左右.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Cu2 对烟草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u2 (1mg/L)使烟草幼苗在短时间内出现叶片中脯氨酸含量上升,根系活力下降,且随Cu2 处理浓度上升烟草幼苗受毒害的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14.
选择糯、非糯玉米种子,在相同的Cu2+浓度梯度下胁迫培养。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铜具有促进玉米种子萌发的作用,50mg/LCu2+处理浓度下二者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达到高峰,随着Cu2+处理浓度的加大,2种玉米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呈下降趋势;20mg/LCu2+处理浓度对2种玉米的根长、株高、地上部分和根的干重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这种抑制效应更为明显;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叶绿素a/b的比值却升高。研究发现:在发育早期,糯玉米对Cu2+的敏感性强于非糯玉米,非糯玉米对Cu2+胁迫具有较强的耐受力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小麦生长过程中Cu和Cd胁迫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烟农19为供试小麦品种,采用盆栽方法,研究小麦不同生育期Cu和Cd胁迫及其复合污染对小麦根区、非根区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Cu和Cd胁迫下蔗糖酶活性随小麦生育期的推移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但从幼苗期到抽穗期同类金属处理下根区、非根区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且蔗糖酶活性最大值出现在抽穗期或成熟期。除拔节期,Cu-Cd交互作用增大了Cd单因素作用下的根区、非根区及Cu单因素作用下的非根区的蔗糖酶活性,而对拔节期单因素作用总体表现为降低作用。总体上看,Cu、Cd单独作用下根区蔗糖酶活性大于非根区。[结论]小麦根际对Cu、Cd胁迫下土壤蔗糖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并随小麦生长时期及重金属种类、处理浓度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棕壤中长期低剂量铜胁迫对苹果幼树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600d的土培试验,研究了棕壤中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附近的低剂量Cu长期胁迫对苹果幼树(藤木一号/八棱海棠)生长的毒害效应,并利用PAGE同工酶电泳研究了植株的保护性反应。结果表明,苹果树通过增强4条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s,POD)同工酶的表达,弥补了6条POD同工酶活性的降低,使POD总活性显著增强(P0.05),叶片细胞膜透性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机体免于长期胁迫致死;但是长期低剂量铜胁迫(160~320mg·kg-1)仍导致苹果树生长迟缓,春梢快速生长期推迟17~37d,土壤施加铜160和240mg·kg-1的苹果树生物量比对照分别降低25.87%和29.84%(P0.01),而且胁迫600d后所有铜处理植株根系均伴有感染真菌病害(白纹羽病)的间接毒害效应。表明长期的、即使是低剂量的铜胁迫仍会对苹果树生长造成显著的毒害效应,土壤铜含量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果园二级标准为150~200mg·kg-1)附近的果园重金属铜污染问题仍需引起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17.
王萍萍  唐咏  孙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153-3155
主要研究了重金属Cu2+胁迫对龙葵部分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2+浓度为0.2mmol/kg时,叶绿素含量达到峰值,随Cu2+浓度的增加,含量下降.几种光合色素对Cu2+的敏感性顺序为:叶绿素a>叶绿素a+b>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随Cu2+浓度增加,细胞膜透性呈上升趋势.在龙葵根、茎、叶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很大差异.龙葵根中SOD活性随Cu2+处理浓度增加而升高;茎中SOD活性随Cu2+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中SOD活性随Cu2+浓度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POD活性根中明显高于茎和叶.龙葵根中CAT活性随Cu2+浓度增加呈极显著负相关;茎中的CAT活性则与Cu2+浓度变化无明显的相关性;叶中的CAT活性随Cu2+浓度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寻求水环境中重金属监测的指示植物应用于生产,通过离子溶液浸泡试验,研究Cu~(2+)、Hg~(2+)及其混合胁迫对高等水生沉水植物阿根廷蜈蚣草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MDA(丙二醛)含量、CAT(过氧化氢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随胁迫强度的增加而持续下降,当Cu~(2+)、Cu~(2+)+Hg~(2+)混合处理浓度≤1 mg/L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上升;2)MDA含量与受胁迫强度呈正相关关系;3)在胁迫处理24h内,CAT活性逐渐升高,而后随时间延长活性下降,直至出现抑制现象;4)同浓度处理对阿根廷蜈蚣草生理胁迫强度为Cu~(2+)Hg~(2+)Cu~(2+)+Hg~(2+)。  相似文献   

19.
Cu~(2+)胁迫对香菇草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香菇草对Cu~(2+)胁迫的响应机制及其对Cu~(2+)的吸收特性,通过营养液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Cu~(2+)(0,2,6,10,14mg·L~(-1))对香菇草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Cu~(2+)浓度的增加,香菇草的形态变化明显,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2)随着Cu~(2+)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香菇草叶片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急剧上升。但在第21天,Cu~(2+)超过6mg·L~(-1)的浓度时,香菇草的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呈下降趋势,SOD酶活性总体上呈现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Cu~(2+)在香菇草根、茎、叶内的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尤其是在根中的积累量最大,处理浓度在10 mg·L~(-1)时根内含量达到最高值,几乎是茎、叶含量的20~30倍。  相似文献   

20.
丛枝菌根真菌对Cu、Pb处理下旱稻氧化胁迫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Cu、Pb处理下旱稻氧化胁迫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以旱稻为研究材料,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对不同土壤Cu浓度(0、100、200 mg/kg)、Pb浓度(0、300、600 mg/kg)处理下旱稻地上部分生理抗性影响。[结果]与未接种处理相比,接种处理抑制100 mg/kg Cu、300 mg/kg Pb处理下POD、CAT以及SOD活性,但是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200 mg/kg Cu处理下,接种处理抑制SOD活性却提高P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600 mg/kg Pb处理接种处理下SOD、POD活性与未接种处理无显著区别,但是显著抑制CAT活性以及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以上结果说明,在不同的Cu、Pb浓度处理下,丛枝菌根真菌对旱稻体内的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影响不同,因而对于重金属引起的旱稻地上部分氧化胁迫的影响程度不同。[结论]该研究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