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旨在分析健康鸭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内容物菌群组成、多样性特征以及拟杆菌分布。本研究选择健康高邮鸭20只,公母各半,70日龄时无菌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内容物,提取肠道内容物细菌基因组,利用IonS5TMXL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内容物菌群结构与丰度特征以及拟杆菌的分布。结果表明,十二指肠、空肠内容物菌群丰度显著高于回肠和盲肠内容物(P<0.05),回肠内容物菌群多样性最低;十二指肠和空肠内菌群群落结构较为相似,与回肠,特别是盲肠的相似度较小。健康鸭肠内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上述菌门在各肠段内容物中相对丰度不同;不同肠段内容物中定植了不同差异微生物物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内容物中差异菌门分别是变形菌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鸭肠道中共分析到28种拟杆菌种,其中B.acidifaciensB.barnesiaeB.caccaeB.caecicolaB.coprocolaB.spB.luti在盲肠内容物中显著聚类,且B.caecigallinarumB.plebeiusB.barnesiae在鸭盲肠中优势定植。结果显示,鸭肠段空间显著影响了其内容物中菌群丰度与多样性,不同肠段内定植了差异的优势微生物物种,这可能与肠段小环境以及功能一致,在盲肠内容物中优势定植拟杆菌,推测可能与鸭盲肠生理生化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以"无菌鸡"为模型,研究添加鸡源性乳酸菌和盲肠内容物后,对仔鸡肠道发育、黏膜形态及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无特定病原体(SPF)种蛋80枚,经无菌孵化后,选择健康仔鸡60羽,分3组(每组20羽),转入3台无菌隔离器内饲养,并分别饲喂:无菌饲粮(CT组)、无菌饲粮+乳酸菌液(LB组)、无菌饲粮+鸡盲肠内容物(CC组);饲养21 d后试验结束,于试验7、14、21日齡从各组取6只进行屠宰,测定鸡肠道各段长度和免疫器官重量,并对肠道黏膜形态显微观察。结果显示:饲喂乳酸菌或盲肠内容物的仔鸡各阶段中的空肠长度均高于CT组,盲肠长度和体积均低于CT组的无菌鸡;仔鸡的脾脏指数高于CT组(P=0.010);饲喂乳酸菌或盲肠内容物后仔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隐窝深度降低、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增大。本试验说明,饲喂肠道菌群能促进仔鸡肠道发育,盲肠体积变小;同时促进脾脏的发育,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3.
黄怡  黄琴  崔志文  李卫芬  余东游 《兽医大学学报》2012,(7):1007-1010,1019
随机选择24头出生时间相近的健康杜×长×大外三元仔猪,分为2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分别在仔猪刚出生、3日龄及5日龄灌服10%灭菌脱脂奶(对照组)或含有屎肠球菌活菌(5×10。~6×10。CFU/mL)的10%脱脂奶重悬液(处理组),每次2mL/头,仔猪25日龄断奶。记录哺乳期仔猪腹泻发生率。断奶当天屠宰仔猪,采集肠道内容物及黏膜样品,检测盲肠内容物主要菌群的数量、各肠段pH值和结肠内容物乳酸含量,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空肠黏膜化学屏障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屎肠球菌使仔猪盲肠的乳酸菌比率升高8.98%,致病性肠杆菌的数量和比例分别下降28.68%(P〈0.05)和13.01%,仔猪腹泻率也下降了43.21%,但不影响细菌总数和乳酸菌数量,也不影响肠道pH值、结肠乳酸含量以及空肠黏膜MUC2、pBD-1和PMAP-37mRNA的表达量,却显著下调LYS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口服屎肠球菌改善哺乳期仔猪肠道菌群组成,促进肠道健康,同时它对溶菌酶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维持乳猪肠道微生态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腹泻仔猪肠道菌群的变化,从而科学有效地防治断奶仔猪腹泻,选择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实习猪场的35日龄断奶仔猪20头,分成健康组(10头)和腹泻组(10头),采用无菌手术的方法,从活体仔猪肠道内采集肠内容物,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表明:从十二指肠、回肠、结肠三种肠段中测得8种细菌,随着肠段的后移细菌数量逐渐增加。健康仔猪肠道内有益优势菌群为乳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腹泻仔猪肠道内有害优势菌群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腹泻组仔猪肠道内乳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的数量较健康组明显下降,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数量较健康组明显上升,差异均显著(P0.05),肠球菌、梭菌、葡萄球菌的数量无显著变化(P0.05)。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健康鲤鱼肠道菌群组成情况,为其饲料添加剂和水质改良剂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试验对鲤鱼肠道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培养,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化试验进行鉴定.结果:在鲤鱼肠道中分离出4种细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沙门氏菌(salmonella)、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6.
1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 细菌、真菌广泛寄居于健康动物的体内和体表,动物出生时肠道内是无菌的,经2~4h后有大量细菌进入井繁殖,称为细菌的定植(colonizaition),细菌种类和数量随动物年龄、食物、宿主对细菌、细菌与细菌之间相互作用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存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并维持动态平衡,形成正常菌群。消化道的不同部位,不仅细菌数量不同:胃内的菌落数低于10^3/g(内容物);小肠约在10^4~10^7个/ml(内容物);大肠约为10^11~10^12个/g;而且种类也不同;最主要的是类杆菌和双歧杆菌,分别占30%和25%,其次为芽抱杆菌和球菌。  相似文献   

7.
研究旨在探讨复合抗氧化剂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主要菌群的影响.选择12窝21日龄(杜×长)二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4窝猪,分别为对照组、断奶组和抗氧化剂组.对照组和断奶组饲喂基础日粮,抗氧化剂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6.75 g/kg复合抗氧化剂.断奶组和抗氧化剂组分别于21日龄断奶,对照组继续哺乳.在仔猪24日龄时,每窝随机取1头进行屠宰,无菌采集仔猪盲肠内容物,以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盲肠内容物中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断奶组乳酸杆菌数量降低了49.3%,大肠杆菌数量增加了66.2%;抗氧化剂组乳酸杆菌数量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了57.9%.2)与断奶组相比,抗氧化剂组乳酸杆菌显著升高,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仔猪早期断奶应激可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在日粮中添加复合抗氧化剂能够促进肠道有益菌并抑制有害菌的增殖,提高仔猪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优力乐"对雏鸡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择雏鸡400只,随机均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对照组不使用任何微生态制剂,试验组分别饲喂"优力乐"0.005%、0.01%、0.03%,1日龄开始饲喂至56日龄结束,并对雏鸡肠道内容物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出包括有害菌在内的8种细菌,优势菌为乳杆菌∶拟杆菌∶消化球菌∶双歧杆菌∶肠球菌=30∶25∶30∶40∶23。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与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双歧杆菌、拟杆菌、消化球菌及肠球菌显著升高(P0.05),说明"优力乐"可以抑制大肠杆菌及其它有害菌的生长,使雏鸡消化道正常菌群迅速建立。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中无革兰氏阴性有害菌,各种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从经济效益考虑,生产实践中可使用0.01%"优力乐"。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感染对仔猪肺、肠道中的菌群影响以及肺和肠道的组织学变化。试验选取35日龄断奶健康仔猪14头,适应性饲养7 d,随机分为感染组(n=7)和对照组(n=7),感染组仔猪接种2 mL 1×105 TCID50·mL-1PRRSV-JTS毒株病毒液,对照组仔猪接种2 mL DMEM培养基。感染组3头仔猪分别于10、12和19 d死亡,将存活的感染组与对照组仔猪于21 d后处死,并取肺、不同肠段组织样品以及肠道内容物。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观察肺和肠道组织病理学变化,并基于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分析仔猪肺和各肠段菌群结构。结果表明,感染组仔猪肺部和肠道均有病毒分布;与对照组仔猪相比,感染组仔猪肺部和肠道均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微生物组成结构及多样性分析显示,感染组仔猪Chao1、ACE指数在肺中上升,在仔猪各肠段中下降,Shannon、Simpon指数在肺中升高,在...  相似文献   

10.
主要研究微生态制剂优力乐对雏鸡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共分4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对照组不使用任何微生态制剂,试验组分别饲喂优力乐0.005%、0.01%、0.03%,试验期为56 d,雏鸡从1日龄开始饲喂至56日龄结束,并对雏鸡肠道内容物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包括有害菌在内的8种细菌。其优势菌比例为乳杆菌∶拟杆菌∶消化球菌∶双歧杆菌∶肠球菌=30∶25∶30∶40∶23。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与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双歧杆菌、拟杆菌、消化球菌及肠球菌显著升高(P0.05)。同时本试验对免疫器官进行了检测,使用微生态制剂"优力乐"可使雏鸡免疫器官明显增大,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中无革兰氏阴性有害菌,各种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从经济效益考虑,建议使用试验Ⅱ组的饲喂剂量,即按0.01%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  相似文献   

11.
1~30日龄关中奶山羊羔羊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1~30日龄关中奶山羊羔羊的必需氨基酸营养需要,为建立和完善关中奶山羊饲养标准提供基础参数.选择1日龄关中奶山羊羔羊32只(公母各占1/2),每只为一个重复,按照预先设计的鲜奶+补饲料的人工培育方案进行饲养试验,采用析因法进行必需氨基酸营养需要量研究.经统计分析建立了1~30日龄关中奶山羊羔羊10种必需氨基酸需要量与代谢体重、平均日增重间的回归方程,并据此提出了不同体重(4、6和8 kg)和不同日增重(0、100、150和200 g/d)条件下关中奶山羊羔羊10种必需氨基酸营养需要量推荐标准.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采用ERIC-PCR和PCR-DGGE方法研究肉鸡喂服枯草芽孢杆菌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选用15羽28日龄肉鸡,按2mL/kg BW喂服枯草芽孢杆菌悬液(10°CFU/mL).每天2次,连续3d,34日龄时,利用ERIC-PCR和PCR-DGGE方法分析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并对DGGE条带进行回收、测序.结果表明,肉鸡口服枯草芽孢杆菌后各肠段的条带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种方法检测结果相似,2组之间肠道总菌群相似性为53.2%;电泳指纹图谱和统计条带数量分析,PCR-DGGE明显优于ERIC-PCR;回收条带以乳杆菌属细菌为主.结果提示,34日龄肉鸡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乳杆菌为主要菌群,饲喂芽孢杆菌后能提高肉鸡肠道菌群的丰度和种群密度;PCR-DGGE检测方法明显优于ERIC-PCR.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饲料添加怀山药对鲤生长、肠屏障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本试验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1%和2%的怀山药,选择健康状况良好的180尾鲤[(75.25±1.45)g],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8周后检测其生长性能、肠道酶活性、肠组织形态、肠道防御屏障相关基因表达以及肠道内容物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和肠...  相似文献   

14.
运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对断奶前后仔猪肠道菌群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运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分析断奶前后仔猪肠道菌群的变化。随机选取胎次和出生时间相近的、体重差异不显著的健康"杜×长×大"外三元新生仔猪12头用于试验。整个试验期间由母猪按常规哺乳直到断奶(25日龄),母猪饲粮不含有抗生素,仔猪于12日龄开始饲喂教槽料。于25日龄(断奶前)和32日龄(断奶后)分别随机挑选3头仔猪进行心脏放血屠宰,无菌采集盲肠内容物,运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分析断奶前后仔猪盲肠内容物中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断奶前仔猪相比,断奶后仔猪腹泻率显著增加(P<0.05);肠道中菌群多样性增加;肠道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含量显著增加了63.95%(P<0.05),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含量分别显著减少了100.00%和70.54%(P<0.05)。对厚壁菌门含量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在纲的水平,与断奶前仔猪相比,断奶后仔猪肠道中梭菌纲(Clostridia)和芽孢杆菌纲(Bacilli)含量有减少的趋势(P>0.05),而Negativicutes纲、Erysipelotrichia纲和未知厚壁菌纲含量有增加的趋势(P>0.05)。从门到属的水平,断奶前后仔猪肠道菌群相对丰度不同,有些菌是断奶前仔猪肠道特有的,如嗜胆菌属(Bilophila)、具核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 nucleatum)、黄杆菌属(Flavobacteriaceae)等,有些菌是断奶后仔猪肠道特有的,如费克蓝姆菌属(Facklamia)、八叠球菌属(Sarcina)等。由此可见,断奶后仔猪肠道菌群多样性和菌群结构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讨乳酸菌的代谢产物对肉仔鸡肠道菌群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将300只1日龄健康肉仔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Ⅲ、Ⅳ组在饮水中添加不同含量(1、2、3mL/d.只)的乳酸菌代谢产物,Ⅴ组在饮水中添加氟苯尼考,分别抽样测定其直肠前端肠段内容物菌群的数量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表明,乳酸菌代谢产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增加了肠道乳酸菌的数量,同时显著地降低了肠道内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P<0.05);并且一定剂量的乳酸菌代谢产物能显著提高肉仔鸡血清中SOD、GSH-Px的活性,明显提高了机体的抗氧化机能,增强了肉仔鸡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探究微生物发酵饲料替代部分基础饲料对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本试验选择160头21日龄的断奶仔猪(体重约为7.0 kg),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原则,将它们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公、母各半)。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仔猪分别饲喂含有5%、10%和15%微生物发酵饲料,等量替换基础饲料,试验周期为4周。试验结束后,采集各组仔猪粪便,用于检测肠道菌群。结果表明,5%、10%和15%微生物发酵饲料组的仔猪的肠道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仔猪的(P <0.05),10%和15%微生物发酵饲料组仔猪肠道中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仔猪的(P <0.05)。研究表明,在仔猪养殖生产中使用适量的微生物发酵饲料替代基础饲料,可以降低仔猪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数量,增加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改善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酵母培养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黏膜结构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240只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Ⅱ~Ⅵ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5%、0.10%、0.15%、0.20%和0.25%酵母培养物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Ⅴ、Ⅵ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各组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2)Ⅴ组肉仔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隐窝深度显著低于Ⅰ组(P<0.05).3)Ⅴ组空肠、回肠和盲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各组双歧杆菌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酵母培养物可调节肠道菌群和改善肠黏膜结构,进而提高生长性能.本试验条件下,l ~21日龄肉仔鸡饲粮酵母培养物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20%.  相似文献   

18.
大量研究表明,甘露寡糖在动物体内可促进肠道有益菌的增殖,减少肠道病原菌,提高肠道黏膜的完整性,调节动物免疫反应,从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试验旨在研究甘露寡糖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为甘露寡糖在仔猪饲料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动物与分组选取健康的28日龄断奶[杜×(大×长)]三元杂交仔猪96头,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分为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各组初始体重无明显差异,平均体重为(7.46±0.38)kg。1.2试验饲粮及试验设计用的酵母甘露寡糖由北京奥特奇生物公司提供。试验用的基础日粮参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乳酸菌液对仔兔生长性能及对断奶仔兔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用加利福尼亚兔×新西兰白兔二元杂交仔兔40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5个重复,于15日龄后进行乳酸菌液饮水,以观察仔兔的生长性能和断奶仔兔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饲喂乳酸菌液能显著提高仔兔的生长性能,在30~40日龄、40~70日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断奶前后乳酸菌液组乳酸菌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数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选取28日龄断奶的三元[杜×(大×长)]杂交仔猪36头,平均初始体重为5.22 kg±0.89 kg,随机分为活化卵白蛋白试验组和对照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之上口服饲喂活化卵白蛋白制剂,剂量为10 mL/(d·只),连续服用10 d(断乳前5 d至断乳后5 d).通过靛酚兰-分光光度法测定仔猪各肠段内容物的氨氮量,研究该制剂对仔猪肠道内容物氨氮量的影响及其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试验组盲肠内容物氨氮量在28 d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试验组结肠内容物氨氮量在28 d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结肠内容物氨氮量在35 d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回肠段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早期断奶仔猪口服活化卵白蛋白制剂可使其各肠段内容物中的氨氮量降低,有助于提高其肠道生产性能,降低腹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