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9,(5):925-930
构建分子佐剂钙网蛋白Cal与弓形虫SAG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其对小鼠的免疫原性。采用PCR扩增Cal和SAG1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vax1载体中,构建出重组质粒pVAX1-Cal-SAG1和pVAX1-SAG1。将构建质粒pVAX1-Cal-SAG1、pVAX1-SAG1同空载体pVAX1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免疫小鼠,通过ELISA、CCK-8法和小鼠攻虫试验对该DNA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SAG1片段为855 bp,Cal-SAG1片段为1 566 bp,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VAX1-Cal-SAG1、pVAX1-SAG。小鼠免疫后pVAX1-Cal-SAG1诱导的特异性抗体水平、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IL-4、IL-10、IL-12 p70及IFN-γ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pVAX1组、pVAX1-SAG1和空白对照PBS组。攻虫后,佐剂组小鼠存活时间最长,较空白对照组多存活5 d。本研究表明:制备的重组核酸疫苗免疫小鼠后能够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分子佐剂Cal可以显著地增强弓形虫表面膜蛋白SAG1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
建立并利用鸡白细胞介素6和γ干扰素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于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感染SPF鸡后主要免疫器官的鸡白细胞介素6和γ干扰素基因转录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脾脏、胸腺和腔上囊中IL-6和IFN-γ的分泌水平在所有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0.05)或极显著升高(P<0.01).本试验为探讨REV感染的免疫抑制机理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肿节风有效成分迷迭香酸对小鼠哮喘模型Th1/Th2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试验将5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迷迭香酸单药组、OVA哮喘模型组、迷迭香酸治疗组、地塞米松治疗组,采用ELISA方法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3(IL-13)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VA哮喘模型组小鼠BALF中IL-4、IL-5和IL-13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IFN-γ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IL-4/IFN-γ比例极显著升高(P0.01);与OVA哮喘模型组比较,迷迭香酸治疗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显著抑制了IL-4、IL-5和IL-13水平(P0.05),显著降低了IL-4/IFN-γ比值(P0.05)。说明肿节风有效成分迷迭香酸具有抑制哮喘Th2细胞因子和调节免疫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边鸡的研究及保种提供理论基础数据,试验收集内蒙古包头市、内蒙古凉城县、河北张家口市、山西右玉县、内蒙古卓资县、内蒙古通辽市6个地区的边鸡建立保种群,选取同期孵化、在相同条件下饲养的6月龄各地区边鸡后代各8只,翅静脉采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边鸡后代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分析了内蒙古包头市(对照组)的边鸡后代与内蒙古凉城县(试验1组)、河北张家口市(试验2组)、山西右玉县(试验3组)、内蒙古卓资县(试验4组)、内蒙古通辽市(试验5组)边鸡后代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2、IL-4、IL-6、IL-10)的水平差异。结果表明:试验1组的IgG、IgM、IFN-γ、IL-1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的IL-1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IgA、IL-10水平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3组的IgA、IgM、TNF-α、IL-1、IL-10水平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4组的免疫球蛋白、IFN-γ、TNF-α、IL-2、IL-6、IL-10水平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L-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5组的免疫球蛋白、IFN-γ、TNF-α、IL-2、IL-6、IL-10水平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IL-1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不同地区边鸡后代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存在差异,其免疫功能强弱也有所不同。与内蒙古包头市边鸡后代相比,内蒙古凉城县的边鸡后代在免疫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优势,而山西省右玉县、内蒙古卓资县、内蒙古通辽市的边鸡后代在免疫功能方面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5.
纤维连接蛋白外域A(fibronectin extra domain A,eda)可以作为一种佐剂,而免疫相关蛋白1(IMPⅠ)是巨型艾美耳球虫中的一种免疫保护抗原。本试验将eda基因和EmIMPⅠ基因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VAXⅠ-eda-EmIMPⅠ和pVAXⅠ-EmIMPⅠ,对eda作为EmIMPⅠ的分子佐剂的功能进行研究。首先,根据本实验室保存的含eda-EmIMPⅠ与EmIMPⅠ的载体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目的片段,将目的片段分别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Ⅰ中,构建质粒pVAXⅠ-eda-EmIMPⅠ和pVAXⅠ-EmIMPⅠ,然后将质粒转入大肠杆菌感受态Trans1-T1中,大量提取质粒。将提取的质粒通过肌肉注射到鸡体内,进行免疫学试验,对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ELISA检测中,eda佐剂组,IgG效价的D值最高,其抗体滴度为6 400,血清中IL-10含量明显多于其他组,IFN-γ细胞因子的提升最高。eda佐剂组在卵囊计数方面,减少卵囊排出量仅次于空白组。肠道病变计分中,eda佐剂组计分仅次于空白组,对肠道保护效果最好。从增重来看,eda佐剂组也是攻虫组当中增重最多的一组。所以,从各项检测结果来看,eda佐剂组有明显的优势,EmIMPⅠ组从检测结果上看差于eda佐剂组,说明含eda佐剂能使EmIMPⅠ增强其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探讨赖氨酸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发育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将36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1日龄肉鸡雏,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个体。3个处理试验鸡分别饲喂赖氨酸水平为0.60%(LL)、1.00%(ML)、1.40%(HL)的日粮,试验期3周。结果显示,LL组显著地降低肉鸡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胸肌率、腿肌率、和胸腺指数(P0.05),显著地升高料重比(F/G)、心脏指数和肌胃指数(P0.01);HL组显著地降低肉鸡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地升高肝脏指数和料重比(P0.05)。LL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干扰素-γ(IFN-γ)、Toll样受体4(TLR-4)、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的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白细胞介素4(IL-4)、抗菌肽1(CATH1)、白细胞介素10(IL-10)、抗菌肽3(CATH3)、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3(IL-13)、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P0.01);HL组IL-6、IL-18、IL-10、CXCL12、CXCR4 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CATH1、CATH3、IFN-γ、TLR4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上调(P0.01)。结果表明,日粮中赖氨酸缺乏或过量都会导致肉鸡生长性能下降和一些免疫器官发育受阻,并显著影响脾脏中多种细胞因子、抗菌肽CATH1和CATH3、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的表达,进而影响肉鸡的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检测气肿疽梭菌NanA基因核酸疫苗的免疫效果,在成功构建pVAX1-NanA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基础上将其转染至Vero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鉴定其表达,并将成功构建的pVAX1-NanA质粒大量提取后免疫Balb/c小鼠,设置pVAX1-NanA核酸疫苗组、pVAX1空载体组和PBS对照组。对小鼠采血并分离血清,用ELISA测定血清中的IgG、IgG1、IgG2a抗体水平和IFN-γ、IL-4细胞因子水平;第3次免疫2周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脾脏中的CD4~+和CD8~+T细胞水平。结果表明,pVAX1-NanA核酸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小鼠血清中IgG、IgG1、IgG2a的抗体水平极显著高于pVAX1空载体组和PBS对照组(P0.01);IFN-γ和IL-4细胞因子水平极显著高于pVAX1空载体组和PBS对照组(P0.01);CD4~+、CD8~+T细胞分析表明, pVAX1-NanA免疫组的CD4~+和CD8~+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pVAX1组和PBS对照组(P0.05),pVAX1-NanA核酸疫苗组的CD4~+/CD8~+T细胞比值高于pVAX1空载体组与PBS对照组(P0.05),pVAX1空载体组和PBS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成功制备了pVAX1-NanA核酸疫苗,且pVAX1-NanA核酸疫苗可刺激Balb/c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从原药材及有效成分2个层次对比探讨太子参及其多糖对脾虚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SD大鼠皮下注射利血平复制脾虚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太子参原药材组和太子参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7 d。试验期间观察并记录大鼠临床体征,第14 d检测免疫器官指数、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太子参原药材组和太子参多糖中、高剂量组大鼠体重极显著升高(P0.01);太子参多糖低、高剂量组的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中剂量组极显著升高(P0.01);各给药组白细胞介素-2 (IL-2)、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太子参多糖低、中剂量组干扰素-γ(IFN-γ)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中、高剂量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原药材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免疫球蛋白M (IgM)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低剂量组SIgA水平、中剂量组SIgA、IgG、IgM水平、高剂量组IgG、IgM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免疫球蛋白G (IgG)、IgM水平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太子参及其多糖均可改善脾虚大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猪IFN-γ和IL-4重组质粒对口蹄疫疫苗的免疫佐剂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猪IFN-γ和IL-4对疫苗的免疫佐剂效应,用pcDNA3.1/IFN-γ和pcDNA3.1/IL-4的重组质粒与口蹄疫双价疫苗配伍免疫小鼠,检测小鼠抗口蹄疫抗体水平和CD4+/CD8+T细胞比值的动态变化,观察其免疫佐剂效应。结果表明pcDNA3.1/IFN-γ和pcDNA3.1/IL-4重组质粒都能显著提高小鼠抗口蹄疫抗体水平(P〈0.01),其中pcDNA3.1/IFN-γ提高亚洲Ⅰ型FMD抗体水平的佐剂效应较pcDNA3.1/IL-4的显著(P〈0.01),而pcDNA3.1/IL-4提高O型FMD抗体水平的佐剂效应显著高于pcDNA3.1/IFN-γ(P〈0.01),pcDNA3.1也显示出了一定的佐剂效应;免疫后不同时间pcDNA3.1/IFN-γ和pcDNA3.1/IL-4组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且第21天与第7、45天的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羊白介素2(IL-2)基因和羊口疮病毒(OrfV)B2L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联合接种小鼠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将pVAX1-B2L、pVAX1-B2L+pVAX1-IL-2及空载体pVAX1和PBS对照组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免疫KM小鼠,并采用ELISA方法和MTT方法检测免疫小鼠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结果表明,pVAX1-B2L+pVAX1-IL-2联合免疫组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和IL-2水平均显著高于pVAX1-B2L免疫组,与pVAX1和PBS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且pVAX1-B2L+pVAX1-IL-2免疫组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高于pVAX1-B2L免疫组、空载体pVAX1组和PBS对照组(p0.01)。因此,pVAX1-B2L+pVAX1-IL-2联合免疫KM小鼠可以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并且IL-2具有免疫佐剂的作用,为进一步将其用于Orf的防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羊口疮病毒(OrfV)B2L、F1L基因融合真核表达质粒pVAX1-B2L-F1L免疫小鼠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及IL-2对其免疫作用的影响。本研究将构建的pVAX1-B2L-F1L真核质粒转染MDBK细胞后,采用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B2L-F1L融合基因在MDBK细胞中的表达;将pVAX1-B2L-F1L、pVAX1-B2L-F1L+pVAX1-IL-2、pVAX1空载体、生理盐水对照组KM系小鼠通过后腿肌肉注射的方式免疫,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OrfV特异性抗体以及Th1型(IL-2、IFN-γ)、Th2型(IL-4、IL-6)细胞因子;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显示,pVAX1-B2L-F1L重组质粒能够在MDBK细胞中表达;pVAX1-B2L-F1L+pVAX1-IL-2联合免疫组小鼠血清抗体及IL-2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pVAX1-B2L-F1L组;该联合免疫组小鼠血清IL-4、IL-6细胞因子水平与pVAX1-B2L-F1L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该联合免疫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高于pVAX1-B2L-F1L组(p<0.05)。由此表明,pVAX1-B2L-F1L能够诱导小鼠产生OrfV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联合pVAX1-IL-2诱导的免疫反应以细胞免疫应答为主,且能够促进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本研究为OrfV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重组鸡白细胞介素-6(rChIL-6)蛋白在鸡体内的免疫增强作用机理,本研究将40只7日龄健康SPF鸡随机平均分为4组以进行rChIL-6蛋白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灭活疫苗免疫增强作用试验,于14日龄时进行免疫接种和rChIL-6蛋白注射。分别检测4组鸡免疫前和免疫后不同时间血清中IBDV抗体水平、不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等指标以揭示rChIL-6蛋白在机体内对疫苗的免疫增强机理。结果表明:免疫后749d,rChIL-6蛋白与IBDV灭活疫苗共免疫组(第4组)鸡血清中IBDV抗体水平极显著高于IBDV灭活疫苗对照组(P<0.01);免疫后749d,rChIL-6蛋白与IBDV灭活疫苗共免疫组(第4组)鸡血清中IBDV抗体水平极显著高于IBDV灭活疫苗对照组(P<0.01);免疫后735d,第4组鸡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4、6、2(ChIL-4、ChIL-6、ChIL-2)和γ干扰素(ChIFN-γ)等4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对照组(P<0.01),α干扰素(ChIFN-α)的表达水平于免疫后1435d,第4组鸡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4、6、2(ChIL-4、ChIL-6、ChIL-2)和γ干扰素(ChIFN-γ)等4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对照组(P<0.01),α干扰素(ChIFN-α)的表达水平于免疫后1435d期间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对照鸡(P<0.01);rChIL-6蛋白单独应用后可显著提高机体的ChIL-4、ChIL-6和ChIL-2的表达水平,但对ChIFN-γ、ChIFN-α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免疫后735d期间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对照鸡(P<0.01);rChIL-6蛋白单独应用后可显著提高机体的ChIL-4、ChIL-6和ChIL-2的表达水平,但对ChIFN-γ、ChIFN-α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免疫后714d,第4组鸡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组对照鸡(P<0.01);免疫后714d,第4组鸡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组对照鸡(P<0.01);免疫后721d,第4组鸡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稍高于其他3组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rChIL-6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免疫后均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对机体体液免疫应答的增强能力高于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学报》2019,(1):93-99
妊娠后期母猪使用电转化法肌肉注射pVAX1-TRX-SS质粒,观察其对母猪生产性能及其后代的影响。选择30头胎次相近、生理状况相似的母猪,随机分为3组,在妊娠75d时分别用活体基因导入仪注射2mg pVAX1空载体、2mg pVAX1-TRX-SS和4mg pVAX1-TRX-SS。结果表明,2 mg质粒组试验母猪后代初生重比对照组提高9.70%,4mg组比对照组高14.18%,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4mg质粒组的试验母猪后代断奶重分别比对照组和2mg质粒组提高8.16%和4.13%,差异极显著(P0.01);检测血清中生长抑素抗体(SS-Ab)发现,4mg质粒组试验母猪在免疫后40d血清中SS-Ab的P/N极显著高于2 mg质粒组(P0.01),同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阳性率达60%;对试验母猪及其后代血清激素及相关蛋白检测表明,4mg质粒组试验母猪血清催乳素(PRL)浓度比对照组高120.23%(P0.05),两试验组母猪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有比对照组升高趋势,其中4mg组比对照组高18.54%,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母猪后代血清中的IGF-1未见显著差异(P0.05);4mg质粒组试验母猪血清IGF结合蛋白(IGFBP-3)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mg质粒组(P0.05);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猪间及其后代间的各项指标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故该质粒对试验母猪及其后代是安全的。本试验表明pVAX1-TRX-SS质粒能引发试验母猪产生免疫反应,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及其后代的断奶重,且对母猪及其后代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核酸疫苗的免疫效力,本实验应用PCR方法扩增BVD病毒(BVDV) E0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1-E0,转染293T细胞,经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转染细胞能够瞬时表达E0蛋白.并分别将pVAX1、pVAX1-E0或将pVAX1-E0分别与一种表达细胞因子基因的重组质粒作为佐剂(pVAX1-IL-2、pVAX1-IL-4及pVAX1-IFN-γ)免疫小鼠,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BVDV抗体效价,以MTT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与pVAX1-E0相比,接种pVAX1-E0/pVAX1-IL-2小鼠血清E0抗体水平及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显著提高(p<0.01),表明细胞因子基因佐剂IL-2能够有效提高BVDV E0核酸疫苗免疫效果,可以刺激小鼠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初生重对新生梅山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正常初生重(NBW)和低初生重(LBW)新生梅山仔猪各6头,不喂食母乳,出生6 h内颈动脉放血致死。结果表明:1)LBW组新生梅山仔猪的体重、脾脏重和相对脾脏重均显著低于NBW组(P0.05)。2) LBW组新生梅山仔猪血液中CD+4 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均极显著低于NBW组(P0.01),CD+8 T淋巴细胞比例极显著高于NBW组(P0.01)。3) LBW组新生梅山仔猪脾脏中T淋巴细胞比例极显著低于NBW组(P0.01),CD+3 T淋巴细胞比例极显著高于NBW组(P0.01)。4) LBW组新生梅山仔猪胸腺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低于NBW组(P0.01)。5) LBW组新生梅山仔猪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CD8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NBW组(P0.05),IL-2、IL-4和干扰素-γ(IFN-γ)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NBW组(P0.01)。综上,LBW新生梅山仔猪的免疫功能低于NBW新生梅山仔猪,这与其体内T淋巴细胞分化和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6.
IL-18增强日本血吸虫DNA疫苗Sj23的免疫保护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小鼠IL-18基因和日本血吸虫Sj23膜蛋白基因分别插入pVAX1载体,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mIL-18和pVAX/Sj23,联合或单独免疫小鼠,以pVAX1空载体作对照,免疫2次,间隔2周,2次免疫后4周攻击日本血吸虫尾蚴.体液和细胞免疫检测结果表明,联合免疫组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抗日本血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SWAP)IgG,较高水平的IFN-γ和IL-2.攻虫试验表明,联合免疫小鼠成虫减虫率和肝脏减卵率分别达41.6%和49.4%,明显高于pVAX/Sj23单独免疫组(减虫率和肝脏减卵率分别为26.5%和41.4%).以上试验结果表明,IL-18能明显增强Sj23 DNA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应答,并且产生较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犬新孢子虫SAG1基因序列(AF132217),设计了一对含有Kozak序列、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BamHⅠ和EcoRⅠ酶切位点的引物。以含有SAG1基因的重组质粒pMD-18T-SAG1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SAG1基因,利用BamHⅠ和EcoRⅠ酶切该片段,回收含有BamHⅠ和EcoRⅠ酶切位点粘性末端的SAG1基因片段,将此基因片段克隆至相同酶切回收后的pVAX1真核表达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VAX1-SAG1,经PCR鉴定、酶切分析和重组质粒的序列测定、比较,证实了重组质粒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为评估SjTSP2分子作为日本血吸虫DNA疫苗候选抗原分子的潜力,本实验扩增了编码该分子的DNA片段,构建了重组真核质粒pVAX1/SjTSP2,检测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情况后,通过基因枪轰击法免疫小鼠,应用ELISA、流式细胞术等检测重组质粒诱导的免疫反应,计算减虫减卵率,评估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的免疫保护效果。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该质粒能在293T细胞中表达。质粒免疫小鼠诱导了显著升高的特异性IgG抗体和IFN-γ、IL-4等细胞因子。小鼠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免疫组小鼠虫荷数较PBS对照组增加12.4%(P=0.368),但肝组织虫卵减少10.01%(P=0.486)。说明制备的DNA疫苗能刺激小鼠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但诱导的免疫保护作用并不理想,为血吸虫DNA疫苗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9.
分别应用复合黏膜免疫佐剂Ⅰ和Ⅱ与新城疫Ⅳ系弱毒苗混合(佐剂Ⅰ组和佐剂Ⅱ组),经口免疫鸡后,研究鸡小肠黏膜局部CD3^+T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免疫期内CD3^+T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都呈上升趋势,在首免后第3和第5周时十二指肠CD3^+T细胞佐剂Ⅱ组比佐剂Ⅰ组显著增加(P〈0.05),空肠CD3^+T细胞佐剂Ⅱ组比佐剂Ⅰ组极显著增加(P〈0.01),第7周时Peyer’s斑上皮内淋巴细胞佐剂Ⅱ组比佐剂Ⅰ组极显著增加(P〈0.01);整个免疫期内佐剂Ⅱ组和佐剂Ⅰ组IFN-γmRNA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表达量较低。本研究表明2种复合黏膜免疫佐剂都能明显增加黏膜局部免疫细胞的数量,提高小肠局部黏膜免疫力。  相似文献   

20.
螺旋藻抗炎和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探讨螺旋藻抗炎作用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构建小鼠体内炎症模型,以地塞米松为阳性对照药物,以小鼠耳肿胀为观察指标,探讨螺旋藻的体内抗炎作用;通过环磷酰胺构建小鼠免疫抑制模型,以不同剂量螺旋藻处理后测定免疫抑制小鼠及正常小鼠的脏器指数、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同时结合脾脏及胸腺病理组织学观察,探讨螺旋藻对免疫抑制小鼠及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螺旋藻对小鼠体内抗炎作用影响的试验中,0.3%螺旋藻灌胃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率极显著高于地塞米松对照组和其他螺旋藻处理组(P0.01),且螺旋藻对各试验组小鼠的脏器指数无不良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在螺旋藻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试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极显著下降(P0.01);肝脏指数极显著上升(P0.01),其它各剂量螺旋藻处理组小鼠胸腺指数跟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小鼠血清IL-2、IL-6、TNF-α、IFN-γ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小鼠的脾小体萎缩、胸腺小体减少、淋巴细胞及网状细胞变性坏死,而各剂量螺旋藻处理组的脾小体和胸腺小体结构清晰完整、淋巴细胞增多。综上,螺旋藻能降低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对小鼠的免疫抑制,并且能修复小鼠脾脏和胸腺损伤,说明其在抗炎和缓解免疫抑制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