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抗B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受体基因变异在太行鸡、坝上长尾鸡和商品蛋鸡三个鸡群体中的分布,试验采用PCR技术结合测序技术进行Tvb基因分型,利用POPGene 32程序对鸡群体中Tvb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进行统计及哈代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表明:在坝上长尾鸡和太行鸡群体中,检测到Tvb基因172CT突变位点,检测的两个等位基因命名为Tvb~(s1)/Tvb~r,太行鸡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为0.95/0.05,坝上长尾鸡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为0.96/0.04。在坝上长尾鸡和太行鸡鸡群中还检测到184TA/G突变位点,检测的三个等位基因命名为Tvb~(s1)/Tvb~(s3)/Tvb~(s4),太行鸡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为0.90/0.02/0.08,坝上长尾鸡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为0.95/0.00/0.05。坝上长尾鸡和太行鸡两个群体中的这些突变位点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商品蛋鸡群中未检测到抗性等位基因。说明在三个品种鸡群体中Tvb的抗性等位基因频率很低,具有较高患B亚群、D亚群和E亚群白血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TVB易感-抗性基因型与产蛋性能的相关性,以白来航快、慢羽鸡为试验材料,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TVB基因型,同时分析TVB不同基因型与生产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白来航慢羽群体中,禽白血病易感等位基因TVB*S1的频率为0.54,抗B、D、E亚群等位基因TVB *R的频率为0.45,抗E亚群等位基因TVB*S3的频率为0.01;白来航快羽群体中,禽白血病易感等位基因TVB*S1的频率为0.54,抗B、D、E亚群等位基因TVB*R的频率为0.46,而抗E亚群等位基因TVB*S3的频率为0.经SAS GLM分析,检测的白来航快、慢羽两群体中,TVB易感-抗性基因型之间的42周产蛋数、开产日龄、开产蛋重、开产体重及40周龄蛋重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TVB各基因型群体之间的产蛋性能无差异.  相似文献   

3.
通过了解武定鸡群白血病病毒受体TVB基因型分布情况,为下一步研究ALV-B、D、E亚群禽白血病抗病育种奠定基础。试验以云南地区三个不同养鸡场的168日龄武定鸡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个平行组,每组200只。采用PCR-RFLP的方法对TVB受体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在武定鸡群中TVB*S1/S1基因型频率较高,频率为0.28~0.355;TVB*RR基因型频率较低,频率为0.03~0.065;而其他基因型频率中等,频率为0.120~0.205。在各组中TVB*S1等位基因频率最高,为0.563;最低为TVB*R等位基因,频率为0.115;TVB*S3频率介于TVB*S1和TVB*R两者之间。在这3组内TVB*S1/R、TVB*S3/R和TVB*S3/S3基因型之间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TVB*S1/S3、TVB*S1/S1和TVB*R/R基因型频率低于前面三种基因型,高于TVB*R/R基因型。TVB*S1/S1基因型频率在组内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五种基因型(P0.05),TVB*S1/S3基因型次之。结果表明:在武定鸡群中易感B、D、E亚型禽白血病病毒的基因频率较高,而抗B、D、E亚群禽白血病毒的基因频率在中等水平,为后续抗B、D、E亚群禽白血病病毒选育工作提供遗传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4.
禽白血病病毒(ALV)进入细胞启动感染依赖于其囊膜表面蛋白gp85与细胞受体的结合。K亚群ALV(ALV-K)是2012年从我国本地芦花鸡中分离到的一个ALV新亚群。为了鉴定ALV-K的细胞受体,本研究利用真核细胞表达了A和K亚群ALV gp85蛋白,并利用实验室前期拯救的重组病毒RCAS-A-GFP和RCAS-K-GFP进行病毒受体的交叉干扰试验,结果显示A亚群ALV(ALV-A)gp85蛋白能够抑制ALV-K的感染,同样ALV-Kgp85蛋白也能够抑制ALV-A的感染,存在受体交叉干扰现象,因而推测二者可能共用细胞受体。已有研究表明Tva是ALV-A的细胞受体,本研究利用Co-IP和Pull-down试验检测了ALV-Kgp85与Tva的互作,结果显示ALV-Kgp85蛋白能与可溶性的Tva(sTva)相互作用。进一步的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ALV-Kgp85能够高效结合Tva,结合率在90%以上。为进一步验证Tva是否能介导ALV-K进入细胞,利用ALV的非易感细胞HEK293T进行了Tva受体重建试验,结果显示RCAS-K-GFP能够进入表达Tva的293T细胞并复制产生较强的绿色荧光。以上结果充分表明Tva也是ALV-K的细胞受体,能够介导ALV-K进入宿主细胞,启动其感染。该研究为阐明ALV-K侵入宿主细胞机制及抗病毒靶点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FMO3基因俗称鱼腥味基因,该基因突变可能导致鱼腥味综合征.本试验选择7个国外引进的高产商品蛋鸡品种:海兰褐、海兰白、罗曼褐、罗曼粉、海赛克斯、伊莎褐和尼克珊瑚粉,采用PCR-RFLP方法对FMO3基因以及基因型频率进行检测,旨在研究FMO3基因A694T突变在7个国外引进高产商品蛋鸡品种中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海兰白、罗曼粉和尼克珊瑚粉3个品种个体基因型全部为AA型,不表现鱼腥味综合征;其他4个品种中都存在不利等位基因T,其中海赛克斯、伊莎褐2个品种中TT型频率较高,分别为8.3%和10.5%.根据本试验结果,建议FMO3易感基因型频率高的品种,对其纯系需加大剔除力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禽白血病病毒在商品蛋鸡中的流行情况,试验采用病理剖检、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以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方法对送检的疑似禽白血病病毒感染的商品蛋鸡进行了病毒分离与鉴定,并对分离株的致瘤相关基因gp85基因进行测序,与国内外各亚群禽白血病病毒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分离、鉴定到1株J亚群血管瘤禽白血病病毒,命名为FJ0610;分离株gp85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11.5%~94.5%之间,其中与血管瘤禽白血病毒株ZH-08株同源性最高,而与E亚群毒株同源性最低;基于gp85核苷酸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FJ0610株的gp85序列与ZH-08株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7.
FMO3基因俗称鱼腥味基因,该基因突变可能导致鱼腥味综合征。本试验选择7个国外引进的高产商品蛋鸡品种:海兰褐、海兰白、罗曼褐、罗曼粉、海赛克斯、伊莎褐和尼克珊瑚粉,采用PCR-RFLP方法对FMO3基因以及基因型频率进行检测,旨在研究FMO3基因A694T突变在7个国外引进高产商品蛋鸡品种中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海兰白、罗曼粉和尼克珊瑚粉3个品种个体基因型全部为AA型,不表现鱼腥味综合征;其他4个品种中都存在不利等位基因T,其中海赛克斯、伊莎褐2个品种中TT型频率较高,分别为8.3%和10.5%。根据本试验结果,建议FMO3易感基因型频率高的品种,对其纯系需加大剔除力度。  相似文献   

8.
家禽血管瘤的发生与防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几年来,与J亚群白血病病毒相关的禽白血病在我国禽群中广泛流行,其中,与禽白血病J亚群病毒(ALV-J)密切相关的血管瘤性疾病在我国蛋鸡群中呈蔓延趋势.本文就血管瘤的病原及发病机理、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制的相关知识作一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9.
IMC10200株ALV-J实验诱发禽骨髓性白血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离自肉种鸡群亚临床感染的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IMC1o200株进行了实验感染诱发禽骨髓性白血病的病理学研究.IMC10200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尿囊腔接种11日龄肉鸡胚和SPF蛋鸡胚,孵出后跟踪观察.9周龄时随机抽检感染鸡,感染肉鸡特异引物PCR检测全部为阳性;组织病理学观察感染鸡无明显病变.至21周龄时感染肉鸡出现第一例典型骨髓性白血病病例;感染SPF蛋鸡未见明显J亚群禽白血病相关病变.  相似文献   

10.
鸡含黄素单氧化酶(FMO3)基因突变可导致鸡蛋出现鱼腥味,因此称为鱼腥味基因。研究旨在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63个拉萨白鸡个体中FMO3基因T329S突变位点的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为提高该群体的蛋品质提供数据。结果显示:拉萨白鸡群体中,AA、AT和TT(鱼腥味综合症易感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0.48%、9.52%和0,A和T的基因频率分别为95.24%、4.76%。该位点基因型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拉萨白鸡群体中T等位基因的频率为4.76%,虽然鱼腥味综合征易感个体(TT基因型)期望频率很低,但应该通过分子辅助选择技术予以剔除。  相似文献   

11.
1禽肿瘤病病毒禽肿瘤病病毒包括疱疹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禽白血病和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火鸡对MDV、REV以及相对罕见的反转录病毒——淋巴细胞增殖病病毒(LPDV)易感。MDV为双股DNA病毒,  相似文献   

12.
禽白血病是由反转录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引起的以造血组织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疾病.根据病毒囊膜糖蛋白的特性可分为10个亚群(A~J).其中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自1989年英国Payne[1]在肉鸡群中首次发现以来,在世界各地肉鸡群中陆续暴发了J亚群禽白血病.  相似文献   

13.
禽白血病病毒相关受体的研究是解析白血病病毒感染机制的重要基础,也为禽白血病的防控与遗传育种提供了新的切入点。本文对近年来禽白血病病毒受体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概述不同亚群病毒受体的结构与其相关功能,分析受体介导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禽白血病病毒的感染和致瘤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蛋鸡血管瘤型禽白血病的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对2008年8月发生在贵阳市乌当区某商品蛋鸡群疑似禽白血病的疫情进行确诊,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血清学检测及病原核酸鉴定等进行诊断,结果表明,该疫病是由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血管瘤型禽白血病.  相似文献   

15.
《养猪》2021,(3)
试验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猪基质金属蛋白酶19基因(MMP19基因)多态性,并检测该基因在杜洛克、长白、大白、申农和梅山猪共501头猪群体内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表明,MMP19基因在5个猪群体内呈现不同基因型。MMP19基因在杜洛克、长白和梅山猪群体内检测出TT、TC和CC共3种基因型。在大白猪和申农猪群体内检测出TC和CC基因型。在杜洛克群体内的基因型频率:TT为0.01、TC为0.41、CC为0.58;在长白猪群体内的基因型频率:TT为0.01、TC为0.44、CC为0.55;在梅山猪群体内的基因型频率:TT为0.03、TC为0.84、CC为0.13;在大白猪群体的基因型频率:TC为0.03、CC为0.97;在申农猪群体内的基因型频率:TC为0.40、CC为0.60。除在梅山猪外,在其余4个猪群体内CC型为优势基因型;在5个猪群体内C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的致病机理,对本实验室分离到的一株命名为HB2015012的ALV-A进行感染性克隆构建。采用PCR方法将基因组分为重叠的3段分别扩增该分离株的cDNA,经酶切按顺序连接至pTOPO-Blunt Simpie构建重组质粒TOPO-012-ABC,进而转染易感的DF-1细胞,进行病毒的拯救。经禽白血病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PCR及间接免疫荧光(IFA)鉴定,均表明拯救出了具有感染性的重组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rALV-A),命名为rHB2015012。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影响鸡蛋鱼腥味的FMO3基因 T329S突变在11个中国地方鸡种中的分布.所选的11个地方鸡种包括:北京油鸡、河北柴鸩、固始鸡、溧阳鸡、如皋鸡,太湖鸡、淮南麻黄鸡、丝羽乌骨鸡、东乡绿壳蛋鸡、文昌鸡、藏鸡,采用PRC-RFLP方法对FM03基因及基因型频率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东乡绿壳蛋鸡全部表现为TT基因型,不表现鱼腥味综合症,具有较好的蛋品质;而其他10个地方鸡种中均有SS基因型的鱼腥味综合症易感个体,其中北京油鸡SS基因型频率最高,为8.8%,藏鸡的SS基因型频率最低,为0.7%.地方鸡种中鱼腥味综合症易感基因型频率都不高,可以通过PCR-RFLP的方法予以剔除.  相似文献   

18.
1.病原及临床症状 J亚群禽白血病(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是由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引起的一类禽类传染性肿瘤疾病,病原属于反转录病毒,与过去已经发现的ALV亚群A、B、C、D、E中的任何一种都不相同,ALV-J核衣壳的蛋白质由gag基因编码,包括主要的群特异性抗原;包膜由env基因编码;逆转录酶由pol基因编  相似文献   

19.
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性肿瘤病。近年来禽白血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特别是J亚群禽自血病引起蛋鸡以血管瘤为主要表现型更为多见。部分鸡场损失达到禽流感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观赏禽元宝鸡中禽白血病病毒(ALV)的流行特点,通过接种DF-1细胞、ELISA和PCR检测,从元宝鸡中分离并鉴定出1株禽白血病病毒,命名为BJ1401。经PCR扩增、测序获得BJ1401的全基因序列。序列比对分析发现,病毒株BJ1401基因全长7 503 bp,其中,gp85基因核苷酸序列与C亚群同源性最高(91.6%),gp37、LTR与E亚群相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8.2%、91.6%。进化分析显示,gp85与C亚群代表株Prague C亲缘关系最近,gp37、LTR与E亚群代表株ev-1和SD0501处在同一进化分支上。表明观赏性元宝鸡中分离的禽白血病病毒BJ1401可能是C亚型与E型禽白血病病毒的重组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