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稻全程节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年以来,对水稻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利用负压计测定土壤水势和土壤干量法测定土壤的含水量。初步掌握了水稻对水分较为敏感的生育期。即;有效分蘖期、抽穗前20d、抽穗期、抽穗后20d是水稻对水分较为敏感的时期,并且测定各期土壤水势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此为指标进行了节水栽培技术探讨。同时研究以湿润灌溉、秧苗旱育和旱稻品种利用为中心形成节水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结果:水稻节水达30%以上,早稻用水仅为水稻用水的5%-7%,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主要从水稻的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四个方面对水稻节水灌溉进行了探讨,并且初步掌握了水稻对水分敏感时期,即有效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抽穗后20 d内等四个时期。并以此为指标进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节水可达30%以上,增产幅度在10%~15%之间。达到了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主要从水稻的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四个方面对水稻节水灌溉进行了探讨,并且初步掌握了水稻对水分敏感时期,即有效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抽穗后20d内等四个时期。并以此为指标进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节水可迭30%以上,增产幅度在10%-15%之间。达到了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4.
节水抗旱稻是结合了水稻的高产优质和旱稻的节水抗旱特性育成的一种新型水稻品种类型,栽培上采用水种旱管种植方式,具有节约成本、管理简单的特点。介绍了节水抗旱稻水种旱管在各地的示范表现,同时探讨了水种旱管栽培技术,以期为节水抗旱稻种植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罗利军 《中国稻米》2022,28(5):14-19
节水抗旱稻(Water-saving and drought-resistance rice,WDR)是指既具有水稻高产优质特性,又具有旱稻节水抗旱特性的一种新的栽培稻类型(NY/T 2862-2015),是在水稻科技进步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整合现代优良水稻与旱稻品种的优良特性而成。节水抗旱稻的节水、抗旱和耐直播能力较强,可采用“旱直播旱管”的绿色栽培模式,可在水田不淹水栽培,大幅度节约灌溉用水,减少面源污染和甲烷排放,也可在旱地或山坡地种植,拓展水稻种植空间。本文简要介绍了节水抗旱稻的概念、特点以及培育与改良策略,表列了团队育成审定的23个节水抗旱稻品种及各自主要特点及适种区域,对节水抗旱稻的产业发展目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节水抗旱稻是既具有水稻的高产优质特性、又具有旱稻的节水抗旱特性的一种新的水稻品种类型。自2010年以来,节水抗旱稻在国内推广迅速,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资源节约利用做出了积极贡献。考察了节水抗旱稻在湖南常德的推广状况,对未来推广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就进一步促进节水抗旱稻在湖南的推广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和食味品质抗旱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选用上育397和绥粳3号两个水稻品种,于分蘖期、穗分化期、抽穗后1~10 d、抽穗后11~20 d、抽穗后21~30 d、抽穗后1~30 d分别进行土壤水势为-30~-35 kPa和-60~-65 kPa的控水处理,两品种的产量抗旱系数为穗分化期<分蘖期<抽穗后1~10 d处理,其他时期差异不大。 两品种的食味品质抗旱系数均以穗分化期最低,其他时期差异不大。 穗分化期不仅是产量的水分敏感期,也是食味品质的水分敏感期。 食味的抗旱系数大于产量的抗旱系数,尤其是抽穗前和抽穗后1~10 d 的处理,表明控水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对食味品质的影响,节水栽培中要充分注意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绿旱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利用水稻6527通过人工浸胚法产生后代选育而成的籼型常规旱稻新品种。尤溪县引进作单季旱稻种植,表现高产、优质、抗旱节水、适应性广、省工易种植等特点。总结了绿旱1号在尤溪县作单季旱稻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节水抗旱稻组合旱优73在不同灌溉条件下产量形成特点及其根系形态生理的变化情况.[方法]以节水抗旱稻旱优73和高产水稻H优518为材料,通过根管试验设置三种水分处理(常规灌溉、轻度水分胁迫、重度水分胁迫),调查株高、分蘖、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性状之间的关系,探究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旱优7...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水稻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水分胁迫对水稻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桂两优2号为材料,通过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在水稻分蘖盛期和抽穗扬花期分别水分胁迫16 d,然后恢复正常供水。水分胁迫及复水10 d后测定水稻根系形态、根活力和干物质,成熟期测定产量。结果表明:分蘖盛期和抽穗扬花期适度的水分胁迫均能提高水稻根系活力;处于不同生育期的水稻根系对干旱的耐受程度不同,在分蘖盛期水分胁迫期间,轻、中度水分胁迫对水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复水后,促进效果不显著;而在抽穗扬花期水分胁迫期间,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水稻和旱稻根系生长及水分吸收的影响,采用水培供应不同形态氮素(铵态氮、硝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混合)的方法培养水稻和旱稻,并对水稻和旱稻的根系形态进行了扫描分析;同时,通过测定根系伤流液和采用HgCl2抑制水通道蛋白活性的方法,比较了水稻和旱稻根系对不同氮素形态响应的差异。 铵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的根干质量明显低于硝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但单位根表面积的水分吸收与根系伤流液量比硝态氮营养高;3种形态氮素营养水稻(或旱稻)运输水分的主要方式均是水通道蛋白的跨膜运输途径,但铵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的根系通过水通道蛋白跨膜运输途径运输水分的能力明显高于硝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与水稻相比,旱稻对硝态氮营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从阐述旱稻906试验表现出发,介绍了旱稻906旱直播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住备、播种、出苗至拔节期管理、拔节至抽穗期管理、抽穗至灌浆期管理等,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灌水对不同小麦品种旗叶水分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于2009-2010年度在田间栽培条件下,以2个小麦品种济麦22和洲元9369为材料,采用测墒补灌的方法研究了不灌水(W0)、拔节期0~140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补灌至75%+开花期补灌至70%(W1)、拔节后8d补灌至75%+开花后8d补灌至70%(W2)、拔节后8d补灌至75%+开花后8d补灌至75%(W3)4个不同灌水处理下小麦旗叶渗透调节、光合速率和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W3处理的小麦旗叶相对含水量、水势、渗透调节能力和光合速率高于W1和W2处理;济麦22旗叶相对含水量低于洲元9369,旗叶水势、渗透调节能力和光合速率高于洲元9369。(2)W3处理下穗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但穗粒数显著低于W1处理,以高的灌水量和耗水量获得最高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变化。济麦22籽粒产量、穗数、千粒重、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洲元9369,穗粒数低于洲元9369。本试验条件下,在拔节后8d和开花后8d0~140cm土层平均土壤相对含水量补灌至75%,是兼顾节水和高产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14.
节水抗旱稻在江西的试验示范及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水抗旱稻是同时具有水稻高产优质特性和旱稻节水抗旱特性的一种新型栽培稻品种类型,从2014年开始引入江西种植,面积由2016年的1 330 hm~2增至2017年的13 300 hm~2,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同时为江西省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水稻品质,浓江农场研究出了寒地水稻"三促法"栽培技术.具体措施是,在水稻分蘖盛期前2 d、抽穗前10 d、抽穗后10 d进行叶面追肥.该技术可使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空秕率减少.1998年~2002年平均增产13%,稻谷等级提高一级.该项技术在寒地稻区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了解水分、氮素及其互作对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对协同提高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氮肥利用效率与氮肥施用技术、水分与氮素对水稻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耦合效应、作物-土壤关系及水氮调控机制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了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高产水稻作物与土壤的水氮互作效应尚不明确;高产水稻水氮耦合与高效利用的分子机理不清楚;协同提高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的调控途径尚未掌握。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今后重点研究:高产水稻作物与土壤的水氮互作效应及其机制;水氮互作调控水稻吸收利用水分和氮素的生理与分子机理;协同提高水稻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调控途径与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水稻节水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国内外水稻耐旱品种选育、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覆盖旱作技术以及稻田土壤耕作技术等主要水稻节水栽培技术,并对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灌浆期干旱胁迫对水稻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灌浆期干旱对不同类型水稻叶片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干旱气候条件下水稻栽培提供参考。方法 以节水抗旱稻旱优113和普通杂交稻扬两优6号(YLY6)为材料,设置传统淹水灌溉、灌浆期干旱胁迫两个处理,分别测定水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稻米品质(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干物质生产及分配、叶片生理活性(叶片水势、气叶温差和光合速率)等。结果 与传统淹水灌溉相比,灌浆期干旱胁迫下水稻叶片水势、气叶温差均显著下降,最终导致叶片光合速率降低;但是在复水后2~15 d,叶片的各生理指标可以得到恢复,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水稻产量没有明显变化,产量的稳定主要得益于前期充足的干物质积累使籽粒充分灌浆,结实率显著升高;稻米的碾磨品质没有显著影响,但扬两优6号的外观品质显著降低,却改善了旱优113的外观品质。同时,蛋白质含量升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稻米营养品质。结论 水稻灌浆期适度干旱可以在稳定产量的基础上改善稻米品质。因此,适当在生育后期阶段减少水分的投入,不仅可节约农业用水,稳定籽粒产量,还有利于稻米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高产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耗水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高产条件下小麦生产提供合理的节水灌溉方案,以山农15和烟农21为材料,设置3个水分(0~140 cm土层平均相对含水量)处理[W0:拔节(60%)+开花(55%);W1:拔节(75%)+开花(65%);W2:拔节(75%)+开花(75%)],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耗水特性、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及对水分供应的响应。结果表明,两品种在W1处理下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W2处理获得最高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W1和W2条件下,山农15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烟农21。山农15各水分处理的总耗水量显著高于烟农21。在W0和W1条件下,山农15播前土壤贮水利用量和比例显著高于烟农21,而生育期降水利用比例低,灌溉水利用量无显著差异;在W2条件下,山农15播前土壤贮水利用量高于烟农21,生育期降水利用比例无显著差异,灌溉水利用量和比例高。在W0和W1条件下,山农15对20~60、60~100、140~200 cm土层的播前土壤贮水利用量均高于烟农21,说明山农15利用中下层播前土壤贮水的能力高。在本试验条件下,山农15为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品种,两个品种均以W2为兼顾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水分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为给冬小麦合理灌溉提供依据,以冬小麦临抗2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5个等量不等次、等次不等量的灌水处理,研究了灌水量及其分配方式对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主要在0~60 cm土层内,对深层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小.灌溉通过影响千粒重来影响产量.抽穗后水分胁迫不利于增加千粒重,灌浆期适度水分胁迫不利于增加产量,但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重度水分胁迫使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均降低,表明高产与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同步性,即在该地区节水600~1 500 m3/ha条件下可不减产.各处理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光合速率(Pn)逐渐下降,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变化因处理而异.抽穗后长期水分胁迫致使Pn明显下降,短期轻度水分胁迫对Pn影响不明显;抽穗后适度的水分胁迫不利于提高Gs和Tr,但水分胁迫后复水可以明显提高Gs和T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