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北京油鸡生长和屠宰性能、肉品质以及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8周龄北京油鸡公鸡1 200只,体重(561.75±7.39) g,随机分成2个组,对照组为集约化笼养(笼养组),试验组为林下放养(放养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鸡。试验分为9~14周龄和15~20周龄2个阶段,试验期间饲喂相同饲粮。结果表明:1) 14周龄,笼养组北京油鸡活体重与放养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20周龄,放养组油鸡活体重较笼养组显著下降(P<0.05); 2个饲养阶段放养组油鸡腿肌率较笼养组显著上升(P<0.05),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而胸肌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 20周龄,放养组胸肌和腿肌亮度(L*)和红度(a*)值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 2个饲养阶段放养组胸肌黄度(b*)值显著下降(P<0.05),而腿肌b*值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 20周龄,放养组北京油鸡胸肌粗蛋白质含量较笼养组显著升高(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 2个饲养阶段放养组北京油鸡胸肌肌苷酸含量较笼养组显著上升(P<0.05),腿肌粗蛋白质和肌苷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饲养方式对肌肉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 0.05)。4)北京油鸡胸肌和腿肌中脂肪酸种类基本一致,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最高,放养组肌肉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而饱和脂肪酸和总脂肪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饲养方式对北京油鸡生长和屠宰性能、肌内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存在影响,林下放养方式可改善北京油鸡肌肉品质和肉质风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饲养方式对南川鸡生长及屠宰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用28日龄、体重大小基本一致的南川鸡20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只,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分别采用笼养与地面平养方式进行饲养,饲养至80日龄时进行屠宰性能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地面平养南川鸡80日龄体重、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笼养(P0.05),料重比显著高于笼养(P0.05);笼养南川鸡80日龄的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和瘦肉率均高于地面平养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肝重、脾脏重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饲养方式对南川鸡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消耗有显著影响,对屠宰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测定了放养与笼养条件下126日龄太行鸡活重、平均日增重、屠体重、屠宰率、全净膛率、剪切力、肌苷酸、肌内脂肪、pH值及肌肉颜色、肌纤维密度等指标,分析了不同饲养方式对太行鸡产肉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放养太行鸡公母鸡活重、平均日增重稍低于笼养鸡(P0.05);屠体重、胸肌重、腿肌重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而屠宰率、全净膛率无论公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肉品质方面,除笼养太行鸡母鸡胸肌肌内脂肪含量、颜色黄度值明显高于放养母鸡外(P0.05),其它同性别之间肉质指标均无呈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宁都三黄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56日龄宁都三黄鸡母鸡2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分别进行笼养(L组)、网上平养(W组)、地面平养(P组)和散养(S组),L组、W组、P组饲养密度均为15只/m^2,相同饲粮饲养至120日龄,分别测定出性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生长性能:84、112日龄体重L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或部分组(P<0.05);98日龄体重L组、W组、S组显著高于P组(P<0.05);112日龄体重S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71~84日龄平均日增重L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85~98、99~112、56~112日龄平均日增重S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或部分组(P<0.05)。(2)屠宰性能:P组肌胃重显著高于L组(P<0.05)。(3)血清生化指标:总蛋白含量P组和S组显著高于W组(P<0.05);白蛋白含量L组、P组、S组显著高于W组(P<0.05);甘油三酯含量L组显著高于W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球蛋白、尿素氮、尿酸、乳酸脱氢酶含量P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或部分组(P<0.05)。由此可见,饲养密度为15只/m^2时,笼养有利于宁都三黄鸡体重增加;在高温季节,活动范围大、养殖密度低的散养方式在增重和饲料转化比方面要优于无降温设备且高密度饲养的舍饲方式;平养条件下宁都三黄鸡对蛋白质的利用率较低;四种饲养方式对宁都三黄鸡屠宰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免疫功能、肠道微生物和蛋品质的影响及相互关系。选取600只16周龄海兰褐商品蛋鸡,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常规笼养和散养,每组300只,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于不同周龄对蛋鸡免疫指标、肠道微生物及蛋品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除24周龄外,散养蛋鸡血液IgA、IgM和IgG含量均高于普通密度笼养蛋鸡;β-内啡肽含量除24周龄外均低于普通笼养鸡;散养方式下蛋鸡盲肠中乳酸杆菌数明显高于笼养方式,且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表明散养鸡整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高于笼养鸡。笼养鸡的平均蛋重为(60.02±1.75)g,高于散养鸡的平均蛋重(59.43±2.31)g,差异显著(P<0.05);和笼养鸡蛋相比,散养鸡蛋的哈夫单位和蛋黄颜色较高,且差异显著(P<0.05),而蛋白高度相比,散养鸡随周龄逐渐下降,笼养鸡逐渐上升,但2种饲养方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散养与笼养对产蛋鸡内脏器官发育、繁殖性状、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5周龄笼养蛋鸡18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将其中一组放至地面进行散养。试验第42天,每个重复中随机选取4只鸡,翅静脉采血,然后屠宰并测定内脏器官发育及繁殖性状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散养鸡体重极显著小于笼养鸡(P<0.01),肌胃指数、肝脏指数、十二指肠指数、空肠指数、回肠指数、盲肠指数极显著大于笼养鸡(P<0.01),腺胃指数、直肠指数显著大于笼养鸡(P<0.05);散养鸡产蛋率、输卵管重量、卵泡重极显著小于笼养鸡(P<0.01),输卵管长度显著小于笼养鸡(P<0.05);散养鸡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但白细胞介素-2含量与笼养鸡相比有提高的趋势(P>0.05)。结果提示,与笼养相比,散养降低了鸡体重,增大了内脏器官指数,降低了繁殖性能,对机体的健康状况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和密度对小体型肉鸭体重的影响,选取810只小体型肉鸭(益客集团E品系)为对象,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三种饲养方式(笼养、上网下床和网床)和三个饲养密度(5、7、9只/m^2)共9个处理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分别于4、6、8、10周龄对各组体重进行称量。结果表明:采用网床方式,饲养密度为5只/m^2时,8周龄体重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饲养密度为9只/m^2时,所有饲养方式的出栏体重(10周龄)显著低于其它饲养密度(P<0.05);采用笼养方式,饲养密度为9只/m^2时,6周龄体重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其它周龄虽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整体趋势仍是该处理组体重较低。结果提示,笼养方式且饲养密度过高不利于小体型肉鸭的生长,适宜饲养方式为网床,密度为5只/m^2。  相似文献   

8.
不同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3×2双因子试验设计,选用7日龄的Ross 308白羽肉鸡504只,3种饲养方式分别为地面厚垫料平养、笼养和网上平养,2个饲养密度分别为12(正常密度)和16只/m2(高密度),共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试验期35 d。试验结果显示:1)饲养方式极显著影响7~28日龄和29~42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 P<0.001)。7~28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为垫料平养>笼养>网上平养,平均日增重为垫料平养>网上平养>笼养,料重比为网上平养<垫料平养<笼养。29~42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垫料平养显著高于笼养和网上平养(P<0.05),平均日增重笼养显著高于垫料平养和网上平养( P<0.05),料重比笼养<网上平养<垫料平养。在7~28日龄,高饲养密度有降低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0.050.05)。在29~42日龄,高饲养密度则有提高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0.050.05),且垫料平养的高饲养密度肉鸡的腿肌pH1最低。综上所述,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都会影响肉鸡生长性能,但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但在垫料平养和网上平养方式中提高饲养密度会对腿肌肉品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散养对皖南三黄鸡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80羽4周龄、体重相近、健康无病的的皖南三黄鸡,随机分为笼养组和散养组,笼养组每只鸡单笼,每组40个重复。试验期9周。结果表明:6周龄时散养组体重高于笼养组(P<0.05),试验期散养组胫围高于笼养组(P<0.05);笼养组的肌肉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和失水率以及腿肌水分、粗脂肪含量和pH高于散养组(P<0.05);与散养鸡相比,笼养鸡生长速度较快,但散养鸡肌肉系水力高于笼养鸡(P<0.05),表明散养鸡肉品质优于笼养鸡。综上,生产者应该根据自身情况以及不同市场对鸡肉产品的不同要求选用适宜的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对苏北草鸡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用60日龄体重相近的草母鸡180只,随机分为林地散养、低网床上平养两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210日龄从每个重复随机抽取4只、每组共12只鸡进行屠宰、取肉样,测定并比较屠宰性能和肉质等指标。结果显示:散养鸡肝脏重、肌胃重极显著高于网上平养鸡(P0.01);散养鸡的腹脂率、腺胃重极显著低于网上平养鸡(P0.01);散养鸡的胸肌黄度、腿肌红度、腿肌黄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网上平养鸡(P0.05或P0.01);散养鸡的腿肌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网上平养鸡(P0.01)。结果表明:不同饲养方式对草鸡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有一定影响,散养方式提升了草鸡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1.
果寡糖对蛋雏鸡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选择7日龄海兰褐蛋雏鸡192只,采用随机区组法设计,设3个处理,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16羽,A组为抗生素组:基础日粮+杆菌肽锌20 mg/kg+粘杆菌素4 mg/kg,B组为果寡糖组:基础日粮+0.1%果寡糖(FOS),对照组(CT):基础日粮。通过饲养试验和肠道菌群培养,研究果寡糖替代抗生素对蛋雏鸡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寡糖组(B组)和抗生素组(A组)的生长性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CT组),且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果寡糖比对照组和抗生素组显著增加了盲肠和回肠内容物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饲喂低粗蛋白质日粮对长天龄三黄肉鸡生产性能及养殖效益的影响,分别开展了试验场试验与养殖户试验。于试验场选取长天龄三黄肉鸡1 60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200只鸡。对照组和各试验组雏鸡阶段(1~35天龄)及成鸡阶段(76天龄~上市)均饲喂常规日粮,对照组中鸡阶段(36~75天龄)饲喂粗蛋白质含量为17%的日粮,试验1组、试验2组及试验3组中鸡阶段(36~75天龄)分别饲喂粗蛋白质含量为14%、12%及10%的低粗蛋白质日粮,各组日粮的可消化必需氨基酸含量一致。选取长天龄三黄肉鸡养殖户8家,随机分成4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2家养殖户,每家存栏8 000只鸡。对照组和试验组雏鸡阶段(1~35天龄)及成鸡阶段(76天龄~上市)均饲喂常规日粮,对照组中鸡阶段(36~75天龄)饲喂粗蛋白质含量为17%的日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中鸡阶段(36~75天龄)饲喂粗蛋白质含量为14%的低粗蛋白质日粮,各组日粮的可消化必需氨基酸含量一致。其中,对照Ⅰ组、试验Ⅰ组限量饲喂,对照Ⅱ组、试验Ⅱ组自由采食。试验场试验与养殖户试验开展过程中,每天统计耗料量,试验结束时分别计算并分析各组肉鸡的上市率、个体均重、料重比、次鸡率及只均利润等指标。试验场试验结果表明,各组肉鸡上市率、料重比及次鸡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3组的个体均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P〈0.05);试验1组只均利润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P〈0.05)。养殖户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Ⅰ组的次鸡率显著高于对照Ⅰ组和试验Ⅱ组(P〈0.05)。结果提示,中鸡阶段饲喂粗蛋白质含量为14%的低水平粗蛋白质日粮,能够提高三黄肉鸡的只均利润,且以自由采食方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华亭市养鸡生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的实际调研,结合本地区养鸡生产实际,并对存在问题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提出加快良种肉鸡、蛋鸡推广,提高疫病防控能力,降低养鸡的疫病风险;加大养鸡资金投入,完善养鸡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传统饲养管理方式,采取科学饲养管理方法,提高养鸡效益,促进养鸡生产健康发展,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共赢。  相似文献   

14.
生姜对鸡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慧  许宗运  应璐  吴静 《中国家禽》2003,25(22):16-17
用1日龄健康地方鸡300只按完全随机设计分成3个处理组,每组100只,分别饲喂添加新鲜生姜粉1%(处理2)、喹乙醇80mg/kg(处理3)、不添加生姜和喹乙醇,(处理1,对照组)的日 粮,观察至60日龄。添加生姜组的日增重、饲料增重比和成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 胆固醇含量较对照组和喹乙醇组均低,血清总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和喹乙醇组略高。  相似文献   

15.
庄河大骨鸡具有体型大、风味好、耐粗饲和适合放养等特性,因而形成了自身所特有的营养需要特点。但针对庄河大骨鸡营养需要量的研究却很少,影响了饲料的利用率和养殖经济效益。在参考了商业化品种/品系肉鸡和蛋鸡的营养需要及我国其他地方品种鸡营养需要量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项目组所饲养大骨鸡的相关数据,提出了庄河大骨鸡的种鸡、蛋用鸡和肉用鸡的推荐营养水平;在估算放养条件下营养需要和摄入基础上,提出了散养大骨鸡的补饲营养水平推荐量;并根据现有饲料原料营养价值和价格,设计了相应的饲料配方。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中草药复方制剂对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将5 600只健康白羽肉鸡平均分为两大组,即预防试验组和治疗试验组;利用经中药筛选试验获得的6个复方制剂开展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预防和治疗试验,其中,配方Ⅰ-Ⅲ用于预防试验,配方Ⅳ-Ⅵ用于治疗试验;采用拌料给药、饮水给药、雾化给药、综合给药4种方法分别开展预防和治疗试验,每种方法分别设置5个小组,包含3个试验组和2个对照组,每个试验组应用1种中草药复方制剂。预防试验主要观察肉鸡发病率和死亡率,治疗试验主要观察肉鸡治愈率及死亡率。结果表明:在预防试验中,配方Ⅱ在4种试验方法中的整体表现最佳,其预防效果与接种疫苗的预防效果相近,给予配方Ⅱ的肉鸡在4种试验方法中的发病率均在20%以下;在治疗试验中,配方Ⅴ的综合治疗效果最佳,在利用饮水给药和综合给药方法时,其治愈率与给予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对照组相近,且从总体来看,各配方在饮水给药治疗和综合治疗方法中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拌料给药治疗和雾化给药治疗。综上表明,天然中草药复方制剂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牛胸膜肽的提取及活性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探讨一种简便、快速、收获率高,适于大量提取的胸腺肽制备方法,在分析国内外报道的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了4种提取流程,对其收获率,所获提取物的活性进行鉴定和比较,同时对FA组分在鸡的新城疫病毒(NDV)和传染性喉气管炎(简称传喉)病毒(ILTV)混合感染中的防治作用进行了初步试验。为其在兽医临床的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科学有效防控鸡大肠杆菌病,降低鸡场养殖成本,天祝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选取辖区内典型鸡场作为实验鸡场,开展了"鸡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制"课题研究。某实验鸡场截至2017年11月底该鸡场累计养殖蛋鸡47580只,期间累计确诊感染鸡大肠杆菌病8879例,发病率18.66%,患病后死淘3809例,死淘率42.89%,发病率及死淘率极高。项目实验组在全面分析病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治疗、有效环境控制、消毒、科学合理营养搭配、全进全出饲养方式落实等措施制定并实施,2018年至2019年4月底,该鸡场累计养殖蛋鸡60480只,2018年1~6月确诊鸡大肠杆菌病发病641只,发病率下降至1.1%,因患鸡大肠杆菌病死淘102只,下半年至2019年期间共死淘782只鸡,全部属机械性损伤后淘汰鸡,实验室未检测出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9.
黄鸡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黄鸡的选雏、饲喂、保健用药、防疫、管理,这五个方面阐述了三黄鸡饲养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特点,同时结合地区地理、气候特点,和生产力发展状况,本着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进行多方面的论述,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