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利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Ⅱ)研究外源淀粉酶对肉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的影响,为准确评价饲用酶制剂的有效性提供依据。试验采用2×4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参照我国《鸡饲养标准》(NY/T 33—2004)和NRC(1994)鸡营养需要配制肉鸡1~21日龄和22~42日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并分别在2种基础饲粮中添加1 840、9 200和18 400 U/g的外源淀粉酶配制6种添加淀粉酶的饲粮,以不添加外源淀粉酶的2种基础饲粮作为对照,利用SDS-Ⅱ测定8种饲粮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体外表观粗蛋白质消化率(IVACPD)、体外标准化粗蛋白质消化率(IVSCPD)、体外淀粉消化率(IVSTD)、体外总能消化率(IVGED)和体外代谢能(IVME)。每种饲粮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设1根消化管。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 840、9 200和18 400 U/g淀粉酶组饲粮胃阶段的IVDMD和IVGED均显著增加(P<0.05);18 400 U/g淀粉酶组饲粮的IVME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2~42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DMD、IVGED以及IVME均显著高于1~21日龄饲粮(P<0.05)。2)1 840和9 200 U/g淀粉酶组的全消化道IVACPD和IVSCP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42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ACPD和IVSCPD显著高于1~21日龄饲粮(P<0.05)。3)8种饲粮的全消化道IVSTD均在99.40%以上,9 200和18 400 U/g淀粉酶组的全消化道IVST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21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STD显著高于22~42日龄饲粮(P<0.05)。4)饲粮营养水平和淀粉酶添加剂量对肉鸡饲粮IVDMD、IVDGE、IVACPD、IVSCPD、IVSTD和IVME均存在交互作用(P<0.01)。在本试验条件下,外源淀粉酶的添加提高了肉鸡饲粮胃阶段的IVDMD、IVDGE,1 840和9 200 U/g外源淀粉酶提高了肉鸡饲粮的IVACPD、IVSCPD,18 400 U/g外源淀粉酶提高了肉鸡饲粮的IVME;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淀粉几乎完全降解,外源淀粉酶对IVSTD的影响可以忽略;饲粮营养水平和外源淀粉酶添加剂量对肉鸡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存在交互作用,22~42日龄饲粮的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均高于1~21日龄饲粮。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利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Ⅲ)建立肉鸡体外模拟消化模型,测定不同加热程度菜籽饼体外养分消化率的差异以及额外补加外源酶(蛋白酶Proact和淀粉酶A酶)对不同加热程度菜籽饼体外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以不添加外源酶的正常菜籽饼和过热菜籽饼为对照试验,以分别在两组对照试验基础上额外补加外源酶蛋白酶Proact 15 prot/g、淀粉酶A酶0.4 KNU/g作为试验组。利用SDS-Ⅲ模拟肉鸡全消化道消化过程,测定4组试验原料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体外表观粗蛋白质消化率(IVACPD)、体外标准化粗蛋白质消化率(IVSCPD)、体外脱脂干物质消化率(IVDDMD)、酶水解物能值(EHGE)、体外能量消化率(IVGED),每个样品均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结果表明,正常菜籽饼的IVDMD、IVACPD、IVSCPD、IVDDMD、EHGE和IVGED均极显著高于过热菜籽饼(P<0.01),为更加优质的菜籽饼来源。添加外源酶过热菜籽饼的IVDMD、IVDDMD、EHGE、IVGE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VAC...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外源蛋白酶对肉鸡饲粮体外降解效率的影响,并确定蛋白酶的最适添加量,为快速评价蛋白酶有效性提供理论参考。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在肉鸡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00、200、400和800 mg/kg外源蛋白酶,通过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Ⅲ)建立肉鸡体外模拟消化模型,测定体外降解效率。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仿生消化管。结果表明:肉鸡前期饲粮中添加蛋白酶能显著提高饲粮总能消化率(GED)和酶水解物能值(EHGE)(P0.05),200 mg/kg蛋白酶组的干物质消化率(DM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肉鸡前期饲粮DMD、GED和EHGE与外源蛋白酶添加量呈显著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线性关系(P0.05);肉鸡后期饲粮中添加蛋白酶能显著提高饲粮DMD、GED和EHGE(P0.05),且三者与外源蛋白酶添加量呈显著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线性关系(P0.05)。由此可见,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适量外源蛋白酶,可显著提高肉鸡饲粮体外降解效率;在本试验中,200 mg/kg蛋白酶组体外降解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脂肪酶酶学性质、不同水平脂肪酶与能量组合及其互作效应对肉鸡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的影响。试验在不同温度和p H的条件下,测定脂肪酶的活力。采用双因素4×2析因设计,做体外试验。在1~21日龄的肉鸡基础日粮(玉米-豆粕型)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脂肪酶和能量,设4个脂肪酶水平(0、1、2和3 U/g)和2个能量水平(12.29和12.07 MJ/kg)。在22~42日龄的肉鸡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脂肪酶和能量,设4个脂肪酶水平(0、1、2和3 U/g)和2个能量水平(13.07和12.82 MJ/kg)。试验结果表明:脂肪酶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0,50℃时热稳定最好;1~21日龄肉鸡日粮中,0脂肪酶与12.29 MJ/kg能量组合,体外干物质消化率最高;22~42日龄肉鸡日粮中,添加0脂肪酶与13.07 MJ/kg能量组合,体外干物质消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东北玉米肉鸡表观代谢能预测方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室分析和肉鸡代谢试验建立东北玉米养分含量与代谢能的回归方程,为生产提供便捷的玉米代谢能估算方法。试验1:选取成熟季节不同的20种东北玉米,测定养分含量和容重,分析养分含量变异范围。试验2:用玉米、玉米皮、玉米碴按照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梯度配制人工玉米,再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配制成人工玉米代谢饲粮。选取正常饲养的商品代爱拔益加雄性肉鸡进行代谢试验,分别在11~13日龄及25~27日龄,用全收粪法测定人工玉米代谢饲粮表观代谢能(AME)、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和养分表观消化率,并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AME及AMEn与养分含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东北玉米粗脂肪(EE)、NDF及ADF含量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分别为16.72%、14.65%、14.72%。肉鸡对人工玉米代谢饲粮的养分表观消化率在11~13日龄和25~27日龄之间存在差异,25~27日龄肉鸡对人工玉米代谢饲粮粗蛋白质(CP)、EE和总淀粉(STC)的表观消化率高于11~13日龄,其中EE表观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25~27日龄肉鸡对人工玉米代谢饲粮的AME、AMEn也显著高于11~13日龄(P0.05)。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肉鸡东北玉米代谢能的预测方程为:11~13日龄,AME=17.661-0.853ADF(R2=0.870,P0.01),AM En=17.468-0.878ADF(R2=0.873,P0.01);25~27日龄,AM E=18.102-0.792ADF(R2=0.781,P0.05),AM En=17.935-0.830ADF(R2=0.784,P0.05)。通过预测方程计算所得人工玉米代谢饲粮AME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很接近,计算所得的东北玉米AME符合预期值。由此得出,不同品种东北玉米EE、NDF及ADF的含量差异相对较大;肉鸡不同阶段玉米代谢能存在差异,计算肉鸡饲粮配方时,不同阶段饲粮代谢能应采用对应的代谢能值;低于14日龄的肉鸡,东北玉米AM E、AM En预测方程分别为AM E=17.661-0.853ADF,AM En=17.468-0.878ADF;14日龄以上的肉鸡,东北玉米AME、AMEn预测方程分别为AME=18.102-0.792ADF,AMEn=17.935-0.830ADF。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养密度与高蛋白质(前期23%,后期21%)饲粮代谢能水平对公母分饲肉鸡生长性能和腿部健康的影响。试验采用2(性别)×2(饲养密度)×3(饲粮代谢能水平)三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用1日龄罗斯308(Ross 308)肉鸡公雏1 872只和母雏2 160只,随机分成12个组,每组8个重复。试验设高、低2个饲养密度,以出栏体重计,分别为42[高饲养密度(HSD),16公/m2或18母/m2]和26 kg/m2[低饲养密度(LSD),10公/m2或12母/m2]。试验饲粮分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35日龄)2个阶段配制,饲粮代谢能设高、中、低3个水平,其中,高代谢能(HME)水平饲粮前期和后期的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81和13.23 MJ/kg,中代谢能(MME)水平饲粮前期和后期的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18和12.60 MJ/kg,低代谢能(HME)水平饲粮前期和后期的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55和11.97 MJ/kg。结果表明:1)饲养密度与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1~21日龄时,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增加,HSD组平均日增重的增加幅度和料重比的降低幅度均小于LSD组;22~35日龄时结果正好相反。性别与饲养密度对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随着饲养密度增加,公鸡平均日采食量的降低幅度大于母鸡。2)HSD极显著降低肉鸡的胸肌率(P0.01),母鸡的胸肌率和腹脂率显著高于公鸡(P0.05)。饲粮代谢能水平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的腿肌率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增加,LSD组肉鸡的腿肌率降低,而HSD组基本不变。3)高饲粮代谢能水平极显著降低肉鸡的脚垫损伤评分(P0.01),公鸡的步态评分和脚垫损伤评分显著高于母鸡(P0.05),垫料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母鸡(P0.05)。饲粮代谢能水平与饲养密度对肉鸡的脚垫损伤评分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增加,HSD组脚垫损伤评分的降低幅度大于LSD组。以上结果表明,高饲养密度降低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增加料重比;35日龄前,公鸡比母鸡的空间需求更高;提高高蛋白质饲粮的代谢能水平可以缓解HSD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脚垫健康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α-半乳糖苷酶对1~2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生长性能、肠道黏膜形态结构和血清生化、激素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AA肉鸡360羽,随机分成6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12羽,处理A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作为正对照,处理B饲喂降低基础饲粮代谢能0.21 MJ/kg的饲粮作为负对照,处理C、D、E、F分别饲喂在负对照处理饲粮中添加75、150、300、600 g/t的α-半乳糖苷酶制剂(酶活为400 U/g)的饲粮。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α-半乳糖苷酶对1~21日龄各处理各阶段AA肉鸡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重比(F/G)以及1~21日龄试鸡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饲粮添加75 g/t的α-半乳糖苷酶(处理C)有改善1~21日龄AA肉鸡F/G的趋势(0.10P0.05);2)酶制剂的添加不同程度地促进了1~21日龄AA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发育;3)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α-半乳糖苷酶较正、负对照处理对21日龄AA肉鸡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和白蛋白/球蛋白影响显著(P0.05),同时处理C、E、F较负对照处理对21日龄AA肉鸡血清胰岛素含量有极显著提高(P0.01),处理C和E试鸡21日龄血清胰高血糖素含量较正对照处理亦有极显著提高(P0.01)。综合分析生长性能、肠道黏膜形态结构和血清生化、激素指标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在降低基础饲粮代谢能0.21 MJ/kg的基础上,添加75 g/t的α-半乳糖苷酶制剂即可使1~21日龄AA肉鸡生长性能达到与饲喂基础饲粮相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高粱替代玉米日粮添加蛋白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空肠形态和肉质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一致的AA肉鸡86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试验设计玉米-豆粕型、玉米-豆粕型+200 mg/kg蛋白酶、高粱-豆粕型及高粱-豆粕型+200 mg/kg蛋白酶4种日粮,试验共进行42日龄。结果显示:日粮添加蛋白酶显著提高22~42日龄和1~42日龄肉鸡日增重(P0.05);日粮添加蛋白酶显著提高19~21日龄和40~42日龄肉鸡的表观代谢能、总能和氮的利用率(P0.05);高粱型日粮有降低肉鸡表观代谢能、总能和氮利用率的趋势。日粮添加蛋白酶显著提高21日龄和42日龄肉鸡空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P0.05),同时显著降低42日龄肉鸡隐窝深度(P0.05)。日粮添加蛋白酶显著提高肉鸡胸肌重量,显著降低胸肌滴水损失(P0.05)。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或高粱型日粮添加蛋白酶可以提高22~42日龄和1~42日龄AA肉鸡日增重,改善1~21日龄AA肉鸡表观代谢能、干物质、总能和氮的利用率,提高肉鸡屠体、胸肌重量,降低胸肌滴水损失。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种类的酸化剂对肉鸡肠道发育、消化酶活性以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的爱拔益加肉公鸡840只,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其余6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吸附磷酸(PA)、微囊化磷酸(CPA)、吸附磷酸乳酸(PLA)、富马酸(FUA)、甲酸(FA)和柠檬酸(CA)的试验饲粮,氢离子(H+)浓度均为9.18 mmol/kg。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PA显著提高了42日龄肉鸡小肠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P0.05)。2)饲粮中添加CPA显著增加了21和42日龄肉鸡小肠糜蛋白酶活性(P0.05)。3)饲粮中添加PLA显著提高了42日龄肉鸡小肠胰蛋白酶活性(P0.05)。4)饲粮中添加FUA显著增加了42日龄肉鸡小肠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42日龄肉鸡盲肠大肠杆菌数量(P0.05)。5)饲粮中添加FA显著增加了21和42日龄肉鸡小肠胰蛋白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42日龄肉鸡盲肠大肠杆菌数量(P0.05)。6)饲粮中添加CA显著增加了21和42日龄肉鸡小肠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42日龄肉鸡盲肠大肠杆菌数量(P0.05)。由此可见,PA、CPA和PLA均可不同程度增强肉鸡小肠消化酶活性,而FUA、FA和CA则均具有改善肉鸡肠道消化酶活性和降低有害微生物数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直链/支链淀粉和淀粉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采用4×3双因子设计,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960只,随机分为12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6羽肉鸡,饲粮直链/支链淀粉分别为0.11、0.23、0.35、0.47,淀粉酶的添加量分别为0、3000、6000U/kg。试验期为21d。试验测定了肉鸡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1)直链/支链淀粉为0.23的饲粮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以直链/支链淀粉为0.47的饲粮组最高(P<0.05),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中添加6000U/kg淀粉酶显著降低肉鸡平均日增重(P<0.05),但对料重比影响不显著(P>0.05);二者的互作效应不显著(P>0.05)。2)能量、粗蛋白质、干物质、粗脂肪以及钙表观消化率以直链/支链淀粉为0.11的饲粮组最高(P<0.05),直链/支链淀粉为0.47的饲粮组最低(P<0.05);饲粮中添加淀粉酶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二者的互作效应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综上所述,饲喂直链/支链淀粉为0.23和淀粉酶添加量为3 000 U/kg的饲粮可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粱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和益生菌对良凤花肉鸡屠宰性能、肉品质、表观代谢能和主要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900只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良凤花公鸡,随机分为5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高粱组、高粱+复合酶组、高粱+益生菌组和高粱+复合酶+益生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试验全期为68 d。分为前期(1~28日龄)、后期(29~56日龄)和代谢试验期(57~68日龄)3个阶段进行。试验组前期用高粱替代约30%的玉米,复合酶制剂添加量为200 g/t;后期用高粱替代约50%的玉米,复合酶制剂添加量为300 g/t;全期益生菌添加量为100 g/t。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高粱+复合酶组和高粱+复合酶+益生菌组粗纤维(CF)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表观代谢能(AME)及其余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高粱+益生菌组和高粱+复合酶+益生菌组半净膛率显著提高(P0.05),各组其他屠宰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高粱+复合酶+益生菌组胸肌亮度(L*)值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腿肌红度(a*)值显著降低(P0.05)。综上,在高粱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和益生菌可以提高CF的表观消化率,对肉鸡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采用体内法和体外法评估辽东栎籽实(QLS)在生长猪饲粮中的营养价值。试验共由3个试验组成:试验1测定基础饲粮添加10%和20%QLS对生长猪饲粮养分消化率的影响,并采用套算法计算QLS在猪上的消化能值;试验2采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Ⅲ),测定饲粮添加2%、6%和10%QLS对猪饲粮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3选择在6%QLS饲粮(对照组)基础上分别添加6 mg/kg单宁酶(100 000 U/g)、500 mg/kg非淀粉多糖酶(包含10 000 U/g的木聚糖酶、250 U/g的纤维素酶、1 000 U/g的β-葡聚糖酶、1 000 U/g的酸性甘露聚糖酶和500 U/g的果胶酶)以及单宁酶和非淀粉多糖酶组合的外源酶制剂,测定其对含QLS的猪饲粮养分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试验1、试验2中饲粮总能、粗蛋白质和干物质的全肠道表观消化率(ATTP)均随QLS添加水平的提高而显著降低(P0.05)。2) 0、10%和20%QLS饲粮的消化能分别为(14.41±0.26) MJ/kg DM、(13.64±0.59) MJ/kg DM和(12.73±0.45) MJ/kg DM,以套算法计算得到QLS消化能约为6.36 MJ/kg DM。3)与对照组相比,各外源酶制剂添加组总磷的ATTP显著提高(P0.05),总能和粗纤维的ATTP有提高趋势(0.05≤P0.10),干物质、粗蛋白质和钙的ATTP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2%~10%QLS对生长猪饲粮养分的体外消化率有降低作用,添加单宁酶和非淀粉多糖酶对QLS饲粮的养分消化率无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饲粮中添加蚯蚓肽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用1日龄科宝商品肉仔鸡99000只,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650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添加0.1%的蚯蚓肽。准确记录1~21日龄、22~42日龄肉鸡的采食量、死淘率,并分别于21d和42d,每个重复随机抽测肉鸡体重,计算料重比。研究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0.1%的蚯蚓肽有提高肉鸡22~42d和1~42d阶段平均采食量的趋势(0.05P0.1),但差异不显著;能够显著降低肉鸡(22~42d和1~42d)的死淘率(P0.05);显著降低肉鸡(1~21d、22~42d和1~42d)的料重比(P0.05);肉鸡屠体重显著提高3.38%(P0.05)。饲粮中添加0.1%的蚯蚓肽,每只肉鸡可以增加净效益0.28元。肉鸡饲粮中添加0.1%蚯蚓肽可以提高日增重,降低料重比,降低死淘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壳寡糖(COS)对肉鸡肉品质、抗氧化性能、小肠黏膜组织结构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300只1日龄健康的爱拔益加(AA)雄性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空白对照组饲喂不含抗生素的基础饲粮,正对照组饲喂添加100 mg/kg金霉素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50、100和150 mg/kg COS的基础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饲粮添加100 mg/kg COS显著提高了胸肌和腿肌的红度(a*)值(P0.05)。2)饲粮添加50和100 mg/kg COS显著提高了1~21日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P0.05),饲粮添加100 mg/kg COS显著提高了22~42日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饲粮添加50 mg/kg COS显著提高了22~42日龄血清T-SOD和GSH-Px活性(P0.05)。3)饲粮添加100 mg/kg COS显著提高了1~21日龄和22~42日龄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4)饲粮添加50和100 mg/kg COS显著降低了回肠大肠杆菌数量(P0.05)。5)饲粮添加100 mg/kg COS显著提高了肉鸡的平均日增重(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COS可提高肉鸡抗氧化性能,改善肉鸡肉品质和肠黏膜组织结构,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肠道菌群结构。COS在肉鸡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100 mg/kg。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评价大麦、黑小麦、小麦和黑麦4种麦类饲料原料在肉鸡上的有效能值,以期优化现有配方数据库,逐步实现饲粮营养的精准供给。采用回归分析法,试验分2批进行,试验1评价大麦和黑小麦的肉鸡回肠消化能(IDE)、代谢能(ME)、氮校正代谢能(MEn),试验2评价小麦和黑麦的肉鸡IDE、ME、MEn。每个批次试验均选用320只1日龄雄性罗斯708肉鸡为试验动物,将其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设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1~20日龄为预试期,饲喂基础饲粮;21~28日龄为试验期,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试验饲粮。试验1的5个组21~28日龄所喂饲粮如下:基础饲粮、含250 g/kg大麦的饲粮、含500 g/kg大麦的饲粮、含250 g/kg黑小麦的饲粮、含500 g/kg黑小麦的饲粮。试验2的5个组21~28日龄所喂饲粮如下:基础饲粮、含250 g/kg小麦的饲粮、含500 g/kg小麦的饲粮、含250 g/kg黑麦的饲粮、含500 g/kg黑麦的饲粮。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大麦、黑小麦、小麦和黑麦对肉鸡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大麦替代量与干物质、能量的回肠消化率以及干物质、氮、能量的全肠道代谢率,以及IDE、ME、MEn存在极显著的线性降低关系(P<0.01);黑小麦替代量与氮全肠道代谢率、IDE、ME、MEn存在极显著的线性降低关系(P<0.01),且与干物质、能量回肠消化率、IDE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或P<0.01);小麦替代量与干物质、氮、能量、氮校正能量的全肠道代谢率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降低关系(P<0.05或P<0.01),且与干物质、能量的回肠消化率和IDE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或P<0.01);黑麦替代量与干物质、能量的回肠消化率以及干物质、氮的全肠道代谢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线性降低关系(P<0.05或P<0.01);且与干物质、能量的回肠消化率和干物质、氮、能量、氮校正代谢能的全肠道代谢率以及IDE、ME、MEn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或P<0.01)。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大麦的肉鸡IDE、ME和MEn分别为9.31、10.50、10.29 MJ/kg,黑小麦分别为10.99、11.80、11.43 MJ/kg,小麦分别为10.59、11.81、11.28 MJ/kg,黑麦分别为11.97、12.56、11.83 MJ/kg。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确定1~28日龄慢速型黄羽肉公鸡的饲粮代谢能需要量(MEr)。选用1 200只1日龄健康、发育良好的慢速型岭南黄羽肉鸡公雏鸡,按体重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鸡),分别饲喂代谢能水平为11.14、11.56、11.92和12.59 MJ/kg的试验饲粮,采用限量饲喂,试验期28 d。测定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试鸡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胴体品质、空体成分、能量沉积率以及肌肉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的提高,试鸡平均日代谢能摄入量极显著增加(P0.01),上述各试验组对应的平均日代谢能摄入量分别为206.45、214.79、220.77和235.82 kJ/d。饲粮代谢能水平极显著影响试鸡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和血浆尿酸含量(P0.01),显著影响试鸡胸肌脂肪含量(P0.05)。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性能、胸肌脂肪含量指标,确定1~28日龄[体重:(30±1) g~(297±10) g]慢速型黄羽肉公鸡的饲粮MEr为235.82 kJ/d,相应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2.59 MJ/kg,该阶段的代谢能需要析因模型为:MEr(kJ/d)=0.138 7BW~(0.75)(g)+5.156 2ADG(g)。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复合乳化剂替代部分米糠油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08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肉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A组饲喂降能饲粮(基础饲粮代谢能降低0.23 MJ/kg)+复合乳化剂150 g/t,试验B组饲喂降能饲粮(基础饲粮代谢能降低0.43 MJ/kg)+复合乳化剂150 g/t。试验周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B组肉鸡1~21 d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 <0.05),提高比例为14.00%。在饲粮代谢能降低的情况下,添加复合乳化剂后肉鸡其他各阶段生长性能、肉鸡屠宰率、腹脂率、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 0.05);(2)在饲粮代谢能降低0.23 MJ/kg和0.43 MJ/kg的情况下,试验A组和试验B组每只肉鸡净利润分别提高0.89元和0.11元,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4.83和1:1.57。综上所述,在肉鸡饲粮代谢能降低的情况下,添加复合乳化剂能够弥补饲粮代谢能的降低,改善肉鸡前期生长性能,提高肉鸡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研究了低温α-淀粉酶饲喂肉鸡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60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2组、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 g/t、150 g/t和200 g/t低温α-淀粉酶,试验期42 d。试验结果表明:1)日粮添加100 g/t低温α-淀粉酶显著提高了42日龄肉鸡体重、后期平均日增重(P0.05);低温α-淀粉酶降低了前期(P=0.071)、后期(P0.05)和全期(P0.05)料重比。在本试验条件下,肉鸡日粮中添加低温α-淀粉酶可以改善生产性能,添加量以100 g/t为宜。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1~28日龄饲粮代谢能(ME)和粗蛋白质(CP)水平对二郎山山地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采用3×3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因子1为饲粮代谢能水平,设10.88、12.13和13.39 MJ/kg 3个水平;因子2为粗蛋白质水平,设16%、19%和22%3个水平.将1日龄二郎山山地鸡1 620只随机分到9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1~28日龄各组分别饲喂9种不同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饲粮,29~ 73日龄饲喂相同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饲粮.试验期73 d.结果表明:1~28日龄饲粮代谢能水平对1~28日龄、29 ~ 49日龄和1~73日龄鸡只的平均日采食量及1~28日龄和1~ 73日龄料重比影响显著(P<0.05);1~28日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1~28日龄和50 ~ 73日龄平均增重,29 ~ 49日龄平均日采食量及1~28日龄、50~73日龄和1~73日龄的料重比影响显著(P<0.05).1~28日龄饲粮代谢能与粗蛋白质水平对73日龄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1 ~28日龄饲粮代谢能水平对屠宰后45min胸肌pH影响显著(P<0.05),同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屠宰后24 h胸肌L*值影响显著(P<0.05).1~28日龄饲粮代谢能水平对干物质、代谢能及粗蛋白质的表观利用率影响显著(P<0.05),均随代谢能水平的提高而提高;1~28日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干物质、代谢能及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综上,以1~28日龄平均增重为指标,二郎山山地鸡1~28日龄饲粮适宜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0.88 MJ/kg和22%;以1~ 28日龄料重比为指标时,二郎山山地鸡1~28日龄饲粮适宜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3.39 MJ/kg和22%;综合29~73日龄生长性能,二郎山山地鸡1~ 28日龄饲粮适宜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13 MJ/kg和16%.1~28日龄饲粮粗蛋白质和代谢能水平对二郎山山地鸡的生长性能具有一定的后续效应,表现出补偿生长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一个35日龄饲养试验评定了饲粮添加不同水平乳果糖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肉品质、相对器官重和排泄物菌群结构的影响。共计816只1日龄罗氏肉鸡公雏鸡(初重(40.2±0.4)g)随机分为4个饲粮处理,每处理12个重复笼,每笼共饲养17只鸡。饲粮处理分别为:基础饲粮组CON、基础饲粮+0.05%乳果糖L05、基础饲粮+0.10%乳果糖L10、基础饲粮+0.15%乳果糖L15。试验结果表明:22-35日龄阶段L15组肉鸡体增重(BWG)显著高于和饲料转化率(F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35日龄阶段,饲喂乳果糖组肉鸡体增重(BWG)显著高于和饲料转化率(F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L15组肉鸡BWG最高(P0.05),FCR最低(P0.05)。饲喂L15饲粮显著提高了干物质和氮的表观总消化率(ATTD)(P0.05)。饲喂L10、L15饲粮降低了肌肉宰后1、3、5天滴水损失率(P0.05)。且L15饲粮组宰后3天滴水损失率最低(P0.05)。饲喂L15饲粮降低了14日排泄物中大肠杆菌数(P0.05),但提高了14和35日龄乳酸杆菌数(P0.05)。在22到35日龄阶段BWG,0到35日龄阶段FCR,DM和N表观总消化率,滴水损失率,14日龄大肠杆菌数和14、35日龄乳酸杆菌数上观察到一个线性效应(P0.05)。结论:饲粮添加0.15%乳果糖能改善肉鸡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率,促进乳酸杆菌增殖,并降低排泄物中大肠杆菌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