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茶树花资源综合利用及保健功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茶叶种植大国,茶树花资源丰富,近年来研究得出茶树花在抗氧化、延缓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美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活性,如今茶树花已经成功运用到食品、医药、日化等领域,但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未来茶树花将会是茶行业发展的一大契机.综述了茶树花资源利用及保健功效,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茶树花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茶树花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较高的利用价值。研究茶树花优质高产配套技术是开发利用茶树花的必然要求。研究结果表明:茶树良种的选择,生态条件的优化,栽培技术的组合,茶树生理调节与定量化配方施肥的运用是茶树花优质高产的重要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3.
果胶酶-微波法提取茶树花多糖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树花为材料,采用果胶酶-微波法提取茶树花多糖,研究提取茶树花多糖的工艺。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在加酶量1.0%、酶解pH值5.5、酶解时间2.5 h、酶解温度50℃的条件下,茶树花多糖提取率最高;茶树花经酶解后,在700 W微波强度下,微波时间60 s,茶树花多糖提取率达4.82%。由结果可知,果胶酶-微波法明显提高了茶树花多糖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适制优质茶树花干花的茶树品种并研究其加工工艺,以期为茶树花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茶树花干花感观品质进行评定,筛选出适制优质茶树花干花的茶树品种;并考察不同干燥温度和萎凋时间对茶树花干花品质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确定优质茶树花干花加工工艺参数.[结果]广西主要栽培的茶树中适制优质茶树花干花的品种有:六堡茶、台茶12号、八仙茶、福云6号、南山白毛茶、桂平西山茶、凤庆大叶茶、凌云白毛茶和龙胜龙脊茶等9个茶树品种.其中,六堡茶、南山白毛茶、台茶12号可加工成花蜜香型干花;龙胜龙脊茶、八仙茶可加工成高花香型干花;凌云白毛茶可加工成清高优雅型干花;福云6号、桂平西山茶、凤庆大叶茶可加工成花香型干花.在自然萎凋6.0 h、微波杀青后90℃干燥2.0 h的条件下,茶树花干花品质最佳.[结论]不同茶树品种的茶树花品质差异较大,可根据不同品质加工成不同风格的茶树花干花.干燥温度和萎凋时间是影响茶树花加工品质的关键因素,应作为茶树花实际加工的首选参数.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茶树花研究进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利片j茶树的叶片,而忽略了对茶树其他部分的利用.茶树花是茶树的生殖器官之一.很多研究表明,茶树花是一种附加值很高的副产物.不仅可以用来制茶、生产饮料、酒类等产品,还可以提取和利用其内含的蛋白质、茶多糖、氨基酸、茶多酚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概述了近年来茶树花的研究进展及其概况,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喻云春  罗显扬  周国兰  胡华健  何莲 《农技服务》2009,26(11):132-132,151
茶树花中多酚和多糖含量高,可作保健酒的泡制原料。茶树花泡制的保健酒芳香醇厚,口感好,既有白酒固有的风格,又具有茶树花的清香,其成品检测指标均达国家食品饮用标准。其中以干茶树花泡制效果最好,其次是鲜茶树花。  相似文献   

7.
很多研究表明,茶树花含有和茶叶相似的丰富的内含物质,是一种附加价值很高的茶资源。现就近年来对茶树花在化学成分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对其研究和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茶树花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茶树花不同发育时期生长发育和生化成分代谢的分子机制,以‘黄棪’茶树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茶树花两个发育时期(花苞期、开放期)的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35 039 271个过滤序列,GC含量为44.30%~45.35%;茶树花两个发育时期共获得18 35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的基因有8 019个,下调的基因有10 333个.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发现其主要富集在与茶树花生长发育、生化成分形成有关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光合作用—天线蛋白、植物的昼夜节律、糖胺聚糖降解等代谢途径上.本研究结果表明,茶树花的发育受到植物激素的调控和光周期的诱导,与氨基酸、可溶性总糖有关的代谢途径随着花的发育发生了变化,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茶树花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茶树花是茶叶生产产生的附加产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多种保健功能。为提高茶树花资源利用效率,本文综合文献资料,总结分析茶树花的主要成分及其功效,其中成份包括水溶性糖、茶皂素、蛋白质、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讨论不同茶树花之间有效部分的差异及其潜在的研究应用价值,包括水浸出物、茶多糖、茶氨酸和茶多酚,并对不同茶树花在食品领域、日用领域和医疗领域的选择性深度生产加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茶树花热风干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GZ-1型干燥试验装置,在不同温度和风速条件下进行茶树花热风干燥动力学试验,获得茶树花干燥水分曲线、干燥速率曲线,分析风温、风速对干燥质量、干燥速度的影响;并通过不同干燥条件下茶树花的感观指标、多酚含量对比分析,确定茶树花较佳干燥工艺.结果表明:较佳干燥工艺为温度60~70℃、风速2.5m·s-1,干燥至干基含水量...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茶树品种‘紫娟’和‘迎霜’茶树花之间的风味差异,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2个品种茶树花轻发酵样品中非挥发性代谢物的丰度,并对其进行筛选和鉴定;参照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评价2个样品茶树花各项审评因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检测儿茶素类、黄酮类等滋味成分含量。结果表明:‘紫娟’茶树花滋味甘和较鲜、略苦微涩,‘迎霜’茶树花滋味甘和、微苦略涩。2个品种间有酚酸类(56种)、黄酮类(46种)、脂质(26种)、鞣质(19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17种)等219种显著差异代谢物。进一步对其代谢通路进行注释分析发现,氨基酸类物质相关代谢途径以及黄酮和黄酮醇代谢途径是‘紫娟’和‘迎霜’茶树花之间的主要差异代谢途径。此外,‘紫娟’和‘迎霜’茶树花中黄酮类总量、花青素总量、儿茶素类和部分生物碱含量差异显著(P<0.05),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初步说明了黄酮类化合物使茶树花的滋味具有一定苦涩度,相较于‘迎霜’‘,紫娟’茶树花中部分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含量上调是其茶汤滋味较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茶树花主要形态性状和生化成分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茶树花主要形态性状和生化成分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茶树花性状品种内表现稳定,品种间变异幅度大,中国栽培品种的多样性比日本栽培品种丰富。茶树花百花重的变异度大,多样性更加丰富。茶树花的生化成分含量也呈现丰富的多样性,茶树花的水浸出物含量为(53.78%±4.57%),茶多酚含量为(10.78%±2.25%),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60%±0.51%),咖啡碱含量为(1.42%±0.22%),水溶性糖含量为(3.80%±1.07%),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小,水溶性糖和茶多酚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与茶鲜叶比较,茶树花的水浸出物含量和含水率较高,水溶性糖含量略高于鲜叶,游离氨基酸含量与鲜叶相当,咖啡碱含量低于鲜叶,茶多酚含量明显低于鲜叶。  相似文献   

13.
我采访完徐纪英时,她一再叮嘱我不要用记者的“生花妙笔”刻意地去拔高。她甚至为我起好了文章的标题,诸如“一世茶缘”之类。当我追寻了她艰苦奋斗的足迹,感觉这不是“一世茶缘”所能涵盖了的。她作为国际茶树花的第一研发人,数十年如一日地潜心钻研茶树花,取得了茶树花产业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YUCCA10基因在正常花和不育花中的表达规律,为深入探索YUCCA10基因和生长素合成对茶树花器官发育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前期研究茶树正常花与不育花转录组差异时,获得一条与YUCCA10基因高度同源的基因序列,利用‘云茶1号'茶树全长转录组数据库以及PCR技术克隆验证茶树YUCCA10基因,并对其生物信息学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运用qRT-PCR技术研究其表达特征。【结果】经验证YUCCA10基因含有1个113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7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2.63 kDa,等电点为8.88,茶树YUCCA10蛋白具有NADPH结合位点和FAD结合位点,与多种植物YUCCA10蛋白同源。qRT-PCR分析CsYUCCA10在正常花中随着花的生长发育表达量增加,而在不育花的花瓣、雄蕊、雌蕊以及不同发育期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花。【结论】茶树CsYUCCA10基因在不育花中不能正常合成,从而影响了花的发育导致不育。  相似文献   

15.
贵阳市主栽茶区茶树花的开花习性与生物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适时采摘和科学开发利用茶树花资源提供依据,对贵阳市乌当、小河、白云等茶叶主茶区湄潭苔茶、福鼎大白茶和黔湄601等3个茶叶主栽品种的茶树花生物学特性和生物量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栽品种在不同产地的全花期长短不一;露白期在9月10日至10月6日,早晚相差27 d,乌当茶区茶树露白早于其他茶区。茶树盛花期的起讫日和盛花期日数品种间存在差异,茶树盛花期起始在10月7-21日,湄潭苔茶较早,黔湄601最晚,早晚相差近15 d,盛花期在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湄潭苔茶的盛花期平均为37.5 d,福鼎大白茶的盛花期平均为36 d,黔湄601盛花期平均为27 d。茶树的开花量集中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茶树品种间产花量差异显著,其中,以福鼎大白茶最高,平均产干花25.9 kg/667m2;黔湄601次之,平均产干花18.06 kg/667m2;湄潭苔茶花最低,平均产干花12.62 kg/667m2。应根据不同茶树品种的开花习性合理适时采摘并进行茶树花的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微波辅助法从茶树花中提取茶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以茶多糖提取率为指标,研究茶树花多糖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茶树花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强度100%,浸提时间1 h,料液比1 g∶15 m L,提取温度50℃。在此条件下,茶树花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醇沉浓度80%,醇沉温度25℃,醇沉时间6 h,提取率为2.61%。微波提取法能显著缩短提取时间,较大程度地提高茶多糖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17.
采用Osboren蛋白质分类法对茶树花蛋白质进行分类,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茶树花蛋白质碱法和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并对用这2种方法所提蛋白质的功能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茶树花蛋白质组成以清蛋白为主,适合用碱法提取.碱提法最佳组合为NaOH浓度0.15mol/L,提取时间2.5h,提取温度75℃,液固比30∶1,在此条件下的蛋白质提取率达到91.45%,蛋白质纯度达到90%.酶法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碱性蛋白酶添加量5%,液固比50∶1,提取时间2h,提取温度60℃,提取率为79.12%,蛋白质纯度为55%.碱法提取的茶树花蛋白质纯度、持水性、乳化稳定性和起泡性优于酶法提取,而酶法提取的茶树花蛋白质的乳化性、吸油性、泡沫稳定性、溶解性优于碱法提取.此外,茶树花碱提和酶提蛋白质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hydrazyl,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50.79%和56.04%,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18.
茶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茶树组织培养技术在茶树种苗快速繁殖、辅助育种、次生代谢产物生产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阐述了以茶树根、茎、花、种子等为外植体开展的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研究,并提出组织培养过程中产生褐化、污染的原因及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UHPLCMS)技术检测出梅占、水古、黄叶早、政和大白、福建水仙5个不同茶树品种茶树花的12种黄酮苷,分别为杨梅素-3-O-芸香糖苷、杨梅素-3-O-半乳糖苷、杨梅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芸香糖半乳糖苷、槲皮素-3-O-芸香糖葡萄糖苷、山柰酚-3-O-芸香糖半乳糖苷、槲皮素-3-O-半乳糖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山柰酚-3-O-芸香糖葡萄糖苷、山柰酚-3-O-半乳糖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山柰酚-3-O-葡萄糖苷。通过比较不同品种间各黄酮苷的含量,发现茶树花中含量最高的2种黄酮苷为山柰酚-3-O-芸香糖葡萄糖苷和山柰酚-3-O-芸香糖半乳糖苷,梅占茶树花中山柰酚-3-O-芸香糖葡萄糖苷与黄叶早茶树花中山柰酚-3-O-芸香糖半乳糖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08 mg/g和0.962 mg/g,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政和大白、黄叶早和水古茶品种茶树花中槲皮素-3-O-芸香糖半乳糖苷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在5个茶树品种中,福建水仙品种茶树花中槲皮素-3-O-芸香糖葡萄糖苷的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政和大白、梅占和黄叶早;福建水仙茶树花中的杨梅素-3-O-葡萄糖苷含量比其他品种中的高出近4倍,而其杨梅素-3-O-半乳糖苷的含量只有其他品种的20%左右;政和大白茶树花的黄酮苷总量在5个品种中最低。尽管各茶树花黄酮苷组分在不同品种中的含量呈现明显的差异性,但在所有品种的茶树花中均表现为其山柰酚苷含量槲皮素苷含量杨梅素苷含量,且主要以三糖基黄酮苷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20.
茶树是天然异花授粉植物,在有性繁殖情况下茶树良种的优良性状容易发生分离,茶树良种繁育一般都必须经过无性繁殖短穗扦插的过程。茶树短穗扦插在长江以北茶区(江北茶区)只能在夏秋两季进行,春季扦插难以成功,这是因为江北茶区夏秋季多干旱、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