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猎豹与虎猫杯状病毒的分离及其超变区基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F81细胞从上海某动物园患口腔溃疡的猎豹和虎的唾液病料中分离获得两株杯状病毒,经形态学、理化学、生物学鉴定和病毒核酸超变区基因RT-PCR扩增与序列测定证明两株病毒均为猫杯状病毒(FCV),分别命名为FCV/cheetah/Shanghai/02/2002与FCV/tiger/Shanghai/03/2002。人工感染猫可引起体温升高,口腔溃疡,食欲下降等症状。两株病毒的超变区序列520bp长片段问的同源性为99.2%,与国内桂林虎分离株(TFCV9710)的同源性为74.0%,与国外分离株的总体同源性为58.1%,说明不同宿主或同种不同个体间杯状病毒分离株超变区核酸差异十分显著,符合猫杯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正>猫疱疹病毒和杯状病毒是大多数成年猫和幼猫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猫衣原体主要引起眼睛感染,也可引起猫的上呼吸道感染,临床上出现眼鼻分泌物、打喷嚏为主要症状。其感染的的病原包括病毒(疱疹病毒、杯状病毒)、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猫衣原体等)和真菌(隐球菌、孢子丝菌)等。在临床上常见的有疱疹病毒、杯状病毒、猫衣原体和猫隐球菌病。现将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虎作为中国国家Ⅰ级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具有重要的科研、观赏和社会价值。近年来,我国对虎的保护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疫病,尤其是病毒性传染病仍然威胁着虎的生存质量和种群数量。为此,本文总结了临床上感染虎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犬瘟热、流感、猫传染性鼻气管炎、猫杯状病毒感染和犬副流感等重要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和防治现状,以期为虎的传染病防护工作提供疫病的本底信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猫杯状病毒是一种引起猫的急性口腔溃疡、上呼吸道传染病和慢性胃肠炎等病的重要病原。近年来,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病毒分子生物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主要从基因组结构、编码的结构蛋白功能、基因疫苗等方面系统阐述了猫杯状病毒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展望。为进一步研制猫杯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及诊断试剂提供理论基础,以期能更有效地防治此病。  相似文献   

5.
将构建的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衣壳蛋白VP1重组表达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以表达的FCV-VP1蛋白作为包被抗原,以酶标记的兔抗猫IgG作为二抗,建立检测猫杯状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确定了最佳封闭液、最佳血清稀释液、最佳酶标二抗稀释液,当酶标记的兔抗猫IgG效价为1∶20 000时可以检出猫杯状病毒血清抗体。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检测方法对收集的96份临床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96份猫血清中检测出40份阳性。  相似文献   

6.
陈大庆  李林翔 《野生动物》2013,34(5):281-284
2010年11月底至12月,苏州动物园3头华南虎相继发病,初期表现为精神沉郁、活动减少,食欲下降乃至废绝,发病后的3~5 d有清亮白色流涎,流灰白色浆液性或脓性鼻涕,5~8 d流泪,从鼻腔中掉出白色块状物,且伴有鼻腔出血;采集病虎鼻涕及鼻腔掉出白色块状物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兽医研究所检验。经实验室核酸提取、RT-PCR/PCR和PCR产物分析,结果表明,此次3头虎发病是由于感染猫疱疹病毒Ⅰ型(FHV-1)所致,根据临床症状和检验结果诊断为猫病毒性鼻气管炎病。经过抗病毒抗感染、解热镇痛和补充维生素治疗,3头虎恢复正常。由于此病毒感染动物发病后临床症状与杯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猫鼻结膜炎、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泛白细胞减少症以及衣原体感染引起的猫肺炎相似,因此很难从临床症状上得以区分,所以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在此病毒的确诊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做好该病的预防和及时治疗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某宠物店15只猫中有6只患猫出现呼吸道症状.经临床检查发现,6只患猫体温、呼吸、心率都正常;1#、2#、3#、5#和6#患猫血常规检测正常,4#患猫血常规显示有轻度脱水.对6只患猫的样品进行猫杯状病毒核酸检测和基因测序,结果均为猫杯状病毒阳性.对6只患猫进行抗菌、点眼、清洁口腔等治疗,患猫均在10~14 d内恢复...  相似文献   

8.
<正>猫传染性鼻-结膜炎是由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疱疹病毒属(Vesivirus)的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引起的猫及猫科动物重要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结膜炎、急性口腔溃疡、上呼吸道炎症和慢性胃炎等。自1957年Fastier首次分离鉴定FCV以来,在欧洲、美洲、亚洲均有发现,目前已呈世界性分布[1-2]。猫被认为是该病毒的自然宿主。猫杯状病毒的显  相似文献   

9.
正1病因引起猫上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原因主要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例如猫疱疹病毒、猫杯状病毒、鹦鹉热衣原体、支气管败血性博代氏杆菌、支原体、呼肠孤病毒等。其中,由猫疱疹病毒、猫杯状病毒引起的发病率能够占到总发病率的85%以上。2临床症状(1)该病的典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烧、饮食欲降低、精神沉郁,偶尔出现咳嗽和打喷嚏。眼睛和鼻腔有浆液性、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口咽部有水肿或溃疡,流涎。由于病猫饮食欲降低,病猫出现体重减轻和  相似文献   

10.
猫杯状病毒是杯状病毒科的成员之一,是猫科动物的一种重要病原,也可以作为研究诺如病毒的替代模型。该病毒呈世界性分布,对猫及其他猫科动物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对猫杯状病毒的检测主要依靠实验室手段,无特异性的治疗药物,现有疫苗不能对所有毒株产生免疫保护。论文就猫杯状病毒及其疾病的诊疗方法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该病毒及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野生猫科动物杯状病毒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猫杯状病毒感染又称猫传染性鼻-结膜炎,是由猫杯状病毒引起的猫科动物的一种多发性口腔和呼吸道传染病。2002年4月我园动物表演场一批猫科动物(猎豹、东北虎、非洲狮)发生以采食困难、流涎、口腔溃疡为特征的传染病。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杯状病毒感染(Feline Calicivirus,FCV),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是杯状病毒科的成员之一,同时也是猫科动物中一种重要的致病病原。猫杯状病毒感染又称猫传染性鼻-结膜炎,是由FCV引起的猫科动物的一种多发性口腔和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可以随唾液、眼泪、鼻液扩散传播,病猫康复后长期带毒[1],且临床症状多样,如上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慢性口炎、鼻炎、结膜炎、肺炎与跛行等,与由猫疱疹病毒(Feline Herpesvirus,FHV)引起的猫传染性鼻炎十分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猫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时,从猫的唾液中发现了杯状病毒.通过对病毒进行分离和形态学、理化学、动物感染试验和分子生物学等鉴定,证明该病毒为猫杯状病毒(FCV)自然弱毒株.免疫试验证明,该毒株可以诱导猫产生较高水平的中和抗体,且能持续50周以上,并能抵抗FCV强毒株攻击而不发病.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以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技术的理论与应用为基础,立足于猫细小病毒、猫杯状病毒及猫疱疹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对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猫几种病毒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实验用猫的检测以及实验用猫的标准化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公共卫生学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1聚合酶链反应在猫细小病毒病诊断中的应用1.1猫细小病毒生物学特征猫细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 virus,FPV)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以引起  相似文献   

15.
猫杯状病毒可引起猫传染性鼻结膜炎,该病是较为常见的传染病之一。猫杯状病毒具有较高的变异性,因此开展该病毒的流行性调查和遗传进化分析对于该病毒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针对分离的一株猫杯状病毒通过RNA提取,cDNA的合成,RT-PCR和目的基因的克隆等方法对毒株进行了分子鉴定,并利用MEGA6.0软件构建遗传进化树,分析该毒株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该毒株与目前国内流行的其他毒株相似性较低,初步分析可能为新的变异毒株。本研究为猫杯状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一例有四肢水肿破溃、打喷嚏等症状的猫进行了X光、血常规、血生化以及杯状病毒PCR等实验室检查,并结合患猫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初步诊断为疑似高致病性猫杯状病毒感染.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对症和支持治疗后,患猫康复出院.本文总结本病例的诊治过程,旨在为临床兽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应用猫肾传代细胞(FK),采用同步接毒的方法,从8份狮、虎、豹病料中分得6株病毒,经与标准病毒作交叉免疫电镜等系统鉴定,证明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的特性基本相符,从而首次证实在我国动物园狮、虎、豹等猫科动物中存在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猫杯状病毒(FCV)感染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品种等的相关性,本调查对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动物医院就诊经PCR检测诊断为FCV感染的病例,以及院外送检样品经PCR检测为FCV阳性的病例,进行信息收集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FCV好发于雄性家养猫,小于1周岁的幼猫发病率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出现眼鼻分泌物是本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血常规检查以单核细胞升高为主。FCV患猫的这些流行病学特征为FCV感染的诊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猫杯状病毒(FCV)CH-JL2分离株对猫的致病性,本研究采用滴鼻方式分别以10~(8.97)TCID_(50)/mL、10~(7.97)TCID_(50)/mL与10~(6.97)TCID_(50)/mL的病毒液(0.5mL/只)感染6~11周龄健康未免疫中华田园猫,通过对临床症状、体温、排毒情况、组织病理变化以及组织中病毒分布情况的观察与监测,评价其致病性。结果显示,不同滴度的FCV CH-JL2分离株感染猫均可发病,发病率依次为100%、50%与25%,FCV感染5d后,感染猫开始排毒,出现体温升高、鼻眼分泌物增多、口腔溃疡等典型临床症状,但在感染猫的肺脏、心脏、脾脏、气管等全身组织脏器中均未检测到FCV的分布。结果表明CH-JL2分离株不同于FCV VSD株,感染猫后仅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不能造成全身感染。本研究为FCV的防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猫细小病毒、猫杯状病毒和猫疱疹病毒是小动物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病毒,多发于幼龄动物,在多猫环境中极易出现交叉感染。论文所述为8只成年猫组成的多猫家庭,其中1只猫因尿闭,于医院输液1周后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回家后次日其余7只猫均出现类似症状。之后,病情进一步发展为高热、呕吐以致食欲废绝,在外院先后被诊断为猫传染性鼻支气管炎或猫杯状病毒感染,在1只猫出现死亡后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就诊。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及血常规、猫三联抗体、猫细小病毒荧光定量PCR等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为猫疱疹病毒和猫瘟病毒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