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病情况 近期本病呈现流行趋势,各种年龄的猫都可感染发病,1岁以下的猫发病最多,尤其是2—5月龄的猫最易感。  相似文献   

2.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LV)属细小病毒科牛犬细小病毒属病毒,能够引起猫、狸、狐以及猫科多种珍贵野生保护动物发病,是猫科动物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FPLV是目前本属病毒中感染范围较宽、致病性较强的一种,感染幼猫后致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也叫猫瘟热、猫传染性肠炎、猫细小病毒感染,此病是由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V)引起的猫特别是幼龄猫的一种发热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以体温升高、呕吐、腹泻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传染性极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为单股线状DNA病毒.FPV是目前肉食兽细小病毒中感染范围最宽、致病性最强的一种,是肉食兽细小病毒中的主要病毒之一.  相似文献   

4.
动物园猫瘟热净化的新手段—聚合酶链式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 (FPV)又名猫细小病毒、猫传染性肠炎病毒、猫瘟病毒。该病以高热、呕吐、白细胞严重减少和肠炎为特征。 1 957年 (Bilin)病毒首次被分离培养成功。通过对多种动物类似疾病的病原学研究 ,证明 FPV在自然条件下感染猫科和鼬科多种动物 ,如虎、豹、狮子和浣熊 ,但以体型较小的猫科动物 ,包括水貂最为易感。FPV是目前本属病毒中感染范围最宽、致病性最强的一种。由FPV引起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可能存在于世界各地。在欧洲和北美已被认为是猫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我国张振兴和李刚等人 (1 982— 1 984)报道 ,我国许多省…  相似文献   

5.
猫细小病毒(FPV)又称猫传染性肠炎病毒。猫感染猫细小病毒后主要表现为高烧、呕吐及腹泻,白细胞数严重减少。猫细小病毒主要感染猫科或鼬科动物,以6月龄以下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复孔绦虫属囊宫科,复孔属,虫体新鲜时为淡红色,固定后为乳白色。常见成虫长10~15cm,最长可达50 cm,约有200 个节片,每片宽约3 mm,其头节呈菱形,横径约0.4 mm,具有4个吸盘和1个可伸缩的顶突。此虫寄生于动物小肠中,是犬、猫常见寄生虫,人偶可感染。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成都市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猫星状病毒(FAstV)和猫肠道冠状病毒(FECoV)的分子流行情况,本试验采集了315份家养猫和34份社区流浪猫的肛门拭子,含228份临床发病猫样本和121份临床健康猫样本,采用PCR方法对所有样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同时,根据动物年龄、生活状态和免疫情况等因素进行病原流行分析,并根据病毒基因片段序列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FPV、FAstV和FECoV的检出率分别为38.4%(134/349)、23.2%(81/349)和19.5%(68/349)。在混合感染方面,以FPV/FAstV(9.5%,33/349)、FAstV/FECoV(4.6%,16/349)和FPV/FECoV(4.3%,15/349)双重感染为主。基于部分基因序列的分析结果显示,样本间FPV VP2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5.1%~100%,发病猫毒株分为两个分支,其中一支与葡萄牙毒株(GenBank登录号:KT240136)和加拿大毒株(GenBank登录号:MF069445)遗传关系较近;另一支与中国的CPV毒株(GenBank登录号:KY937664)关系较近。样本间FAstV ORF1b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0.9%~99.7%,发病猫的毒株的两个分支中一支与葡萄牙毒株(GenBank登录号:KF374704)和美国毒株(GenBank登录号:KM017743)关系较近;另一分支与中国香港毒株(GenBank登录号:KF499111)关系紧密。样本间FECoV的N基因序列同源性范围为89.3%~100%,与美国毒株(GenBank登录号:FJ938059)、意大利毒株(GenBank登录号:GU017092/GU017107)和中国毒株(GenBank登录号:KT852997)关系密切。调查结果表明,成都市区猫携带病毒性腹泻病原的情况较为普遍,部分猫存在多病原混合感染,且病毒基因序列存在明显变异,增加了病原流行及带毒猫发病的风险,需积极地进行临床防控。  相似文献   

7.
猫细小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V)主要感染肉食动物,在自然条件下可感染猫、小鼠、浣熊、猞猁、豹、虎和狮等多种动物,因其感染性强、致死率高、宿主谱广和危害性大等特点被人们所熟知。为了解山东地区FPV的流行情况,研究对山东省10家动物医院进行调查分析。在978个猫瘟疑似病例中,FPV阳性率为38.55%;在FPV阳性病例中,2~6月龄的幼猫最为多发,阳性率为59.48%,2岁龄及其以上的成年猫阳性率较低;按照正规免疫程序免疫的猫相对于未免疫的猫阳性率大大降低;FPV的阳性率与性别无关。当前临床上FPV感染的病例治疗难度大,目前疫苗免疫是防控FPV流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根据病毒的理化特性,从猫三联活疫苗中分离出猫鼻气管炎、猫西洋太和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筛选出每种病毒敏感的细胞,并将该3种病毒分别分别在其中传代与扩增;通过电镜观察此3种病毒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在宿主细胞内增殖部位、分布情况等,并以此对猫3种病毒进行了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9.
<正>猫细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FPV)又称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猫瘟热病毒或猫传染性肠炎病毒。动物感染FPV后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高热、呕吐、肠炎、腹泻和白细胞数目严重减少,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1]。FPV是目前细小病毒属中感染范围最广、致病性最强的一种病毒,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主要感染猫科与鼬科等多种动物,其中以幼猫和水貂最  相似文献   

10.
桂林老虎猫瘟热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在作猫细小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从桂林送棼的考虑粪便中分离出1株虎细小病毒,并对其进行了系统鉴定,经形态学理化学血清学交叉中和试验、动物感染试验与分子生物学,证明为一株猫瘟热病毒(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的强毒。  相似文献   

11.
猫白血病是由猫白血病病毒和猫肉瘤病毒引起的一种恶性淋巴瘤传染病,又称猫白血病肉瘤复合症。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发生本病,是猫的重要传染病之一。1流行病学本病毒只感染猫,90%以上的感染猫终身带毒,无性别和品种的差异,新生仔猫最易感染,4月龄以上的猫相对较低。潜伏感染猫  相似文献   

12.
尽管猫白血病病毒(Feline leukemia virus,FeLV)的疫苗已经研制出来并得到使用,FeLV感染仍然是导致猫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FeLV感染能够引起一系列的症状,持续还会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严重非再生性贫血以及肿瘤等。  相似文献   

13.
猫杯状病毒(FCV)属于杯状病毒科疱疹病毒属,为二十面体对称的球形无囊膜病毒.FCV呈世界性分布,在猫科动物中具有高度传染性,猫、老虎、豹等猫科动物均易感染.FCV主要感染6~ 84日龄的幼猫,感染幼猫后,主要在猫口腔与上呼吸道增殖,引发口腔溃疡、慢性口炎、鼻炎、肺炎等上呼吸道炎症.FCV感染14 ~ 18d后临床症状减轻,但仍可以通过猫的唾液、鼻眼分泌物持续排毒,成为危险的传染源.FCV的感染通常以猫的上呼吸道和口腔病变为主,舌上频繁出现水疱和溃疡是典型的感染特征,此外还可导致四肢溃疡、跛行、流产、肺炎和猫慢性龈口炎,而高毒力FCV毒株甚至可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细胞培养方法,从疑似患猫泛白细胞减少症而死亡的成年猫体内分离到1株病毒,命名为JL1-05.经细胞敏感试验、形态学观察、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动物感染、特征序列PCR扩增及测序分析,该病毒在猫肾细胞上生长良好,无囊膜,直径为20~24 nm,对热、乙醚、氯仿、胰蛋白酶有抗性,在4℃对猪红细胞有凝集作用,PCR扩增产物与预期一致,与标准毒株VP2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以上.该病毒特征与猫细小病毒的基本相符,为猫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15.
利用F81传代细胞从病死猫脾脏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该毒株可使培养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CPE)。并对其进行形态学、理化学、人工感染试验和分子病毒学等鉴定,证明所分离的这株病毒为猫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16.
猫免疫缺陷病(feline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FID)是由猫免疫缺陷病毒(FIV)感染引起的慢性病毒性传染病,以消瘦、严重的牙龈炎、口腔炎和神经系统紊乱以及容易继发感染为特征.由于FIV主要在CD4+辅助性T细胞内增殖并杀伤该细胞,导致其数量逐渐降低,最初又称为猫嗜T淋巴细胞病毒(feline T cell lymphotropic virus)[1].该病发病机理和临床症状与艾滋病相似,故又称猫艾滋病(feline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FAIDS).  相似文献   

17.
猫传染性腹膜炎(FIP)是由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引起的全身性、致死性疾病.FIPV属于猫冠状病毒(FCoV),主要感染单核细胞,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另一种非致病性冠状病毒,称为猫肠道冠状病毒(FECV),存在于大多数健康猫肠道内.根据血清学和基因序列,可以将FCoV分为Ⅰ型和Ⅱ型,FECV和FIPV在基因组上有...  相似文献   

18.
猫免疫缺陷病毒(Feline immunodeficiency virus,FIV)是一种主要感染猫的反转录病毒。FIV与人的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有许多相似性,可作为HIV的研究模型,如测量FIV病毒在动物体内的感染曲线,可为了解HIV在人体内的传播细节提供蓝图;利用FIV偏好感染发展中的神经系,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艾滋病(Acquired immur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对神经系统的致病机理。FIV疫苗的研究获得成功,可为HIV疫苗的研制提供提示。FIV在基因治疗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应用FIV传递CFTR(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的cDNA到呼吸系统表皮细胞治疗囊肿性纤维化(cysticfibrosis,CF)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快速检测猫科动物重要传染病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 FCV)、猫细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 FPV)、猫流感病毒(feline influenza virus, FIV)和猫疱疹病毒1型(feline herpesvirus type 1,FHV-1)的相对高保守性基因ORF2、NSP1、M和UL27,分别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反应体系的摸索及优化,建立了可同时扩增FCV(257 bp)、FPV(380 bp)、FIV(519 bp)和FHV-1(761 bp)的四重PCR反应条件及体系。结果显示:能够在同一体系中用同一反应扩增出以上4种病毒基因,其重复性及特异性均良好,敏感性可达到10 copies/μL。用该方法检测69份口鼻拭子,结果发现FCV和FPV混合感染的阳性率为10.14%,FCV和FHV-1混合感染的阳性率为1.45%,FCV、FPV和FIV混合感染的阳性率为10.14%。结果表明:研究建立的四重PCR检测方法可对常见猫科动物病毒性传染病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别诊断,而且为...  相似文献   

20.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又称猫瘟病毒。本病毒除感染猫科动物外,还可感染鼬科、浣熊科、灵猫科等多种野生动物。本病毒所致疾病的主要病症为:消化道炎症及坏死,外周白细胞减少。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因各地养猫盛行,猫的市场交易频繁,加上缺乏严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