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丰富河西走廊张掖市城市绿化彩叶树种资源,从辽宁铁岭引种密枝红叶李、红叶李、太阳李、紫叶矮樱4个彩叶树种,对其生长情况、叶色物候期、抗逆性进行观测和评价。结果表明,4个彩叶树种的引种成活率为81%~100%;地径、树高、冠幅年均生长量分别为2.18~2.82 cm、72.21~96.69 cm、58.34~89.29 cm;色叶最佳观赏期为163~170 d,色叶期为163~186 d;抗逆性由强到弱次序为紫叶矮樱、太阳李、密枝红叶李、红叶李。4个彩叶树种中紫叶矮樱、太阳李、密枝红叶李在内陆河流域甘肃省张掖市综合生长表现较好,适应性较强,适宜在张掖市园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沧州地区引种6种彩叶绿化树种,通过对成活率、物候期、生长势的比较,确定了6种彩叶树种中金叶复叶槭和黄栌的成活率高,生长好,能很好的适应沧州地区的环境;美国红枫和红叶石楠表现次之;而中国红枫和青枫,在沧州地区引种后不能成活,不适于沧州地区绿化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丰富成都地区彩叶树种资源,于2009年12月在成都崇州羊马引种美国红枫、北美枫香、北美海棠、紫叶矮樱、紫叶加拿大紫荆5个彩叶树种,对其成活率、生长势、生长量、物候、观赏性状和病虫害发生情况等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5种彩叶树种的引种成活率为80%~100%,地径年均生长量为0.4~0.9 cm,树高年均生长量为32~83 cm,冠幅年均生长量为15~76 cm,最佳色叶观赏期为49~150天,色叶期为90~282天和有叶期为258~303天,病虫害发生率为9%~95%。其中美国红枫、北美枫香、北美海棠和紫叶加拿大紫荆4个彩叶树种在崇州羊马综合生长表现较好,适应性较强,可作为适宜栽培的彩叶树种;紫叶矮樱生长速度最慢,病虫害发生率最高,达95%,不适宜在崇州羊马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和推广冀北地区绿化用彩叶树种类,研究冀北地区彩叶树引种生长表现,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龙头山良繁场试验示范基地引种的中华金叶榆、金叶水蜡、红叶李、京梅、桃叶卫矛为研究对象,对其连续5 a生长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5种彩叶树的成活率平均83.8%,保存率81.2%,处于较高水平;5种彩叶树在生长年度均可正常生长;5种彩叶树叶变色持续期与规律不尽相同,观赏期较长;中华金叶榆、京梅、红叶李抗性表现良好,金叶水蜡和桃叶卫矛需管理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5.
‘彩虹’彩桂是从四季桂中选育出来的彩叶桂花新品种。为探讨不同砧木对‘彩虹’彩桂嫁接效果的影响,以‘彩虹’彩桂为接穗,以八月桂、四季桂、大叶女贞及流苏树为砧木,在2016年2月、5月和10月进行嫁接。结果表明:以四季桂作砧木,2月、5月和10月嫁接成活率分别为97%、93%和82%;以八月桂为砧木,成活率分别为95%、88%和77%;以流苏为砧木,成活率分别为85%、90%和70%;以大叶女贞为砧木,成活率均在50%左右。‘彩虹’彩桂嫁接最理想的砧木是四季桂,嫁接最适宜的时期是每年2月中旬。  相似文献   

6.
崇西湖滩湿地高潮区引种工程物种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物种的成活率来看,对潮汐干扰适应性表现最好的物种有落雨杉、沼生栎和喜树;表现较好的有细叶水团花、江南桤木、木麻黄、枫杨、重阳木、鸟桕和白杜;表现一般的有彩叶杞柳、海滨木槿和构树;表现较差的为常青白蜡;不能适应的有美国复叶槭、朴树、榉树、苦楝、枸杞、桑和枣。除了喜树和构树没有变化外,其他工程物种第2年的成活率较第1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2)综合各工程物种引种2年后的生长指标(高度、冠辐和胸径等),成活的乔木物种中,江南桤木的生长态势最好,生长速度最快,其他生长态势较好的有落雨杉、沼生栎和木麻黄;成活的灌木中,海滨木槿、彩叶杞柳和细叶水团花的生长态势较好;(3)综合引种物种的成活率和生长指标,崇西湿地高潮区在今后大规模营建有林湿地的过程中,江南桤木是应该重点引种的乔木物种,其他推荐的引种乔木还有落雨杉、沼生栎、木麻黄;细叶水团花是最适宜引种的灌木,而彩叶杞柳和海滨木槿可以进行适量的引种,并加以精细的维护和管理,同样可以达到增加景观多样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红叶榆叶梅、金叶卫矛、金叶风箱果、五角枫、金枝国槐5种彩叶树种在乌兰察布地区进行引种驯化试验,观测记录了这5种彩叶树种的存活率、生长量。从2017年开始经过连续3 a的调查研究,红叶榆叶梅、金叶卫矛、金叶风箱果3个品种在乌兰察布市生长良好,能适应乌兰察布市地理环境,可以进行引种栽培;五角枫、金枝国槐成活率和生长量偏低,不适宜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8.
对3个彩叶桂花品种(银碧双辉、五色彩桂、云田彩桂)进行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生境条件下,3个彩叶桂花扦插的生根能力存在差异;不同浓度梯度的NAA处理均会对3个彩桂树种扦插成活率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100×10~(-6)为NAA扦插处理的最佳浓度;生根剂ABT1能显著提高3种彩桂品种的扦插成活率,但其效果低于浓度为100×10~(-6)的NAA。  相似文献   

9.
为了合理评价福州市引种的13种乔木彩叶树种,对其观赏价值、林木生长量、生态适应性等进行观测和记录,按照引种彩叶树种的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福州市引种的彩叶树种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彩叶树种的呈彩期和叶色的权重值是引种的彩叶树种重要评价指标。根据综合得分将13种彩叶树种分为3个等级:娜塔栎、四照花、山乌桕、北美枫香、无患子等5种彩叶树种综合应用价值优良;彩岑槭、枫香、檫树、光叶槭、野鸦椿等5种应用价值较好;中华槭、罗浮槭、岭南槭等3种应用价值一般。建议将综合应用价值较高的彩叶树种作为福州市彩化山体造林和园林景观营造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10.
乌兰察布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于2008年4月10日从河北省定州引进彩叶树种紫叶李、紫叶矮樱、红宝石海棠、紫叶稠李、紫叶风箱果、美国红栌,对其进行了物候、成活率、越冬存活率、枝条生长情况的调查。通过几年的观察,研究得出:美国红栌不能安全越冬,其余5种彩叶树种长势良好。存在的问题:引入的彩叶树以紫色为主,色彩单一。全市各地育苗企业和个户培养彩叶树种经验比较少,给大面积推广引种带来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桂花品种间的演化关系,采用调查与登记的方法,建立了桂花品种性状数值化指标,并用金狮桂中期染色体制备方法对金桂品种群中金狮桂的植物学特性和核型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金狮桂Osmanthus fragrans cv.Jinshi是一种小乔木,高4~5 m,树冠呈卵球形;其叶片形状为长椭圆形,先端渐尖,侧脉6~9对,叶柄长约6~8 mm;花芽多有2对,每芽有花7~10朵;花色浅黄,子房退化;9月中、下旬开花;其叶面积系数较小,为0.701;其叶长平均值为8.93 cm,叶宽平均值为3.51 cm,叶长与叶宽之比在2.5以上;金狮桂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6,染色体基数为x=23;核型公式为2n=2x=46=6m 16sm 4st;桂花核型类型属于Stebbins核型分类中的"2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4.28%。  相似文献   

12.
昆明气候特殊,近几年城市扩展迅猛,新增绿地较多,因此,重新调查昆明市区的桂花品种,发掘具有本土特色品种工作尤为重要。依据向其柏、臧德奎的桂花品种分类检索表,对昆明市五城区的桂花品种资源进行调查,共鉴定出59个桂花品种,其中四季桂品种群7个,银桂品种群29个,金桂品种群16个,丹桂品种群7个,包括疑似新品种10个(新记载8个,翟丽丽记载2个,均为银桂品种)。编制了各品种群的分类检索表,描述了8个疑似新品种形态特征,并总结了昆明市区桂花品种资源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盐碱地造林时根系伤口对盐分吸收有无影响至今未见报道.本研究在150 mmol NaCl处理的水培条件下,切断供试苗木的吸收根,通过检测叶被害率、蒸腾速率及苗木根、枝干和叶中Na 含量,进一步阐明蒸腾和Na 吸收对切根及NaCl处理的响应.试验结果表明:(1)青栲和金木犀两树种的切根处理都使Na 含量和含有率增大,导致叶被害率升高;(2)与对照及不切根做NaCl处理及切根后3 d做NaCl处理相比,切根后立即进行NaCl处理的苗木,Na 的吸收显著增多,苗木盐害最重,蒸腾速率降低的幅度也最大;切根后放置3 d,Na 吸收和盐害明显受到抑制;(3)随着蒸腾速率的增大,青栲和金木樨的Na 吸收量都增加,且金木樨的二者的相关关系呈极显著(r= 0.613**,n=18).这为盐碱地造林措施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即在盐碱地造林时最好采用不需要修剪根系的苗木,如果确有修剪的必要,也要在修剪并经过几天圃地的假植后再行种植,避免盐分被迅速吸收,使苗木遭受盐害.  相似文献   

14.
桂花嫩枝扦插繁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俞秀兰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4):125-126,145
桂花扦插繁殖试验表明:桂花嫩枝扦插不同生根素及浓度处理对生根率有明显的差异,夏插、上午扦插优于秋插、下午扦插,生产上应采用200×10-6萘乙酸生根素处理,选择夏季的上午扦插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5.
对深圳地区引种栽培的14个不同桂花品种的成活率、生长情况、开花情况等进行了观测统计分析,初步发现‘天女散花’、‘日香桂’、‘小叶佛顶珠’、‘天香台阁’、‘橙黄四季桂’、‘晚银桂’、‘万点金’、‘垂枝黄’、‘平脉红’9个品种较适应深圳地区的气候环境,能正常生长。其中‘日香桂’、小叶佛顶珠’、‘天女散花’、‘晚银桂’、‘垂枝黄’的适应性更优于其他4个品种,初步判断比较适合在深圳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NAA浓度和扦插时间处理,对‘彩虹’彩桂进行扦插繁育技术研究的结果表明,珍珠岩∶椰糠=1∶1(E)做扦插基质效果最好,生根率最高,达89.67%;生长调节剂以NAA效果最好,生根率为79.50%;以1 500 mg/L速蘸30 s效果最好,生根率达94.33%;5月下旬和9月下旬插穗生根率高。  相似文献   

17.
杨春生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3):80-82,100
采用苦槠裸根苗、容器苗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与桂花、杉木、木荷进行混交造林试验,连续2 a的观测结果表明:苦槠容器苗的造林成活率、树高、地径生长量均比裸根苗高;Ⅰ级地苦槠的造林成活率、树高、地径生长量均比Ⅱ、Ⅲ级地高。说明营建苦槠人工林选择立地条件较好,采用容器苗造林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试验于2011年夏季进行了桂花不同基质(林地表土、炉渣土、农田土)、不同扦插方式(营养钵和田间苗床扦插)、插穗叶片不同处理(1片全叶、2片全叶、2片叶剪半)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林地表土和炉渣土扦插的生根率均较高,分别达95.5%和96.2%;营养钵和田间苗床扦插的生根率均较高,分别达95.0%和95.7%;插条叶片以留1片全叶和2片叶剪半的扦插生根率较高,分别达95.7%和95.3%。  相似文献   

19.
采用"空间替代时间"和扩散系数(C)等6种聚集度指数研究福建省长汀县石峰寨野生桂花种群大小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并探讨桂花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空间格局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桂花种群大小级结构随不同年龄阶段增长数量呈相对减少的趋势,种群结构较年轻且平稳,从幼树向中树过渡阶段存在着一个过滤筛。桂花种群在不同样地的分布格局具一定差异性,这是由于限制因子与种群适应对策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生长阶段种群的分布格局基本上由集群型转变为随机型,聚集度不断减小,幼苗和幼树阶段的桂花种群为集群分布,到成树阶段则转变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20.
从宜春当地移植了14种计222株绿化树种至河南郑州进行北栽试验。因南北两地土壤、气候差异较大,本试验研究通过采用特殊技术措施处理,包括碱性土壤改良,及时松土除草防止土壤板结,全冠移栽及束草防寒,因此前期保持了较高的成活率和良好的景观效果。但从第二次调查结果来看:桂花、女贞及喜树的成活率高,超过了80%,适应性相对较强,恢复快,长势良好;其次是樱花、杜仲、罗汉松及蚊母树,表现较好,也可作为北栽植物第二备选植物;其他7种北栽试验树种则表现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