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解决广东省种植户普遍存在的冬作马铃薯生育前期供肥过猛、后期脱肥严重和肥料养分供需不平衡等问题,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方法,以‘费乌瑞它’品种马铃薯为供试作物,在不同氮磷钾比例下,研究不同释放期缓控释复合肥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氮磷钾比例为N∶P2O5∶K2O=1.0∶0.5∶2.0时,配施CRF60d的缓控释复合肥处理的冬作马铃薯的总产量、较CK(无肥处理)增产率、经济效益和较CK增效率都为最高,分别达到56 550 kg/hm 2、68.24%、92 575元/hm 2和69.12%;其次,当氮磷钾比例为N∶P2O5∶K2O=1.0∶0.5∶2.0时,配施CRF90d的缓控释复合肥处理的总产量、较CK增产率、经济效益和较CK增效率分别为55 034 kg/hm 2、63.73%、88 186元/hm 2和61.10%。兼顾产量和经济效益等因素,适宜广东冬作马铃薯主产区的施肥方案为配施释放期60~90 d的缓控释复合肥,且总氮磷钾量应达到N 240 kg/hm 2、P2O5 120 kg/hm 2、K2O 480 kg/hm 2。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华南区甘蔗间作花生的经济效益,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施对花生养分吸收及产量效益的影响。田间试验设置氮磷钾肥各4个水平梯度,比较氮磷钾不同配比的施肥对花生养分吸收和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肥施用量增加促进间作花生对氮磷养分的吸收,而钾肥施用过量会抑制花生对钾养分的吸收。开花下针期到荚果膨大期是间作花生干物质积累、吸收养分的关键时期。间作花生干物质累积量随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每形成1000 g的干物质,就需要吸收同化17.7 g N、1.7 g P2O5和11.3 g K2O,吸收比列为10.4∶1∶6.6(N∶P2O5∶K2O)。间作花生生产百千克荚果需吸收氮、磷、钾养分量分别在6.83~7.98 kg N、0.65~0.80 kg P2O5、4.10~5.32 kg K2O之间。综上,华南区种植与甘蔗间作的花生,较优氮磷钾施肥配比为80 kg/hm2 N,70 kg/hm2 P2O5,80~90 kg/hm2 K2O,可提高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以及养分吸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广东省近年来马铃薯肥料使用现状及在施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粤东、粤西、粤北和珠三角4个马铃薯种植区160户马铃薯种植户的种植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省冬种马铃薯大多数品种为费乌瑞它系列,播种时间集中在10月底至11月初,施肥方式为一次性基施复合肥和鸡粪有机肥,并覆盖地膜。大部分马铃薯产量范围为33.5~45.0 t/hm 2,其中珠三角区域和惠东县的平均产量分别高达到40.40 t/hm 2和42.39 t/hm 2。全省化肥投入量为2289 kg/hm 2,其养分氮(N)、磷(P2O5)、钾(K2O)投入量分别为360 kg/hm 2、288 kg/hm 2、430 kg/hm 2,N∶P2O5∶K2O为1∶0.8∶1.19,与马铃薯配方施肥比[1∶0.53∶(1.46~1.95)]不符;有机肥平均投入量为8615 kg/hm 2。综上所述,广东省马铃薯施肥方法不科学,化肥用量大,尤其是氮肥和磷肥投入过多,建议按照马铃薯需肥规律施肥,减少化肥投入,适当增补钾肥,增加有机肥,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种植效益,最终达到节本增效和农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以2个木薯品种‘SC205’和‘SC124’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钾(K0,K2O 0 kg/hm2)、低钾(K50,K2O 50 kg/hm2)、中钾(K100,K2O 100 kg/hm2)和高钾(K200,K2O 200 kg/hm2)4个施钾量处理,测定收获期木薯的农艺性状、鲜薯产量及其构成指标、可溶性糖组分含量、淀粉组分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1)与不施钾相比,施钾量达100 kg/hm2以上时,能显著提高木薯株高、茎径、单条薯重;施钾量达50 kg/hm2以上时,能显著提高鲜薯产量,其中‘SC205’和‘SC124’的鲜薯产量增幅分别达59.2%~131.7%和51.4%~127.9%,在施钾量(K2O)为100 kg/hm2时鲜薯产量达到最大值;(2)施钾量对不同组织可溶性糖组分含量及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品种与施钾量间交互作用对蔗糖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对其他可溶性糖组分及淀粉各组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3)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组织的可溶性糖组分含量与块根淀粉组分含量间具有负的相关性,其中块根的可溶性糖组分与块根总淀粉含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茎秆的葡萄糖和蔗糖含量与块根总淀粉含量具有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合理施钾促进了可溶性糖向淀粉的转化,进而有利于木薯鲜薯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对连作条件下木薯的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卢珊  王福林 《大豆科学》2023,(2):204-211
为解决传统回归模型对大豆种植密度及施肥量进行优化时存在的结果不准确的缺陷,本研究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的线性约束优化方法(BP-Linear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BP-LCO)。以黑河43为试验材料,进行四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试验,试验因素为大豆种植密度,N、P2O5和K2O施用量,评价指标为大豆产量,采用BP-LCO算法对种植密度、施肥量与产量关系构建拟合模型,并进行全局寻优及验证试验。结果显示:通过模型分析得到最优种植密度36.67×104株·hm-2、施N量77.98 kg·hm-2、施P2O5量93.79 kg·hm-2、施K2O量24.34 kg·hm-2,大豆产量相应为3 679.56 kg·hm-2。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最优配比下大豆实际产量为3 702.29 kg·hm-2<...  相似文献   

6.
2021~2022年在长江中游地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氯化钾施用量对油菜苗期及成熟期生物量、产量和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氯化钾施用量处理,分别为K0(K2O 0 kg/hm2)、K30(K2O30 kg/hm2)、K60(K2O 60 kg/hm2)、K90(K2O 90 kg/hm2)、K120(K2O 120 kg/hm2)和K150(K2O 150 kg/hm2)。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钾肥用量的提高,油菜苗期以及成熟期各部位生物量和产量显著增加,其中最高增产量和增产率分别为1199.6 kg/hm2和57.2%。当施钾量超过120 ...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甜菜品种氮素吸收利用差异及其与产质量的关系,以期为生产上氮肥精准施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丰产型(‘HI1003’)、标准型(‘IM1162’和‘SX1511’)和高糖型(‘KWS1197’)甜菜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N0(0 kg/hm2)、N75(75 kg/hm2)和N225(225 kg/hm2)施氮处理,测定甜菜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量分配、根冠比、氮积累与分配、氮效率和产质量指标。【结果】(1)甜菜生育期氮素吸收利用特征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在8月9日达到高峰;(2)8月份块根及糖分增长期,N0和N75处理下,丰产和高糖型品种地上部干物质分配较标准型品种增加4.57%~36.77%,标准型品种根冠比变化幅度低于高糖和丰产型品种;(3)N75处理下,高糖型品种收获期氮肥利用率最高,较标准型品种‘SX1511’和‘IM1162’分别增加58.44%和71....  相似文献   

8.
以杂交早稻潭两优83为材料,设置不同N、P2O5、K2O配比的复合肥与不同类型农药的处理[F1,45%的复合肥(N、P2O5、K2O的含量比为15∶15∶15);F2,40%的复合肥(N、P2O5、K2O的含量比为20∶8∶12);F3,F2+超敏蛋白复合酶;F4,F2+呋虫胺;CK,不施任何肥料和农药],研究了不同药肥处理对早稻叶片生理、根系形态、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1和F2复合肥处理相比,F3药肥处理能显著增加潭两优83各生育期的光合势、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和总根数、显著提高了齐穗期和灌浆期的根干重和SPAD值以及齐穗期的白根数和根体积;F4药肥处理能显著提高潭两优83齐穗期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白根数、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以及齐穗期至灌浆期的SPAD值和光合势,延缓了叶片和根系衰老,使叶片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并维持较长的生理功能期。与F1和F2复合肥处理相比,F...  相似文献   

9.
桂糖42号是我国甘蔗推广面积最大的自育品种,探讨该品种的氮肥需求特性,可以为指导该品种在蔗区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桂糖42号为供试材料,在分蘖前施用不同水平的氮肥(CK:尿素0 kg/hm 2;低水平:尿素150、300 kg/hm 2;中水平:尿素450 kg/hm 2;高水平:尿素600、750 kg/hm 2),研究不同氮肥水平甘蔗内源激素含量(GA、CTK、BR和ABA)、产量和糖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下甘蔗产量顺序为150 kg/hm 2>300 kg/hm 2> 0 kg/hm 2>450 kg/hm 2>600 kg/hm 2>750 kg/hm 2,其中150 kg/hm 2和300 kg/hm 2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40%和2.54%(P<0.01),超过300 kg/hm 2施肥量后甘蔗产量呈下降趋势;不同施肥量下的每公顷含糖量从大到小顺序与产量顺序相同,但施氮肥多少不同不会对糖分产生影响;经济效益顺序为150 kg/hm 2>0 kg/hm 2>300 kg/hm 2>450 kg/hm 2> 600 kg/hm 2>750 kg/hm 2;不同施氮肥水平下GA含量和BR含量的表现一致,在150 kg/hm 2施肥条件下达到最高值,随后随施氮肥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ABA则呈相反趋势,即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CTK则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种茎种植甘蔗会导致甘蔗种性下降,病虫害积累,最终影响甘蔗产量。因此文章利用广西5个主栽糖料蔗品种(桂糖42号、桂糖46号、桂柳05136、桂糖49号和桂糖55号),在广西2个甘蔗主要栽培区的3个试验点进行脱毒组培苗一代种茎和常规种茎生产性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5个品种种植一代种茎的茎径和单茎重与种植常规种茎差异不显著,有效茎数、株高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桂糖42号、桂糖46号、桂柳05136和桂糖55号产量增加达显著水平。因此种植一代种茎对该5个糖料蔗品种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主栽甘蔗品种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中国5个主栽甘蔗品种‘桂柳05-136’‘桂糖42号’‘云蔗05-51’‘福农41号’‘新台糖22号’为研究材料,分别在新植蔗和宿根蔗的伸长初期、伸长盛期、成熟期,对不同品种甘蔗叶面积指数(LAI),完全展开绿叶(+1、中部、基部)的叶面积,株高和茎径进行测定。在甘蔗伸长盛期、成熟期对甘蔗叶片总数、绿叶数进行测定,在甘蔗成熟期对产量、蔗糖分、纤维分、干物质含量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甘蔗的表型发育特征与成熟期产量和糖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伸长初期各品种新植蔗株高生长速度高于宿根蔗,‘云蔗05-51’的生长速度最快;‘福农41号’的新植蔗和宿根蔗茎径高于其他品种;各品种叶片LAI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伸长盛期宿根蔗LAI高于同时期新植蔗;宿根蔗叶面积在伸长初期显著高于新植蔗,新植蔗叶面积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宿根蔗较新植蔗具有更高的绿叶率,其中‘桂柳05-136’各时期绿叶率均处于最高。成熟期甘蔗产量和品质检测表明:‘云蔗05-51’产量最高,‘桂柳05-136’蔗糖分最高,‘桂糖42号’纤维分和干物质含量最高,新植蔗‘桂糖42号’产糖量最高,宿根蔗‘桂柳05-136’产糖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新植蔗蔗糖分与伸长初期株高、茎径、叶面积显著负相关,宿根蔗产量与生长各时期株高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发现‘桂柳05-136’宿根蔗具有较好的单位面积产糖量,‘桂糖42号’新植蔗单位面积产糖量较高,‘云蔗05-51’具有较高的产量,不同品种具有的生物学特性有所差异,应结合气候条件和栽培模式,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2.
甘蔗是广西重要的经济作物.为促进甘蔗高效生产,以甘蔗品种'桂糖42号'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依据广西甘蔗主要播种月份,设置2月15日、3月15日、4月15日及5月15日4个播种期,分析新植蔗和宿根蔗干物质积累、养分积累及养分经济效率.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新植蔗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减少;宿根蔗根、叶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茎干...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以品种‘桂辐98-296’(‘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桂柳05-136’(‘GL05-136’)宿根蔗地对甘蔗农艺性状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以解决甘蔗宿根缺株断垄问题,为推广“种茎直接补种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GL05-136’宿根蔗地(处理A)、‘GL05-136’种茎直接补种‘GL05-136’宿根蔗地(处理B)、不补种自然状态下‘GL05-136’宿根蔗地(CK),共3个处理;在‘GL05-136’宿根苗期2~4张叶片时期实施补种,到工艺成熟期调查3个处理甘蔗的农艺性状及其单位面积产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处理A产量为79.55 t/hm2,分别比CK、处理B增产19.29、13.91 t/hm2,增幅分别达32.01%、21.18%,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B产量与CK差异不显著;直接补种不影响‘GL05-136’宿根蔗的发株、产量和蔗糖分;工艺成熟期时,‘GF98-296’蔗茎的蔗糖分与‘GL05-136’宿根蔗茎的相当。经济效益分析表明,以‘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GL05-136’宿根蔗地,蔗农增收5071.0元/hm2;制糖企业可增加工业产值15 573.0元/hm2。表明‘GF98-296’适宜作为‘GL05-136’宿根蔗地种茎直接补种品种,可进行大面积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在巴拿马枯萎病高抗品种‘中蕉9号’推广应用中合理施肥和进行有效的养分管理。以大田正常管理条件下的‘中蕉9号’为试材,采用整株肢解法研究‘中蕉9号’香蕉根、茎、叶、果穗4个器官的干物质氮磷钾养分累积及分配规律,以探讨其养分综合管理技术。结果表明,‘中蕉9号’单株鲜重、干重平均为(145.35±6.42)、(18.18±0.70) kg/株,干物质不足整个植株鲜重的1/8,干物质中灰分仅占8%。4个器官鲜重大小依次是茎(93.53 kg/株)>果穗(33.38 kg/株)>叶(14.93 kg/株)>根(3.51 kg/株)。干物质累积分配规律和鲜重一致,即茎>果穗>叶>根。茎的干重为8.44 kg/株,其中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假茎中(76%),球头仅占24%。叶的干重为2.77 kg/株,干物质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是56%,在叶柄中的分配比例是44%。果穗的干重为6.71 kg/株,其中果实的干物质分配比高达94%,果轴的仅占6%。对整株香蕉而言,约2/3的干物质分配到根茎叶中,即2/3的光合产物用于根茎叶的生长,而只有约1/3的光合产物用于果实生长。平均而言,‘中蕉9号’每株累积吸收纯氮116.89 g、纯磷23.67 g、纯钾510.29 g,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0:0.20:4.37。氮磷钾吸收累积量在4个器官中的分配大小依次是:茎>果穗>叶>根;根、茎、叶、果穗中的N:P:K比例分别为1.00:0.21:6.82、1.00:0.25:7.38、1.00:0.13:1.96、1.00:0.21:3.10,可见4个器官中,茎部吸收累积氮磷钾总量以及钾的比例最大。‘中蕉9号’根茎叶特别是茎中干物质和钾的吸收累积量远大于巴西蕉是其养分管理值得重视的一个特点。根据‘中蕉9号’生物量和氮磷钾吸收累积分配规律,参考巴西蕉的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中蕉9号’的养分管理的建议:孕蕾前应适当控制养分水分供应,限制茎叶徒长和养分消耗;肥料N:P2O5:K2O的比例可参考巴西蕉的营养特性,在孕蕾前采用2.0:0.5~1.0:1.0,在孕蕾至抽蕾期,采用1.0:0.5:2.0,抽蕾后至收获前采用1.0:0.5:2.5~3.0的配方。为了做到更好的养分管理和实现化肥高效利用,‘中蕉9号’茎和叶中积累如此多的碳水化合物和钾以及如何促进他们运输到果实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目前冬季北运苦瓜生产上肥料过量施用问题,探讨氮、钾不同施用量对嫁接苦瓜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以苦瓜嫁接苗为试材,以6个不同的N、K施肥量为处理,对嫁接苦瓜产量和各生育期不同器官干物质累积量及氮、磷、钾养分累积吸收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嫁接苦瓜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生育期的延伸有不同程度增加,在幼苗期和初瓜期同等施钾条件下,茎、叶、果干物质积累量与供氮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在盛果期,在同等施氮条件下,茎、叶、果干物质积累量随供钾水平提高而显著增加;其中T2处理在不同生育期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在盛果期干物质积累总量和果实干物质分配率均达到最大,分别为590.76 g/株、43%。不同处理嫁接苦瓜各器官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变化随生育期的延伸呈上升趋势,嫁接苦瓜对钾需求量较高,其次是氮,磷最少;T2处理在各生育期氮、磷、钾累积量持续呈较高水平,成熟期累积量达到最高分别为每株20.9、3.5、27.3 g,较其他处理分别平均增加52.7%、43.2%、38.5%;与其他处理相比,T2处理明显增强叶片(源)向 果实(库)的养分供应能力,氮、磷、钾果实干物质分配率在成熟期分别为59%、48%、4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处理对嫁接苦瓜产量均有差异,同等施钾条件嫁接苦瓜产量与供氮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其中T2处理嫁接苦瓜单瓜重、产量均显著较其他处理分别平均增加37.1%、46.4%。综合研究嫁接苦瓜生长量及氮、磷、钾养分的有效利用性,T2处理(N 260 kg/hm2、K2O 430 kg/hm2)对嫁接苦瓜增产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可根据具体情况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实现农业绿色“加减法”。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磷素养分和外源赤霉素(GA3)对旱地胡麻干物质积累特征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采用田间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磷素水平(0、67.5和135 kg P2O5·hm-2)下于现蕾期和盛花期不喷和喷施15 mg·L-1、30 mg·L-1 GA3对胡麻干物质积累规律,花前、花后转运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素...  相似文献   

17.
磷素对甘薯生长前期源库关系建立和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年盆栽试验研究不施磷P0(P2O5 0 g/kg)、适量施磷P0.04(P2O5 0.04 g/kg)和过量施磷P0.08(P2O5 0.08 g/kg)对鲜食型甘薯‘烟薯25’和‘普薯32’生长前期(栽后0~40 d)根系活力、根系形态分化、潜在块根重量、结薯数、薯块重量、根生物量、叶面积、茎叶生物量、根干物质分配比例、茎叶干物质分配比例及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块根形成期(栽后0~30 d),与不施磷处理相比,适量施磷显著提高了甘薯总根条数、根尖数、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系体积和总根鲜重,并显著提高了根系活力,提高了潜在块根鲜重;显著提高叶面积、叶鲜重、茎鲜重、地上部总鲜重;显著提高甘薯茎叶干重、根干重和植株干重,显著增加干物质根分配比例,降低干物质茎叶分配比,显著提高根冠比,为块根形成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而过量施磷抑制干物质在根中的分配比例,导致根冠比降低,不利于块根的形成。在封垄期(栽后40 d),与不施磷处理相比,适量施磷可以显著增加单株结薯数(主要提高直径5 mm以上的块根数量)、单薯重和单株薯重,若继续增加施磷量将导致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显著降低。因此,适量施磷可以促进甘薯根系和茎叶发育,增加干物质根分配比例,降低干物质茎叶分配比,显著提高根冠比,增加甘薯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提高单株薯重,促进甘薯生长前期源库关系建立和平衡,为甘薯丰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