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种子》2021,(8)
以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 L.)为材料,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以5 SrDNA、45 SrDNA及重复序列pAs 1和pSc 119.2为探针,与野大麦染色体标本进行原位杂交,通过观察探针在染色体上标记的位置、标记信号的强弱,对野大麦染色体组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5 SrDNA位于第10号和第14号染色体的短臂上;45 SrDNA位于第6号、第10号、第11号、第12号、第13号、第14号染色体的短臂上;pAs 1 DNA的荧光信号大部分出现在染色体的端部,部分出现在着丝粒区域;pSc 119.2的荧光信号出现在第7号和第14号染色体短臂的顶端,第10号染色体一条短臂的顶端,另一条染色体可能顶端缺失导致没有出现pSc 119.2荧光信号。核型公式为2 n=4 x=28=28 m(12 SAT),核型类型属于1 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227%。  相似文献   

2.
莪术CPD染色和45S rDNA荧光原位杂交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莪术[Curcuma zedoaria (Christm.) Roscoe]的染色体进行识别并对该物种基因组的结构及进化进行初步研究,利用改进的火焰干燥法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莪术中期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粒的位置及随体的数目进行分析。PI和DAPI组合(CPD)染色后和相继的45S rDNA探针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莪术具有五对45S rDNA位点,三对位于8,22,31号染色体末端的CPD带区,二对位于4,30号染色体的短臂上。第五号短臂为富含GC对的非45S rDNA位点。该实验建立了莪术的经典核型,为非整倍体,核型公式为2n=62+1=40m+12sm+1m,其核型不对称性为2A型。  相似文献   

3.
基于45S rDNA和雷蒙德氏棉gDNA为探针的草棉FISH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棉基于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核型公式为2n = 2x = 26 = 16m + 10sm (6 sat),短臂和长臂的相对长度分别为1.43~4.14和3.34~5.18,染色体长度比(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是1.63。染色体组有6个随体,都定位在最后3条染色体的短臂上,其中位于第12和第13号染色体的随体在DAPI和罗丹明镜像中明显可见,但位于第11号染色体的随体在DAPI镜像中观察不到。检测到6个(3对)NOR信号,与随体同位,1对位于染色体端粒,2对紧接着丝粒。雷蒙德氏棉基因组DNA(gDNA)作探针时,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检测到GISH-NOR,其数量、位置和大小与45S探针的NOR相同,说明FISH核型比以前常规核型(非FISH核型)更精确。结合本试验室其它FISH资料,推断A基因组棉种在作为供体形成异源四倍体棉种以来,一些串连重复序列如rDNA可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包括扩增、易位或缺失等。对于D基因组特有的GISH-NOR的一个可能解释,就是D基因组棉种的rDNA拷贝数远远多于A基因组棉种。NOR或者GISH-NOR位点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探讨rDNA基因进化和功能,并作为一种标记应用于棉属构建染色体序号定位的物理图谱。  相似文献   

4.
以加拿大披碱草为材料,通过染色体原位杂交的方法,确定加拿大披碱草的45S rDNA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旨在为加拿大披碱草育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45S rDNA在加拿大披碱草的染色体上检测出4个位点(绿色),它们分别位于第2对染色体短臂末端和第5对染色体短臂次缢痕上,即核仁组织区(NOR),且杂交信号强弱较一致.  相似文献   

5.
花生的荧光显带和rDNA荧光原位杂交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花生准确而详细的核型对于阐明其起源和开展其基因组研究十分重要。本研究采用DAPI显带和5S、45S rDNA探针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对花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的单倍基因组总长度为(81.06±3.74) μm,最长染色体为(4.72±0.15) μm,最短染色体为(2.62±0.14)μm;有15对染色体显示了着丝粒区DAPI+带,其中10对为强带,5对为弱带;有2对5S rDNA位点和5对45S rDNA位点,其中1对5S与1对45S位点同线。综合染色体测量数据、DAPI+带和rDNA杂交信号,对花生染色体进行了准确配对和排列,建立了详细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核型。花生的核型公式为2n=4x=40=38m+2sm(SAT),核型不对称类型属于2A型。  相似文献   

6.
利用小麦45S r DNA为探针,对沙地云杉及其近缘种红皮云杉与白杄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鉴定,分析三种云杉染色体上45S r DNA的分布,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白杄染色体上有5对信号位点,其核型公式为2n=24=22m(6sc)+2sm;红皮云杉有6对信号位点,核型公式为2n=24=20m(4sc)+4sm;沙地云杉信号位点为7对,核型公式为2n=24=22m(6sc)+2sm。三种云杉染色体类型大多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核型均为1A型,且白杄与红皮云杉的核型更为原始;较强的信号位点主要位于次缢痕处,沙地云杉与白杄的FISH核型模式更为接近,说明白杄与沙地云杉其亲缘关系较红皮云杉更近。  相似文献   

7.
为给葱的染色体的识别提供新标记,建立葱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核型,本研究采用去壁火焰干燥法制备了分散且形态良好的葱中期染色体,并进行了CPD(PI和DAPI组合)染色和45S rDNA荧光原位杂交(FISH),根据葱染色体的形态特征,结合CPD染色和FISH结果,对葱进行了核型分析。CPD染色结果:葱所有染色体臂末端都显示CPD带。FISH结果:有一对45S rDNA位点(在第5对染色体上)。葱的核型公式:2n=2x=16=2sm+12m+2st(SAT)。研究表明:利用CPD染色和45S rDNA FISH,不仅能为染色体识别提供新标记,还能了解染色体GC丰富区的分布,为葱属植物的物种鉴定、系统分类与进化等研究提供DNA分子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二倍体栽培棉45 S rDNA-FISH作图及核型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45SrDNA为探针,获得了草棉体、亚洲棉体细胞染色体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资料。从rDNA FISH实验结果看,草棉有6个杂交信号,也显示了3对核仁组织区(NOR),分别位于第3、9、13对同源染色体上;亚洲棉有4个杂交信号,显示了2对NOR,分别位于第6、13对同源染色体上。草棉、亚洲棉基于45SrDAN FISH的核型分别为:2n=2x=26=20m(4sat) 6sm(2sat)和2n=2x=26=26m(4sat)。  相似文献   

9.
簇毛麦和中间偃麦草rRNA基因位点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簇毛麦和中间偃麦草是小麦改良的重要抗源,为了对导入的外源染色体及片段进行有效鉴定,应用分带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将25S-5.8S-18S rRNA、5S rDNA基因分别定于簇毛麦染色体1V短臂和5V短臂上。分别在中间偃麦草的3对、4对染色体上观察到25S-5.8S-18S rRNA和5S rRNA基因,其中有2对染色体在其短臂上有两种核糖体RNA基因。  相似文献   

10.
纤毛鹅观草原变种与竖立鹅观草变种在我国广泛分布,是重要的小麦族野生种质资源。为了研究种间和居群间的染色体变异和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 15 份材料进行核型参数差异分析,发现所有材料均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或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具 2 对随体染色体,分别为Ⅰ St 和 V Y ;平均臂比的变化范围为 1.21~1.40;染色体长度比的变化范围为 1.59~1.80;核不对称系数为 0.51~0.62,核型类型均为 2A。基于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核型分析共发现 61 个 FISH 信号变异,其中 Y 染色体的变异(33)大于 St 染色体(28),构建居群间的“核心 FISH 核型”能对 14 对染色体进行区分。结果表明纤毛鹅观草原变种与竖立鹅观草变种居群在细胞核型数据和(FISH)核型上均存在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分析rDNA基因位点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可以对新麦草染色体进行识别和分析其基因组特征。利用FISH和顺序C-分带-FISH技术将45S rDNA定位于新麦草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上,结果表明,45S rDNA在二倍体新麦草染色体上有6个主要分布位点,另外几条染色体在两臂中部或长臂末端还显示出较弱的杂交信号,信号强度显示蒙农4号新麦草基因组具有一定杂合性。分析确定新麦草的45S rDNA基因主位点分别位于N1染色体短臂末端、N3染色体短臂末端以及N5染色体短臂末端,推测这3对染色体是NOR染色体。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木薯华南6号(SC6)根尖为材料,制备染色体标本。利用原位PCR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结合核型分析,对木薯4个蔗糖转运蛋白(sucrose transporter protein,SUT)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进行了定位分析。结果表明:SUT1位于第14号染色体的长臂上,SUT4.2位于第15号染色体的长臂上,SUT2位于第17号染色体的短臂上,SUT4.1位于第7号染色体的短臂上;信号检出率依次对应为:14.1%、17.1%、12.3%和13.3%;信号位点到着丝粒的百分距离依次对应:42.80±0.1、23.14±0.5、44.89±0.5及37.38±0.1。这4个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互为独立基因。本研究还对这些基因与其他已定位基因的位置关系进行了讨论。这些可以为木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组选择育种体系提供分子细胞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种子》2018,(12)
采用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普通小麦贵紫麦1号染色体的FISH核型特点,为贵紫麦1号在小麦新品种选育上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贵紫麦1号包括21对染色体,pAs 1红色探针信号主要分布在A组和D组染色体上,pSc 119.2-1绿色探针信号则主要分布在B组染色体上;根据贵紫麦1号染色体上这2种探针的分布特征,可以准确辨识每条染色体。贵紫麦1号与硬粒小麦(AABB)在2A、5A、2B、3B及5B染色体上表现出pSc 119.2-1信号分布差异,与节节麦(DD)在染色体1D、4D及5D上也存在信号分布差异,与中国春(AABBDD)在2A、5A、6B、1D及7D染色体上的信号也各有不同,说明DNA重复序列在不同小麦材料之间具有多态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FISH)技术的鉴定效率,简化M-FISH操作程序,探索和建立新的M-FISH实验及观察体系,本研究以‘荆辉1号’(普通小麦辉县红-荆州黑麦双二倍体)、‘南农9918’(普通小麦-簇毛麦整臂易位系T6VS.6AL)、‘扬麦22’(普通小麦-簇毛麦整臂易位系T6VS.6DL)以及‘ST5V#4S-1’(普通小麦-簇毛麦小片段易位系)等为试验材料,以2个寡核苷酸探针[(GAA)10、pAs1-1]和物种基因组DNA探针作混合探针进行M-FISH分析。结果表明在一次原位杂交中同时使用3种探针,既可以识别出小麦背景中所有的外源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又可以根据(GAA)10和pAs1-1在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分布精确鉴定出小麦和外源染色体(片段)的具体身份。这种改进的M-FISH技术可有效用于小麦及其近缘植物染色体的鉴定,并有助于快速构建物种基于FISH的分子核型。  相似文献   

15.
甘蓝自交不亲和基因MLPK与SSP的FISH定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FISH技术, 对自交不亲和基因MLPK与SSP在甘蓝有丝分裂前中期染色体、减数分裂早粗线期染色体以及伸长DNA纤维等3种分辨率水平的靶DNA载体上进行物理定位。结果表明, 在有丝分裂前中期, MLPK探针信号位于一对近中着丝粒同源染色体的短臂中部, 距着丝粒的百分距离约为53.41±3.16;SSP探针信号位于一对具有随体的近端着丝粒同源染色体的长臂端部, 距着丝粒的百分距离约为78.36±4.26。综合3种载体上的FISH结果表明, MLPK与SSP在甘蓝染色体组中可能都只有一个同源序列座位, 具有在单倍体基因组中的单拷贝性。重复FISH杂交表明, MLPK与5S rDNA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依据Armstrong的核型分析标准, 初步判断MLPK与SSP分别位于甘蓝的2号和7号染色体, 与S位点不存在连锁关系。另从比较基因组学角度对定位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采用常规压片法获得了分散良好、形态清晰的生姜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对其进行体细胞记数及核型分析后表明,生姜的染色体数目为2n=22;全组染色体总长度128.02μm,平均长度5.82μm,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2.06:1,臂比大于2的染色体占全组染色体的45.5%,因此核型属于2B型,核型公式为2n=2x=22=8m+12sm+2st。  相似文献   

17.
岷江百合根尖染色体的C-分带和FISH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Giemsa C-分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方法对岷江百合(L.regale)根尖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岷江百合的带型公式为:2n=24=4I 8CL 2I 6I 2I T 2I T ,每条染色体都显示出了可以明显区别的特征带,带纹强弱差异明显.以45S rDNA为探针对岷江百合根尖染色体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杂交点数为5对,分别位于A、B、H和K 4对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域和一对G染色体的长臂上.通过Giemsa C-带和HSH的方法可以将岷江百合的每条染色体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8.
茉莉酸信号途径与橡胶树的防御能力及胶乳合成密切相关,JAZ蛋白是茉莉酸信号途径下游基因转录调控关键的抑制因子,目前虽已报道多个JAZ基因,但该家族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尚未明确。本研究中,以巴西橡胶树的"热研7-33-97"品种作为实验材料,分别利用原位PCR技术和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巴西橡胶树的JAZ家族的6个基因(jaz1,jaz2,jaz3,jaz5,jaz6,jaz7)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了物理定位分析,结果表明:HbJAZ1、HbJAZ2、HbJAZ3、HbJAZ5、HbJAZ6和HbJAZ7基因分别位于巴西橡胶树(热研7-33-97)的第4号染色体的长臂、第4号染色体的长臂、第8号染色体的长臂、第9号染色体的短臂、第6号染色体的长臂上和第1号染色体的短臂上;信号位点距离着丝点的平均百分比距分别为:47.29、41.87、51.98、81.74、20.07和29.11。基因与其它基因间的连锁关系,并有效的应用于橡胶分子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板栗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开展育种工作的基础。为明确板栗染色体形态结构特征,本研究以‘燕山红栗’为试验材料,采用体细胞染色体常规制片法及荧光原位杂交法,对其染色体进行核型检测及分析。结果表明:板栗染色体数为2n=24,核型公式为2n=2x=24=2M(sat)+18m+4sm,染色体组总长度为13.04滋m,其中长臂总长为7.31滋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2.06%,核型相对对称。精准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为板栗种质资源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创制六倍体小黑麦(TriticosecaleWittmack)-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异染色体体系,将六倍体小黑麦的优良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中,以六倍体小黑麦品种Presto为母本、普通小麦品种晋农190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对双亲及其杂种F2种子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观察,确定其染色体数目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发现,双亲的染色体数目均为42,父本晋农190的核型公式为2n=42=36m(2SAT)+6sm,核型类型为1A;母本Presto的核型公式为2n=42=26m(4SAT)+4M+12sm,核型类型为2A。杂种F2中F2-3为双单体附加系,其核型公式为2n=44=36m(3SAT)+4sm+1m+1m,核型类型为1A。通过对染色体的形态、短臂和长臂的长度、臂比及相对长度系数进行分析,可初步推断杂种F-3附加的可能是母本的7号和21号染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