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赤羽病琼脂免疫扩散试验诊断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应用引自美国和日本的羽病毒和标准阳性血甭,制备了琼脂免疫扩散试验(AGID)抗原和高免阳性血清,建立了赤羽病AGID诊断方法。应用此方法对上海、杭州、广州等地的1383头牛进行了检疫,AGID抗体阳性牛746头,阳笥率54.0%,与流行情况相符。同时对从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和加拿大等国进口的牛、羊、猪血清162头份进行了检疫,全部为AGID抗体阴性。  相似文献   

2.
以纯化的重组赤羽病病毒核衣壳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建立了检测牛血清特异性核衣壳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初步组装成便于现地使用的试剂盒。经对试验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抗原包被量为每孔1μg(100μL),样品稀释度为1:100,兔抗牛IgG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稀释度为1:8000。经特异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证明该方法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应用初步研制的间接ELISA试剂盒和微量中和试验法分别对云南省的89份、内蒙古的100份牛血清样本进行了检测,以中和试验为参照,经统计学处理,得出检测临界值分别为0.411和0.303,2种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72.7%(56/77)和91.4%(85/93)。试剂盒在37℃保存3d,对敏感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赤羽病中山病和茨城病流行病学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引自日本的赤羽病病毒OBE-1株,中山病病毒K47株和茨城病病毒BK13株以及相应的标准阳性血清,建立了这三种病的病毒微量中和试验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诊断方法。应用此方法先后对我国7个省市的牛场进行这三种病的检疫。通过血清检疫、现场临床症状观察和疫病流行规律调查,证实我国目前这三种病都在流行,应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赤羽病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技术,研制了适合田间快速试验的赤羽病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纯化赤羽病毒单克隆抗体3A和2C,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标记纯化后的单抗作为标记抗体。分别将羊抗鼠IgG和纯化后的单抗包被于NC膜上作为质控带和检测带,以检测被检样品中的赤羽病毒(akabane virus,AKAV)。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试纸条敏感性较高(为10 TCID50),特异性较强,还具有快速、稳定、简便等特点,适合基层动物防疫检疫部门尤其是进出境动物检疫机构进行赤羽病大批量、田间快速初筛,对赤羽病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赤羽病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和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赤羽病病毒(AKV)OBE-1株和牛标准阴阳性血清,以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细胞毒为包被抗原,在国内首次建立了检测AK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该方法与中和试验相关系数0.7614,特异性和重复性良好。应用此方法对南京、上海附近奶牛抽样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6.7%和32.7%。对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进口牛13600头份进行检测,全部阴性。  相似文献   

6.
赤羽病是目前对养牛业和养羊业危害较为严重的疫病,在我国已广泛存在,一旦暴发将会给我国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迅速、准确的诊断是防制和消灭该病的重要前提。几十年来,赤羽病诊断技术经历了早期的病毒分离鉴定到血清学试验,再到分子生物学检测这一发展过程,正逐渐向着更敏感、更特异、更方便、更经济的方向发展。本文就赤羽病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赤羽病微量病毒中和试验诊断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引自日本的赤羽病病毒,制备了微量病毒中和试验抗原和高免阳性血清,建立了赤羽病微量病毒中和试验诊断方法,应用此方法对广东省724头牛血清进行了检查,阳性率为35.3%,对上海665头牛血清作了检查,阳性率为67.7%,说明这些地区曾流行过赤羽病,同时对澳大利亚当地牛108头进行检查,阳性率为55.5%,与外报道一致。对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进口牛173头的检查结果,全部阴性,对澳大利亚进口羊992头的检查结果,发现阳性1头,已得到澳方认可。  相似文献   

8.
赤羽病是目前对我国养牛业和养羊业危害较为严重的疫病,该病在我国广泛存在,一旦暴发将对我国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防制和消灭该病,必须迅速、准确地作出诊断。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赤羽病诊断技术从最早的病毒分离鉴定到血清学试验,再到分子生物学技术,已逐渐向着更敏感、更特异、更方便、更经济的方向发展。文章就赤羽病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赤羽病简介     
赤羽病又称阿卡斑病(Akabane disease),是由赤羽病病毒(Akabane disease virus,AKV)引起的牛、绵羊及山羊的一种多型性传染病。该病以流产、早产、死胎、畸形、新生胎儿发生关节弯曲、积水性无脑症和流行性暂时热为特征。  相似文献   

10.
牛羊赤羽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赤羽病是由吸血昆虫进行传播的一种虫媒性病毒病 ,常导致牛羊繁殖障碍及新生胎儿发生关节弯曲和积水性无脑症 ,因而对牛羊危害较大。该病毒于 1 959年在日本群马县赤羽村首次被分离到。我国 1 998年首次分离并鉴定了该病毒 ,目前已证实我国至少有 1 3个省市地区有本病的流行。本文从病原、流行病学、致病机理、诊断与防治等方面对该病进行了综述 ,以期为该病的防制和研究提供可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赤羽病是由赤羽病病毒感染牛、羊引起的一种以流产、早产、死胎和胎儿先天性畸形为典型病理特征的虫媒传染病,蚊虫和库蠓是其主要传播媒介。赤羽病传播和流行具有明显地域性、周期性和季节性特征,可对流行地区的畜牧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牛赤羽病被我国列为三类动物疫病,也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属于我国口岸检疫需重点防范的二类传染病。通过对赤羽病病原学、检测诊断技术、传播与流行病学特点、传播媒介、综合防控措施等流行和防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探索建立赤羽病新型快速诊断方法,从而实现赤羽病的综合防控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12.
赤羽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纯化的赤羽病毒(akabane virus,AKAV)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和3次有限稀释法克隆,得到2株能稳定分泌抗赤羽病毒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AKAV McAb 3A株和2C株。ELISA试验和中和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2株McAb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为AKAV阳性,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液抗体的效价分别为1∶640和1∶320,腹水的效价分别为1∶256000和1∶128000,亲和常数(Ka)分别为1.16×10-9和6.31×10-8 mol/L,3A株的相对亲和力大于2 C株,具有病毒中和活性,中和效价分别为1∶64和1∶32,其IgG亚类为IgG1,轻链的亚型均为kappa型,2株细胞冻存3次复苏后仍能稳定分泌抗体,表明AKAV McAb制备成功,为赤羽病快速诊断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赤羽病是由赤羽病病毒感染牛羊引起的一种以流产、早产、产死胎、胎儿先天性畸形为典型病理特征的虫媒传染病,蚊虫和库蠓是其主要传播媒介,其中牛赤羽病被我国列为三类动物疫病。对赤羽病进行及时和准确的诊断是控制赤羽病传播和流行的关键。赤羽病诊断技术可分为临床诊断以及依据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通过对赤羽病诊断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建立赤羽病速诊断方法和制定诊断技术标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赤羽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羽病(Akabane disease)又名阿卡斑病,是由赤羽病病毒(Akabane disease virus,简称ADV)引起牛羊的一种多型性传染病,以流产、早产、死胎、胎儿畸形、木乃伊胎、新生胎儿发生关节弯曲和积水性无脑综合症(简称AH综合症)为特征。 本病在热带、温带,特别是在近东和南亚地区分布较广。此外,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也有发生。该病于1949年首次在日本群马县(现为馆林市)发生。后来,从该地畜舍内采集的金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体内分离1株病毒,并将之命名为赤羽病病毒。松本等(1980)对本病病原进行研究,确定是由布尼病毒属…  相似文献   

15.
赤羽病(Akabane disease)是由赤羽病毒(Akabane virus, AKAV)引起的一种导致反刍动物繁殖障碍和新生犊牛畸形的病毒性传染病。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呈现流行趋势,由于缺乏有效的疫苗和防治药物,给我国牛羊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通过对AKAV分子病原学和致病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正确认识赤羽病的病原学特征与致病机理,为该病的防治和药物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赤羽病病毒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树清  李健 《畜牧与兽医》1998,30(4):169-170
赤羽病病毒(Akabanevirus,AKV)是牛、羊赤羽病的病原,在孕畜可引起流产、早产、死胎、新生犊畸形以及大脑缺损〔1~5〕。自从1961年Oya〔6〕等从日本群马县赤羽村的畜舍内采集的金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中首次分离出Akabane病毒以来,澳...  相似文献   

17.
阿卡斑(赤羽病)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8年7月~8月从上海地区采集的蚊、蠓等标本中分离到12株病毒,其中有3株电镜观察病毒近似球囊膜、病毒对乙醚、氯仿和胰蛋白酶敏感,对酸、热不敏感,抵抗5-氟脱氧尿苷。经血清-细胞和动物中和试验鉴定,该三株病毒均能被AKV病毒高效价免疫血清中和,其余9株病毒未被AKV高价免疫血清中和,经初步鉴定证实上述三株病毒为阿卡斑病毒(Akabane virus,AKV)。阿卡斑病毒在我国的分离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赤羽病,又名阿卡斑病,因最初由日本研究者在日本群马县赤羽村发现此病,故而得名。它是由阿卡斑病毒感染并导致牛、绵羊、山羊的异常产(流产、早产、死胎)、初生犊牛(羔)的关节异常弯曲和大脑缺损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阿卡斑病毒是由库蠓传播的。近似球型,属于RNA病毒,对酸和热不敏感,但对乙醚和氯仿敏感。阿卡斑病毒具有血球凝集性,在高盐度pH6.0~6.2条件下,能与鸭、鹅、鸽等的红血球起凝集反应。近几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的奶牛流产率逐年上升。为了探明是否存在阿卡斑病毒的感染,1997年9月,笔者应用日本微生物化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斑点免疫金渗滤法检测赤羽病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亲和层析原理为基础,将提纯的AKAV抗原包被在硝酸纤维膜上,利用胶体金标记SPA显色,建立了斑点免疫金渗滤法诊断赤羽病抗体的方法。其中最佳点样抗原质量浓度是0.099mg/mL,封闭液选择含1%BSA,0.5%Tween-20的0.01mol/LpH7.2的PBS缓冲液,SPA胶体金最佳稀释度为1∶4。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白血病、口蹄疫、蓝舌病等阳性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将DIGFA与ELISA进行对比,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易于判断,适用于赤羽病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0.
为制备针对赤羽病病毒(AKAV)糖蛋白Gc的单克隆抗体(mAb),本试验选取AKAV Gc蛋白第465~704位氨基酸的基因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合成至pFastBac HTB载体;通过蓝白斑筛选和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重组AKAV Gcaa465~704蛋白,纯化后免疫小鼠;通过细胞融合和亚克隆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利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mAb特性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筛选出1株可稳定分泌抗AKAV Gcaa465~704蛋白mAb的杂交瘤细胞株4D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Ab 4D1可特异性识别AKAV Gcaa465~704蛋白;IFA结果显示,mAb 4D1能够与AKAV感染的BHK21细胞发生反应。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制备抗AKAV Gcaa465~704蛋白mAb,为进一步研究AKAV Gc蛋白生物学功能和建立AKAV检测方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