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研究对健康雏鸡7日龄免疫前12h按照分组分别使用免疫活性因子和生理盐水,然后以新城疫IV系弱毒苗点眼滴鼻,分别在新城疫IV系冻干苗免疫后7、14、21d,心脏采血,采用HI法检测新城疫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应用免疫活性因子及新城疫疫苗后各试验组7d抗体水平明显升高,14及21d抗体水平大大高于单用ND疫苗组,经t值检验,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提示免疫活性因子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生物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鸡新城疫活疫苗紧急免疫控制鸡大肠杆菌病的效果,通过大肠杆菌人工感染30日龄蛋鸡,待出现病症后,紧急免疫新城疫La-sota弱毒苗(Ⅳ系)4羽份.免疫后5~17 d,通过血凝抑制试验测定血清新城疫抗体水平,试验组新城疫抗体水平逐步提高,对照组抗体略有下降,免疫后17 d两组抗体水平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中草药添加剂对雏鸡新城疫免疫效果及抗病力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雏鸡40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00只,试验组从1日龄开始将1%中草药添加到雏鸡饲料中混匀饲喂,连喂50 d;对照组不添加任何物质正常饲喂雏鸡饲料。7日龄时所有鸡只免疫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分别在14日龄和25日龄时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并进行血凝抑制试验,30日龄时进行攻毒试验,测定发病率、死亡率、保护率和血清抗体效价。结果表明:14日龄和25日龄时,试验组血清IgG、IgM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gA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14日龄时试验组新城疫抗体效价略高于对照组(P0.05),25日龄时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发病率、死亡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免疫保护率达99%,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中草药添加剂有明显提高雏鸡免疫球蛋白含量和促进新城疫抗体形成的作用,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免疫保护率,有利于提高鸡新城疫疫苗的免疫保护力和鸡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黄芪多糖对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将60只AA白羽肉仔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黄芪多糖,测定血清中新城疫抗体效价,结果显示,在疫苗免疫后的14d、21d、28d、35d,试验组的新城疫抗体效价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P0.05)。说明肉仔鸡基础饲粮中添加0.1%的黄芪多糖可提高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5.
植物血凝素对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对植物血凝素在艾维菌雏鸡新城疫疫苗免疫过程中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经过雏鸡新城疫母源抗体水平的检测后.选择抗体滴度约为2.5 log2的雏鸡90羽,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溶剂对照组、单免组和PHA组.单免组和PHA组分别于7.21 d接种Ⅳ系LaSota弱毒疫苗,PHA组还同时肌肉注射植物血凝素0.01 mL/只.各组鸡于第1次免疫后的14.21,28.35,42.49和56d测定血液中鸡新城疫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显示,经2次免疫后PHA组鸡的抗体滴度比单免组和对照组鸡的高.差异显著(P<0.05),说明PHA能显著增强雏鸡对LaSota弱毒苗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多肽菌素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血清抗体水平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以验证多肽菌素提高肉鸡机体免疫力的能力。4万只1日龄科宝500肉雏鸡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 000只。对照组按原有免疫和用药程序7日龄、14日龄及21日龄均进行新城疫和禽流感疫苗免疫;试验组鸡只在7日龄时进行新城疫和禽流感疫苗免疫,并在13~15日龄饲喂添加多肽菌素(400 g/t)的日粮,20~22日龄饲喂添加多肽菌素(300 g/t)的日粮。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试验组28日龄肉鸡血清总蛋白含量、球蛋白含量、球蛋白与白蛋白比值(球/白)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0.75%、15.17%、11.45%,谷草转氨酶活性比对照组提高6.23%,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肉鸡新城疫病毒抗体效价比对照组提高19.89%,差异显著(P0.05),禽流感病毒抗体效价比对照组提高6.97%,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肉鸡脾脏指数比对照组提高17.05%,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胸腺指数比对照组提高11.89%,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肉鸡日粮添加多肽菌素,可以显著改善血清生化指标,提高机体抗体水平及免疫器官指数。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利用不同纯化浓缩方法制备的新城疫疫苗对SPF鸡免疫效果的影响,试验取经过纯化浓缩的新城疫抗原制备的疫苗、经离心未经浓缩的抗原制备成的疫苗和经浓缩未离心的抗原制备成的疫苗分别免疫30日龄SPF鸡,免疫后分别在第7d、14 d、21 d、28 d、35 d、45 d、70 d、90 d采集血清检测新城疫抗体水平。结果表明,经浓缩纯化后抗原制备的疫苗与其他两组抗原制备的疫苗相比,物理外观性状基本相同,浓缩纯化后抗原制备的疫苗其单位抗原含量更高、杂质更少,抗体水平更高,统计数据显示差异显著。因此研究得出,浓缩倍数(即抗原含量)越高,抗体水平越高,持续的时间也越长。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米糠多糖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100只10日龄京白939蛋雏鸡,随机平均分为4组。Ⅱ、Ⅲ、Ⅳ组从10日龄起分别灌服低、中、高3个剂量米糠多糖(50、100和200mg/(kg.d)),每天一次性灌服规定剂量,连续5d;Ⅰ组同时灌服生理盐水作为对照,1mL/只。在灌服米糠多糖前1d和灌服后7、14和21d,分别测定雏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和血清IgG、IgA和IgM含量。在雏鸡14日龄时,对照组和米糠多糖处理组均实施新城疫(ND)疫苗免疫,间隔1周后进行禽流感(AI)疫苗免疫。分别在ND疫苗和AI疫苗免疫前1d和免疫后7、14和21d测定ND抗体和AI抗体效价。结果显示:(1)雏鸡灌服3个不同剂量米糠多糖后的7、14和21d,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以100mg/(kg.d)剂量组效果最好。(2)雏鸡服用3个剂量组米糠多糖后7、14和21d,血清IgG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中IgA含量,在14d时,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中、高剂量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IgM含量在灌服米糠多糖后7d时,Ⅳ组高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14d时,Ⅲ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米糠多糖其他剂量组在7和14d,血清IgM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1d时,米糠多糖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3)雏鸡服用米糠多糖可以提高ND疫苗和AI疫苗免疫后的特异性抗体效价,且免疫效果与米糠多糖剂量呈正相关。试验结果表明,米糠多糖能够从促进蛋雏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以及提高疫苗免疫特异性抗体效价等方面调节健康雏鸡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将90只7日龄AA白羽肉鸡随机分成对照组、0.05%黄芪多糖组、0.1%黄芪多糖组,共计3个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05%、0.10%黄芪多糖,通过测定新城疫抗体水平,比较分析添加不同水平黄芪多糖对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疫苗免疫后14 d和28 d,与对照组相比较,0.05%黄芪多糖组和0.10%黄芪多糖组的新城疫抗体水平(log2)均显著提高。在疫苗免疫后28 d,与0.05%黄芪多糖组相比较,0.10%黄芪多糖组的新城疫抗体水平(log2)显著提高(P<0.05)。说明不同添加水平的黄芪多糖均能改善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效果,且以0.10%添加水平的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野菊花多糖对雏鸡血清新城疫抗体水平的影响.将500只7日龄雏鸡滴鼻接种新城疫活疫苗,随机分为5个试验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1~4组(CP-1、CP-5、CP-10、CP-20)雏鸡分别颈部皮下注射1、5、10 mg/mL和20 mg/mL野菊花多糖0.5 mL,每日1次,连续3d.5组为空白组,用生理盐水进行注射.28日龄,各组雏鸡二次接种新城疫油疫苗,同时按照7日龄时的处理方式给雏鸡注射野菊花多糖和生理盐水.在第1次接种后的0、7、14、21、28、35、42、49、56 d和63 d,每组随机选择20只鸡(每重复2只)进行心脏采血并制备血清,用以分析血清新城疫抗体滴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第一次接种疫苗14d后,CP-5、CP-10组和CP-20组雏鸡新城疫抗体滴度均显著提高(P≤0.05),CP-1组雏鸡新城疫抗体滴度在接种后21 d显著提高(P≤0.05).另外,试验发现随着野菊花多糖剂量的增加,各试验组雏鸡新城疫抗体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当注射浓度超过10 mg/mL时,这种促进作用不再随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野菊花多糖能够促使雏鸡较早产生特异性抗体并使之维持更长时间,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最佳使用浓度为10 mg/m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发酵中药对蛋鸡生长性能、抗体水平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用1日龄科宝蛋鸡84只,预饲至13日龄,于14日龄进行正式试验,将雏鸡随机分为7组,每组单笼饲养,每笼12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组),复方中药组(B组),发酵中药低剂量组(C组)、中剂量组(D组)、高剂量组(E组),发酵菌液组(F组),对照药物黄芪多糖组(G组)。试验期间记录每日给料量与剩料量,于试验第1(14日龄)、14(28日龄)、28(42日龄)天清晨空腹称重,计算各阶段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料重比。于试验第7、14、21、28天每组鸡翅下静脉采血,用于抗体效价的检测。试验结束后对A、B、D、F、G组鸡进行剖检,每组取5只鸡的盲肠内容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 试验第1~14天,D、E组平均日采食量均极显著高于A、F、G组(P<0.01),D、E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或显著高于A、F组(P<0.01;P<0.05);F、G组料重比均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试验第15~28天,C、E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B、F组(P<0.05),B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E组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D、E、F、G组料重比均极显著低于A组(P<0.01)。试验第7天,各组鸡血清抗体效价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第14天,E组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A、F、G组(P<0.05);试验第21和28天,E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D组Chao1和Observed species指数最高,但与其他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D和G组盲肠中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A组(P<0.05);在属水平上,D组盲肠中拟杆菌属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发酵中药可以提高鸡的生长性能和抗体水平,对肠道菌群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1日龄肉用仔鸡300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组、2‰组和4‰组即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观察肉用仔鸡在常规免疫情况下,饲料中添加复方四君子可溶性粉后,对肉用仔鸡机体免疫力和体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复方四君子可溶粉后,肉用仔鸡在第14、21天的鸡新城疫抗体水平上试验Ⅱ组与试验Ⅰ组差异显著(P<0.05),第28、35天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本方剂对低日龄肉用仔鸡新城疫的免疫有较好作用;第21天的试验Ⅱ组与试验Ⅰ组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抗体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第28、35天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指数结果表明试验组的体液免疫效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饲喂复方四君子可溶粉,提高了机体的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13.
观察不同浓度的复方多糖、黄芪多糖(APS)、当归多糖(ASP)及淫羊藿多糖(EPS)对正常罗曼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将260只1d龄健康罗曼雏鸡随机分为13组,每组20只。分别于1d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以及复方多糖、APS、ASP、EPS,连续注射7d。于7、14、21、28、35、42、49、56d龄采血,检测淋巴细胞转化率和ND—HI抗体效价。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复方多糖、APS、ASP、EPS后,各试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和ND—HI抗体效价明显升高。复方多糖可使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和ND—HI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其他各多糖组。复方多糖、APS、ASP、EPS均可提高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和ND—HI抗体效价,其中复方多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将试验用鸡随机分成A、B、C、D四个组,A、B为试验组,C、D对照组。A组每只鸡注射0.05ml免疫活性因子溶液,B组每只鸡口服0.05ml免疫活性因子溶液,C组口服0.05ml生理盐水,D空白对照,于处理后7d、14d时采用红细胞免疫指标检测方法,并求其平均值。试验结果表明,14日龄和21日龄时A组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红细胞-IC受体花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组与对照组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与红细胞-IC受体花环率差异显著(P<0.05)。2个试验组之间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IC受体花环率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口服与注射免疫活性因子均具有红细胞免疫增强作用,两种使用方法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将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Nsp2基因缺失株Jiangxi-3的第9代病毒(Jiangxi-3F9)按常规方法制成油佐剂灭活疫苗,经肌肉注射免疫PRRSV和猪圆环病毒(PCV2)抗原与抗体均为阴性的60日龄健康猪,免疫组分别于初次免疫第21和28天、二次免疫第28天(即初次免疫第28天加强免疫1次)用200LD50的Jiangxi-3 F9进行攻毒,同时各组均设立对照组。通过试验动物体温变化、临床症状、血清PRRS抗体和抗原定期检测结果评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初次免疫第21和28天免疫组攻毒后体温仍然明显升高,而二次免疫第28天免疫组攻毒后体温升高不明显,最高体温约40℃。初次免疫21-28 d免疫组特异性抗体水平持续升高,初次免疫第21天与第28天抗体水平差异显著(0.01P0.05);二次免疫后免疫组抗体水平仍持续升高,第28天可达3.105±0.125,二次免疫第28天与初次免疫28天抗体水平差异显著(0.01P0.05)。初次免疫第21天和第28天免疫组攻毒后仍能在血清中检出PRRSV抗原,仍表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而二免第28天的免疫组攻毒后其PRRSV抗原检出率、发病率、死亡率均为0。表明初次免疫第28天加强免疫一次比免疫一次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骆驼刺对鸡生化指标、免疫力及生产性能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1日龄三黄鸡80只,随机分为两组,试验期为4周,按常规免疫,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的骆驼刺,在7,14,21,28日龄检测两组久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骆驼刺可以提高鸡的抗体水平,E玫瑰花环率,红细胞数,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体重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LDL,IB,AST的含量,但差异不显著(P〉0.05),骆驼刺对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指数有升高作用,可降低嗜碱性细胞的百分比,降低TC,TG,HDL,TB,DB,ALP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营养性复合添加剂饲喂模式对生长猪免疫功能和猪瘟抗体效价的影响。选用体重(40.5±2.3)kg的健康"杜×长×大"生长猪24头,按体重相近、性别一致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第7天接种猪瘟疫苗,疫苗接种前7 d为试验前期,疫苗接种后28 d为试验后期,试验期共35 d。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试验前期、后期和全期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营养性复合添加剂。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全期饲喂营养性复合添加剂显著提高试验第21天生长猪血清猪瘟抗体滴度(P0.05);全期组试验第28天生长猪血清猪瘟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前期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后期组和全期组显著降低了试验第21天生长猪全血CD3+数量(P0.05);全期组试验第35天全血CD3+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全期组显著提高了试验第21天和第35天生长猪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P0.05);前期组或全期组显著提高了生长猪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P0.05),而全期组显著降低了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综上所述,营养性复合添加剂的不同饲喂模式对生长猪猪瘟抗体水平、免疫球蛋白含量和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有差异,其中全期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用堆型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对雏鸡进行一次免疫和二次免疫试验 ,研究雏鸡血清抗体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显示 ,在一次免疫试验中 ,各剂量组雏鸡均在免疫后 2天血清抗体出现较高的 OD值 ,之后呈下降趋势 ,11天后逐渐上升 ,到 12~ 13天时出现第 2个峰值 ,各组间的血清抗体 OD值比较 ,3 0 0 0个卵囊 /只剂量组极显著 (P<0 .0 1)高于 10 0 0个 /只、2 0 0 0个 /只和 5 0 0 0个 /只剂量组。在二次免疫试验中 ,8日龄首免、14日龄二免组雏鸡的抗体水平动态变化整体呈上升趋势 ,峰值 (0 .3 75 )出现在二免后第 10天 ,其后稳定地维持在较高水平 (平均 OD值为 0 .3 5 ) ,并且其抗体水平显著地高于 6日龄首免、12日龄二免组 (P<0 .0 5 )。抗体水平动态变化表明 ,堆型艾美耳球虫早熟株有较强的免疫保护力 ,其免疫方式可选用一次免疫 ,剂量为 3 0 0 0个卵囊 /只 ,也可采用二次免疫 ,即 8日龄首免 (15 0 0个 /只 ) ,14日龄二免 (15 0 0个 /只 ) ,从抗体动态变化的稳定性看 ,二次免疫更佳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产品肽菌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及微生物菌群等的影响。试验选取45头定远黑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个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2%的肽菌素,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为5头猪。饲养试验期为21d。试验结果表明:①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2.5%和12.9%(差异显著,P<0.05);料肉比分别降低了7.87%(差异显著,P<0.05)和4.49%(差异不显著,P>0.05)。②在14d时,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大肠杆菌数比对照组低5.87%和7.02%,均差异显著(P<0.05);在21d时,试验组1与试验组2的乳酸杆菌数分别高出对照组4.18%和4.79%(P<0.05),大肠杆菌数分别比对照组低6.68%和7.84%(P<0.05)。③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IgG水平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8.5%和22.4%,均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总蛋白含量比对照组提高了9.46%和7.21%,血清尿素氮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22.9%和25.1%(P<0.05)。④在14d时,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SIgA水平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7.8%和30.6%(P<0.05);在21d时,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3.0%和30.1%(P<0.05)。⑤在14d时,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蛋白酶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84.0%和99.3%(P<0.01),淀粉酶分别提高了3.98%和7.65%(P>0.05);在21d时,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蛋白酶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77.4%和91.2%(P<0.01),淀粉酶分别提高了13.1%和14.3%(P>0.05)。由此可以得出,肽菌素能够减少断奶仔猪的腹泻率,提高其生长性能,还能够改善其微生物菌群,增强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雏鸡马立克病(M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了雏鸡在人工攻毒后血浆MDA含量与S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攻毒组接种马立克病病毒(MDV)后第14天,血浆中MD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7天和第28天高于对照组,第56天时基本接近;血浆中SOD活性在第7天时对照组显著高于攻毒组(P<0.05),第14天和第28天高于攻毒组,但差异不显著.表明雏鸡在感染MDV后血浆中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对雏鸡MD的发病诊断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