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比较全雄黄颡鱼和普通黄颡鱼的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设计了15.00、18.75、22.50万尾·hm-23个放养密度,在6口面积均为0.733 hm2的池塘中进行养殖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放养密度的提高,黄颡鱼的养殖产量、饲料系数、养殖成本和利润相应增加,而出塘规格、产出投入比相应下降。在同一养殖密度下,全雄黄颡鱼的养殖产量、平均规格和养殖效益均大幅高于普通黄颡鱼,养殖成本和饲料系数较普通黄颡鱼略低;而在养成的商品鱼中,规格小于50 g的个体,普通黄颡鱼占7.92%~13.53%,全雄黄颡鱼占0.97%~2.14%。  相似文献   

2.
<正>为对比杂交黄颡鱼和全雄黄颡鱼在夏花鱼种培育中的优势,我们开展了两者的培育对比试验。经21天培育,杂交黄颡鱼和全雄黄颡鱼的夏花鱼种规格和培育成活率分别达到2631尾/千克和3215尾/千克、55.83%和43.70%。杂交黄颡鱼在夏花鱼种规格和培育成活率方面均优于全雄黄颡鱼。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1)试验时间。2016年5月13日至7月3日。(2)试验鱼苗。杂交黄颡鱼和全雄黄颡鱼水花均来源于公司自繁。  相似文献   

3.
第一种密集型河蟹养殖模式密集型河蟹养殖模式就是指放养密度大、养成规格偏小、单位面积产量高的一种河蟹精养模式。1.苗种放养放苗时间选在2月初,苗种规格200只/kg~300只/kg,苗种放养密度800只/亩~1500只/亩,同时,搭配放养花白鲢夏花500尾/亩(花白鲢之比为1∶3)、黄颡鱼30尾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不同放养密度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和水质的影响,为今后黄颡鱼的露天规模养殖提供参考。试验塘(A、B、C)水深约为2.0 m的土质塘,放养密度分别设置为每667 m~2放养1.00,2.00和3.00万尾,试验持续315 d,在试验第1,109和315 d进行3次水质检测,试验结束后测定各塘黄颡鱼的生长性能指标。结果发现,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黄颡鱼增重率和体长增长率均减小;肥满度先下降后上升;饲料系数和变异系数增大;水体中硝酸盐、亚硝酸盐、总氮和总磷的含量先上升后降低;从试验开始到第109 d,水体中硝酸盐含量都处于较低水平;试验后期,B塘水体中硝酸盐含量剧增;试验前期水体中亚硝酸盐、总氮和总磷含量稳定;中后期亚硝酸盐和总磷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总氮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差异不显著。综上,放养密度增加会抑制黄颡鱼的生长,水体中亚硝酸盐增加也会导致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5.
2018年,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以下简称"黄优1号")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新品种.该品种体型、色泽与普通黄颡鱼相似,成活率高,苗种培育阶段的成活率比普通黄颡鱼提高了 30.04%~31.39%;与普通黄颡鱼和全雄黄颡鱼苗种相比,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运输方便等优点1-2],因此,近年来在杂交黄颡...  相似文献   

6.
<正>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在分类上属于鲇形目,鲿科,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各地[1],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水产养殖品种之一[2-3]。黄颡鱼营养价值较高,含肉率达67.53%[4],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可达10.72%[5]。另外,黄颡鱼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在黄颡鱼体表黏液中分离出一种新型的抗菌肽[6]。全雄黄颡鱼是通过人工手段培育出YY型超雄黄颡鱼,再与正常的XX基因型黄颡  相似文献   

7.
<正>黄颡鱼是我国各地正在推广的小型经济鱼类。目前,有关黄颡鱼特别是全雄黄颡鱼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已经获得突破,而苗种培育技术仍在探索,总体效果不够理想。现有黄颡鱼苗种培育模式主要有池塘肥水育苗和室内水泥池育苗两种。前者育苗成活率在20%~75%,差异较大,后者成活率较高(69.25%~95.77%),但对饵料、水质要求高,出苗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为达到黄颡鱼苗种培育稳定、高效、规模化、易操作目的,我们通过实施江苏省水产  相似文献   

8.
将平均体重(2.57±0.05)g,平均体长(46.5±2.8)mm的黄颡鱼苗进行大规格鱼种的培育试验,放养密度设0.75万尾/ 亩、1.5万尾/亩、2.25万尾/亩、3.0万尾/亩、3.75万尾/亩等5个梯度,经过4个月的养殖试验,以苗种成活率、生长速度及经济效益为评判依据,得出黄颡鱼4cm鱼种适宜的放养密度为15 000尾/亩。  相似文献   

9.
杨慧 《科学养鱼》2024,(2):60-61
<正>养殖户在追求增加放养密度、提高亩产量和扩大养殖面积的同时,黄颡鱼的病害也越来越频发,治疗难度也越来越大,2023年7月4日笔者接到滨海县一起由于黄颡鱼身体溃烂引发大面积死亡的诊疗求助,现将治疗心得做简要总结,以供参考。一、现场检测和取样1.池塘情况发病池塘为精养黄颡鱼池塘,规格为24~32尾/千克,面积约15亩,初始放养密度约为6 000尾/亩。塘口鱼死亡已有2天时间,前一天刚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当天死亡由原来每天300多尾变为500尾;  相似文献   

10.
<正>【苗场推荐】顺德海跃水产公司是黄颡鱼苗种成鱼产、供、销一条龙运作的水产企业。目前与恩平海发及省内多家水产苗种企业联手生产优质全雄黄颡鱼水花及公分苗供应广大客户,并供应超雄黄颡鱼(YY公鱼);同时每天都派出专人回收、销售近十万斤成鱼。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勒流稔海翁花沙新路1号联系人:唐志学18575728222恩平市海发鱼苗场是集黄颡鱼品种研发、苗种生产与流通于一体的经济实体,专注研发黄颡鱼至今达21年,现有一定量三年龄个体达半斤上的超雄黄颡鱼(YY  相似文献   

11.
正全雄黄颡鱼是根据黄颡鱼雄性和雌性生长差异,采用人工性逆转和细胞工程技术得到的超雄黄颡鱼,再与正常雌黄颡鱼交配获得全雄性黄颡鱼新品种。黄颡鱼"全雄1号"已获得水产新品种证书并在湖北、江苏等地池塘养殖试验示范及推广,黄颡鱼"全雄2号"尚在池塘生产中试阶段。  相似文献   

12.
<正>在养殖过程中发现,黄颡鱼雄鱼比雌鱼生长快,相同条件下,雌雄生长差异达2~3倍。全雄黄颡鱼就是利用黄颡鱼性逆转技术获得XY生理雌鱼,然后通过XY生理雌鱼雌核发育产生了YY超雄鱼,并且通过与XX雌鱼测交得到了全雄子代。2012年,江苏省洪泽县开展了全雄黄颡鱼成鱼养殖试验,取得了平均每亩养成黄颡鱼621千克、花白鲢225千克、效益5082元的试验结果。现将试  相似文献   

13.
黄颡鱼隶属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又名黄腊丁、昂刺骨,是江河湖泊中常见的小型底栖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的增长,价格一直较高,养殖效益较好,已成为特种水产养殖的优良品种,但因受苗种资源的限制,规模养殖效益一直不大。为加大黄颡鱼大规格鱼种的市场供给,2010—2011年,笔者进行了大规格鱼种集约化培育生产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黄颡鱼卵黄苗放养密度10万~12万尾/667m2情况下,鱼苗养成大规格鱼种的平均成活率达  相似文献   

14.
<正>黄颡鱼在合肥地区俗称汪丫鱼,仅合肥周谷堆农贸批发市场每天的批发量就达10000~15000千克,批发的黄颡鱼多来自湖北、江浙地区,安徽养殖黄颡鱼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多年来,安徽的淮南、安庆、合肥等地一直在推广黄颡鱼养殖,但距规模化养殖仍有差距,近几年,全雄黄颡鱼的养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合肥  相似文献   

15.
两种杂交黄颡鱼的生长与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两种杂交黄颡鱼生长和形态差异,以黄颡鱼♀与乌苏里拟鲿♂、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后代为实验组,全雄黄颡鱼群体为对照组,进行同塘生长对比和形态学测量试验。结果显示,在3个杂交后代群体中,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后代在5月龄和8月龄的体质量均显著大于其他两个杂交后代(P0.05),分别为(15.72±7.19)g和(78.09±25.37)g,并且绝对增重率也高于其他两个杂交后代,分别为0.23 g/d和0.70 g/d。对形态特征参数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计算差异系数,其值为0.01~0.65,表明3个杂交后代群体的形态学差异处于种群间水平;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28.52%、17.57%、11.83%、11.29%,累计贡献率为69.23%;同时,利用第一、第二主成分得分绘制散点图,显示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后代群体和全雄黄颡鱼群体基本重叠,而黄颡鱼♀与乌苏里拟鲿♂的杂交后代群体偏离了全雄黄颡鱼群体,这一结果在聚类分析中更直观反映出来。由此可见,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后代群体生长速度表现最优,且体形更接近黄颡鱼。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干支流及附属水体中,在江河、湖泊、河渠、池塘中均能栖息,黄颡鱼肉质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市场需求旺盛。目前,市场上的黄颡鱼主要来源于自然水体的野生资源,少量来源于池塘套养。近年来,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在黄颡鱼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池塘、网箱主养黄颡鱼等项目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各项技术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7.
在饵料构成完全相同,培育水温在适宜范围,日常管理方法完全一致的前提下,不同温度变化和密度对细鳞鲑苗种培育成活率存在差异。结果显示:在水温每天趋于恒定,放养密度为上浮仔鱼至体长2~2.5cm鱼苗,密度3万尾/m~3水体,鱼苗体长2.5~3.5cm,密度1.5万尾/m~3水体,3.5cm以上移入水泥池进行培养,密度1 000尾/m~2时,苗种培育成活率最高可达80%。  相似文献   

18.
<正>为促使黄颡鱼养殖品种更新换代,有力地提升黄颡鱼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我市承担了2013年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重大项目"黄颡鱼养殖技术推广",重点对全雄黄颡鱼规模化繁育进行了探索和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现将全雄黄颡鱼人繁情况介绍如下:一、亲鱼的来源与选择1.亲本来源超雄黄颡鱼父本由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母本选取太湖、滆湖野生黄颡鱼,  相似文献   

19.
黄臻 《河南水产》2003,(2):22-23
瓦氏黄颡鱼分类隶属鲶形目,鱼危科,黄颡属,是我国长江中下游主要黄颡鱼品种之一,分布于长江中,洞庭湖、鄱阳湖也有少量分布。该鱼是黄颡鱼属中生长速度最快的品种。天然水体中三龄鱼,雄鱼可达400克以上,雌鱼200克以上。一般同龄鱼,雄鱼大于雌鱼。从长江中收集野生苗种人工养殖情况来看:该鱼比其它品种黄颡鱼容易捕捞,水温15℃以上,三网起捕率在85%以上。根据以上特点,我们将瓦氏黄颡鱼作为生产品种进行引种繁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生物学特性及引种有关情况介绍如下。1瓦氏黄颡鱼的主要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体形长,胸腹部平坦,尾柄…  相似文献   

20.
新品种全雄黄颡鱼具有生长快、饵料系数低等特点,因此养殖全雄黄颡鱼是提高黄颡鱼上市规格、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措施.为加快全雄黄颡鱼在盐城市的示范和推广,在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黄颡鱼规模化繁育及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的资助下,2010-2012年我们在射阳县康余水产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了从卵黄苗到黄颡鱼夏花鱼种的培育工作,通过3年的摸索,培育成活率从30%提高到70%以上,总结出适合本地区的全雄黄颡鱼从卵黄苗下塘培育至夏花鱼种的一套成熟的清水育苗技术,形成了全雄黄颡鱼夏花鱼种的规模化培育关键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