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s,UCPs)是线粒体内膜蛋白质, 目前已至少发现有5种(UCP1、UCP2、UCP3、UCP4和UCP5),这个家族的蛋白质已经在人类、哺乳动物、禽类、鱼,甚至在植物的不同组织线粒体的内膜上被发现。UCPs 具有调节能量代谢, 促进脂肪酸的氧化作用,UCPs的基因多态性与脂肪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2.
解偶联蛋白(UCP)是机体组织特异表达的一种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它可以驱散质子电化学梯度,使呼吸链和ATP的合成解偶联,从而影响产热和能量代谢,进而影响肉质。目前已发现6种不同的家族成员,组成它们的氨基酸序列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UCPs在家禽及猪肉质方面的研究现状,为深入开展UCPs肉质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UCPs)是线粒体内膜上具有调节质子跨膜转运作用的载体蛋白,在调节动物能量代谢、脂肪沉积及脂肪酸氧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至少有5种(UCP1、UCP2、UCP3、UCP4和UCP5)这个家族的蛋白质已经在人类、哺乳动物、禽类、鱼甚至在植物的不同组织线粒体的内膜上被发现。UCPs在能量代谢动态平衡中、机体生热作用、肥胖、糖尿病及自由基代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解偶联蛋白基因已经被列为参与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的候选基因。大量的研究报道了人类UCPs基因突变对脂肪代谢、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肥胖症的影响。作者从UCP1、UCP2及UCP3基因的定位、结构、分布、基因的多态突变与脂肪代谢、糖尿病及肥胖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解偶联蛋白与动物的冷适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物的脂肪组织为棕色脂肪组织(brow n ad ipose tissue,BAT)和白色脂肪组织(w h ite ad ipose tissue,W AT)。棕色脂肪组织中含有大量线粒体,是哺乳动物非颤抖产热的主要器官,对动物的体温控制和能量平衡调节起重要作用,位于线粒体内膜的解偶联蛋白(uncoup ling prote in,UCP)的含量和活性是决定其功能的关键因素。作者综述了UCP的结构、UCP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肥胖的关系、影响UCPmRNA表达的因素,并对UCP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动物进食后会产生体增热,在高温季节,这不仅没有积极的生理意义,还会造成饲料浪费,加剧热应激。目前体增热产生的生理机制尚不明确,有大量事实证实解偶联蛋白家族介导的质子漏效应是动物非颤动性产热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可能是体增热产生的基础。研究通过比较进食小鼠(分别为进食15、30和45 min)和空腹小鼠的血糖质量浓度及组织中解偶联蛋白2(UCP2)和解偶联蛋白3(UCP3)mRNA基因表达的变化,试图探究UCP2和UCP3在动物进食后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进食30 min后小鼠肝中UCP2和肌肉中UCP3的基因表达均有所上升(P0.05),且肌肉和小肠中UCP2基因表达显著上升(P0.05)。小鼠体增热可能与进食后UCP2和UCP3 mRNA基因表达变化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6.
解偶联蛋白2(UCP2)是一种具有解偶联功能的蛋白质,普遍认为其与脂肪酸代谢、调节ATP生成有关。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月龄(6、8、10月龄)小尾寒羊4种内脏(心脏、脾脏、肾脏、瘤胃)组织中UCP2基因的表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UCP2基因在6~10月龄小尾寒羊相同内脏中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脾脏中的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心脏、肾脏和瘤胃,而后三者之间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证明了UCP2基因在小尾寒羊内脏组织中有广泛表达,为UCP2基因可能与免疫相关的观点提供了证据,并且说明在6~10月龄的月龄段内,UCP2基因在小尾寒羊内脏组织中的表达受月龄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解偶联蛋白属线粒体内膜栽体蛋白,存在动物体的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tissue,BAT)、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骨胳肌以及各种器官中.这些组织器官是哺乳动物及禽类非颤抖产热(NST)及其它产热作用的主要点位,对动物的体温维持乖能量平衡调节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解偶联蛋白属线粒体内膜载体蛋白,存在动物体的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骨胳肌以及各种器官中。这些组织器官是哺乳动物及禽类非颤抖产热(NST)及其它产热作用的主要点位,对动物的体温维持和能量平衡调节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解偶联蛋白3是一种线粒体内膜上的转运蛋白,可以使氧化过程与ADP磷酸化过程解偶联。本研究分离了猪UCP3基因的外显子2~3和外显子6。经过序列分析,发现猪UCP3基因共有3处框移突变和18个SNP位点。在猪UCP3片段中分别包含一个SmaⅠ和SduⅠ酶切位点。UCP3片段SmaⅠ位点在大白×梅山F2家系中经PCR-RFLP分析,表现为AA、AB和BB 3种基因型,A基因频率为0.57,B基因频率为0.43。因此,可以将UCP3基因作为猪分子遗传育种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0.
斯钙素(STC)最早发现于鱼类,是一个作用于鱼鳃、小肠和肾脏,调节血清钙和磷酸盐(Pi)体内平衡的重要内分泌因子。哺乳动物中鉴定存在的STCs(STC-1和STC-2)基因几乎在所有组织中广泛表达,主要通过自分泌/旁分泌方式来调节动物机体多个生理功能。哺乳动物体内STCs在局部起到运输Ca2+和Pi的作用,可能通过作用钙离子通道和Na+/Pi共同的转运子产生生物学作用。通过对多个过表达STC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及STC基因敲除小鼠品系研究果,发现STC对生长发育包括肌肉及骨骼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另外,STCs可以直接调控骨细胞增殖及分化,还参与调控线粒体、内质网胞浆等亚细胞功能,特别是通过调节线粒体中解偶联蛋白功能影响动物能量代谢,进而对动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论文总结了STCs在哺乳动物中相关信息,主要关注它们的来源、组织分布以及生长发育方面可能的调控机制,有助于了解和挖掘该基因在家畜中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