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蛋白质饲料的需要量越来越大,因此,研究和开发蛋白质饲料是目前养殖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近10多年来,许多国家为了解决蛋白资源的不足,致力于开发单细胞蛋白资源。 单细胞蛋白,是对单细胞藻类、细菌、霉菌和酵母等统称,其蛋白质含量为40~80%。目前,全世界单细胞蛋白的年产量大约在200万吨以上,其中苏联最多,已达100多万吨。我国目前只有1万吨左右。在单细  相似文献   

2.
<正> 国内外把鱼粉作为传统的动物性蛋白添加剂。世界鱼粉年产量约200余万吨。我国产量甚少,年进口量2万吨,远远满足不了需要。为了扩大能代替动物性蛋白的资源,世界各国对利用甲醇和工农业废料制取单细胞蛋白十分重视。在单细胞蛋白中,因酵母增殖速度快(每2小时增长一倍),较细菌易于分离,故在很多国家实现了饲料酵母的工业化生产。如苏联,1982年饲料酵母产量为116万吨,相当于饲料粮的5.8%。由于饲料酵母含有45%左  相似文献   

3.
酵母在水产养殖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酵母的营养成分酵母是一种单细胞蛋白(即SCP),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酵母中维生素的含量比鱼粉多30倍以上,尤其富含B族维生素。酵母体中活性酶的种类、数量、活性大都超过鱼粉和豆粕,氨基酸的含量较高,其中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的比例适当。酵母干物质中蛋白质的含量达50%左右,且有核酸的效果,脂肪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生物技术制取甲醇蛋白(SCP)是一种单细胞蛋白,其蛋白质含量为40—80%,其中赖氨酸含量也高;它为解决人类食品与动物饲料开辟了新用途。本文介绍甲醇蛋白的营养成分与制取工艺。 甲醇蛋白(Single、Cell、Protein简称SCP)是由一种单细胞组成的蛋白,它以甲醇为原料、作为培养基、通过微生物发酵而制得。传统的单细胞是用糖厂、酒厂、纸厂废液中糖纤维、淀粉与纤维素等有机物为原料;所以国外把新型的甲醇蛋白称作为第二代单细胞蛋白。英国ICI公司曾称扩大世界食品范围的单细胞蛋白时代已经来到。甲醇蛋白的生产是微生物化工的前沿科研领域。  相似文献   

5.
白韵如 《饲料工业》1991,12(8):16-16
<正> 啤酒是一种大众饮料,近几年在我国发展很快,全国各地大、中、小型啤酒厂星罗棋布,据初步统计已超过800多个,年产啤酒干糟渣约100多万吨。到目前为止,这些废糟渣尚未得到合理地开发利用,绝大部分是由农民运走作粗饲料。农忙季节,特别是夏秋季节,农民无暇运走,就会造成霉烂,往往蝇蛆遍地,臭水横流,造成环境污染。个别地区有收啤酒糟渣直接烘干作饲料原料的,但只能以少量的配比作为能量饲料。据测定。啤酒糟(干糟)中粗蛋白含量在15.7%左右,总糖40%,粗纤维15.8%,灰分5.46%,水分10.32%。由于其含有丰富的糖、蛋白和无机盐类,故为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好原料。为  相似文献   

6.
单细胞蛋白饲料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细胞蛋白又称微生物蛋白或菌体蛋白,一般是指酵母、非病源性细菌、微型菌、真菌等单细胞生物体内所含的蛋白质,其粗蛋白含量可达45%—70%,且各种氨基酸搭配合理,维生素含量高,是比较理想的鱼粉替代物。国外,单细胞蛋白生产已成为一项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产业,总产量达250万吨,其中前苏联为130万吨,美国80万吨。60年代中期,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的原料主要以石油、乙醇、甲醇及天然气为主。70年代中后期,由于世界范围的石油危机转向以工业废液、纤维饲料为主要原料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这类资源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成为当今生产…  相似文献   

7.
利用淀粉废水生产单细胞蛋白(SCP)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贵兰 《饲料工业》1996,17(8):38-41
利用淀粉废水生产单细胞蛋白(SCP)的研究黑龙江金丰玉米制品有限公司关贵兰所谓单细胞蛋白,主要是指细菌酵母以及藻类等单细胞生物体。单细胞蛋白生产原理实质上就是以工业方法培养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菌体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菌体中蛋白质可达40%~60%,其中...  相似文献   

8.
<正> 单细胞生物产生的细胞蛋白质称为单细胞蛋白(Single Cell Protein,缩写为SCP)由单细胞生物个体组成,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称为单细胞蛋白饲料。单细胞蛋白饲料是由微生物生长繁殖获得的,包括酵母菌、细菌、真菌、微型藻类以及某些原生动物,目前被开发的主要有三类,即饲料酵母、石油蛋白和藻类饲料。一、单细胞蛋白是重要的蛋白质饲料来源单细胞蛋白饲料之所以被世界各国重视,是由于微生物本身的一些经济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单细胞蛋白(SCP)又称微生物蛋白或菌体蛋白,一般指酵母、非病源性细菌、微型菌、真菌等单细胞生物体所含蛋白质,其粗蛋白质含量高,而且各种氨基酸搭配合理,维生素含量也十分丰富,是优良的饲料蛋白。因此开发利用微生物发酵农作物秸秆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不仅可以缓解蛋白饲料严重不足,还可以促进我国畜牧业结构转型,推动畜牧业进一步发展。本研究以谷草和高粱秸秆为原料,酶解后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1 材料与方法11 原料 选择收获后露天贮存半年、无霉变的谷草和高粱秸秆(成分见表1),剪切后经植物微型粉碎机(F2102,河北黄骅科学仪器厂…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单细胞蛋白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单细胞蛋白的开发利用河南省农科院信息所章练红单细胞蛋白(缩写SCP)是指各种基质大规模培养细菌,酵母菌、霉菌、藻类和担子霉获得的微生物蛋白(或菌体蛋白),是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的重要蛋白质来源。SCP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40%—80%,比大豆高33...  相似文献   

11.
甲醇别名甲基醇、木醇、木精,是一种透明、无色、易燃、易挥发、有毒的液体,略带酒精味。甲醇蛋白是以甲醇为碳源生产的单细胞蛋白,以甲醇、氨、硫酸和磷酸等为原料作为培养基,通过微生物发酵在甲醇基体中生长,消耗甲醇,生长成许多单细胞菌体,成为菌体单细胞蛋白,简称SCP。甲醇蛋白的主要成分为粗蛋白、脂肪、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矿物质和维生素,其中粗蛋白质量分数平均在70%以上,被称为第2代单细胞蛋白,营养价值高,其粗蛋白含量比鱼粉和大豆高得多。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可再生资源生产单细胞蛋白刘慧,宋成刚(东北农业大学食品系)蛋白质是微生物细胞重要组成物质,其含量随种类等不同而异,如细菌60~80%,酵母菌40~75%,霉菌20~50%,这些微生物的蛋白质统称为单细胞蛋白(SCP)。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  相似文献   

13.
单细胞蛋白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细胞蛋白(single cell protein,SCP),又叫微生物蛋白、菌体蛋白,是一种通过工业方法增殖培养单细胞微生物而获得的菌体蛋白.按生产原料不同,可以分为石油蛋白、甲醇蛋白、甲烷蛋白等;按产生菌的种类不同,又可以分为细菌蛋白、真菌蛋白等.  相似文献   

14.
<正>单细胞蛋白(single cell protein,SCP)又叫微生物蛋白,是通过培养单细胞生物、用发酵法制备的菌体蛋白质的总称。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禽必需的蛋白质饲料越来越缺乏,而SCP中所含的营养物质极其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较为齐全,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利用淀粉加工废水生产单细胞蛋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选育出了能在33℃~42℃范围内均能生长(耐高温),对淀粉水解糖转化率达60%以上,有工业化前途的热带假丝酵母菌株作生产菌株;用双酶法水解淀粉废水,应用新型的空气提升式发酵罐连续培养生产单细胞蛋白工艺,做到生产效率高、  相似文献   

16.
利用工业废水残留的有机物生产单细胞蛋白饲 料,是解决饲料蛋白质紧缺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酵母又以生长速度快、菌体蛋白质含量高、蛋白质消化性好、氨基酸组分齐全、配比良好、B族维生素含量高、细胞个体较大等优点,在单细胞蛋白生产的微生物中占居首位。近年来,各国致力于酵母饲料的研究、开发,取  相似文献   

17.
酵母单细胞蛋白和甲烷单细胞蛋白在饲料中应用广泛,解决了我国饲料应用不足的问题。单细胞蛋白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其中核酸含量过高,影响动物的健康,需要将其去除。去除单细胞蛋白有多种方法,文章介绍和归纳目前文献报道中从单细胞蛋白中除去和提取核酸的方法,包括超声波破碎法、菌体自溶法、浓盐法、浓盐与超声波破碎结合法、高压脉冲电场破壁法。前人使用方法的核酸提取量分别为46.47%、50.20%、78.90%、45.19%、25.40%。对这些方法进行总结与评估,希望对去除单细胞蛋白中核酸的研究有所帮助,为单细胞蛋白在我国饲料行业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着中国饲料工业健康平稳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单细胞蛋白(single cell protein,SCP)在解决世界粮食与蛋白饲料短缺问题存在较大潜质。经多年研究,单细胞蛋白在菌种选育、生产工艺、发酵原料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单细胞蛋白饲料成本仍居高不下,在饲料工业中一直未得到大量应用。提高生产单细胞蛋白生产菌株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简称NPN)利用效率和生长速度,是降低单细胞蛋白生产成本的关键。本试验从多株酵母菌中筛选出NPN利用能力较强的菌株,并对其进行紫外照射诱变,以期获得菌体蛋白产量高的突变菌株。通过对14株酵母菌对不同碳、氮源利用的研究,确定其最适碳、氮源,并依据14株酵母的生长潜力、菌体蛋白产量、NPN利用能力等进行排名,筛选出综合性能较优的酿酒酵母菌M(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YI59)和N2(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isolate AA2)。将酵母菌M和N2作为出发菌,进行紫外照射诱变。以葡萄糖、硫酸铵为碳、氮源,依平板菌落大小与液体发酵菌体蛋白产量进行初筛和复筛,最终获得菌落较大的3株突变菌MU23、MU3和MU5。经液体发酵复筛发现,MU3和MU5菌体蛋白含量较原出发菌M有显著提高,分别提高12.93%和11.82%(P0.05),但菌体蛋白产量与出发菌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菌株MU23菌体蛋白含量与出发菌M无显著差异(P0.05),但菌体蛋白产量较原出发菌M有较大幅度提升,为0.26g/L,提高13.04%(P0.05)。综合上述试验结果,使用紫外照射诱变可以达到提高酵母菌NPN利用能力和菌体蛋白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评估用不同水平的单细胞蛋白或蛋白肽替代鱼粉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肠道绒毛形态的影响。试验将平均断奶日龄为(28±1)d、平均体重为(7.93±0.99)kg的断奶仔猪80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2头。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鱼粉型日粮,处理组分别用3%和6%的单细胞蛋白和蛋白肽替代鱼粉,在为期28d的饲养试验后采集小肠,用于测定肠绒毛形态。结论 :鱼粉组断奶仔猪日增重较6%单细胞蛋白和6%蛋白肽组分别显著提高9.14%和7.87%(P 0.05),同时料重比显著降低9.43%和7.69%(P 0.05),鱼粉组、3%单细胞蛋白和蛋白肽组较6%单细胞蛋白和蛋白肽组显著提高了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P 0.05)。鱼粉组、3%单细胞蛋白和蛋白肽组空肠、回肠绒毛高度及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显著高于6%单细胞蛋白和蛋白肽组(P 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在日粮营养水平相同的基础上,用3%的单细胞蛋白和蛋白肽替代鱼粉可以使断奶仔猪获得相似的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和肠道形态。  相似文献   

20.
配制蛋白水平为35%的6种不同动植物蛋白比的试验饲料。以进口鱼粉作为动物蛋白源,豆粕、棉粕、菜粕为植物蛋白源(棉粕和菜粕的比例固定),其中动物蛋白分别占总蛋白的0%、20%、40%、60%、80%、100%。在室内循环水簇缸内经过50天的人工饲养,研究了体重50g左右的斑点叉尾鮰配饵中适宜动植物蛋白比的需要。试验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配合饲料中动物蛋白占饲料总蛋白的比例为0(鱼粉含量为0%),斑点叉尾鮰的瞬间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优于动物蛋白占总蛋白20%、40%、60%的3个试验组(p<0.01),但与动物蛋白占总蛋白80%、100%的2个试验组相比,斑点叉尾鮰的瞬间生长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饲料系数显著改善(p<0.05)。另外,不同的动植物蛋白比对斑点叉尾鮰的品质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斑点叉尾鮰可以使用无鱼粉的配合饲料,同样能取得较好的生长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