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蚕体液性防御因子—凝集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维持生命和延续物种,家蚕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防御体系.家蚕的防御功能主要包括体壁的防御功能、消化管的防御功能、细胞性的防御功能和体液性的防御功能.其中,体液性防御功能是通过抗菌蛋白、凝集素、溶菌酶、酚氧化酶系统及某些干扰素类物质等多种因子来实现的.凝集素作为家蚕识别外源物质的关键因子和免疫进化研究中的重要物质,被许多国内外学者所关注.本文主要就其基本概念、生理特性和作用机理等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2.
鸡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是天然免疫防御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免疫因子,具有识别病原微生物、介导调理吞噬、激活补体等功能。研究发现,鸡体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的水平变化与疾病的易感性相关,表明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在抗病育种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鸡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的分子结构、功能、遗传特性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3.
凝集素是具有识别和结合不同碳水化合物结构能力的多价蛋白质,在这些蛋白质中,观察到的糖结合和不同的分子结构使它们成为一个庞大的异质组,在微生物、动物和植物中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来自植物和动物的凝集素通常用于直接防御病原体和免疫调节。本文重点阐明不同凝集素基团的结构和功能,为宿主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提供一些思路,以期为生物技术和新药物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凝结素|结构特征|生物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猪业》2011,(3):71-71
许多不同的表面受体和可溶解的蛋白作用在先天免疫识别抗原与之结合、补体活化、吞噬作用以及适应性免疫之前。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s),纤维胶凝蛋白(FCNs)和表面活性蛋白-A(SP—A)都是可溶胶原凝集素,这些凝集素联接不同细菌、病毒和霉菌的表面结构蛋白。  相似文献   

5.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是补体激活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无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生物体内或在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之前,凝集素补体途径可发挥主要的防御作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nnose-binding lectin-associated serine protease,MASP)是凝集素途径的中心蛋白酶分子。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或纤维胶凝蛋白(ficolin)分子通过其胶原样区(collagen-like region,CLR)与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MASP-1或MASP-2结合形成复合物,在其C端糖识别域(carbohydrate recognition domain,CRD)识别、结合病原微生物的糖结构后,可活化MASPs酶原,从而激活补体凝集素途径而发挥天然抗感染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6.
凝集素属于一种糖蛋白或结合糖的模式识别分子蛋白,存在于植物、动物、微生物中,按物种来源可分为植物凝集素、动物凝集素、原生生物凝集素、细菌凝集素和病毒凝集素。甲壳类动物凝集素可以同时参与多项免疫反应,在维持甲壳类动物机体稳态、免疫防御以及免疫监视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凝集素的定义、分类及功能,介绍了甲壳类动物凝集素的两种主要类型——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s,CTLs)和纤维蛋白原样结构域免疫凝集素(fibrinogen-like domain immunolectins,FBGLs),旨在提升对甲壳类动物先天性免疫的认识水平,为甲壳类动物疾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表达载体系统(AnpeNPV expression vector system)在柞蚕蛹体内分泌表达柞蚕溶菌酶(ApLz),并建立重组蛋白的分离纯化方法。选用柞蚕30 kD蛋白信号肽构建分泌型转移表达载体pApBacDual-N1/L21Ap30kDSP,将Aplz基因克隆至该载体中,重组DNA转化感受态细胞DH10B/AnpeBacΔcc,通过抗生素抗性及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粒AnpeBacΔcc/phAplz,并经PCR检测确认。重组杆粒DNA转染Tn-Hi5细胞后得到具有感染性的重组病毒Anpe-NPVΔcc/phAplz。重组病毒感染柞蚕蛹6~7 d后收集柞蚕蛹血淋巴,利用His-tag Purification Resin和StrepTrap HP亲和层析柱对重组ApLz进行两步分离纯化。重组ApLz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蛋白质N端测序分析以及抗菌活性检测,结果显示,重组ApLz可以通过AnpeNPV表达载体系统在柞蚕蛹中得到分泌表达,经过两步层析分离得到的重组...  相似文献   

8.
柞蚕传染性软腐病病毒是从感染吐白水软化病的柞蚕体内分离的一株小RNA病毒,属于软腐病病毒属(Iflavirus),含解旋酶结构域的2C蛋白是该病毒的功能蛋白质之一。以感染柞蚕软腐病病毒的柞蚕蛹c DNA为模板,PCR获得2C蛋白的编码基因,并利用Bac-to-Bac表达系统构建重组杆粒p Fast Bac-Dual-GFP-Hel 2C,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了该病毒的2C蛋白。对重组2C蛋白的三磷酸核苷水解酶(NTPase)活性和解旋酶活性进行检测的结果显示:重组2C蛋白具有NTPase活性,能够水解4种NTP,并且具有解旋酶活性,能够解旋3'端至5'端方向单链突出的双链DNA。初步推测2C蛋白在柞蚕传染性软腐病病毒复制中发挥水解三磷酸核苷和解旋DNA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昆虫的C-型凝集素参与先天免疫系统中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家蚕C-型凝集素11(C-type lectins,CTL11)基因BmCTL11是经家蚕微孢子虫(Nb)感染诱导后在蚕体内持续高量表达的基因。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BmCTL11基因编码有307个氨基酸的多肽,预测分子质量34.51 kD,等电点4.69,含2个串联的典型C-型凝集素糖识别结构域,与烟草天蛾的IML-1蛋白进化距离最近。RT-PCR检测BmCTL11基因在家蚕幼虫时期的转录水平较高,并在多个组织有转录。将灭活的家蚕病原细菌、真菌、微孢子虫、病毒等注射家蚕5龄幼虫后的24 h内,qRT-PCR检测BmCTL11基因在幼虫脂肪体和中肠组织内的转录水平均发生上调,说明该基因能够被多种病原微生物诱导。以家蚕5龄第3天幼虫脂肪体c DNA为模板克隆了BmCTL11基因,连接到p ET-32a载体,诱导表达后将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昆明鼠制备出效价为1∶102 400的BmCTL11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BmCTL11蛋白可能以二聚体形式主要分布于家蚕脂肪体、血浆、中肠、表皮等组织中,推测BmCTL11在家蚕识别病原微生物并介导引发进一步的先天免疫反应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证实柞蚕热休克蛋白在柞蚕防御体系中的作用,利用RT-PCR技术在柞蚕5龄幼虫中肠组织克隆了一个热休克蛋白基因Ap HSC70(Gen Bank登录号:KJ437496),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该基因在感染柞蚕微孢子虫的柞蚕中肠中的表达变化。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1 959 bp,编码652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71.49 k D,等电点(p I)为5.38,具有细胞质特征基序,推测为一种组成型热休克蛋白;Ap HSC70与斜纹夜蛾、棉铃虫同源蛋白质的序列相似度最高,分别达96.94%、96.33%。感染柞蚕微孢子虫后0~9 h的柞蚕5龄幼虫中肠组织中,Ap HSC70基因转录水平变化不大,但感染后12 h该基因的转录水平开始升高,至感染后21 h达到最高值。研究结果表明,柞蚕中肠组织的Ap HSC70基因在柞蚕微孢子虫入侵时的表达变化呈现出一定的应激响应,表达量最高可上调近5倍,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了柞蚕的免疫防御过程。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优化硒蛋白W (selenoprotein W,SelW)的原核表达系统,并评估SelW的免疫原性和基于IgY抗体检测猪体内SelW的可行性。将获得的猪SelW基因序列密码子进行优化、合成并连接至pET-32a (+)表达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2a (+)-SelW,转化E.coli BL21(DE3)宿主菌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PAGE鉴定重组猪SelW的表达情况,并免疫产蛋鸡制备抗SelW的IgY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检测IgY抗体滴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IgY识别抗原的特异性。SDS-PAGE结果显示,SelW基因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得到了大小约为33 ku的重组蛋白,IPTG最佳诱导浓度及时间分别为0.5 mmol/L和6 h;可溶性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蛋白SelW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45 d的IgY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可达1:51 200。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所制备的IgY抗体与SelW的亲和力较高。本试验成功构建并优化了SelW蛋白的原核表达系统,提高了SelW蛋白的表达量,获得了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SelW蛋白,制备的IgY抗体能特异性识别猪肌肉组织中的SelW,可用于检测猪组织中SelW的表达、预防硒中毒和缺硒性疾病的监测等,为进一步探究SelW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猪β-防御素是一种先天免疫小分子蛋白质,在宿主防御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不仅具有抗细菌和病毒的活性,还能通过连接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来调节免疫功能,抵抗病原体的感染。基于猪β-防御素的抗微生物活性及其免疫调节功能,其既可以作为提高免疫力的内在潜力,也可以开发成外源应用的抗生素替代品。本文将综述猪β-防御素的表达与分布、表达调控、生物学功能及其异源表达。  相似文献   

13.
昆虫缺乏获得性免疫,仅依靠先天免疫作为其防御机制。在昆虫的先天免疫中,肽聚糖识别蛋白(PGRP)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PGRP的发现、分类及其在昆虫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几个方面加以阐述。PGRP可以分为两类:长型(L)和短型(S)。不同类型的肽聚糖识别蛋白功能也不同。通过对肽聚糖识别蛋白的研究,可进一步了解昆虫的先天免疫,为特种经济昆虫养殖中的疾病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昆虫的免疫防御系统中,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起着主导性作用。采用RACE方法克隆了柞蚕的模式识别受体——β-1,3-葡聚糖识别蛋白的基因ApβGRP(GenBank登录号:JN880424)。序列分析表明:ApβGRP含有1 47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90个氨基酸;ApβGRP属于分泌型蛋白质,N端有17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具有βGRP保守性的糖苷水解酶活性结构域(Glyco_hydro_16)。系统进化分析显示ApβGRP与家蚕的βGRP-3属于同一个分支,序列相似度为71%。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柞蚕蛹经4种微生物(革兰阳性菌Bacillus subtilis、革兰阴性菌Escherichia coli Top10、病毒Antheraea pernyi nucleopolyhedrovirus、真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303-1A)诱导处理后,ApβGRP在蛹体表皮、脂肪体和血淋巴中均明显上调表达,但在生殖腺内的表达则无明显变化,该基因在中肠内仅被革兰阳性菌及真菌诱导上调表达,并且该基因对真菌的应答表达最显著,显示ApβGRP经不同微生物诱导后的表达水平以及在蛹体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推测ApβGRP因具有糖苷水解酶活性结构域能水解病原体的多糖,所以可以通过与微生物表面相关分子模式的结合而识别多种微生物,并调控相关的免疫通路,在柞蚕免疫系统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外源蛋白在柞蚕蛹-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表达系统的表达水平和稳定性,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克隆到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转移表达载体pApM748BE中,获得重组质粒DNA,与ApNPV DNA共转染樗蚕(Phi-losamia cynthiam)培养细胞Pc-01后,用末端稀释法筛选获得重组病毒ApNPV-Δph/egfp+。将该重组病毒感染柞蚕蛹,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GFP在柞蚕蛹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在柞蚕蛹感染重组病毒ApNPV-Δph/egfp+后6 d,EG-FP就有明显的表达;感染后12~18 d,蛹体液中的EGFP含量保持较高水平,以EGFP标准样品定量分析EGFP在柞蚕蛹体液中的表达水平高于1 mg/mL;感染后30~39 d仍可以检测到蛹体液中EGFP的表达,而且蛋白稳定。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作表达载体,可在柞蚕蛹中高效稳定地表达EGFP,并且EGFP在雌雄蛹间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牦牛日本血吸虫Sjp38MAPK重组蛋白的免疫效果,试验采用RT-PCR方法克隆出牦牛日本血吸虫Sjp38MAPK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0a(+)-Sjp38MAPK,转化到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采用SDS-PAGE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获得约为55 ku的重组蛋白rSjp38MAPK,表达的重组蛋白Sjp38MAPK能被感染日本血吸虫的阳性血清识别,具有免疫原性。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后,以临床分离的日本血吸虫尾蚴腹部贴片攻毒,发现重组蛋白免疫组能降低小鼠的减虫率和肝脏减卵率,可诱导产生特异IgG抗体,具有较好免疫保护效果。这为进一步研究Sjp38MAPK蛋白功能及研制基因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昆虫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可以通过抑制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调控机体的免疫防御反应。依据柞蚕中肠转录组数据库中一段编码serpin的CDS序列设计正、反向引物,以柞蚕幼虫总c DNA为模板克隆得到一段全长1 239 bp的序列,经序列分析后命名为Apserpin-6(Gen Bank登录号:MF944108)。该基因编码412个氨基酸残基,其中N端第1~17位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在C端第357~391位氨基酸之间有一个反应中心环,第374~375位丝氨酸之间是预测的蛋白质裂解位点。半定量RT-PCR检测Apserpin-6在柞蚕5龄幼虫脂肪体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血淋巴和头部组织的表达量次之,在中肠、丝腺和马氏管中的表达量较低。荧光定量PCR检测在受到柞蚕肠球菌(Enterococcus pernyi)、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以及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 nucleopolyhedrovirus)侵染后的柞蚕幼虫血淋巴中,Apserpin-6的表达量均明显上升。利用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的重组Apserpin-6蛋白,对柞蚕幼虫血淋巴中的酚氧化酶原(pro PO)和酚氧化酶(PO)活性进行体外抑制试验,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能够抑制pro PO的活性,但对PO活性没有影响。试验结果提示,Apserpin-6可能作为一种负调控因子参与调控柞蚕血淋巴对于病原菌的免疫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日本血吸虫编码Akt蛋白的cDNA并对编码该蛋白的cDNA进行了克隆和原核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日本血吸虫存在两个Akt蛋白。利用PCR将其中一个Akt蛋白催化功能域的编码cDNA进行了克隆,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对此蛋白片段进行诱导表达并进行了重组蛋白的纯化,将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抗体能被日本血吸虫Akt重组蛋白特异性识别。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利用PCR方法扩增乳源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nEBPS全基因,将其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鉴定正确后,转化BL21表达菌,经IPTG诱导获得了以可溶性表达的重组蛋白。通过NiNTAPurificationSystem纯化重组蛋白,纯化蛋白质量浓度为2.16g/L。纯化蛋白经免疫印迹检测显示重组蛋白能够被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血清识别,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间接EI,1SA测定抗体效价为1:25600,凝集试验测定抗体效价为1:128。  相似文献   

20.
通过PCR方法从重组质粒pGEM-ORF3扩增得到缺失N端疏水序列的基因片段dORF3(deleting ORF3)。将dORF3克隆至原核高效表达载体pGEX-4T-2,在E.coli BL21细胞中成功表达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重组蛋白GST-dORF3,表达产物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表达量为30.6%,Western-Blot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可被PRRSV阳性血清所识别。表达的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PRRS病毒次要结构蛋白GP3的免疫特性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