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研究供片蚌和育珠蚌对无核珍珠质量的影响,以三角帆蚌紫色选育系F5为材料,在插植无核珍珠前,测量了供片蚌和育珠蚌的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等生长性状,检测了供片蚌内壳色颜色参数L、a、b、dE。经过18个月育珠,测量了育珠蚌的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计算其特定生长率,检测了育珠蚌内壳色颜色参数L、a、b、dE,测量了育珠蚌所产无核珍珠的颜色、大小、圆度、光泽和产珠量。结果发现,供片蚌生长性状与所产无核珍珠大小、圆度和产珠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供片蚌内壳色与无核珍珠颜色相关性极显著(r=-0.400~0.376,P<0.01),供片蚌dE值越大所产紫色珍珠比例越高、dE值越小所产白色珍珠比例越高。育珠蚌特定生长率与所产无核珍珠大小、光泽和产珠量相关性极显著(r=0.237~0.516,P<0.01),相关程度为体重> 壳长> 壳宽> 壳高,育珠蚌特定生长率与所产无核珍珠圆度相关性极显著(r=-0.284~-0.256,P<0.01),相关程度为壳长>体质量>壳宽>壳高。育珠蚌内壳色与所产无核珍珠颜色、大小、圆度、光泽和产珠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综合各性状相关性分析,改良供片蚌内壳色可以改良珍珠颜色,改良育珠蚌的生长性状可以改良珍珠大小、光泽、圆度和产珠量。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三角帆蚌集约化养殖优质的饵料微藻,本实验采用单因子实验方法,探究投喂不同藻(小环藻、小球藻、二形栅藻、旋转单针藻和混合藻)对三角帆蚌生长、产珠性能和内壳珍珠层颜色的影响.结果显示,投喂不同藻对三角帆蚌的生长影响显著,投喂小环藻组三角帆蚌的体质量增重率、壳长、壳宽和壳高增长率最佳.二形栅藻组次之,但壳长增长率略高于...  相似文献   

3.
珍珠蚌5个群体不同阶段生长性能及外部形态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温室大棚早繁技术,获得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选育群体、武义养殖群体、鄱阳湖、洞庭湖野生群体,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养殖群体的子代,对1龄和2龄蚌的生长性能进行分析,并利用三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1龄蚌外部形态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珍珠蚌5个群体的养殖性能由高到低为:池蝶蚌群体选育群体鄱阳湖群体洞庭湖群体养殖群体。生长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与体质量相关程度由大到小为:壳长、壳宽和壳高。1龄时,影响珍珠蚌体质量的生长指标主要为壳长,2龄时,为壳长和壳宽。珍珠蚌生长后期壳宽对体重的影响比重加大,壳高与体重的相关性降低。三种多元分析结果显示,1龄时,池蝶蚌群体与鄱阳湖群体、洞庭湖群体以及养殖群体的外部形态存在较大的相似性,综合判别率较低,选育群体外部形态较前四者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优质的珍珠蚌插片组合,探究不同种类珍珠蚌相互插片后生长性状间的差异和相关性,以及各组合无核珍珠成珠率和大小的差异,利用三角帆蚌(S)、池蝶蚌(C)和褶纹冠蚌(Z)分别作为供片蚌和育珠蚌,获得9个育珠蚌组合,测量各育珠组合的体质量、壳长、壳高和壳宽,比较9个育珠蚌组合及3个未插片的三角帆蚌、池蝶蚌和褶纹冠蚌对照组在1年后生长性状的差异,对各生长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测量每个育珠蚌所产无核珍珠的数量和大小,计算成珠率和圆度,分析不同组合之间无核珍珠的差异。结果显示,无核育珠手术影响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以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为育珠蚌的组合生长性状均优于对照组,S-S育珠组合在以三角帆蚌为育珠蚌组合内生长最优,S-C和C-C育珠组合在以池蝶蚌为育珠蚌组合中生长最优,而以褶纹冠蚌为育珠蚌的组合插片后生长性状指标均小于对照组。其中除了池蝶蚌同种插片组合(C-C育珠组合)外,其余各育珠组合壳长与体质量间相关系数均高于其他生长性状间相关系数,C-C育珠组合壳宽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之间的插片组合(S-S、C-S、S-C和C-C育珠组合)及褶纹冠蚌同种插片组合(Z-Z育珠组合)成珠率较高(91.67%~100%)。S-S、S-C和C-C育珠组合所育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内处于中等。研究表明,无核育珠手术改变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不同育珠组合生长性能存在差异,S-S、S-C和C-C育珠组合插片后生长性能较好,成珠率高,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中处于中等,该结果为探索不同珍珠蚌生长性状差异和相关性及其所产无核珍珠成珠率、大小的比较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三角帆蚌选择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野生三角帆蚌种群为家系选育的基础群,采用家系选择和个体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对壳宽(SL)、体重(W)2个经济性状进行了遗传改良。选育群的子一代(F1)具有较为明显的综合选择优势,其子一代的个体选择比率达到了76.31%。选育群子一代的形态性状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均高于原种群的子一代,壳宽(SL)性状指标提高了25.00%、体重(W)性状指标提高了56.41%、绝对生长率快69.15%、单位产珠量提高了45.54%。选育群的形态结构更适于生产培育大、光、圆的淡水珍珠,其生产、育珠性能更优,可作为生产利用的种质孵化群体。  相似文献   

6.
育珠期三角帆蚌的生长及其与珍珠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三角帆蚌壳长、壳宽、蚌总重(整体湿重)、内脏团湿重、壳重和珍珠重等指标在5-11月间的逐月连续测定,研究了常规养殖模式下育珠期2龄三角帆蚌在主要生长季节的生长规律及其与珍珠生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珍珠重(PW)与壳长(SL)、壳宽(SW)的关系分别为PW=0.0008SL3.3946 (R2=0.6948)和PW=0.7809SW1.0227 (R2=0.6888);而珍珠重(PW)与蚌重(TW)、内脏团重(BW)和壳重(W)的关系分别为PW=0.0021TW1.5434 (R2=0.7337),PW=0.107BW0.9125 (R2=0.7158)和PW=0.0324W1.1259 (R2=0.7101);三角帆蚌总重(TW)与壳长(SL)、 壳宽(SW)的关系最适合用指数函数进行拟合,其关系式分别为TW=16.003e0.1681SL,(R2=0.7961),和TW=64.311e0.1372SW (R2=0.6822);而内脏团重(BW)和壳重(W)与壳长(SL)、壳宽(SW)的关系则适合为幂函数曲线拟合,关系式分别为BW=0.0188SL3.1427,(R2=0.6927);W=0.0656SL2.7721, (R2=0.8271)和BW=12.446SW0.8974 (R2=0.617);W=19.876SW0.802 (R2=0.7563)。本研究结果发现,珍珠生长与蚌总重、壳长和壳宽等外部测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显著,从而无须通过杀蚌取珠而直接通过这些外部生长指标的测定就能较好地了解珍珠的生长,更好地为珍珠养殖生产和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两种育珠蚌即池蝶蚌和三角帆蚌进行培育有核珍珠和无核珍珠生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池蝶蚌育珠性能明显优于三角帆蚌;池蝶蚌育珠蚌的成活率、所育珍蛛层厚度和珍珠质量均高于三角帆蚌的育珠蚌;至2005年4月,池蝶蚌育珠蚌的成活率、珍珠产量和所培育无核珍珠的3级、8、9、10mm以上珍珠比例都高于三角帆蚌的育珠蚌,显示出较大的经济优势和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8.
三角帆蚌蚌瘟病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角帆蚌蚌瘟病的防治技术潘炳炎,文仲芬(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无锡214081)三角帆蚌是我国淡水人工育珠中的优良品种,所产珍珠具有光泽好、珠粒圆的特点,但作为育珠用的三角帆蚌,在生产过程中因病害而大批死亡,给育珠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特别是三角帆蚌的蚌瘟病,...  相似文献   

9.
金梅 《内陆水产》2006,31(9):29-29
三角帆蚌,隶属于瓣鳃纲,真瓣鳃目,蚌科,帆蚌属,是中国特有的优质淡水育珠蚌。三角帆所产的珍珠产量佳,珠质细腻、光滑、色泽鲜艳、形状较圆,但珍珠生长比较缓慢。池蝶蚌与三角帆蚌同属帆蚌属(日本称为池蝶蚌属),是中国大陆近年来从日本、台湾引进的优良珠贝类。与三角帆蚌相比,池蝶蚌具有壳、珍珠层、外套膜较厚,珍珠质分泌能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橄榄蛏蚌各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影响肉质量的主要性状,随机选取40只3~4龄的野生橄榄蛏蚌,测量了壳长、壳宽、壳高、体质量(x1)、壳质量(x2)、高(x3)和肉质量(y)等7个数量性状,计算含肉率。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各数量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计算各性状对肉质量的通径系数与决定系数,并建立了回归方程。研究结果显示,橄榄蛏蚌的含肉率达到65.62%,是极具开发潜力的食用淡水贝类;橄榄蛏蚌各数量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体质量对肉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为0.983,是影响肉质量的主要因素,而壳长、壳宽、壳高、高与壳质量等性状对肉质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体质量间接实现的;体质量的综合决定效应为96.08%,是影响肉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具有育种意义;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各数量性状对肉质量的回归方程为:y=-18.548+0.690x1-0.442x2+6.804x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