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徽州雪梨中主要品种梨花粉对‘初夏绿’梨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金花早’、‘细皮’、‘木瓜’、‘回溪’、‘药梨’、‘溪源白’等6个徽州雪梨主栽品种的花粉,分别对‘初夏绿’梨进行人工授粉,分析不同果实的单果重、纵横径、果形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石细胞含量等品质指标。【结果】结果表明,不同花粉对‘初夏绿’梨果实的单果重、纵横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及石细胞含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回溪’授粉的果实单果重最高(316.57 g),果实纵横径较大;各授粉组合果实在果形指数上显著差异;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以‘药梨’授粉最高(12.04%);‘细皮’授粉时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低为0.052%,糖酸比最高为144.97;石细胞含量方面,‘金花早’、‘回溪’、‘木瓜’授粉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结论】通过梨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比较6个供试的授粉品种中,以‘金花早’及‘溪源白’授粉所得‘初夏绿’果实综合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从品种上解决南方梨早期落叶问题,引进国内新选育早熟砂梨新品种(系)3个、中熟砂梨新品种4个,分别与当地早熟砂梨主栽品种‘翠冠’和中熟砂梨主栽品种‘黄花’为对照,开展抗早期落叶砂梨新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3个早熟砂梨新品种中‘翠玉’抗早期落叶性强于‘翠冠’,‘新玉’‘苏翠1号’相当或弱于‘翠冠’,均难于表现出品种固有的产量水平与品质特点;‘晚翠’‘桐乡’‘良诸’‘鄂梨2号’4个中熟砂梨新品种(系)抗早期落叶性相当或强于‘黄花’,产量水平与品质特点表现俱佳,适宜作为‘黄花’更新换代加于推广。  相似文献   

3.
以8个砂梨品种翠冠、鄂梨2号、苏翠1号、翠玉、圆黄、黄金、秋月和爱宕为试材,对不同梨品种物候期、产量、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抗逆性和适应性进行调查研究与测试分析,并对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湖北省砂梨品种的花期集中在3月中下旬,翠玉、苏翠1号7月上旬果实成熟,翠冠、鄂梨2号7月中旬成熟,圆黄、黄金8月中旬成熟,秋月8月底到9月上旬成熟、爱宕9月下旬成熟。不同梨品种单株产量26.44 kg~43.73 kg,折合667m2产量2194.52 kg~3629.59 kg,高产的品种有爱宕、翠冠、圆黄,丰产稳产的有秋月、黄金、翠玉、鄂梨2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83 %~13.07 %,其中圆黄、秋月、翠冠、鄂梨2号、苏翠1号、黄金、爱宕含量较高;总糖含量最高的是圆黄和秋月,其次是翠冠、苏翠1号、黄金和爱宕,而翠玉的总糖含量较低;翠冠、翠玉的总酸含量均较低。果实中主要含有4种可溶性糖组分:果糖、葡萄糖、山梨醇和蔗糖,可溶性总糖含量平均值为79.59 mg.g-1,其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秋月>圆黄>爱宕>黄金>鄂梨2号>翠冠>苏翠1号>翠玉。果实中有机酸含量范围为2478.08 mg.kg-1~4821.65 mg.kg-1,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黄金>鄂梨2号>爱宕>圆黄>翠冠>秋月>苏翠1号>翠玉。翠冠、鄂梨2号、苏翠1号、翠玉在湖北省栽植表现早熟、品质好、效益好,可以作为早熟梨更新换代的品种,加大推广力度,提高优质早熟梨良种覆盖率。适当发展中晚熟梨品种,延长梨鲜果供应期。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外源硒肥对不同葡萄品种果实品质的影响,以第一年挂果的‘阳光玫瑰’、‘巨玫瑰’和‘夏黑’为试材,研究叶面喷施外源硒肥处理下,不同幼龄葡萄的硒含量、果实内在和外在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3个葡萄品种对硒元素的富集能力不同,品质亦有所差异。叶面喷施硒肥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葡萄叶片、枝条和果实硒含量,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含量和果肉硬度,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和单宁含量,从而改善果实品质;此外,外源硒肥可以促进‘夏黑’和‘巨玫瑰’果实单粒质量、单穗质量和产量的显著提高,但‘阳光玫瑰’的单粒质量、单穗质量和产量比对照却略有下降。综合比较,‘夏黑’和‘巨玫瑰’更适合富硒栽培。  相似文献   

5.
‘珍珠梨’为国内育成的极早熟梨品种,品质优良,经济价值较好。本文通过对珍珠梨的物候期、植物学特性、果实性状和适应性等引种表现进行观察,总结出了‘珍珠梨’在南京地区的栽培定植、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以及适时采收等主要栽培技术,为‘珍珠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栽培推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以‘华梨1号’梨为试材,于梨花露白的花蕾期和盛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PBO和40%氟硅唑处理,研究不同脱萼处理对‘华梨1号’梨果脱萼率、座果率、单果重、果形指数和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的PBO和40%氟硅唑处理对于‘华梨1号’梨幼果的萼片脱落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喷施12000 倍40%氟硅唑+600 倍PBO处理脱萼效果最为显著,幼果脱萼果率为92.53%;花朵座果率为97.58%,与清水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果形指数为0.89,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的果形指数,果形呈扁圆形,提高了果实的整齐度,改善了梨果外观品质;同时显著提高梨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了梨果的果肉硬度,提高了‘华梨1号’梨果实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分别以当地主栽早熟梨品种‘翠冠’和中熟梨品种‘黄花’为对照,在福建省建宁县建立区试园,对引进的梨早熟梨新品种‘新玉’、中熟梨新品种‘晚翠’进行区试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新玉’果实成熟于7月5-8日,单果重317.8g,极显著大于‘翠冠’,外观综合评价优于‘翠冠’;果汁、风味、类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翠冠’均无明显差异,品质综合评价均为上,作为早熟梨品种具有较大市场空间,但易感叶部果病害,早期落叶发生程度较重,持续丰产性较差,宜在海拔较高与管理技术明区域发展种植。‘晚翠’单果重达378.9g,极显著大于‘黄花’,外观综合评价与当地主栽中熟梨品种‘黄花’相当;果汁特多,果肉松脆,风味甜,品质综合评价为上,优于‘黄花’,且树势强壮,成枝力较高,中、长果枝结果能力和果台副梢连续结果能力均强,并较抗叶部病害,不易发生发生早期落叶现象,早果性与持续丰产性好,可在‘黄花’梨产区可作为更新换代品种加于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贵州‘玛瑙红’樱桃果实分级提供参考,对贵州省6个主要产区‘玛瑙红’樱桃进行随机采样,测定果实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通过相关性分析,对果实质量分级评价标准进行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玛瑙红’樱桃果实质量的主要范围为2.2-3.2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主要分布在11-15 %之间,单果重与可溶性固形物呈负相关关系,避雨栽培和‘开心形’树形能提高果实品质。建议‘玛瑙红’樱桃的果实单果重≥3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 %为一等果,单果重≥2.5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 %为二等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红美人’桔橙果实在浙江衢州地区的适宜采摘期和上市期,对‘红美人’桔橙果实10月以后的品质变化进行观测,进行了不同采摘期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红美人’桔橙果实的适宜采摘期为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品质表现为果实风味口感好,尤其是化渣性特佳、有果冻感。上市期以11月中旬至翌年的1月下旬 ,过早则果实风味不浓、香气不足及化渣性不突出,体现不了‘红美人’的极致口感,失去了该品种的辨识度。2月以后上市,果实易出现陈味,其鲜味受影响,影响作为高档柑桔果实的品质内涵。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省安宁市‘彩云红’梨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期果实在常温贮藏条件下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期2(盛花后165 d)果实着色较好,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和固酸比相对较高,果实酸度低,品质较佳。因此,云南安宁地区‘彩云红’梨适宜采期为8月20日前后,即果实生长发育期约为165 d左右采收为宜,其采收成熟度指标为:果皮底色为黄绿色,果实硬度不低于5.00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低于13.00%。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果袋颜色对种间杂交黄肉新品种‘金艳’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生产上提供可选的果袋,从而达到提质增效。选取5种不同颜色果袋对黄肉猕猴桃品种‘金艳’果实进行套袋,对采收与软熟时果实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套袋处理较对CK均能显著提高果实光洁度、商品果率;软熟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是JY-5处理,达到了17.15%,套袋能显著降低果实硬度,促进果实提前成熟,所有处理的硬度和可滴定酸在后熟阶段呈连续下降趋势;可溶性总糖在后熟过程中呈直线上升趋势,不同颜色套袋对果实的维生素C影响较大。综合果实品质及采后贮藏期间果实腐烂情况等因素,JY-5处理对‘金艳’猕猴桃果实套袋品质最好,JY-4处理果实品质最差,JY-2处理对果实在常温贮藏性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三种常用果袋对‘黄花’梨果实进行套袋处理,检测不同时期果皮色素含量、色差及果形指标,综合利用徒手切片和显微镜观测分析不同处理后果点大小、密度及其形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三种套袋处理后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亮度和饱和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果实成熟期间果皮色差a*值与叶绿素a、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且与叶绿素b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L*值与叶绿素a、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此外,套袋对果形无显著影响,但是对果点形态影响较明显,果点首先从其外缘进行环状破裂,果实发育后期果点呈中心至外缘的辐射状破裂。其中外黄内黑双层果袋处理使果点破碎程度最高,果面光滑均一,对改善‘黄花’梨果实的外观品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适于翠冠梨常温货架期的合理采收期,以翠冠梨为试验材料,在常温贮藏条件下模拟货架期,研究在常温货架条件下不同采收期对翠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货架初期,采收期Ⅰ的翠冠梨果实Vc和TSS含量显著低于采收期Ⅱ与采收期Ⅲ;货架中期,采收期Ⅲ的翠冠梨其果实失重率、腐烂率、呼吸强度以及Vc和TSS含量的降解速率显著高于采收期Ⅰ和采收期Ⅱ的;在货架后期 ,失重率、腐烂率和呼吸速率和均为采收期Ⅲ>采收期Ⅱ>采收期Ⅰ,色差指数和硬度三者无显著差异,Vc含量采收期Ⅲ和采收期Ⅱ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高于采收期Ⅰ,TSS和TA含量采收期Ⅰ和采收期Ⅱ显著高于采收期Ⅲ。综合各项指标,采收期Ⅱ的果实货架期品质优于采收期Ⅰ、Ⅲ的果实,为较适宜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不同外源钙制剂在采前处理后对‘红阳’猕猴桃果实品质及贮藏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CaCl2、Ca(NO3)2、氨基酸钙和糖醇钙等4种钙制剂以不同浓度在果实采收前进行喷施,研究不同钙制剂对‘红阳’猕猴桃可溶固形物、总糖、总酸、Vc、果实中钙含量、贮藏后品质变化及腐败率等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合‘红阳’猕猴桃在实际生产中运用的钙制剂种类和施用浓度。其结果表明,1.0%的CaCl2能提高‘红阳’猕猴桃果实的可溶固形物、总糖、Vc含量,减少在贮藏过程中果实的霉变率,其效果优于其他3种钙制剂。该研究结果对‘红阳’猕猴桃采前外源钙制剂的施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瑞香红’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优质晚熟苹果新品种,近年来广受好评。为探讨该品种的适宜栽培区域,本研究从全国范围内选取了五个不同产地的盛果期果园进行采样,对果实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瑞香红’果实品质差异较大,但各产地果实的果形指数无显著差异,均可达到1.02左右,均表现该品种的高桩特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白水和云南红河两产地的‘瑞香红’综合品质较好,主要表现为果个大,单果质量重,硬度适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固酸比高;而山西临猗产地的果实综合品质较差,主要表现为果个小,单果质量轻,酸度大,固酸比小。本研究可为相似条件下引种‘瑞香红’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10年生美味猕猴桃良种‘金魁’(Actinidia deliciosa ‘Jinkui’)为试材,分别于盛花期和幼果发育期(盛花后20d)对其结果枝进行不同环剥宽度(被剥结果枝直径的1 /1、1 /2、1 /3、1 /5和1 /6)处理,以探讨不同环剥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可为猕猴桃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环剥处理的‘金魁’猕猴桃果实品质差异较大。同一时期进行不同宽度环剥处理时,以宽度为结果枝直径1/2和1 /1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Vc、干物质、固酸比和糖酸比显著高于对照。而同一环剥宽度不同时期处理时,结果枝直径1/6的处理盛花期能显著提高果实单果质量和糖酸比,幼果发育期处理效果却不明显。综合考虑环剥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大小、产量、果实品质和营养回流等方面的影响,生产上可以在盛花期或盛花后20d左右对‘金魁’猕猴桃进行结果枝直径1 /2宽度的环剥处理以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7.
摘要:以葡萄晚熟品种‘魏可’为试材,分析了6种不同袋型内微环境的温湿度变化规律以及对果实品质和裂果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袋内果实糖酸比较高,日本OP袋较低。套袋对果实单果重和大小影响不显著。对于果实裂果现象,微孔袋和双层黑袋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日本OP袋及塑料袋效果最差。综合比较,对于易发生裂果现象的‘魏可’葡萄,套微孔带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引进翠玉、翠冠、玉冠、金蜜、玉绿、鄂梨2号等6个梨品种在湘西进行引种试栽。结果表明:翠玉果实经济性状好,丰产性强,留树期较长,可在本地区作为主推品种;翠冠果实内质好,但果面有锈斑,通过套袋可以改善,可在本地发展;玉冠8月上旬成熟,可填补本地区梨产品空档期,且丰产稳产性强,鄂梨2号品质优,风味独特,可适当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蜂糖李’产量,改善果实品质。本研究以9年生‘蜂糖李’为试材,研究了4个负载量水平,即201~400个果实/株(T1)、401~600个/株(T2)、601~800个/株(T3)和800个/株以上(T4)对其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负载量的增多,产量随之增加,而单果重和果实品质则降低。其中单株负载量在601~800个,果实的整齐度最佳,产量为27.76kg/株,显著高于T1和T2;T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达19.63%,糖酸比44.98,维生素C含量为3.32 mg?(100g﹣1),产量和品质表现良好。合理的负载量能提高‘蜂糖李’的产量和品质,单株控果量在601~800个间最适宜。  相似文献   

20.
‘金艳’猕猴桃是江西省近年广泛引种的一个黄肉猕猴桃品种,为了解其引种表现及合理科学地进行栽培管理,本研究从江西省宜春市、赣州市、上饶市等几个‘金艳’猕猴桃栽培面积较大的产区采集样品,对其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金艳’猕猴桃的外观品质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果形指数差异相对较小,果实均呈长圆柱形。内在品质同样具有较大差异,产自寻乌县的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含量、抗坏血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为所有产区中最大;产自奉新县的果实具有较高的果实硬度与糖酸比,其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为所有产区中最小。综上可知,产自寻乌县的‘金艳’猕猴桃果实品质综合表现相对较好,表明‘金艳’猕猴桃比较适宜在江西省赣南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