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同德县尕巴松都镇奶牛结核病进行了血清学检测.在被检的225头奶牛中,共检出阳性牛4头,阳性率为1.78%(4/225);其中荷斯坦奶牛的阳性率为1.33%(3/225),当地黄牛的阳性率为0.44%(1/225).检测结果分析,该镇荷斯坦奶牛的阳性率比当地黄牛的阳性率高,差异性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2007-2012年(2009年未统计)奉贤地区19家规模化奶牛场进行结核病检测,结果显示:几年来共检测奶牛结核病93179头次,其中检出阳性牛86头、可疑牛1774头,经两次复检判定为阳性的有30头,占所有可疑牛的1.7%,其转为阴性率相当高。因此应重视奶牛复检工作,分析原因,减少误判率。  相似文献   

3.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在所有的易感动物中奶牛的易感性最强。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都可以引起奶牛发病。随着奶牛养殖业的不断扩大 ,对奶牛结核病的检疫也更加重要。笔者近期对双城市2个奶牛场进行了结核病的检疫 ,现报告如下 :奶牛场1:奶牛存栏16头 ,犊牛9头 ,检出结核病阳性牛2头 ,可疑感染牛3头 ,其中包括1头犊牛 ,其余为健康牛。奶牛场2 :奶牛存栏数30头 ,犊牛12头 ,检出结核病阳性牛4头 ,可疑感染牛4头 ,其中包括2头犊牛 ,其余为健康牛。1检疫的方法和步骤1.1材料准备游标卡尺、注射器、…  相似文献   

4.
对青海省海北州西海镇的30头黑白花奶牛和20头黄牛的唾液钠、钾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黑白花奶牛唾钠为98.63mmol/L,唾液钾为16.87mmol/L, 钠/钾之比为6.68/1;(2)黄牛唾液钠为121.6mmol/L,唾液钾为16.41mmol/L,黄/钾之比为10.97/1;(3)黑白花奶牛和黄牛的唾液钠含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首先应用皮内变态反应对10200头奶牛进行结核病检测,然后应用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对前者检测出的阳性牛和可疑牛再次进行结核病检测,比较两者的阳性符合率。结果显示,应用皮内变态反应共检测出结核病阳性牛96头、可疑牛4头;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检测皮内变态反应呈阳性的96头奶牛,结果为阳性牛94头、阴性牛2头,而检测皮内变态反应为可疑的4头奶牛,结果全为阳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7.92%(94/96),虽然皮内变态反应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且费时、费力,但考虑到γ-干扰素试剂盒比较昂贵,建议用皮内变态反应作为初筛试验,γ-干扰素试验用于初筛阳性样品的复核,以提高结核病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人牛结核病互感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人牛结核病互相传播的关系,对2800头育肥黄牛做了结核菌素试验,发现结核菌素阳性牛9头,结核感染率为3.21‰;在对4250头屠宰黄牛中,肉眼观察确定牛胸内淋巴结核病灶62头,检出率1.46%,其中细菌培养阳性的30头,占0.71%,病理组织学确诊结核病灶48头,占1.13%。有29株可做菌型鉴定,菌型鉴定结果是:牛型14株(67%),非典型分支杆菌5株(24%),人型2株(9.5%);另外对63头结核菌素阳性奶牛牛乳做细菌学培养检查,培养阳性24株,其中有16株可做菌型鉴定.全部为非典型分支杆菌;为了解结核病人茵型分类情况,在人的痰液中培养阳性的99例肺结核病人中,有47例可供做茵型鉴定,发现牛型结核5例,占10.6%,明显高于全国4.2%的水平。说明通辽地区牛结核对人群结核病的影响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采用PPD皮内注射法对全县26个专业户饲养的123头奶牛进行结核病检疫,检出阳性反应牛9头,可疑反应牛4头,检出率为11.5%。对阳性和可疑反应牛用牛、禽两型提纯结核菌素作对比试验,并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皮下注射法、副结核菌素皮下注射法做了病原鉴别试验。结果表明,永靖县奶牛结核病检出率高,呈逐年上升趋势;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牛型和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占91.7%,而禽型结核菌感染率仅占8.3%。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采集自北京地区的94份奶牛血清(随机采集)和河北地区的55份奶牛血清(有流产史奶牛),进行Neospora caninum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发现,北京地区随机采集的奶牛血清N.caninum抗体阳性率为18.1%(17/94),河北地区有流产史的奶牛N.caninum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3.6%(13/55)。采用牛奶记录体系(DHI)对北京地区17头N.caninum血清抗体阳性牛进行了日产奶量、乳中蛋白率和乳脂率的测定,并与同群牛中134头阴性牛比较。结果表明,N.caninum血清抗体阳性牛日产奶量比阴性牛降低9.7%,乳中蛋白率和乳脂率分别降低20%和15.4%。初步证明N.caninum血清抗体阳性奶牛产奶量降低及奶品质的下降。对不同N.caninum抗体滴度阳性牛的泌乳期主要生产性能比较发现,其生产性能的变化与抗体滴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奶牛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近年来,杭州市对奶牛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加强检疫、建立奶牛户口管理制度和建立奶牛结核病隔离饲养场等综合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奶牛“二病”的发生,加快了牛群健康化步伐。现全市存栏奶牛14000多头,检出结核病阳性牛110头,阳性率为1%;检出布氏杆菌阳性牛15头,阳性率为1.5%,达到了牛群健康化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和流行性牛白血病(BL)的流行情况,从重庆市辖区内11个区县(自治县)采集奶牛、黄牛、水牛血清共;369头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HLISA)检测IBR和BL抗体。结果从部分区县(自治县)检测出阳性样品,IBE阳性率介于2.70%~20.00%之间,总阳性率为4.61%;奶牛、黄牛、水牛总阳性率分别为5.34%、4.92%、0%。BL阳性率介于2.70%~52.50%之间,总阳性率为12.20%,奶牛、黄牛、水牛总阳性率分别为20.87%、1.64%、0%,提示该病在我市奶牛和黄牛牛群中存在,污染较广,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自1997年牛、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防制达到“控制区“标准后,玉树州在继续加强动物检疫,病畜淘汰和部分地区畜间检疫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布病监测和防制效果考核。2004-2006年玉树州六县先后用试管凝集反应法抽检牛22752头,羊36171只,其中:玉树县抽检牛4349头,检出阳性牛7头,阳性率为0.16%。抽检羊6107只,检出阳性羊2只,阳性率为0.03%;称多县抽检牛4148头,检出阳性牛5头,阳性率为0.10%。抽检羊6865只,检出阳性羊6只,阳性率为0.08%.  相似文献   

12.
应用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法对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双柏、姚安、元谋4县(市)的412头黄牛进行了结核病的检测,检出阳性牛12头,阳性率2.91%;检出可疑牛18头,占检测数的4.37%。  相似文献   

13.
笔者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5425头奶牛进行结核病监测检测,然后间隔42d对前者检测出的阳性牛或可疑牛再次进行结核病检测,比较前后两次的阳性牛或可疑牛符合率.结果显示,前次应用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共检测出结核病阳性牛或可疑牛共计142头;再次检测呈阳性或可疑的142头奶牛中,结果仍为阳性牛121头.结果表明,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假阳性率约为14.8%(21/142),建议用皮内变态反试验监测检测奶牛结核病时,对检测出的阳性牛开展1次复核,以提高结核病检测的准确性和降低养殖业主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2003年3月18日,宁夏灵武市动物检疫站对辖区某奶牛场进行结核病监测,共检测奶牛156头,检出结核阳性牛26头,阳性率达16.7%。如此高的阳性检出率,在宁夏乃至全国实属罕见。由于结核病是人畜共患病,其病原可通过多种途径在人畜间传染。为控制该场奶牛结核病的蔓延,宁夏农牧厅、灵武市  相似文献   

15.
柳州市奶牛结核病检测方法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皮内注射结核提纯菌素方法,对柳州市2004~2007年的8304头(次)奶牛进行结核病检疫监测,检出结核阳性病奶牛55头,占总检测牛数0.66%。从检疫情况分析,奶牛结核病呈波浪状,零星散发,老疫点出现反复发病,新疫点多为新建牛场的散养户。表明我市奶牛结核病的防治形势仍然严峻。  相似文献   

16.
牛γ-干扰素EIA与TST检测牛结核病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牛γ-干扰素EIA(酶免疫分析)与结核菌素皮内试验(TST)两种方法对某奶牛场中182头奶牛进行牛结核病的检测,并对牛γ-干扰素EIA与TST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TST检出阳性123份、可疑20份、阴性39份,牛γ-干扰素EIA检出阳性58份、阴性124份,TST的阳性率大于牛γ-干扰素EIA,EIA与TST相比,敏感性为30.30%、特异性为82.05%、符合率为39.56%。  相似文献   

17.
变态反应检测水牛结核病标准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水牛与黄牛、黑白花牛的皮厚,探索出水牛皮厚与结核菌素(PPD)敏感性的关系,进而说明应用现行牛结核检测标准检疫水牛阳性率过高,需建立水牛PPD检测标准。本试验对广西不同地区牛场不同年龄段的水牛、相同年龄段的水牛与黄牛、黑白花奶牛的皮厚及注射结核菌素前后皮厚差进行比较,水牛PPD不同用量单位的对比,并将PPD检测判为可疑或阳性的水牛样品应用γ-干扰素方法及PCR法进行对比检测。结果对1~2岁、3~4岁和5~7岁组的水牛共1 240头、黄牛487头、黑白花牛1 284头进行测试比较,水牛的皮厚及注射结核菌素后的皮厚差远远大于黄牛和黑白花牛的皮厚差,差异显著(P0.05);对不同年龄段的水牛共1 467头的皮厚及注射结核菌素后的皮厚差进行测试,不同年龄段的水牛的皮厚及注射结核菌素后的皮厚差差异不显著(P0.05);对注射不同用量的PPD进行比较检测,水牛最佳PPD用量为2 000 U;对经PPD变态反应检测判为可疑或阳性的水牛共148头,采用γ-干扰素ELISA和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只有1份皮厚差超过11.0 mm的样品应用γ-干扰素ELISA检测为阳性,其余应用这两种方法检测都为阴性,进一步证明现行牛结核检测标准不适用于水牛,急需针对水牛的结核检测标准的出台。  相似文献   

18.
采用提纯结核菌素(PPD)皮内注射发生变态反应,用4年时间对瑞安市7013头荷斯坦花奶牛进行结核病检测,判断有无感染。结果共检出结核病阳性牛300头,年平均阳性率为4.28%。同时,通过对阳性奶牛采用严格的处置净化措施,使该市奶牛结核病的阳性率在4年间从7.13%下降至1.40%,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按国标方法,采用牛型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石河子地区某奶牛场荷斯坦奶牛进行结核病检疫,被检奶牛2700头,检出结核病阳性奶牛72头,阳性率2.67%。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部分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的流行情况,从重庆市辖区内11个区县(自治县)采集奶牛、黄牛、水牛血清共;369头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BVD/MD抗体。结果从9个区县(自治县)检测出阳性样品,阳性率介于8.33%~50.00%之间,总阳性率为22.49%;规模奶牛场、散养奶牛、散养黄牛、散养水牛的阳性率分别为42.16%、9.62%、21.31%、9.76%。提示该病在我市各种牛群中存在,污染较广,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