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广西猪细小病毒与PRRSV、CSFV、PCV2、PRV混合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PCR技术,对广西南宁、玉林、贵港、柳州、钦州和桂林6个市的10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的141份病猪组织样品进行猪细小病毒(PPV)的检测;同时,对鉴定为PPV阳性的样品进行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伪狂犬病毒(PRV)的检测,以确定猪群中PPV与其它病毒混和感染情况。结果,所有样品诸病毒的阳性检出率达17.73%(25/141);流产胎儿PPV阳性率为19.57%(9/46),繁殖障碍母猪扁桃体的PPV阳性率为17.74%(11/62),发病断奶仔猪组织病料的PPV阳性率为15.15%(5/33),PPV与PRRSV、CSFV、PCV2和/或PRV4种病毒均有混合感染现象,混合感染样品占PPV阳性样品的48.00%(12/25)。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利用PCR的方法,对川渝地区2009年2-7月期间发病的9个猪场,共62份病料进行了猪细小病毒(PPV)的检测,结果显示重庆地区的3个猪场的病料为阳性,在四川省猪场中未检测到阳性病料。说明目前重庆地区发病猪群中猪细小病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病原。  相似文献   

3.
猪细小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细小病毒 ( PPV)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之一 ,是由 Mayr和 Mahhel( 1 966)进行猪瘟病毒组织培养时发现的 ,并认为是细胞内潜伏感染的病毒。 1 967年 Cartwright等从不妊娠、流产和产死胎猪中分离出 PPV,首次证明了该病毒的病原作用。近年来 ,PPV感染呈扩大趋势 ,给全球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内 1 983年首次在上海分离到该病毒 ,此后全国各地均有本病发生的报道。1  PPV病原特性1 .1 病毒结构PPV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 ,外观呈六角形或圆形 ,二十面体等轴立体对称 ,无囊膜 ,平均直径 2 0~ 2 6nm,分子量为 5 .3×…  相似文献   

4.
从东北地区采集的150份猪肺脏样品中,检测出3株猪细小病毒毒株。根据PPV7标准株NCBI登录号KU563733设计3对引物,对3个病毒株的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将测序结果依次进行拼接,获得3个病毒株的NS1和CP基因序列,然后进行序列的同源性比对及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3个毒株的NS1基因序列与经典PPV7毒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4.4%~95.2%、94.1%~95.1%和93.5%~94.3%;CP基因序列与经典PPV7毒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9.6%~91.8%、89.8%~92.0%和89.6%~91.7%。通过进化树比对分析,确认3株PPV毒株为PPV7亚型。通过对其他病毒进行检测,发现PPV7与PCV2、PPV2的混合感染率较高。该分析结果为我国东北地区猪病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用ELISA检测猪细小病毒(PPV)血清抗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差速离心、透析、聚乙二醇(PEG)浓缩方法纯化猪细小病毒(PPVDK7113)制备抗原。用纯化的PPV抗原包被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建立了检测PP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6.3μg/ml,被检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200。用建立的ELISA检测山东、东北、广东等地的426份血清,结果阳性率为36.2%。与华中农大病毒室提供的猪细小病毒乳胶凝集试验试剂盒相比,其结果符合率为98.6%。通过阻断试验、交叉试验,说明本方法在特异性上达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且易于操作,适用于血清学定性诊断、检疫和大规模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6.
新购试验豚鼠猪细小病毒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室长期从事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的研究,最近向某实验动物中心购买6只豚鼠准备用于PPV相关试验.在试验之前我们用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检测这些豚鼠的PPV抗体.经检测发现这6只豚鼠的PPV抗体全部阳性,现将检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猪细小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一种自主型细小病毒,是引起母猪产畸形胎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头胎怀孕母猪感染PPV之后可引起繁殖障碍,主要表现为流产、不孕、产死胎和木乃伊胎等,给养猪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PPV、猪圆环病毒(PC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一直是猪病研究的热点,最近研究发现PPV在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猪细小病毒2型(porcine parvovirus type 2,PPV2)是2001年首次在缅甸发现的新型病毒。为深入了解四川省绵阳市PPV2感染及遗传变异情况,使用普通PCR对采自4个地区10个规模化猪场的296份临床病猪血清样本进行了核酸检测,并对其中1份阳性样品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PPV2检出率为1.69%(5/296);阳性样品(PPV2-11-MY)全基因组长度为5 506 bp,与12个PPV2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3.96%~99.30%,氨基酸同源性为52.50%~73.80%;存在3处氨基酸高变区域,分别位于91~218 aa、513~626 aa和776~1 065 aa;该毒株同源性最接近我国江苏省毒株MW853949.1。本研究不仅丰富了PPV2流行病学数据,为后续疫苗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PPV2致病机理及毒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大理地区猪细小病毒(PPV)感染的情况,从大理地区58个散养户采集了243份猪血清,采用间接ELISA方法对血清样本进行细小病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43份猪血清中抗PPV抗体阳性率为85.60%,表明大理地区散养户猪群细小病毒病已经普遍流行,结果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猪细小病毒(PPV)、猪伪狂犬病毒(PRV)和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等3种病毒基因序列,对各病毒基因区进行同源性分析,确定PPV VP2、PRV gB、PCV2 ORF1基因的保守区为各病毒的诊断靶序列.在建立各病毒单重PCR技术的基础上,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了三种病毒的多重PCR技术.用78份临床病料对本研究多重PCR技术和单重PCR技术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总符合率为97.4%以上.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为PPV、PRV和PCV2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建立能同时检测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和猪源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的二重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PPV VP2基因和EMCV 3D基因序列,利用Premier 5.0软件设计出PPV和EMCV的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能同时特异性检测PPV和EMCV的二重PCR方法,PPV和EMCV的敏感性检测极限分别达7.62和1.22×10-1 pg/μL。通过对临床36份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二重PCR检测方法敏感、特异,适合于临床检测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AMP),建立了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的猪细小病毒(PPV)检测方法.该方法针对猪细小病毒非结构蛋白(NS-1)基因保守区域设计6条特异引物,在63℃的等温条件下45 min即可完成反应.最低检测限量为10拷贝的PPV目的基因,比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敏感100倍,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以钙黄绿素和Mn2+作为荧光指示剂,可快速、直观判定反应结果.通过对149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比较,LAMP与PCR检出阳性样本数分别为33份和27份,表明LAMP方法阳性检出率高于PCR.  相似文献   

13.
猪细小病毒7型(PPV7)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新型PPV。目前,缺乏更为高效的针对PPV7的检测方法,为了建立能够快速检测PPV7的方法,本研究根据PPV7 NS1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经过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初步建立了一种便捷、灵敏、能够快速准确检测PPV7的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以及与SYBR Green Ⅰ qPCR检测方法的符合率进行检测与对比。结果显示,该方法除对PPV7的基因组DNA有特异性扩增,对猪伪狂犬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轮状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及PPV1核酸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较强。该方法对重组质粒标准品检测限为1.76拷贝/μL,而常规PCR方法检测限为1.76×102拷贝/μL,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敏感性较高。该方法对不同浓度质粒标准品的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7%,重复性较好。利用本研究建立的qPCR方法和SYBR Green Ⅰ qPCR方法对采自福建地区的150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检...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同时快速检测猪细小病毒2型(PPV2)、猪细小病毒3型(PPV3)、猪细小病毒6型(PPV6)的方法,本研究根据PPV2、PPV3、PPV6各自的NS基因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能同时检测上述病原的多重PCR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PPV2、PPV3、PPV6的基因组DNA均能有效扩增,对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毒(PRV)、副猪嗜血杆菌(HPS)、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的核酸均无特异性扩增,特异性较强;对PPV2、PPV3、PPV6的重组质粒最低检测限分别为4.32×10^3拷贝/μL、9.62×10^3拷贝/μL、4.25×10^3拷贝/μL,与其他研究者已建立的单一PCR检测结果一致,敏感性较高。利用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25份可疑临床样品检测,同时利用文献报道的单一PCR方法检测,二者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方法为检测PPV,及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调查引起猪群繁殖障碍的疫病因素,进行了繁殖猪群的乙型脑炎(JEV)、伪狂犬病(PR)、细小病毒(PPV)、布鲁氏菌病和猪瘟(HCV)免疫抗体的血清学监测.结果表明当地猪群的繁殖障碍至少与乙型脑炎(JEV)、伪狂犬病(PR)、细小病毒(PPV)引起.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遵义地区7个县(市)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271份猪血清样本进行猪细小病毒(PPV)感染、圆环病毒(PCV)感染、伪狂犬病(PR)的血清学检测.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80%(13/271)、4.06%(11/271)、4.43%(12/271),规模化养殖场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散养户,表明该地区猪存在着PPV、PCV和PRV的感染,应认真做好监测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酒泉市猪细小病毒病感染血清学检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1个未经猪细小病毒(PPV)疫苗免疫的种猪场采血清150份,经乳胶凝集试验(LAT)检测,在7个猪场检出猪细小病毒抗体,检出阳性血清24份,平均阳性率16%。  相似文献   

18.
用猪细小病毒(PPV7909)免疫Balb/C小鼠,融合其脾细胞和SP_2/O骨髓瘤细胞,筛选出4株分泌抗猪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E_1、E_6、G_9、D_4)。经ELISA和IFA测定表明,D_4只分泌抗PPV7909单克隆抗体。用以建立检测猪细小病毒抗体的ELISA,与HI进行比较,其符合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很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采用多重PCR方法,对来检于贵州省清镇市某猪场送检病料进行猪病毒性疫病的病原快速检测,诊断结果表明该例患病猪为猪细小病毒(PP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3种病毒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规模化养猪场繁殖障碍性疾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乳胶凝集试验(LAT),对贵州省4个地区6个规模化猪场240份血清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细小病毒(PP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及猪圆环病毒2型(PCV2)抗体水平检测。结果:CS-FV、PPV和PRV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4.2%、77.9%和59.2%;PRRSV、PCV2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4%和32.5%。上述结果表明,猪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和猪瘟免疫效果比较理想,但6个规模场存在PRRSV和PCV2混合感染,应引起各养殖场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