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从江苏九个蛋鸡场47忌疑似大肠杆菌病的病,死鸡的肝,脾,心包液,腹水,输卵管,脑实质,眼球液中分离鉴定出23株大肠埃希氏菌,分离率为48.94%。对其中17株进行血清型鉴定,共有11种血清型,其中O20,O78,及O89较为多见,分别占待检菌株的11.77%,17.65%和11.77%,其余为O9,O18,O26,O30,O36,O88,O131及O149,其中O9。O19,O30,O36,O13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兰州市及其近郊6个鸡场时有疑似大肠杆菌病病例发生,L鸡场的一批雏鸡1月龄时死亡率高达36%。近年来分离的279株肠道杆菌,其中2/3为大肠埃希氏菌。L鸡场分离的53株大肠埃希氏菌中,O_1型占15.09%,O_2型占37.74%,O_(78)型占22.64%;5只雏鸡分离到两种血清型。一些菌株对小鼠和小公鸡有较强的致病力。制备的铝胶灭活苗对控制本病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摸清内蒙古自治区鸡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血清型及其它生物学特性而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内蒙古自治区七个盟市的九个具有代表性的养鸡场中从死鸡胚和死雏鸡中分离到203株大肠埃希氏菌。死胚的分离率平均为20%,雏鸡为35%。经血清型鉴定发现所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分别属于O_8、O_(78)、O_(15)、O_(113)、O_(26)、O_(149)、O_2、O_(20)、O_(91)、O_(111)、O_(29)血清型,其中以O_8和O_(78)分布最广,上述血清型中除O_(149)无致病性外,均属于鸡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  相似文献   

4.
为了摸清鸡源大肠埃希氏菌的菌毛与致病性的关系而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我们从内蒙古自治区7个盟市9个具有代表性的养鸡场死胚和死雏鸡中分离到的203株大肠埃希氏菌中选择了13株有致病性和2株无致病性的菌株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通过观察发现,我们所分离到的鸡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菌株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均能形成菌毛,而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未能形成菌毛。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岳阳市鸡源性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湖南省岳阳市周边8个养鸡场收集病料,从中分离出169株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岳阳市周边鸡源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血清型为:O78(41株)、O1(35株)、O2(22株)、O55(16株),共占总待检菌株的67.4%,占定型菌株的80.9%。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江苏部分地区牛源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blaCTX-M的流行情况,2019年对江苏部分地区奶牛场和肉牛场分别采集159份肛拭样品、121份肛拭与粪便样品.采用麦康凯琼脂、PCR等方法对大肠埃希菌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利用耐药基因测序检测blaCTX-M.结果 表明:280份样品中共分离到231株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82.5%,其中肉牛源94株,奶牛源137株.231株大肠埃希菌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为45.0%%;其次为复方新诺明(44.1%)和氨苄西林(38.5%),对头孢唑啉、链霉素、氯霉素、氟苯尼考和萘啶酸的耐药率在10%~20%之间,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磷霉素耐药率均小于10%,对美罗培南、多黏菌素和阿米卡星全部敏感.除头孢噻肟外,肉牛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均高于奶牛源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尤其是萘啶酸和复方新诺明(P<0.01).18株头孢噻肟耐药菌株(7.8%)携带blaCTX-M基因,主要为blaCTX-M-55(n=9)和blaCTX-M-15(n=5),此外还检测到blaCTX-M-64、blaCTX-M-14、blaCTX-M-27和blaCTX-M-65.10株大肠埃希菌可成功将blaCTX-M基因转移至大肠埃希菌C600中.综上所述,江苏部分地区牛源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肉牛源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奶牛源严重;牛源大肠埃希菌携带blaCTX-M基因,以blaCTX-M-55为主.  相似文献   

7.
为调查甘肃地区大肠埃希菌对新生羔羊腹泻的致病性及其耐药性,从甘肃省8个养殖场采集新生腹泻羔羊粪便92份。采用16S rDNA扩增结合微生物鉴别培养技术对病料中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随机选取分离的6株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并采用Kirby-Bauer纸片琼脂扩散法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从92份病料中分离得到21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选取的6株菌均有一定的致病性,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地的大肠埃希菌对羊场常用的多种抗生素耐药。表明大肠埃希菌仍是引起甘肃地区新生羔羊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而且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8.
水产品中大肠菌群超标现象较为常见,为了更好地控制水产品中微生物安全,对湛江部分水产品中的大肠菌群进行分离、鉴定和分类研究。2012 年11 月耀2013 年1 月,从湛江地区采集及获得的55 份大肠菌群阳性水产品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65 株菌,通过常规生化鉴定和VITEK2 系统鉴定,最终确定63 株分别属于8 种大肠菌群,其中弗氏柠檬酸杆菌24 株、大肠埃希氏菌14 株、阴沟肠杆菌13 株、肺炎克雷伯氏菌7 株、其他大肠菌类型5 株,分别占菌株鉴定总数的38.10%、22.22%、20.63%、11.11%、7.93%,另有2 株细菌未鉴定出所属大肠菌类型。不同种类水产品均检出弗氏柠檬酸杆菌;冻罗非鱼片大肠菌群主要为弗氏柠檬酸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占本样品检出菌株的77.27%;而鲜活对虾和贝类大肠菌群类型主要为弗氏柠檬酸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占本类样品检出菌株的65.79%;对于冷冻水产品,均未检出大肠埃希氏菌,未经加工的水产品较加工水产品大肠菌群种类多。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湘西黄牛粪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从湘西黄牛主产区花垣县和凤凰县6个不同规模的湘西黄牛养殖场采集黄牛肛门拭子样品,用麦康凯培养基和大肠埃希菌特异性引物分离、鉴定大肠埃希菌;采用K–B法对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5类共1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利用超高通量荧光定量PCR对16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7类共22种耐药...  相似文献   

10.
从河北省几个大肠杆菌病较严重的大型鸡场分离到29株大肠埃希氏菌,分离菌株的生化特性符合大肠埃希氏菌的特性。以该菌株为抗原研制了自家大肠杆菌油乳剂灭活疫苗,并对其物理性状、安全性、免疫效力、保存期及抗体消长规律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试验鸡疫苗在免疫后3周到9个月内对大肠杆菌的攻击获得全部保护。疫苗40℃保存15个月,其免疫效力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扬州地区可生食蔬菜中大肠埃希菌的污染及其耐药情况,对2019年1-7月从扬州4家超市和2家农贸市场采集的492份胡萝卜、黄瓜、生菜和西红柿样品进行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15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并采用PCR及测序技术检测菌株携带重要耐药基因的情况.结果 表明:492份蔬菜样品中共分离到68株大肠埃希菌,其中65株大肠埃希菌至少对一种抗菌药物耐药,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73.53%),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耐药率均高于50%,对磷霉素耐药率仅8.82%,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全部敏感.floR(n=17,25.0%)检出率最高,其次为blaCTX-M(n=8,11.76%),包括blaCTX-M-65、blaCTX-M-55和blaCTX-M-14,blaCMY-2和fosA3检出率分别为7.35%(n=5)和8.82%(n=6).这一研究提示2019年扬州地区部分可生食蔬菜中存在耐药大肠埃希菌的污染,应加强对蔬菜中耐药大肠埃希菌污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用GYZ-15E和API—ID32E对菌株进行鉴定;用纸片扩散法和头孢硝基噻吩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a)和AmpC酶;耐药情况采用纸片扩散法。大肠埃希氏菌的产酶率为53.85%,其中AmpC酶为28.57%。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a)为71.43%;产AmpC酶阳性株多为多重耐药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环丙沙星、三代头孢敏感性低,庆大霉素、氨曲南敏感率高。需要加强对大肠埃希氏菌产卢一内酰胺酶的检测。庆大霉素、氨曲南是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州市售肉类食品源大肠埃希菌的污染和耐药情况。【方法】自2011年7月至8月,从广州市各大农贸市场和超市采集市售肉类样品310份,其中猪肉253份,鸡肉57份。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鉴定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琼脂稀释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310份样品中共分离到213株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68.7%,其中猪肉源177株,鸡肉源36株。受试菌株对复方新诺明、链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超过75.0%,对氨苄西林、萘啶酸、氯霉素、新霉素、氟苯尼考、磷霉素、环丙沙星、安普霉素、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为10.0%~60.0%,而对头孢西丁、头孢曲松、头孢他啶、黏菌素和阿米卡星表现较为敏感,耐药率小于5.0%。鸡肉源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啉、头孢西丁、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和磷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猪肉源大肠埃希菌,差异极显著(P0.01)。213株大肠埃希菌中82.2%为多重耐药菌。【结论】广州市售肉类食品存在较为严重的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污染,且鸡肉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猪肉源大肠埃希菌严重。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泰州地区鸭场大肠杆菌病发病情况,对泰州地区部分鸭场进行调查,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疑似大肠杆菌病死鸭中采集排泄物、肝脏、心脏等病料,进行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对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泰州地区鸭场大肠杆菌病发病率为2%~20%;分离鉴定大肠埃希菌23株,优势血清型为O78、O2、O76;对头孢噻呋、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3%、8.7%、21.7%;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3.9%、95.7%。本研究为临床药物治疗大肠杆菌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安徽省合肥地区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fluoroquinolones,FQs)的耐药性及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的流行情况,对从合肥地区多个规模化养鸡场病鸡病料中分离保存的37株疑似大肠埃希菌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编码鉴定和致病性测定。利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4种FQs的耐药性,设计并合成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菌液PCR法对所分离细菌进行PMQR基因(qnrA、qnrB、qnrS、qepA)扩增。结果显示,所检测的37份疑似病料均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37株大肠埃希菌中对FQs呈3耐以上(包括3耐)菌株占67.57%(25/37);37株大肠埃希菌中检测到qnrA基因,检出率为56.77%(21/37),而qnrB、qnrS、qepA基因均未检出。提示合肥地区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FQs耐药性严重,PMQR基因以qnrA基因为主,且qnrA基因的流行与FQs耐药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大肠埃希氏细菌中ESBLs耐药质粒的传播与消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氏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耐药质粒的传播及氯丙嗪对其的消除效果。【方法】采集河南开封和安阳疑似大肠埃希氏细菌病病死鸡、猪典型病料,经细菌学检验后,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噻呋和头孢曲松对致病性大肠埃希氏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双纸片协同法和PCR扩增法进行ESBLs检测。以安阳猪和开封鸡大肠埃希氏细菌作供体菌、DH5α为受体菌,进行ESBLs耐药质粒的接合传递试验。用氯丙嗪作消除剂,以SDS为对照,对大肠埃希氏细菌分离株ESBLs耐药质粒进行消除试验。【结果】从疑似大肠埃希氏细菌典型病料中分离到了大肠埃希氏细菌;头孢噻呋和头孢曲松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2~64和64~128μg/mL;检测到了ESBLs耐药质粒的存在,且其能在大肠埃希氏细菌间传播,氯丙嗪对其第12次的消除率高达98.83%。【结论】ESBLs耐药质粒可通过接合转移方式传递至感受态大肠埃希氏细菌中,氯丙嗪对其消除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7.
1989~1992年从兰州市及其邻近县6个鸡场获得送检病料766份,对获得纯培养的279株肠道杆菌进行了生理生化和初步的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70株为沙门氏菌,其中绝大多数(63株)是鸡伤寒-白痢沙门氏菌;179株是大肠埃希氏菌;另有30株未被分类.L种鸡场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对1~1.5月龄公鸡有致病力。  相似文献   

18.
闽北地区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血清型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闽北地区几个大型养鸡场的发病鸡群的病、死鸡的内脏和死胚中分离到118株大肠杆菌,对其进行了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和血清型鉴定,其中有76株具有致病性,占分离菌的64.4%;除了14株未能定型外,共鉴定出62株分离菌的O血清型,这些定型菌株共11血清型,以O78、O2、和O1为优势血清型,分别占鉴定菌株的38.7%、19.4%和11.3%。  相似文献   

19.
犬腹泻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常德地区5例犬腹泻病直肠粪便采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KirbyBauer氏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筛选抗致病菌的敏感药物。结果表明,5例样本中分离鉴定出4株沙门氏菌、5株大肠埃希菌,分离率分别为44.44%、55.56%。分离株沙门氏菌对新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等5种药物敏感,对多黏菌素B、四环素2种药物中介,对其余10种药物耐药;分离株大肠埃希菌对红霉素、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3种药物敏感,对卡那霉素、呋喃妥因、多黏菌素B、庆大霉素4种药物中介,对其余10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20.
奶牛场蚊蝇体内细菌种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奶牛场环境中蚊蝇体内携带细菌的情况,从贵阳市 4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蚊子和苍蝇各34只进行细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从21只蚊子和33只苍蝇体内分离到细菌,检出率分别为 61.76%和97.1%;在分离的53株细菌中,鉴定为大肠埃希氏菌的有5株、克雷伯氏菌3株、志贺氏菌4株、肠杆菌1株、表皮葡萄球菌6株、腐生葡萄球菌2株和未定种32株.结果可为奶牛场细菌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