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均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其具备的多重耐药性是造成医院内感染并难以治愈的主要原因。本试验从江苏某奶牛场隐性乳房炎奶牛的生牛乳样品中分离到3株肺炎克雷伯菌及4株鲍曼不动杆菌,通过耐药性检测发现其中部分菌株具有对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头孢唑啉和呋喃妥因等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性;小鼠毒力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具备较强的毒力。本试验为奶牛场预防和治疗该类病原感染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耐药菌株可能引起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提出警示。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国内水貂出血性肺炎病原绿脓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血清型分布,2002—2010年间从国内5个省水貂养殖场暴发出血性肺炎的水貂肺中分离获得45株绿脓杆菌,测定了分离株的生化特性、血清型、抗生素敏感性和对小鼠和水貂的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主要生化指标除甘露醇和ONPG与人医临床分离株的不同外,其余均与绿脓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相同。45株菌共分为3种血清型:G型(42/45),B型(2/45)和I型(1/45),此结果与国外近几十年流行的水貂出血性肺炎和人医临床分离的绿脓杆菌主要流行血清型相同。45株菌对5种抗生素均较敏感,敏感性与分离的年份和菌株的血清型无关系。经动物试验证明,所选的4株菌毒力均不同,2株B型菌株毒力均较G型弱,4菌株对水貂的毒力均强于对小鼠的毒力,说明菌株对水貂较易感。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2019年山西省猪源不动杆菌的流行情况、菌种类型及其耐药性情况,本研究无菌采集山西省11个地市20个屠宰场的521份猪肺组织,并分离到30株猪源不动杆菌。通过不动杆菌的blaOXA-51-like、rpoB、gyrB基因PCR扩增、测序、同源性分析对分离的30株猪源不动杆菌进行了菌种鉴定,并对鉴定出的不动杆菌进行了药敏试验、耐药性分析和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30株猪源不动杆菌有2株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A.baumannii)、28株为非鲍曼不动杆菌。其中,28株非鲍曼不动杆菌有6株为A.lwoffii、10株为A.towneri、5株为A.junii、3株为A.ursingii,4株未能确定菌种;鉴定的26株猪源不动杆菌对苯唑西林、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6.9%和46.1%,且对3种及3种以上药物耐药的菌株占42.3%;耐药基因blaTEM、sul-2基因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7.7%和46.2%。结果表明,山西省猪源不动杆菌鉴定出5个种,存在鲍曼不动杆菌,但以非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其中A.towneri最多;山西猪源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4.
2013~2016年山东省、河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的部分水貂养殖场发生了严重的出血性肺炎,导致水貂大量死亡,为了客观评估水貂出血性肺炎的危害及为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试验对423个水貂病例样本进行分离鉴定并且对所分离的细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16SrRNA基因测序、血清型鉴定、小鼠毒力试验测定、生化试验鉴定及药敏试验测定。结果表明:423个样本中分离到68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其中最为流行的血清型为K2型(35株);并筛选出4株菌株对小鼠有很强毒力性;生化试验结果表明同一血清型的不同菌株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药敏试验结果表明,4株K2型肺炎克雷伯氏菌强毒菌株对氧氟沙星、阿米卡星2种抗生素均为敏感或介于中间;对强力霉素、环丙沙星等8种抗生素均耐药;对诺氟沙星、庆大霉素等4种抗生素均为耐药或介于中间。  相似文献   

5.
2013~2016年山东省、河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的部分水貂养殖场发生了严重的水貂出血性肺炎,导致水貂大量死亡,为了客观评估水貂出血性肺炎的危害及为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试验对423个水貂病例样本进行分离鉴定并且对所分离的细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1]、16SrRNA基因测序、血清型鉴定、小鼠毒力试验测定、生化试验及药敏试验测定.结果表明:423个样本中分离到90株绿脓杆菌,其中最为流行的血清型为G型(25株)、B型(21株)、I型(17株)、C、E型及未定型(27株);并筛选出12株菌株对小鼠有很强的毒力性.生化试验结果表明:同一血清型的不同菌株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2株菌株对强力霉素、林可霉素均耐药;对阿米卡星为敏感;对庆大霉素等4种抗生素均为耐药或介于中间;对环丙沙星等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对氧氟沙星为敏感或介于中间.  相似文献   

6.
2011~2013年间,从山东省、河北省和江苏省等地的多个貂场疑似水貂出血性肺炎病貂的肺脏、肝脏和脾脏中分离到425株疑似绿脓杆菌。用绿脓杆菌的OprF和PEA基因的PCR引物对分离菌株的目的基因扩增,经核苷酸测序确定其均为绿脓杆菌序列。通过日本生研株式会社血清学分型系统进行分型:G型376株,占88.5%;B型34株,占8%;C型12株,占2.8%;E型3株,占0.7%。取其中6株细菌(G血清型3株,其他血清型各1株)进行详细生化试验,结果显示该6株菌均符合绿脓杆菌的生化特性,并且从这6株中选4株细菌(每血清型各1株)腹腔接种小白鼠和气管内接种水貂,结果表明4株菌对其均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鉴定引起水貂发生出血性肺炎的病原体,试验采用病原分离鉴定、分离株16S rRNA扩增与序列分析、分离株对小鼠致病力试验、分离株血清分型鉴定、大肠杆菌H基因型鉴定、分离株药敏试验和分离株动物感染试验对来自山东省、辽宁省、河北省和黑龙江省的28份具有典型出血性肺炎症状死亡水貂的病料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混合感染12例,单一病原菌感染16例,镜检可见短小的阴性杆菌和两端钝圆的阴性长杆菌; 16S rRNA扩增与序列分析共分离出22株绿脓杆菌和18株大肠杆菌,其中有4株对小鼠致死率达到50%以上,9株对小鼠致死率在10%~40%;从22株绿脓杆菌中共分离出8株G型、7株E型和7株D型,未检测出大肠杆菌血清型,大肠杆菌H基因型为H11;绿脓杆菌分离株对环丙沙星、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等6种药物敏感,大肠杆菌分离株对环丙沙星、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等10种药物均耐药;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分离株均可导致水貂死亡并造成肺泡壁毛细血管瘀血、脾脏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肺脏上皮细胞坏死、红髓内巨噬细胞数量增多等明显病理变化。说明目前引起水貂出血性肺炎的病原体已由传统的绿脓杆菌单一感染逐渐转变为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山东某水貂养殖场送检的5只具有典型出血性肺炎症状的病死水貂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情况分析,为临床用药和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通过细菌分离纯化、生化鉴定和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采用K-B药敏法检测分离菌株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并通过PCR方法检测分离菌株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经鉴定共分离得到5株绿脓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5株绿脓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第3代和第4代头孢类药物较敏感,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氯霉素、青霉素类、第1代和第2代头孢类药物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5株绿脓杆菌共检测出6种耐药基因aadA1、aac(3')-Ⅱcaac(6')-ⅠbtetAtetKcat2。且每株分离菌均检测出3种以上耐药基因。结果表明,分离的5株菌株均为绿脓杆菌,主要引起水貂出血性肺炎。分离菌株耐药性较严重,主要表现为多重耐药现象。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呈多样性,可引起菌株对相应药物产生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中药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筛选出针对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较好体外抑制作用的中药。以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为试验菌株,试验采用水煎法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牛津杯法测定中药对该菌的抑菌圈大小,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药对该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鲍曼不动杆菌对苏木、连翘、夏枯草、乌梅、紫花地丁高度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黄芩和青皮中度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诃子、女贞子、板蓝根、苦参、马齿苋、桔梗、防风、郁金香、蒲公英、厚朴、香附、荆芥、石榴皮、艾叶、知母、龙胆草、栀子耐药;苏木对该菌的抑菌效果最好,MIC和MBC均为31.3 mg/mL。本结果为开发中药相关产品以及防治由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从患肺炎的牦牛细支气管中分离得到一株致病细菌"SWUN6759",用PCR扩增其16S rRNA序列进行鉴定,并作同源性比对、系统进化分析,以及药物敏感及致病性检测。结果显示:SWUN6759为鲍曼不动杆菌,它与鲷源、鸡源、水蜡虫源、人源、牛源鲍曼不动杆菌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低于50%,说明SWUN6759具有种属特异性;耐药性结果显示其仅对多西环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其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山东地区水貂出血性肺炎流行情况,从2012年山东省内多个养貂社区进行水貂出血性肺炎流行病学调查。从病貂中分离获得48株绿脓杆菌,分别测定了分离株的生化特性、血清型以及部分菌株对小鼠与水貂的半数致死量(LD50),同时运用Eric-PCR方法对分离进行了进行分型。结果显示,48株分离菌株与标准菌株生化特性基本一致,血清型G型为36株,血清型Ⅰ型为7株,血清型C型为4株;48株分离株大多数对恩诺沙星最敏感;动物试验显示,48株分离株对小鼠与水貂均能致病,所选4株分离株对小鼠与水貂的LD50有差异,且水貂对所选菌株显著敏感于小鼠;分子分型分为13个基因型。结果表明,该地区水貂出血性肺炎病原呈现遗传多样性。本试验为水貂出血性肺炎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鉴定吉林省某雏鸡孵育基地病死雏鸡组织中分离出的1株致病性菌CCGGD201101株并测定其致病性。对疑似致病菌进行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测序鉴定,并人工接种昆明鼠,测定其半数致死量,验证细菌毒力。经鉴定该菌为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以鲍曼不动杆菌CCGGD201101分离株为研究对象,并以鲍曼不动杆菌标准株(ATCC 19606)为对照,测得半数致死量,进一步证明鲍曼不动杆菌病死鸡分离株CCGGD201101具有较强致病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山东省某兔场的25只临床鼻炎症状家兔进行了细菌带菌情况调查,并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了16S rRNA基因测序和耐药情况检测。结果表明:从临床病例中分离出151株细菌,经过16S rRNA测序鉴定,分别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鲍曼不动杆菌、波氏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以及绿脓杆菌等;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检出菌对红霉素、磺胺异噁唑的耐药率最高,其次为阿奇霉素和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疑似感染肺炎克雷伯菌(Kpn)的病死水貂病料中分离得到5株革兰氏阴性杆菌,通过对其进行细菌形态学、培养特征、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分离得到的菌株为Kpn。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与已知的Kpn相应序列的同源性为100%;药敏试验显示分离株对头孢曲松和舒巴坦高度敏感。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该分离株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山东省规模化羊场羊患慢性化脓性肺炎病例频繁出现,为了探明其病原及特点,本试验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对山东省6个地区10个规模化羊场的病、死羊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学检查,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检查及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和16S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结果显示,从剖检病死羊的肺、肝、气管等组织中分离出6株细菌(分别命名为PA1~PA6),分离菌株镜检均为革兰阴性、短杆菌,对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小鼠具有较强致病作用。综合流行病学和生化试验结果等判定,该6株分离菌均为绿脓杆菌。对6株绿脓杆菌16SrRNA序列分析表明,该6株分离菌与已知的绿脓杆菌16SrRNA序列的同源性为99.9%~100%,与报道的绿脓杆菌菌株B136-33、YMD-4以及LCQ-4的序列位于一个分支上,属于一个亚群,其中与北京株B136-33的进化关系更近,核苷酸同源性为100%。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河南某养鸡场鸡只发生细菌性感染死亡的病原,试验对发病蛋鸡的肝脏和脾脏进行细菌分离,并对疑似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的观察,以及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特异性基因检测、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并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是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对阿米卡星等抗生素敏感,且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LD50达到1.4×108cfu/mL;16S rRNA基因序列与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达到99.9%,与不动杆菌属其他种的同源性为95.9%~97.9%;遗传进化树分析显示,其与人源的北京参考菌株ZW85-1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7.
为确诊引起水貂死亡的主要细菌性病原,对采集的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和培养,分离出3株菌。通过对分离株的形态、生化和培养特性研究,分子生物学和血清型鉴定,并对其中一分离菌株生长曲线、毒力和免疫原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分离株均为血清C型水貂源绿脓杆菌;分离株16S r RNA基因序列与已知的绿脓杆菌相应序列同源性为99.7%~99.98%不等;生长曲线结果表明,C型绿脓杆菌4~14 h为对数生长期;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8.11×105 CFU;制备的单价疫苗对小鼠的免疫原性良好,攻毒保护率为100%,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水貂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水貂疾病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近些年,继水貂犬瘟热、病毒性肠炎和阿留申之后,水貂肺炎也成为影响水貂养殖的重要疾病,且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各类疾病中的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引起水貂肺炎的病原可分为病毒性和细菌性病原,病毒性病原有犬瘟热、副流感等,细菌性病原有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和巴氏杆菌等。本文对引起水貂肺炎的几种细菌病的概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正>水貂出血性肺炎主要由铜绿假单胞菌(原称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及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等单独或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水貂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发病急、病程2~3d,很快死亡,常呈地方性暴发流行。夏秋两季,尤其是在7~9月份的水貂换毛期多发。水貂不分品种、年龄及性别均可感染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10%~50%。在我国,绿脓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是导致出血性肺炎的主要病原,分别有50%及20%以上的病例与此二者有关,且常见两者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0.
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为治疗患病水貂提供依据,本试验对山东省某水貂养殖场送检的7只疑似患有沙门氏菌病的病死水貂的肝脏和脾脏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通过分离纯化方法从样品中分离菌株,并采用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和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运用K-B药敏法检测菌株对临床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并通过PCR方法检测菌株耐药基因及Ⅰ类整合子的携带情况。结果显示,本试验分离得到的7株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短小的杆菌;生化反应检测显示,分离菌株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MR试验、枸橼酸盐、硫化氢试验均表现为阳性,初步鉴定分离菌株为沙门氏菌;PCR产物测序结果进一步表明7株分离菌均为沙门氏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7株沙门氏菌对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和多黏菌素较敏感,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四环素和氨苄西林表现为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7株沙门氏菌共检测出8种耐药基因blaTEM-1、blaCTX-M-1G、aadA1、aac(3′)-Ⅳ、aac(3′)-Ⅱc、aph(4′)-Ⅰa、aph(3′)-Ⅶ和oqxAB,以及基因盒为aadA1、arr-3-aacA4和blaPSE-1的Ⅰ类整合子。综上可知,本试验在送检的7只患病水貂的肝脏和脾脏样品中分离到7株沙门氏菌,分离菌株均为耐药菌株,且主要表现为多重耐药现象;耐药基因呈多样性,且存在位于质粒上的耐药基因扩大了耐药基因的传播范围,增加了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治疗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