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验在前期总状炭角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研究的基础上,从生产环境、生产原料、品种和菌种选择、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提出了生态防治的主要措施;从培养料曝晒处理、菌种培养基灭菌处理、接种过程严格无菌操作等方面提出了物理防治的主要措施;试验在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化学防治目前还是最常用的防治总状炭角菌的方法,提出了食用菌登记使用药品和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提出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总状炭角菌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还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试验在前期总状炭角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研究的基础上,从生产环境、生产原料、品种和菌种选择、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提出了生态防治的主要措施;从培养料曝晒处理、菌种培养基灭菌处理、接种过程严格无菌操作等方面提出了物理防治的主要措施;试验在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化学防治目前还是最常用的防治总状炭角菌的方法,提出了食用菌登记使用药品和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提出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总状炭角菌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还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认为鸡腿菇的这种病害为: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Mull.:Fr.)Gray]总状炭角菌(Xylaria pedunculata Fr.)病;总状炭角菌的形态特征目前研究已经比较清楚准确,不存在争议;总状炭角菌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4~32℃,10~15℃不萌发;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90%~95%,空气相对湿度小于75%子囊孢子不萌发;适宜的pH6.5~7.5,pH9.0以上不萌发;总状炭角菌菌丝生长和子囊孢子萌发对葡萄糖和麦芽糖的利用效果都很好,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子囊孢子的萌发率高,在蔗糖和甘露醇的培养基上生长最不好;总状炭角菌菌丝生长和子囊孢子萌发对酵母膏和蛋白胨利用效果都很好,菌丝生长速度快、子囊孢子的萌发率高。  相似文献   

4.
沈新磊  姚勇 《食用菌》2016,(6):55-56
正我国鸡腿菇的人工栽培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产品投放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随着消费者对鸡腿菇认识的不断深入,鸡腿菇栽培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河南漯河主要食用菌栽培品种之一。近年来,由于总状炭角菌的危害,造成鸡腿菇栽培减产甚至绝收,导致广大菇农损失惨重,从而缩减栽培规模甚至放弃鸡腿菇的栽培。鸡腿菇总状炭角菌已经成为制约鸡腿菇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河南漯河市农业技术人员结合多年的生  相似文献   

5.
鸡腿菇叉状炭角菌的为害特征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鸡腿菇菌肉嫩滑、味道鲜美,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菌类。近年来广大地区利用栽培食用菌的废料及棉子壳、稻草等原料进行栽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在生产上常出现叉状炭角菌为害而造成减产,甚至绝收。本文主要介绍叉状炭角菌的形态、发生与为害及其防治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鸡爪菌,学名叉状炭角菌,属半知菌亚门,炭角菌属,是一种寄生性杂菌,它繁殖力强,传播快,对鸡腿菇菌丝的危害非常大,轻者减产,重者绝收。但如果在栽培的各个环节注意预防,就能够控制或减少它的发生。笔者结合生产实践,谈谈对鸡爪菌的综合预防技术。  相似文献   

7.
鸡爪菌的生长特点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保全 《食用菌》2001,23(3):34-35
鸡爪菌学名叉状炭角菌XylariafurcataFr ),是鸡腿菇栽培过程中的重要病害,轻者减产 3 0 %~50 %,重者甚至绝收。笔者结合几年来防治该病的实践,谈谈鸡爪菌的生长特点及防治策略。1 鸡爪菌生长特点  鸡腿菇在菌丝体生长阶段,不感染此菌,覆土后,菌丝长入覆土层,若遇到鸡爪菌的菌丝,二者很容易结合,变态扭结在一起。鸡爪菌有很强的寄生能力,尤如菟丝子一般,一旦与鸡腿菇的菌丝结合,便吸食它的营养极快生长,由覆土层进入培养料,很快便寄生在更多的鸡腿菇菌丝体上。受感染菌棒,菌丝变细发暗,逐渐变糠,停止…  相似文献   

8.
鸡腿菇栽培中鸡爪菌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鸡腿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口感好 ,是一种食、药用菌 ,该菌适应性强能够利用多种原料进行栽培 ,栽培方法简单易行 ,成本低 ;生产周期短 ,产量高 ,经济效益好。但是 ,通过笔者近几年的栽培 ,发现有一种形似“鸡爪”的杂菌对鸡腿菇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危害 ,浸染的菇场大量减产 ,有许多地方甚至绝收 ,使菇农损失惨重。“鸡爪菌”学名叫叉状炭角菌 ,其子实体形状似“鸡爪”而得名 ,子实体初期为浅褐色或棕红色 ,内部白色木质化、有异味。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栽培试验 ,总结出了一套鸡腿菇种植全过程中对鸡爪菌的综合防治新技术 ,与广大菇农交流、探…  相似文献   

9.
纵条纹炭角菌具有镇静、催眠等药用价值,已实现工厂化、规模化栽培。为探究纵条纹炭角菌的研究进展,对其分类学地位、生物学特性、人工培养、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朱忠贵  张会欣  孙剑 《食用菌》2009,31(6):62-62
叉状炭角菌又叫“鸡爪菇”,是危害鸡腿菇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原真菌。因其子实体酷似鸡爪,故被称为“鸡爪菇”。  相似文献   

11.
叉状炭角菌对鸡腿蘑侵染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叉状炭角菌在斜面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及鸡腿蘑在母种、原种阶段感染叉状炭角菌后形态特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还对6个鸡腿蘑菌株进行了田间挖坑覆土和室内做箱覆土试验。结合生产实践推断,叉状炭角菌的侵染发生在覆土期,侵染源来自空气中的孢子,其萌发与鸡腿蘑菌圃的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铁线莲茎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铁线莲茎枯病危害症状、致病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发生和流行规律、影响致病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铁线莲茎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黑柄炭角菌的菌种分离及其培养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白蚁蚁巢中长出的黑柄炭角菌菌索分离纯化出黑柄炭角菌菌种,并对该菌的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表明:黑柄炭角菌对葡萄糖、果糖的利用效果较好,蛋白胨、黄豆粉、蚕蛹粉是良好的氮源,柠檬酸对菌丝体生长有促进作用,黑柄炭角菌是一种中温性真菌,在22℃-30℃下均能够生长但最适合培养的温度为25℃-26℃菌丝在PH值为50-8.0之间均能生长,但以6.0左右为最佳。  相似文献   

14.
高晋  曾桂萍  宋莉莎  赵致  李忠 《园艺学报》2020,47(1):169-178
为明确在贵州发现的萱草(Hemerocallis fulva)叶斑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离体接种法分别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利用形态学及ITS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萱草叶斑病病原菌菌株(编号为XCS369)的菌丝为灰白色、绒毛状,菌落中心隆起呈灰褐色,背面橄榄绿色,培养15 d表面可产生白色孢子粉;分生孢子光滑,无色,椭圆至长椭圆形。在以ITS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XCS369与古巴炭角菌(Xylaria cubensis)聚于一支,且支持率达99%,结合形态特征与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古巴炭角菌。该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 ~ 28 ℃,最适pH 7,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对碳源麦芽糖、氮源酵母浸粉的利用最高,菌丝生长对光照不敏感。  相似文献   

15.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字花科根肿病在我国的东北地区、西南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以及山东青岛等地迅速扩大,危害十分严重,制约着我国十字花科蔬菜产业的发展。根肿病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在根肿菌分类地位、根肿菌生理小种分化、病原菌检测技术、病原菌有效接种技术、病原菌生活史与生物学特性、根肿病防治等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几年来,根肿病的研究在病原菌检测、病原菌生物防治技术、病原菌生活史等方面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本文从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生活史、致病机理、诊断与检测技术以及生物防治技术等方面,对国外近两年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我国根肿菌生活史研究趋势、根肿菌致病机理深入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鸡腿菇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腿菇是我国北方地区栽培的一种食用菌,是具有丰富营养价值和较大市场潜力的菌类珍品。它肉质细嫩,鲜美可口,日本人称其为细裂一夜茸。据测定,鸡腿菇中含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粗蛋白含量高达25·4%。它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前景广阔。十多年来,我们在探明其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鸡腿菇栽培管理技术,近几年在鲁西北地区广泛推广使用,收到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鸡腿菇可分为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子实体群生,后期单生;蕾期菌盖呈圆柱形,状似鸡大腿,故得名,后期呈钟形,最后平展;菌盖初期白色,表面光滑,后期呈淡褐色,表面裂开,成为平伏鳞片状;子实体高4~15cm,有的可长到40cm。鸡腿菇菌丝体气生菌丝少,前期绒毛状,后期致密、呈匍匐状。菌丝体在基质中不断生长繁殖,有吸收、输送和积累养分的作用,供给繁殖器官使其形成子实体。1·2生理特性鸡腿菇是一种草腐菌,对营养要求不严格,栽培时可充分利用各种农作物秸秆。我们研究成功利用木糖醇渣栽培鸡腿菇。它是一种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为3~33℃,最适为23℃,高于或低于23℃,生长均减慢,超过35...  相似文献   

17.
鸡腿菇是我国北方的一种野生菌,是一种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菌类珍品。它肉质细嫩、鲜美可口,具有营养、保健双重功效。据分析,粗蛋白含量高达25·4%,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的含量非常高。所以,高蛋白低脂肪是它的主要特性。它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有显著的药用价值,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而且市场潜力极大。经我局与省农科院、山东大学几年的联合攻关,研究成功了鸡腿菇实用栽培新技术,该技术具有原料投资成本低,操作粗放、简单省工,生物转化率高等特点,具国内领先水平。2008年发展栽培面积333公顷,收到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鸡腿菇可分为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子实体群生,后期单生,蕾期菌盖圆柱形,状似鸡大腿,故名鸡腿菇、高4~15cm(有的可长到40cm)。后期呈钟形,最后平展,菌盖初期白色,表面光滑,后期淡褐色表面裂开,成为平伏的鳞片状。鸡腿菇菌丝体气生菌丝少,前期绒毛状,后期致密,呈匍匐状。菌丝体是鸡腿菇的主体,在基质中不断生长繁殖,有吸收营养、输送和积累的作用,供给繁殖器官使其形成子实体。1·2生理特性鸡腿菇是一种草腐菌,对营养要求不严格,可充分利用各种作物秸秆,我们研究成功了木糖醇渣栽培。鸡腿菇是...  相似文献   

18.
彭锐  雷建军 《西南园艺》1998,26(3):29-32
对甘蓝黑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侵染途径、病害的症状和甘蓝抗病遗传特性、抗病性鉴定方法、抗病性材料选择、抗病育种等方面作一概述,并对未来甘蓝抗黑腐病育种提出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苏君伟  李超 《食用菌》2010,32(2):55-57
通过对目前我国鸡腿菇栽培过程中危害比较大的主要病害的细致研究,剖析了鸡腿菇受病害侵染后的发病症状、病原及发生规律,并具体解决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对鸡腿菇的病害防治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茭白胡麻斑病的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流行规律以及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今后应开展寄主与病原菌的互作机理、发掘抗性品种和抗性基因等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