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PCR方法扩增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的衣壳蛋白(N蛋白)基因,并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pN.利用电转的方法将该重组质粒转入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并使用抗生素G418进行筛选.Western blot试验结果表明,N基因在Vero细胞中得到了表达,且...  相似文献   

2.
狂犬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人兽共患病。该病流行于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升高,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狂犬病病毒(RV)属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狂犬病病毒基因组是由11 928个或11 932个核苷酸组成的单股负链不分节段的RNA,相对分子质量约4.6×106。基因组从3'端至5'端的排列依次为核蛋白基因(N)、磷酸化蛋白基因(NS)、基质蛋白基因(M)、糖蛋白基因(G)、RNA依赖多聚酶(L)5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病毒的核蛋白、磷酸化蛋白、基质蛋白、糖蛋白和依赖RNA  相似文献   

3.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狂犬病病毒G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对RV ERA株G基因进行了RT-PCR扩增。将PCR产物纯化后与pMD18-T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MD-G,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该基因全长1 575bp,编码524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其他RV标准毒株(CVS,PV,SRV9,SAD-B19)相比,G基因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9.1%~99.1%,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9.7%~99.3%。对推导的RV ERA株G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蛋白含有3个潜在的N-联糖基化位点。用DNAStar软件对RV ERA株与CVS、SRV9、PV、SAD-B19等G蛋白疏水性、Jame-son-Wolf抗原表位和表面极性分析表明,它们之间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5,(7):1084-1087
通过对IRKV-THChina12适应细胞培养前后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比对及与对不同种属狂犬病病毒氨基酸的比对,鉴定我国狂犬病病毒IRKV-THChina12株适应细胞培养后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适应细胞培养后共发生11个核苷酸突变点和5个氨基酸突变点,其中1个氨基酸变异发生在P蛋白相互作用的LC8区域,2个氨基酸突变发生在M蛋白编码区,1个氨基酸突变发生在G(333位精氨酸未改变)蛋白编码区,L蛋白仅有1个氨基酸突变。结果表明,可能多个结构蛋白同时决定了病毒在Vero细胞的适应性,明确了本细胞适应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为在细胞水平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中国镇江株 (BmNPV ZJ)基因组DNA中克隆出酪氨酸蛋白磷酸酯酶基因 (ptp) ,该基因的编码部分由 5 0 7个核苷酸组成 ,其中A为 16 3、C为 99、G为 113、T为 132 ,G +C含量约为 4 2 %。根据其核苷酸序列推演的蛋白质由 16 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其中含有酪氨酸蛋白磷酸酯酶催化活性区的 11个氨基酸“HC”基序。该基因与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AcMNPV)ptp和BmNPV T3株 (日本 )的ptp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6 8%和 98 2 %。BmNPV ZJ酪氨酸蛋白磷酸酯酶 (BmNPV ZJPTPase)的氨基酸全序列与AcMNPV、BmNPV T3、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AfMNPV)PTPase和黄杉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OpMNPV)PTPase 1的氨基酸全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7%、97 6 %、96 %和 6 0 % ,而与OpMNPVPTPase 2的同源性仅为 2 0 %。在NCBI数据库中查找BmNPV ZJPTPase的同源性序列 ,查找到的 5 99381个序列中发现至少有 14种mRNA加帽酶其N端部分存在PTPase催化活性区的“HC”基序 ,但其氨基酸全序列的同源性只有 31%~ 32 %。该基因序列已被GenBank数据库收录 ,登录号为AF316 871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与O型口蹄疫病毒(FMDV)衣壳酸敏感性相关的位点,本研究以牛源O型FMDV ON株为研究对象开展耐酸性毒株筛选工作.通过给予pH 6.0酸性环境连续诱变,筛选获得6株耐酸性毒株.将诱变病毒与亲本病毒衣壳蛋白编码区P1区序列比对后发现7个核苷酸突变,即共同存在于6株耐酸毒株P1区的错义突变A1334G(Y445C)、A1643G(Q548R)、A1822G/A1823C(N608A)及同义突变G1371A,另有仅存在于耐酸毒株m2 P1区的错义突变C1849T(P617S)和仅存在于耐酸毒株m1 P1区的同义突变G468T.本研究为O型FMDV酸敏感性分子机制的揭示及病毒衣壳酸稳定性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制备抗尼帕病毒(NiV)G和F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以表达NiV G和F蛋白的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CAGG-NiVG和pCAGG-NiVF分别免疫BALB/c小鼠,采用常规技术制备杂交瘤细胞;以表达G和F蛋白的重组牛痘病毒(rWR-NiVG、rWR-NiVF)分别感染BHK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筛...  相似文献   

8.
牛流行热病毒结构糖蛋白(G)基因的克隆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牛流行热是由病毒引起的牛和水牛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G蛋白为81kDa的结构糖蛋白,它位于病毒表面并含有中和抗原位点,可使牛产生免疫保护。本研究利用RT-PCR法从牛流热病毒北京血毒JB76H总RNA中,扩增并克隆了其G蛋白基因(1.9Kb)。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结果显示,与澳大利亚分离株BB7721差异较大。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澳大利亚分离株BB7721同源性高达91%。  相似文献   

9.
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Gα12参与多种细胞反应的调节,但是在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中,用FMDV感染PK-15细胞,发现Gα12的mRNA和蛋白水平都有所上调,预示Gα12可能与FMDV复制存在某种联系,需要进一步研究Gα12蛋白对FMDV在PK-15细胞上复制的影响。为此,在过表达Gα12和干扰Gα12表达的情况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Western blot和TCID50检测Gα12对FMDV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过表达Gα12后,FMDV的mRNA水平、蛋白水平和病毒滴度都有所降低,然而,下调Gα12后,FMDV的复制呈相反的趋势,说明Gα12可以抑制FMDV在PK-15细胞上的复制。本研究首次发现Gα12具有抑制口蹄疫病毒复制的作用,为抗FMDV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基础,对FMDV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神经氨酸酶(Neuramidinase,NA)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抑制流感病毒从已感染的细胞释放减少病毒增殖的特点,探索NA基因用于研制抗病转基因家禽的新思路.通过构建N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NA和pcDNA3.0/EGFP-NA,转染NIH 3T3细胞后对NA基因进行亚细胞定位研究;用pcDNA3.0-NA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接种新城疫病毒(NDV)后观察CEF细胞形态,研究NA基因抗病毒能力;用pcDNA3.0-NA转染NIH 3T3细胞后提取细胞裂解液,纯化NA蛋白,以不同浓度倍比稀释后,加至铺满单层CEF细胞的96孔板,37℃孵育24h,弃去上清,接种NDV,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研究NA基因的抗病毒活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EGFP融合表达结果显示,NA蛋白定位于细胞质;NDV-CEF细胞病变抑制试验表明重组的NA蛋白具有较强的抗NDV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1.
猪伪狂犬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猪伪狂犬病毒(PRV)gE基因序列保守区段,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可区分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株与基因缺失疫苗株的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该PCR方法可扩增出388 bp的目的片段;对模板的最低检测量为1.1 pg;与猪圆环病毒Ⅱ型、猪细小病毒、猪支原体、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乙型脑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无交叉反应,具有高特异性。采用建立的PCR方法对2014年以来全国不同地区81个猪场421份疑似病料进行检测,发现PRV猪场平均阳性率为35.80%,样品平均阳性率为 25.42%。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PRV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2.
环状病毒是牲畜常见的重要病原体,主要包括有蓝舌病病毒、非洲马瘟病毒、马器质性脑病病毒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等。这些病毒能够通过吸血性的库蠓传播。本文主要介绍了这几种病毒在世界各地的流行与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鉴别绵羊痘病毒(SPPV)、山羊痘病毒(GTPV)和羊口疮病毒(ORFV)的多重PCR检测方法,针对GenBank中3种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合成了3对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了鉴别检测3种病毒的多重PCR方法。特异性试验表明,应用该方法可分别扩增出3种病毒对应的目的片段,对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细小病毒(PPV)、Vero细胞、正常羊组织的DNA和灭菌双蒸水均无扩增;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最低检测量分别为30.46pg/μL的绵羊痘病毒、28.9pg/μL的山羊痘病毒和26.94pg/μL的羊口疮病毒基因组DNA;应用本方法对85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结果与其他已建立的单项PCR检测方法结果一致,说明该方法可以用于临床上SPPV、GTPV和ORFV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用表达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B基因和新城疫病毒F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gB—F)制备的疫苗免疫4周龄SPF鸡,免疫后的7、14、21、30、60、90、120、150、180d分别采血,分离血清,检测抗FPV和gB的抗体。结果表明重组疫苗免疫后14d,免疫鸡血清抗体已经全部阳转,免疫后的21d血清抗FPV的抗体出现峰值;此后便开始回落,到免疫后的6个月抗体水平已经接近阴性对照的水平。抗gB的抗体在免疫后的第二周达到阳性,之后的六个月都为阳性。在免疫后的每个月将免疫鸡取20只再分成两组。分别用新城疫强毒与传染性喉气管炎强毒的攻击。在免疫后的第一个月对新城疫的保护率为8/10,第2个月对新城疫的保护为7/10,第3个月为2/10,因此对新城疫的免疫保护期为2个月。在免疫后的5个月内可以使免疫鸡对传染性喉气管炎强毒攻击的保护率达到8/10以上,免疫后的6个月对ILT为8/13.因此rF—PV-gB—F对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免疫保护期为5个月。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快速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经典株和变异株的鉴别诊断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经典株与变异株Nsp2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能鉴别诊断PRRSV经典株和变异株的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能从经典株与高致病性株PRRSV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出549和459 bp的特异性片段;该方法对猪瘟病毒、猪乙型脑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细小病毒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能分别检测出1 pg经典株和0.1 pg变异株RNA含量。建立的RT-PCR鉴别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可以准确、快速鉴别出PRRSV经典株与变异株,将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临床诊断、病料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提供一种高效、快速、特异、灵敏的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将8日龄SPF鸡随机分组.分别接种rFPVHN、rFPVF、rFPVNHF重组禽痘病毒,接种量为每只鸡105PFU,另一组群用La Sota活苗经点眼、滴鼻接种10<'6>EID<,50>.于免疫后6d、12d和18d测定HI和微量中和抗体.结果发现,3种重组病毒均能刺激鸡群产生抗新城疫病毒特异抗体,但抗体产生时间比La Sota活苗缓慢,且抗体滴度亦低.然而共表达HN和F的rFPVNHF免疫鸡群的中和抗体水平明显比rFPVHN和rFPVF组群高.表明rFPVNHF的保护性免疫更优于HN或F单基因重组禽痘病毒.  相似文献   

17.
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基孔肯亚病毒和辛德毕斯病毒基因的保守序列,合成2种病毒E基因序列及引物,设计针对2种病毒的寡核苷酸探针,制备基孔肯亚病毒与辛德毕斯病毒特异性检测基因芯片,并对该芯片的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所建立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是普通PCR方法的100倍。利用所制备的基因芯片,能检测到基孔肯亚病毒和辛德毕斯病毒特异性杂交信号,阴性对照病毒(基因Ⅰ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基因Ⅲ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及流感病毒)均无杂交信号。本试验初步建立了基孔肯亚病毒与辛德毕斯病毒特异性基因芯片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用于基孔肯亚病毒与辛德毕斯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种特异性鉴定。  相似文献   

18.
内蒙地区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内蒙古武川县分离出2株兔出血症病毒,分别命名为RHD-NW1毒株和RHD-NW2毒株,对其进行了形态、理化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2株病毒在兔体连续传4代均出现典型免病毒性出血症症状和病理变化,是毒力稳定的强毒株。病毒粒子在电镜下呈球形,直径30nm左右,无囊膜,有实心和空心2种病毒粒子。2株病毒对热(56℃6min)、酸(pH3)、乙醚和胰蛋白酶不敏感,对人的O、B型红细胞有高度凝集性。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鉴别绵羊痘病毒(SPPV)和山羊痘病毒(GTPV)的检测方法,本研究针对这2种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分别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等的优化,建立了快速鉴别检测SPPV和GTPV的双重PCR方法。该方法分别扩增出SPPV长度为177 bp和GTPV长度为222 bp的目的片段。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牛疙瘩皮肤病病毒、犬细小病毒、大肠杆菌O157、沙门氏菌、健康羊组织和牛组织均无扩增。敏感性试验显示,该方法最低可检测1.725×107copies/μL的SPPV和1.71×106copies/μL的GTPV。应用该方法对50份临床病料样品进行检测的结果与病毒分离鉴定结果一致,均检出5份感染GTPV的病料和2份感染SPPV的病料,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临床病料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表达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的重组鸡痘病毒的构建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 RVG基因插入到鸡痘病毒表达载体 p UTA- 2 Sm a 位点获得重组转移载体 p U TA- RVG,利用脂质体转染已感染中国鸡痘病毒疫苗株 2 82 E4株 2~ 3h的鸡胚成纤维 (CEF)细胞 ,收获病毒后 ,用 Brd U法进行加压筛选重组病毒 ,PCR检测到重组病毒 RVG基因 ,Western blot检测出 RVG,从而证实已成功构建了表达 RVG的重组鸡痘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