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代谢组是生物体表型基础的代谢物及其在生物系统中的相互作用的统称.代谢组学是从整体上对细胞生物流体、组织或生物体内的小分子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通过观察生物体系在受到外部刺激后,其代谢路径及对应代谢产物与无刺激时产生的变化来研究的一门科学.代谢组学技术是对生物样本中的代谢物进行全面分析的一项技术,在疾病诊断、畜牧学、食品科学...  相似文献   

2.
王郝为  吴端钦 《动物营养学报》2017,29(12):4301-4307
代谢组学是对内源性代谢物的综合评估,可以实现来自生物样品的代谢物及其相关代谢途径的分离、检测、表征和定量,以此来反映生物机体的营养代谢变化、营养状况甚至一些疾病的发展程度等。然而,代谢组学技术在动物营养中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起始阶段,不过随着代谢组学研究平台的不断完善,该技术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价值必将日渐突出。本文就代谢组学的概念特点、分析技术及其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代谢组学借鉴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科学思路,对机体内所有内源性小分子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并探索内源性代谢物与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相互关系。分析对象多以分子质量1 ku以下的小分子。近年以来,代谢组学作为鉴定新的毒性生物标志物工具的巨大潜力已经被证实。通过非侵入性代谢组学分析鉴定哺乳动物中的生物标志物是特别有价值的工作。论文从代谢组学的研究平台、数据统计分析及其在毒性生物标志物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代谢组学是检测低分子质量(通常分子质量小于1 000u)代谢物的变化,并以此来研究生物体受到病理/生理刺激或基因改变后所产生代谢产物的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它是后基因时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谢组学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动物营养学、动物学和植物学等各个领域,但代谢组学在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安全研究中的应用还比较少。本文从代谢组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思路和方法等入手,综述了目前代谢组学在奶牛营养、疾病、热应激、牛奶质量与奶品安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建立起的一门新技术,其在胃肠道疾病的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1998年,Tweeddale等[1]在研究大肠杆菌的代谢时,提出了这个概念-代谢组(metabolome),其用来表示代谢物整体,同时将其定义为一个细胞、组织或器官中的所有小分子代谢组份的集合。代谢组学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门组学,其主要研究体系有生物体液、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急性热应激肉鸡血清物质代谢组学变化,鉴定出差异代谢物和差异代谢通路,从代谢组学层次揭示肉鸡急性热应激的营养物质代谢途径变化的发生机制。试验选择20只35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对照组按常规饲养标准温度饲养,热应激组于(32±1)℃下饲养,均持续12 h。翅下静脉采血2 m L,分离血清,经衍生化处理,运用GC-MS技术获得2组肉鸡血清代谢图谱,对试验收集的数据进行代谢物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鉴定差异代谢物并进行差异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GC-MS技术,在肉鸡血清中共检测到144种代谢物,筛选出30种差异代谢物[变量权重值(VIP)1,P0.05]。其中延胡索酸、羟丁酸、丙氨酸等14种代谢物含量上调[差异倍数(FC)1],草酸、苹果酸、二羟基丙酮等16种代谢物含量下调(FC1)。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机体三羧酸循环、半乳糖代谢、丙酸代谢、脂肪酸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发生显著改变(P0.05或P0.01)。由此可见,肉鸡发生急性热应激时血清代谢物和物质代谢途径发生显著改变。鉴定的30种差异代谢物和7种差异代谢通路可作为标志物用于揭示急性热应激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7.
代谢组学在反刍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系统中所有代谢物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能够检测生命系统中某一特定生物层次的所有代谢物的变化,并能够利用其特有的分析技术平台和数据分析平台对所得代谢物进行系统性度量。近年来,因其测试技术的广泛适用性,代谢组学逐渐被应用于反刍动物的营养学研究中。本文从瘤胃代谢组学、肝脏代谢组学、乳腺代谢组学和血液代谢组学等4个方面对代谢组学在反刍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各种组学(Omics)技术应运而生。1999年Nicholson首次给出了代谢组学(Metabolomics)的完整定义,是研究在内、外因素作用下,生物体所含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在种类和数量上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生理、病理变化的一门技术[1]。代谢组学主要包括3个检测平台,分别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核磁共振技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其中,NMR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9.
营养基因组学是研究日粮或营养物质在基因学范畴中,在某个特定时刻,对细胞、组织或生物体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产生影响的一门学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意识到营养素也是一种基因表达的调控物质,可直接或独立地调控基因表达。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及正在开展的家畜基因组测序工作的顺利进行,营养科学已经从机体代谢和组织细胞的层面发展到基因层面上来;且从研究营养素对单个基因的表达及作用开始向基因组及表达产物在代谢调节中的作用,即营养基因组研究方向发展。本文将就营养基因组学的概念、所涉及到的主要技术、主要研究进展及其在动物生产领域的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组学及其相关技术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组学又称代谢物组学,是研究机体代谢产物谱变化的一种新的系统方法。它借助高通量、高灵敏度与高精确度的现代分析技术,分析细胞、组织和其它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唾液和体液中内源性代谢物整体组成并通过其复杂的、动态的变化,从整体上反应代谢物图。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产地中药铁、锰、铬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的有效成分包括有机成分和无机微量元素,它们是中药药理功能的物质基础.中药的药理作用与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存在状态密切相关[1].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微量元素的关系,对揭示和阐明中药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医学证明,微量元素作为机体的营养物质与机体的生长发育、疾病防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过多,都会导致机体生理机能失调,甚至引起疾病[1].在人和动物机体中的15种必需微量元素中,铁、锰、铬对动物的生长发育、造血功能、物质代谢和免疫机能有着重要作用[3,4].中药产地的不同,其微量元素的含量亦不同[5].因此测定中药微量元素的含量也为鉴定道地中药材及开发新资源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量研究显示污染水体中含有的有毒物质可以影响水产动物健康生长,甚至导致水产动物大量死亡。然而,人们对很多毒性物质的作用机理的认识还有待深入的研究。代谢组学具有快速、高通量、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特点,可以快速检测出生物体在毒性物质作用下的不同时间和不同组织中大量的内源性代谢物质,同时可以与其他组学技术,如转录组、代谢组联合分析毒性物质的作用机理。因此代谢组学技术对促进毒理学的研究、揭示毒性物质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代谢组学技术,并总结了近年来代谢组学在水产动物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昆虫应激代谢产物——热休克蛋白及保护酶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宇晓 《广东蚕业》2000,34(1):55-58
一、应激代谢的概念应激代谢(stress metabolism)是指有机体在经历生理逆境(高温、低温、缺氧、病原或毒素侵染等理化及生物因子)时免疫系统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是生物体抵抗有害因子,维持自身正常生理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家养动物是我国农牧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也是满足人民的营养以及生活各方面需求的重要生物。代谢组学是根据生物体内所有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并寻找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对关系的研究方式的重要技术手段,可能会为家养动物的科学饲养,疾病治疗提供帮助。本文阐述了家养动物(牛羊猪鸡等)关于代谢组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为今后科研人员对代谢组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抗菌肽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是具有抗菌活性短肽的总称,是生物体内存在的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小分子蛋白,是生物体免疫防御系统产生的一类对抗外源性病原体致病作用的防御性多肽活性物质,是生物体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抗菌肽已成为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目前已发现抗菌肽或类似抗菌肽的小分子肽类广泛存在于生物界,包括细菌、动植物和人类.这种内源性的抗菌肽经诱导合成,在机体抵抗病原的入侵力面起着重要作用,被认为是缺乏特异性免疫功能生物的重要防御成分.至今已有880多种抗菌肽被鉴定或核酸序列被预告,包括多种无脊椎动物、植物和哺乳动物的许多组织和细胞,某一细胞因子和化学激活剂,选择性神经肽和肽激素,较大蛋白的碎片产生的抗菌肽[1].  相似文献   

16.
<正>(上接2015年6期《新饲料》第56页)5天然活性成分的特点源于自然生物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海洋生物)的二次代谢产物,即生物体为生存发展在逆境中防卫危害而产生的生物生理功能性活性成分,发挥着生理调节、扶正祛邪、排毒、修复等作用。其物质成分在自然中可降解,并进行物质循环,没有残留,在动植物体内亦是如此,且如果不需要此成分,还可随机体代谢排出。天然活性成分虽然功效作用大,但其原产生物体内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vitamin)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尽管生物体对这类物质的需要量很少,但由于这类物质在人和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故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不是机体的主要结构材料,也不是体内能源物质,但它们在物质代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机体缺少某种维生素时,代谢过程发生障碍,因而使生物不能正常生长,以至发生维生素缺乏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医学报》2019,(7):1410-1415
代谢组学作为研究机体内代谢物变化的一门新兴技术,能够从差异代谢物中筛选疾病标志物,并已广泛应用于畜牧与医学领域。本文首先概述了代谢组学的特点以及目前应用于代谢组学分析的常用技术,并对代谢组学在睾丸支持细胞功能、精子生成、精液质量评价及睾丸生殖毒性的应用进行了论述,揭示了代谢组学对睾丸功能研究的促进作用,并就代谢组学如何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实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代谢组学分析奶牛酮病代谢谱,探索奶牛发生酮病时机体代谢的全景式变化,进一步了解奶牛酮病时的代谢物变化规律。收集临床酮病奶牛、亚临床酮病奶牛、健康对照组奶牛共81头,采血后分离血浆并进行预处理,运用NMR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鉴定差异代谢物,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获得29个差异代谢物,其中碳水化合物3个、脂类6个、氨基酸14个、其他物质6个。通过查找数据库,发现这些代谢物主要与氨基酸代谢、脂肪代谢和糖类代谢等能量代谢途径相关。代谢组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奶牛酮病的发生和发展变化,而这些差异代谢物经过进一步验证可能是诊断奶牛酮病的潜在标记物和指标。  相似文献   

20.
代谢组学在农业动物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组学时代下,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无疑加速了农业动物经济性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程。但相关基因和调控通路对性状发生的贡献度尚不明确,对基因表达与最终表型形成之间的复杂变化知之甚少,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分析仍无法解析动物体内所有生理代谢过程。1998年,Oliver提出了"代谢组"的概念,即各种代谢反应前后的小分子代谢物(分子质量1 000),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