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1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9,(7):1410-1415
代谢组学作为研究机体内代谢物变化的一门新兴技术,能够从差异代谢物中筛选疾病标志物,并已广泛应用于畜牧与医学领域。本文首先概述了代谢组学的特点以及目前应用于代谢组学分析的常用技术,并对代谢组学在睾丸支持细胞功能、精子生成、精液质量评价及睾丸生殖毒性的应用进行了论述,揭示了代谢组学对睾丸功能研究的促进作用,并就代谢组学如何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实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正代谢组学又称代谢物组学,是研究机体代谢产物谱变化的一种新系统方法,借助高通量、高灵敏度与高精确度的现代分析技术,分析细胞、组织和其它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唾液和体液中内源性代谢物整体组成并通过其复杂、动态变化,从整体上反应代谢物图。代谢产物的分离、检测及分析鉴定是代谢组学技术的核心部分,分离技术包括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和毛细管电泳(CE);常用的检测和鉴定技术有核磁共振、质谱、光谱、电化学(EC)等;采取一系列的数学和统计学方法获得足够  相似文献   

3.
王郝为  吴端钦 《动物营养学报》2017,29(12):4301-4307
代谢组学是对内源性代谢物的综合评估,可以实现来自生物样品的代谢物及其相关代谢途径的分离、检测、表征和定量,以此来反映生物机体的营养代谢变化、营养状况甚至一些疾病的发展程度等。然而,代谢组学技术在动物营养中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起始阶段,不过随着代谢组学研究平台的不断完善,该技术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价值必将日渐突出。本文就代谢组学的概念特点、分析技术及其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代谢组学及其相关技术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组学又称代谢物组学,是研究机体代谢产物谱变化的一种新的系统方法。它借助高通量、高灵敏度与高精确度的现代分析技术,分析细胞、组织和其它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唾液和体液中内源性代谢物整体组成并通过其复杂的、动态的变化,从整体上反应代谢物图。  相似文献   

5.
有毒有害物质如致病微生物、生物毒素、农药、兽药及添加剂残留等会造成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风险监测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代谢组学技术通过考察生物受到有毒有害物的刺激或干扰后代谢产物的变化,进行系统的定量定性分析,获得具有高度敏感性及特异性的代谢组学投影,适用于对多种微量毒物的鉴别监测。同时,代谢组学技术可反映出毒物代谢过程中可能的生物标志物,为毒物代谢过程和毒理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因此,以色谱质谱联用、核磁共振等为代表的代谢组学方法逐渐成为检测和研究有毒有害物质的关键技术,为其风险评估提供依据。同时各种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及检测方法的优化将进一步促进代谢组学技术在毒物监测中的实际应用。作者介绍了代谢组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结了代谢组学技术对常见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代谢组学技术在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有毒有害物质如致病微生物、生物毒素、农药、兽药及添加剂残留等会造成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风险监测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代谢组学技术通过考察生物受到有毒有害物的刺激或干扰后代谢产物的变化,进行系统的定量定性分析,获得具有高度敏感性及特异性的代谢组学投影,适用于对多种微量毒物的鉴别监测。同时,代谢组学技术可反映出毒物代谢过程中可能的生物标志物,为毒物代谢过程和毒理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因此,以色谱质谱联用、核磁共振等为代表的代谢组学方法逐渐成为检测和研究有毒有害物质的关键技术,为其风险评估提供依据。同时各种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及检测方法的优化将进一步促进代谢组学技术在毒物监测中的实际应用。作者介绍了代谢组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结了代谢组学技术对常见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代谢组学技术在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量研究显示污染水体中含有的有毒物质可以影响水产动物健康生长,甚至导致水产动物大量死亡。然而,人们对很多毒性物质的作用机理的认识还有待深入的研究。代谢组学具有快速、高通量、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特点,可以快速检测出生物体在毒性物质作用下的不同时间和不同组织中大量的内源性代谢物质,同时可以与其他组学技术,如转录组、代谢组联合分析毒性物质的作用机理。因此代谢组学技术对促进毒理学的研究、揭示毒性物质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代谢组学技术,并总结了近年来代谢组学在水产动物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1 代谢组学概念的提出 代谢组学(metabonomics)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Nieholson等于1999年正式提出的,其定义为对病理、生理刺激或基因改变时,生物体系的动态代谢响应的多参数定量分析.具体来说,代谢组学是应用现代分析方法研究生物体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或扰动后,某一特定生理时期内各种代谢途径的底物和产物的小分子代谢物(Mw <1000 ku)随时空的变化规律,探明生物体代谢途径的一种研究方法[1].其核心是强调外源性物质对生物体所产生的整体性效应,以生物体内某一物质分子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外源物质对机体刺激所产生的代谢物组对机体的系统作用[2].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代谢组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组学是后基因纰时代新兴的一种研究生物样品中所有小分子代谢物的技术,是系统生物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在近年来取得很大进展.该文就微生物代谢组学研究中有关样品制备、代谢产物分析鉴定和数据分析等涉及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概述,并用一些典型实例介绍微生物代谢组学的应用,对微生物代谢组学研究中潜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急性热应激肉鸡血清物质代谢组学变化,鉴定出差异代谢物和差异代谢通路,从代谢组学层次揭示肉鸡急性热应激的营养物质代谢途径变化的发生机制。试验选择20只35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对照组按常规饲养标准温度饲养,热应激组于(32±1)℃下饲养,均持续12 h。翅下静脉采血2 m L,分离血清,经衍生化处理,运用GC-MS技术获得2组肉鸡血清代谢图谱,对试验收集的数据进行代谢物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鉴定差异代谢物并进行差异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GC-MS技术,在肉鸡血清中共检测到144种代谢物,筛选出30种差异代谢物[变量权重值(VIP)1,P0.05]。其中延胡索酸、羟丁酸、丙氨酸等14种代谢物含量上调[差异倍数(FC)1],草酸、苹果酸、二羟基丙酮等16种代谢物含量下调(FC1)。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机体三羧酸循环、半乳糖代谢、丙酸代谢、脂肪酸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发生显著改变(P0.05或P0.01)。由此可见,肉鸡发生急性热应激时血清代谢物和物质代谢途径发生显著改变。鉴定的30种差异代谢物和7种差异代谢通路可作为标志物用于揭示急性热应激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1.
代谢组学在反刍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系统中所有代谢物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能够检测生命系统中某一特定生物层次的所有代谢物的变化,并能够利用其特有的分析技术平台和数据分析平台对所得代谢物进行系统性度量。近年来,因其测试技术的广泛适用性,代谢组学逐渐被应用于反刍动物的营养学研究中。本文从瘤胃代谢组学、肝脏代谢组学、乳腺代谢组学和血液代谢组学等4个方面对代谢组学在反刍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7,(3):72-77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神经肽Kisspeptin对热应激大鼠的保护作用。本试验通过建立热应激大鼠模型,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C/TOFMS)代谢组学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对照组、热应激组和Kisspeptin干预组之间的代谢物差异,筛选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代谢组学结果显示热应激组大鼠的血清代谢谱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明显不同,而Kisspeptin干预后大鼠的血清代谢谱有趋于正常的趋势。生化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热应激引起大鼠三羧酸循环、糖代谢、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异常,而热应激后给与Kisspeptin处理可缓解上述代谢通路的紊乱并趋于正常状态。此外,氧化应激指标检测结果显示给与Kisspeptin处理可降低热应激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并提高超氧化酶歧化酶(T-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该结果表明Kisspeptin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热应激诱导的氧化应激。该研究从代谢及抗氧化的角度研究了Kisspeptin对热应激大鼠的保护作用,为动物健康养殖和开发抗热应激的安全生物制品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奶牛生产中,由于饲喂高精料饲粮引起的代谢性疾病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传统的营养代谢病研究仅从一个或几个生物标志物角度来探讨高精料饲粮相关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所得结果往往不够全面,甚至还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代谢组学作为组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奶牛营养研究中,能全面、系统地分析特定环境下奶牛的代谢状况,对于阐明生命复杂系统的变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高精料饲粮引起泌乳奶牛瘤胃液代谢组的变化及其对奶牛健康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脂质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质是动物体内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具有多种重要生物学功能。脂质代谢组学是新兴起的一门研究脂质代谢调控在各种生命现象中作用机制的新学科。它通过从系统水平上研究生物体内的脂质,揭示脂质分子及与其他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脂质代谢组学在营养学、功能基因组学等相关学科中的应用已有许多报道。本文主要介绍了脂质的分类与代谢、脂质代谢组学的概念、研究方法、研究现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等。  相似文献   

15.
铜、锌是动物机体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具有催化、构建和调节等三种基本的生物学功能.研究细胞内外微量元素的潴留、转运、特异分布等生物代谢乃至分子水平的基因表达过程将为深入地揭示元素的转运机制、生物效能和代谢疾病的病理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微量元素疾病的早期防治和营养补给提供科学的指导.笔者等将有关铜、锌元素细胞(分子)生物学和酶学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概述. 1 铜、锌元素生物催化作用的酶学机制 动物体内微量元素铜、锌在动物机体中的生物学功能与其相关酶结构的组成和活力密切相关,通过对相关酶或生物膜位点的"占领"发挥其正常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6.
山羊乳是一种含有丰富营养成分的生物学流体,也是全球乳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山羊乳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组学技术可以对这些生物分子成分进行全面分析。对蛋白质组学、脂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在山羊乳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代谢产物是基因转录翻译为蛋白质后生命活动的最终执行者,因此,机体代谢产物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出生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的变化。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可以清晰并直观地对机体代谢物的变化进行检测。奶牛生产性疾病一直是畜牧兽医行业关注的重点疾病之一。奶牛出现生产性疾病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下降,对养殖业造成危害。代谢组学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准确检测出参与疾病发生的物质和代谢通路,使兽医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疾病防控和治疗。综述了代谢组学技术在奶牛生产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今后奶牛生产性疾病的防控和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代谢组是生物体表型基础的代谢物及其在生物系统中的相互作用的统称.代谢组学是从整体上对细胞生物流体、组织或生物体内的小分子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通过观察生物体系在受到外部刺激后,其代谢路径及对应代谢产物与无刺激时产生的变化来研究的一门科学.代谢组学技术是对生物样本中的代谢物进行全面分析的一项技术,在疾病诊断、畜牧学、食品科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试验旨在从代谢组学角度探究关中奶山羊睾丸发育代谢机制。【方法】 选择1月龄断奶雄性关中奶山羊和24月龄体成熟的雄性关中奶山羊各6只,采集睾丸组织,使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技术对睾丸组织进行化学检测,通过多维和单维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两组不同代谢物进行化学检测、对比与鉴别,通过富集差异代谢物分析筛选关中奶山羊发育代谢中的潜在关键通路。【结果】 在1和24月龄关中奶山羊睾丸组织中共筛选出334个差异代谢物,其中显著上调137个,显著下调197个。对前36个差异代谢物进行比较鉴定发现,分别为脂质和类脂质分子、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未分类化合物和苯丙烷和聚酮化合物四大类。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在1和24月龄关中奶山羊睾丸发育过程中,脂质和类脂质分子与甘油磷脂呈最大正相关,羧基及其衍生物与甘油磷脂呈最大负相关。对不同的代谢物进行富集分析,筛选出7条潜在的重要代谢通路,分别为肿瘤中的胆碱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肿瘤中的中心碳代谢、铁死亡、谷胱甘肽代谢、氨酰-tRNA生物组成以及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结论】 本试验从代谢组学角度揭示了1和24月龄关中奶山羊睾丸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机制,为今后哺乳动物睾丸的发育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代谢组学分析奶牛酮病代谢谱,探索奶牛发生酮病时机体代谢的全景式变化,进一步了解奶牛酮病时的代谢物变化规律。收集临床酮病奶牛、亚临床酮病奶牛、健康对照组奶牛共81头,采血后分离血浆并进行预处理,运用NMR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鉴定差异代谢物,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获得29个差异代谢物,其中碳水化合物3个、脂类6个、氨基酸14个、其他物质6个。通过查找数据库,发现这些代谢物主要与氨基酸代谢、脂肪代谢和糖类代谢等能量代谢途径相关。代谢组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奶牛酮病的发生和发展变化,而这些差异代谢物经过进一步验证可能是诊断奶牛酮病的潜在标记物和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