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在哈白猪和长白猪选育(一报)的研究中,我们研究和比较了哈白纯种猪和长白纯种猪生长发育特点及胴体性状的遗传差异,发现长白猪的胴体性状趋于稳定一致,而哈白猪的胴体性状尤其瘦肉率及与瘦肉率有显著相关的诸性状离散性较大、选择压较强,群内在几个主要有利于瘦肉率提高的性状上存在着明显的不一致性,出现了一些胴体瘦肉率非常高的个体。这些研究使我们认识到通过遗传变异理论的应用,采用先进的适于哈白猪的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肉食的需要,已从过去喜食肥肉转变为爱吃瘦肉。因此生产瘦肉型杂交商品猪和提高胴体瘦肉率已成为当今养猪生产发展的总趋势。为了加速我省瘦肉猪的发展,甘肃白猪育种组从1982年以来,先后引进世界著名的瘦肉型猪种杜洛克、汉普夏和长白猪,观察适应性和生产性  相似文献   

3.
<正> 紫金县蓝圹猪是广东省地方优良猪种之一,属脂用型猪种。具有粗食易养,皮薄肉嫩,味美可口和抗病力强、遗传性能稳定等优点。但体型小、胴体瘦肉率低。近年来,我们对蓝圹猪进行了不同的杂交组合试验,力求增加瘦肉以适应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国内外市场瘦肉供求量越来越大的要求。1978年蓝圹种猪繁育试验场测定,蓝圹猪胴体瘦肉率33.3%;长白猪与蓝圹猪杂交产生的长蓝杂种猪胴体瘦肉率提高到38.4%,但国内外市场仍嫌瘦肉少。为进一步提高猪的商品价值,我们利用当地大量饲养蓝圹母猪和长蓝杂种猪的基础,于1980年6月28日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多采用杂交、营养控制、使用促长剂等多种途径提高商品猪的瘦肉率。米文正报道杜洛克与本地猪杂交后胴体瘦肉率可提高到54.21%;四川种猪试验站报道杜洛克和荣昌猪杂交一代胴体瘦肉率可达53.81%还有些地方用汉普夏、大约克、长白猪做父本与本地猪进行一元、二元杂交均取得提高瘦肉率的显著效果,可见引入瘦肉  相似文献   

5.
紫金县蓝塘猪是我省地方优良品种之一。它具有粗食快长,抗病力强,遗传性能稳定,皮薄肉嫩,味美可口等优点。但是,其体型较小,胴体瘦肉率低。目前由于人民生活和国际市场供求的需要,对瘦肉要求越来越迫切,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我们为提高猪的胴体瘦肉率,进行了不同组合的杂交试验。据1978年蓝塘种猪繁育试验场测定,蓝塘猪胴体瘦肉率为33.3%;长白猪与蓝塘猪杂交产生的长蓝杂种猪胴体瘦肉率提高到  相似文献   

6.
新温州白猪是由原温州白猪导入长白猪血统,在体型外貌基本不变的前提下,瘦肉率有较大的提高。主要性能指标:胴体瘦肉率57.35%,背膘厚3.5c,肉质优良,产仔数12.8头,产活仔数12.1头,35日龄新奶窝重87.3kg,10 ̄90kg平均日增重653g,料重比3.33:1。  相似文献   

7.
饲养商品猪的目的在于向市场提供猪肉产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偏向吃瘦肉多的猪肉。从国际市场看,参与竞争也必须提供瘦肉率高的产品,因此,饲养瘦肉型商品猪是取得养猪经济效益的途径。目前,一些养猪先进的国家,肉猪的胴体瘦肉率较高,多为55%-65%左右,而我国的肉猪胴体瘦肉率则为40%-50%,远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肉猪的胴体瘦肉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制约,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才能提高肉猪的胴体瘦肉率,增加瘦肉的产量。1引入优良种猪  相似文献   

8.
洪学 《湖南饲料》2009,(5):45-46
瘦肉型猪是指屠宰后胴体膘薄、瘦肉率高的品种猪。这些品种猪是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培育并在一定的饲养条件下,保持稳定的瘦肉生产能力的优良猪种。这类猪生长瘦肉的能力强,胴体瘦肉多,脂肪少,瘦肉占胴体重的60%以上。由于瘦肉型猪产肉多,经济效益高,是当前和今后饲养商品猪的发展方向。做繁殖用的瘦肉型公猪和母猪,称为瘦肉型种猪。用瘦肉型种公猪与瘦肉率低的本地土种或地方优良品种杂交,可以提高杂种后代的瘦肉率。  相似文献   

9.
上海白猪杂交利用提高瘦肉率研究,以往曾经做过许多工作.然而由于市场对瘦肉需求量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故对上海白猪的杂交利用仍需在提高瘦肉率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本试验以世界著名瘦肉型猪种法国皮特兰和比利时长白猪作为公本,与上海白猪、长上杂交母猪进行二元及三元杂交.饲养试验从1989年6月8日开始,到9月6日结束。现将杂交利用研究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动物蛋白质的需求日益迫切,已由喜欢吃肥肉变为喜欢吃瘦肉了。为了满足人们对瘦肉的需要,努力提高猪胴体瘦肉率已是势在必行。目前,一些养猪先进的国家,猪胴体瘦肉率都比较高,多为55%-65%。我国猪胴体瘦肉率较低,只有40%-50%左右。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青冈县为了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引进优良瘦肉型种猪,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对猪群进行了全面改良,从1992~2012年,共改良母猪158万头,通过改良,产仔率和瘦肉率提高了,增加了养猪经济效益,优化了猪群结构,促进了养猪业发展。1992年前,农民饲养主要是地方品种三江白猪、黑花猪和少量哈白猪、长白猪与地方品种  相似文献   

12.
1选择猪种时,应注意该品种的胴体瘦肉率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讲,胴体瘦肉率遗传力很高,所以,选择胴体瘦肉率高的品种作为种猪,可以显著提高商品肉猪的胴体瘦肉率。猪的品种不同,胴体瘦肉率也不同,从整体而言,国外猪种以及我国的培育猪种的胴体瘦肉率明显高于我国地方猪种,所以选择优良的瘦肉型品种,如杜洛克、汉普夏、大白猪、长白猪等作为种用,同时加强种猪胴体瘦肉率的选育,可以明显提高肉猪的胴体瘦肉率。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过分追求胴体瘦肉率会带来一定的负效应,主要是肉的品质和猪的繁殖力会明显下降。因此,在实际生…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培育猪种主要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利用从国外引入的猪种与地方猪种经系统地杂交育种工作而育成的品种. 1 哈尔滨白猪 简称哈白猪,是我国的第1个培育猪种,分布于黑龙江省南部和中部地区,特别是在哈尔滨市及其周围市(县)较多,属肉脂兼用型.近年来,通过对哈白猪肉用性能不断进行选育,使哈白猪的胴体瘦肉率、生长速度都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叫瘦肉型猪 瘦肉型猪是指屠宰后胴体膘薄、瘦肉率高的品种猪。这些品种猪是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培育并在一定的饲养条件下,保持稳定的瘦肉生产能力的优良猪种。这类猪生长瘦肉的能力强,胴体瘦肉多,脂肪少,瘦肉占胴体重的60%以上。由于瘦肉型猪产肉多,经济效益高,是当前和今后饲养商品猪的发展方向。做繁殖用的瘦肉型公猪和母猪,称为瘦肉型种猪。用瘦肉型种公猪与瘦肉率低的本地土种或地方优良品种杂交,可以提高杂  相似文献   

15.
汉中白猪是汉中市畜禽良种繁育中心培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猪种,该猪种具有耐粗饲、繁殖性能高、抗逆性强、肉质优良等优良特性,但其腿臀不够丰满,瘦肉率不够高是该猪种的明显缺陷。目前有关影响汉中白猪瘦肉率主要因素的研究仍然比较少,而瘦肉率是一个重要育种指标和经济指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瘦肉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满足这一需求,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汉白猪的瘦肉率。本文从分子育种、饲粮营养水平、饲养方式、饲喂环境、出栏时间、杂种利用及新型添加剂研发使用等方面对影响汉中白猪瘦肉率主要因素进行了归纳,以期为生产优质猪肉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了合理利用瘦肉型猪,现将瘦肉型猪杂交利用的类型介绍如下。1大白猪穴大约克夏猪雪作父本用大白猪作父本与太湖猪进行品种杂交。一代杂种猪胴体瘦肉率45%;与长白公猪配东北黑猪进行三品种杂交,一代杂种猪胴体瘦肉率为58%;与长×约×金穴长白猪×大约克夏猪×金华猪雪杂种母猪  相似文献   

17.
菌糠饲料在瘦肉型生长肥育猪限饲阶段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瘦肉型猪,即胴体中脂肪占30%,瘦肉占55%以上,膘厚2.5~3.5cm,体长大于胸围15~20cm以上的猪种。如我国的三江白猪和引进的长白猪、杜洛克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猪肉质量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要求有更多的瘦肉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  相似文献   

18.
三江白猪     
三江白猪是1973年开始,由黑龙江省农场总局统一组织协作,以长白猪和东北民猪为亲本,进行正反杂交,再用长白猪回交,杂交后裔经6个世代定向选育而培育成功的,于1983年通过专家鉴定,确认为我国第一个肉用型新猪种。三江白猪的特点是: 1.增重快,饲料效率高。肉猪平均日增重500克以上,180日龄体重可达90千克,料肉比3.5。 2.瘦肉率高。平均背膘厚2.9厘米,胴体瘦肉率58%以上,腿臀比例为30.04%。  相似文献   

19.
以马身猪、太湖猪(二花脸类群)和长白猪为育种素材,采用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结合群体继代选育法,经7年6个世代育成山西白猪高产仔母系。结果发现,该品系6世代个体186.48日龄体重达100 kg,30~100 kg阶段日增重708.35 g,每千克增重耗料3.14 kg;体重100 kg屠宰,屠宰率为77.00%,胴体瘦肉率为57.93%,眼肌面积为32.20 cm2。山西白猪高产仔母系生长发育快,胴体品质好,是一个优良的专门化品系。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V系)及其基础群三江白猪和丹麦长白猪的胴体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V系增重速度快,20~90千克日增重达659.41克。饲料报酬高,DV系胴体瘦肉率一世代猪为63.46%,二世代猪为62.62%,DV系在部分体尺、平均背膘厚、眼肌面积、腿臀比以及三种脂肪含量、五块肌肉占左半胴重的比例上,均优于三江白猪,而接近或达到长白猪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