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目的]寻找3种观赏凤梨花蕾组织培养的适宜培养基,建立组培快繁体系。[方法]以3种观赏风梨的花蕾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找出合适的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结果]确定3种观赏风梨花蕾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3.0mg/L+ZT 1.5mg/L+NAA 0.5mg/L,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1mg/L,生根的适宜培养基是1/2MS+IBA 0.3mg/L+NAA 0.2mg/L+活性炭O.5g/L。[结论]以观赏凤梨花蕾为外植体的组培过程无褐化现象产生,且伤害母株程度小,污染率低。该研究结果为生产企业的大规模种苗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4个多用途萱草品种的离体快繁体系.[方法]以4个多用途萱草品种为试材,研究消毒时间对不同外植体的影响,以及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对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消毒时间以10 min最佳,花茎是萱草组织培养的最佳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 1.5 mg/L 6-BA +0.2 mg/L IBA;在增殖培养中,MS+ 1.5 mg/L 6-BA+ 0.2 mg/L IBA为最佳增殖培养基.1/2MS +0.3 mg/L IBA和1/2MS+ 0.3 mg/L NAA培养基为4个品种的最佳生根培养基.[结论]该方法建立了4个多用途萱草品种的离体快繁体系,为萱草的种质资源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钩藤组培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寻找快速获得整齐一致钩藤苗的方法。[方法]以钩藤当年生枝条和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最佳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0.2 mg/L+NAA0.1 mg/L+IBA0.2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2.0 mg/L+NAA0.2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2.0 mg/L+活性炭0.03%。[结论]该研究可为钩藤的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芦荟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大规模快速生产芦荟组培苗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3个芦荟品种的茎尖分生组织为外植体,用含不同浓度6-BA和NAA的增殖培养基和含不同浓度NAA的生根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研究不同培养基对芦荟组织发育的影响。[结果]在诱导芦荟侧芽分化的过程中,增殖培养基成分为MS+6-BA 3.0 mg/L+NAA 0.2 mg/L时,诱导效果比较理想,平均诱导出3.6个芽;在诱导生根的过程中,生根培养基成分为MS+NAA 0.2~0.3 mg/L时,生根率较高,平均生根数为7.8~8.2条,根较长且都为正常根。[结论]芦荟组织培养和快繁的培养基最佳配方为:增殖培养基MS+6-BA 3.0 mg/L+NAA 0.2 mg/L、生根培养基MS+NAA 0.2~0.3 mg/L。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乌药的规模化人工育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乌药植物当年生健壮枝条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种类及浓度对其不定芽的诱导及生根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培养基。[结果]适宜于乌药组织培养的最佳外植体取材时间为6~7月,以当年生带芽茎段的嫩枝为最适宜;2.5 mg/L 6-BA是乌药不定芽增殖时最有效的浓度;诱导乌药外植体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5mg/L+NAA 0.2 mg/L;乌药苗在增殖过程中的继代周期以40~50 d为宜;最佳壮苗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2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5 mg/L,生根率98%~100%。[结论]采用合适的外植体以及激素种类与浓度为最佳配比的培养基可使传统的中药材乌药植物成功地诱导不定芽的分化、生根与再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更好地开发利用菝葜。[方法]以菝葜幼嫩茎段为外植体,以MS1、/2 MS1、/4 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植物激素组合对菝葜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影响。[结果]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方式为0.1%升汞消毒9 min。1/2 MS1、/4 MS培养基更有利于菝葜芽的诱导、增殖及生根,6-BA对芽丛的增殖培养具有关键作用。最佳启动培养基为1/2 MS+6-BA 2.0 mg/L+IBA 0.1 mg/L+NAA 0.2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1/2 MS+6-BA 3.0 mg/L+IBA 0.2 mg/L+NAA 0.2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4 MS+IBA 0.1 mg/L+NAA 1.5 mg/L+活性炭1 000 mg/L,生根率最高,达75%。[结论]该研究建立了菝葜的组织培养繁殖体系,增加了菝葜的繁殖系数。  相似文献   

7.
以青岛百合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消毒时间、培养基、生长调节物质对青岛百合叶片不定芽发生、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1%氯化汞对青岛百合叶片消毒5min时效果最好,污染率为31%,萌动率为79%,诱导率为65.2%。青岛百合最佳叶片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2mg/L;最佳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2mg/L;最佳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NAA0.2mg/L,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8.
用带顶芽的幼嫩茎段作外植体,采用组织培养技术,筛选驱蚊香草的最佳快繁方案。试验表明:诱导分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1.0mg/L+NAA0.1mg/L,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0.5mg/L+NAA0.1mg/L,成苗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0.5mg/L+NAA0.2mg/L,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MS+IBA0.2mg/L+IAA0.2mg/L。  相似文献   

9.
卢开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4):133-135
[目的]探索尾巨桉DH_(32-26)组培快繁技术,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手段,以尾巨桉DH_(32-26)半木质化萌发茎段为材料,对外植体诱导及无菌组织培养体系进行研究。[结果]最佳外植体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6-BA 1.0 mg/L+NAA 0.5mg/L,发芽率为92.3%;最佳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6-BA 0.4 mg/L+NAA 0.2 mg/L,增殖个数为3.7;最佳生根培养基为改良1/2MS+IBA 0.2 mg/L+ABT 0.3 mg/L,生根率可达98.3%。[结论]该研究获得了尾巨桉初代诱导、增殖和生根适宜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初步达到工厂化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无籽西瓜的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探索。[方法]以墨童无籽西瓜子叶作为外植体,分别置于添加不同浓度6-BA、NAA、IBA、KT的MS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丛生芽及丛芽的伸长。[结果]浓度0.3~1.2 mg/L6-BA、NAA均能诱导愈伤组织;浓度0.6~2.5 mg/L6-BA、IBA均能诱导丛生芽;浓度0.2~1.0 mg/LKT均能诱导丛生芽伸长。[结论]诱导无籽西瓜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1.0 mg/L+6-BA0.5 mg/L,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2.0 mg/L+IBA0.8 mg/L;诱导丛生芽伸长的最佳培养基为MS+KT0.2 mg/L。  相似文献   

11.
杨雪飞  罗建平  王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947-4949
[目的]研究蛇足石杉组织培养的灭菌方法和培养条件。[方法]以野生孢子体茎尖为外植体,先用不同灭菌液单独或配合使用对外植体进行表面灭菌,将表面无菌外植体转到添加多种抗生素和孔雀石绿的培养基上杀灭内生菌,然后将外植体分别接种到不同的培养基上,筛选茎尖培养的最佳灭菌方法和培养条件。[结果]最佳表面灭菌方法为70%乙醇灭菌40 s,0.1%升汞溶液灭菌8 min,70%双氧水溶液灭菌10 min,培养2周,表面无菌率为63%。适宜的杀灭内生菌方法为表面无菌的外植体在附加0.5 mg/L孔雀石绿和100 mg/L抗生素AAS的培养基上培养4~6周,无菌率达52%。适宜的培养基为1/4MS矿质元素+1/2MS有机元素+2%蔗糖+4.5 g/L琼脂,pH5.8。在此培养基上茎尖外植体可生长出新枝,并可再生根。[结论]建立了蛇足石杉茎尖组织培养的灭菌方法且筛选出适合其生长的适宜培养基,为蛇足石杉组织培养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尚雁鸿  张存智  魏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401-6402,6473
[目的]研究不同粗度对灵武长枣(Ziziphus jujuba Mill.)休眠枝水培发芽的影响,并对水培芽无菌外植体的建立进行研究。[方法]试验以灵武长枣1年生休眠枝为材料,采用水培催芽的方法在冬季获得外植体。[结果]灵武长枣1年生休眠枝茎段基部粗度大于3.5 cm时水培效果较好,抽生枣头较多,生长健壮;以这样的枣头作外植体成活率高达90%以上。外植体消毒灭菌以75%乙醇消毒20 s+0.1%氯化汞消毒15 min+2滴吐温效果良好,污染率为10.0%。[结论]该研究获得了灵武长枣休眠枝水培催芽和水培芽消毒处理的最佳方案,可为延长初代培养的取材时限,提高水培芽的消毒处理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下一步的试管繁殖、生根等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野生型拟南芥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野生型拟南芥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以野生型拟南芥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将其切段后接种在添加有不同浓度6-BA和NAA的MS培养基上,研究了拟南芥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生植株。[结果]6-BA对于愈伤组织诱导不可缺少,但其浓度太高易产生玻璃化;NAA单独使用利于生根,配合6-BA使用利于分化芽;获得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0.50mg/L6-BA+0.10mg/LNAA,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100%。[结论]为进一步开展拟南芥的遗传转化或细胞培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葡萄砧木组培快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芹  冯美  王振平  平吉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866-8868,8876
[目的]建立葡萄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方法]以3个葡萄砧木品种3309、101-14 mg、trup的单芽茎段为材料,对其进行一定时间的预培养,探讨外植体来源、取材季节、培养基类型、激素配比等关键因素对葡萄组培快繁的影响。[结果]预培养后取材的外植体的污染率和褐死率分别为20.00%~28.33%和10.00%~13.33%,室外直接取材的外植体的污染率和褐死率分别为56.67%~81.67%和20.00%~25.00%;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最有利于葡萄外植体萌发,各品种腋芽的萌发率均达到60%~72%;春季取材的外植体萌芽率较高,且萌发所需时间较短;3个品种的最适初代培养基为1/2MS+0.05 mg/L 6-BA+0.2 mg/L IBA,最适继代和生根培养基为1/2MS+0.05 mg/L IBA和1/2MS+0.2 mg/L IBA。[结论]该研究对促进葡萄产业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野生酸枣资源选优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促进酸枣优良品种的快速推广和应用。[方法]通过群众调查、实地采集标本等方法,对太行山、燕山等野生酸枣资源分布地区进行酸枣资源普选,选择优良野生酸枣优株;用酸枣实生苗与酸枣优株接穗进行嫁接,探索酸枣无性繁殖技术。[结果]选出各类型野生酸枣优株73株,其中鲜食与加工类型38株,包括果实特大类型16株,果酸或特酸类型15株,果甜或特甜类型7株;核用优株15株;古树类型16株;核特异类型4株。不同方法嫁接的苗木,其成活率都在85.0%以上。[结论]在河北省太行山区和燕山山区的野生酸枣分布区域内,优良酸枣资源尚未得到挖掘与开发利用;嫁接方法中劈接或嵌枝接法操作简单,是酸枣优株快速繁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袁海静  曹有龙  刘兰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06-11907,11932
[目的]探讨枸杞外植体生根培养的最佳配方。[方法]以枸杞新品种宁杞3号离体培养的鲜嫩枸杞苗为研究材料,对常规1/2MS生根培养基的铁元素和有机成分用量增加1倍,配制为改良生根培养基,研究其对枸杞外植体生根培养的效果。[结果]改良生根培养基对宁杞3号外植体生根培养效果非常明显。枸杞外植体的平均生根率在改良生根培养基中为91.7%,而在常规生根培养基中则为65%;接种35d之后,改良培养基上生长的枸杞外植体的平均株高比对照增加了38%,虽然平均根长减少30%,但根粗壮、发达。在改良培养基中培养的枸杞外植体平均单株茎秆鲜重和根部鲜重,分别比常规培养基培养的外植体提高18.1%和8.5%。[结论]改良生根培养基的铁元素和有机养分有利于外植体的生根和成长。  相似文献   

17.
野生花卉厚叶岩白菜组织培养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厚叶岩白菜的完整再生体系,并为研究其遗传转化奠定基础。[方法]以野生厚叶岩白菜的叶片为外植体,通过筛选培养基与激素配比,初步建立其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结果]厚叶岩白菜愈伤组织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NAA0.50mg/L+6-BA0.50mg/L-4-水解酪蛋白100.00mg/L+0.2%PVP;分化培养基为:改良MS+NAA0.50mg/L+IBA0.10mg/L+6-BA0.50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50mg/L+NAA0.01mg/L。15d后移植幼苗的叶片由嫩绿变成深绿,30d后移植幼苗长出新叶,叶片中心偏红,成活率达到95%,且幼苗生长健壮。[结论]通过对培养基组分、激素配比及环境因子的筛选,为野生厚叶岩白菜初步建立了一个实用的离体培养再生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甜叶悬钩子植物组织培养褐化现象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治友  钱绍方  罗应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848-8850
[目的]寻求甜叶悬钩子组织培养中的最佳抗褐化剂。[方法]以甜叶悬钩子的茎和叶为外植体,必MS为基本培养基,加入不同浓度的抗褐化剂(20%Na2S2O3、Vc和AC),研究不同抗褐化剂对甜叶悬钩子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AC和Vc都能对不同外植体起到抗褐化作用,在加入20%Na2S2O3的培养基上,外植体的褐化程度与Na2S2O3的浓度成正比,培养基中20%Na2S2O3的添加量达20ml时,外植体褐化最为迅速;在加入Vc的培养基上,随着Vc添加量的增加,培养基变成液体或半固体培养基,接入的外植体容易死亡;在加入AC的培养基上,AC的添加量为5g/L时,外植体的褐化率可控制在5%以下。抗褐化控制处理后,可以在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上培养出大量的愈伤组织。1结论IAC是较为理想的抗褐化剂,用量为5g/L。  相似文献   

19.
郑玉忠  张振霞  林晓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05-12007,12040
[目的]寻求虎尾兰组培快繁的最佳培养基。[方法]以虎尾兰幼叶为外植体,采用2种不同浓度的消毒剂进行处理,探讨外植体最佳消毒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的2,4-D、6-BA和NAA对虎尾兰幼叶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诱导及生根的影响,确定虎尾兰组培快繁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虎尾兰外植体最佳消毒方式为70%酒精10 s+0.1%升汞5 min,外植体污染率为7.7%;虎尾兰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宜培养基为MS+0.25 mg/L 2,4-D,出愈率为100%;诱导芽分化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0.5 mg/L 2,4-D+2.0 mg/L 6-BA,分化率为76%;根培养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4.0 mg/L NAA,生根率达到100%,试管苗成活率达95%。[结论]该研究为虎尾兰组培快繁的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月见草种子的无菌萌发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月见草的组织培养提供无菌外植体。[方法]以月见草种子为材料,经过不同的表面除菌方法处理后,接种于不同的培养基上,培养10 d后统计种苗的污染率、发芽率。[结果]经70℃热处理48 h后,用70%乙醇(40 s)+0.1%HgCl2(10 min)+吐温80进行表面除菌效果最好,污染率最低;在VW+1.0 mg/L6-BA+0.5 mg/LNAA+0.05%AC培养基中培养,月见草种子的萌发率最高,达到93%,萌发后幼苗的生长状况最优。[结论]该试验建立了优质、高效的月见草种子无菌萌发体系,为月见草资源的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