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燕麦干草的脂肪酸组成、含量及动态变化规律。分别对在抽穗、开花、乳熟、蜡熟四个生育期刈割的燕麦干草的脂肪酸成分及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燕麦干草脂肪酸以α-亚麻酸为主,亚油酸、棕榈酸次之,油酸含量较少;生育期显著影响燕麦干草脂肪酸组成,随着生育期的延长,α-亚麻酸先减后增,亚油酸先增后减,乳熟期是其共同的拐点,分别在该时期达到最小和最大值;α-亚麻酸和亚油酸总含量不随生育期延长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2月龄滩羊羔羊脂肪和肌肉组织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24只体重接近、健康的刚出生的滩羊羔羊随机分成舍饲和放牧组,每组滩羊羔羊各12只,放牧组羔羊随放牧哺乳母羊饲养,舍饲组随舍饲哺乳母羊饲养,于2月龄时屠宰取膈肌、股二头肌、背最长肌、尾部脂肪、肾周脂肪和皮下脂肪,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含量。试验结果表明:(1)在肌肉组织的脂肪酸中,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滩羊膈肌中棕榈酸、花生酸、反式油酸的含量显著提高(P < 0.05)|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的含量极显著提高(P < 0.01),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甲酯(EPA)、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DHA)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股二头肌中肉豆蔻酸、棕榈酸、亚油酸的含量极显著提高(P < 0.01),α-亚麻酸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背最长肌中花生酸的含量显著降低(P < 0.05),花生四烯酸的含量显著提高(P < 0.05)|棕榈酸、反式油酸的含量极显著提高(P < 0.01),α-亚麻酸、EPA、DHA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2)在脂肪组织的脂肪酸中,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滩羊尾部脂肪的硬脂酸、反式油酸、亚油酸的含量极显著提高(P < 0.01),α-亚麻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肾周脂肪的硬脂酸、反式油酸、亚油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 < 0.01),α-亚麻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皮下脂肪的肉豆蔻酸、花生酸、α-亚麻酸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综上,不同饲养方式滩羊羔羊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的脂肪酸含量不同。 [关键词] 滩羊羔羊|饲养方式|肌肉组织|脂肪组织|脂肪酸  相似文献   

3.
对新疆青河县某养殖合作社以放牧马马乳为原料生产的马乳粉中与婴儿配方食品有关的脂肪酸含量和所占比例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马乳粉中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分别为(698.7±63.1)mg/100g和(1751.0±226.6)mg/100g,占总脂肪酸的比例依次为(6.40±0.65)%和(16.02±1.81)%;婴幼儿必需的ARA和DHA含量分别为(40.3±1.7)mg/100g和(4.0±1.0)mg/100g,所占比例依次为(0.37±0.02)%和(0.04±0.01)%。对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GB10765–2010)对乳基婴儿配方食品的脂肪和脂肪酸指标要求,马乳粉脂肪含量低于规定的指标,亚油酸含量显著偏低,α-亚麻酸含量显著偏高,亚油酸与亚麻酸比值显著偏低,月桂酸+豆蔻酸、反式脂肪酸、芥酸以及ARA和DHA占总脂肪酸的比例均符合指标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粗饲料处理对秦川肉牛新品系肉用性状的影响,随机选取20头14月龄体重无显著差异的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分为4组,每组5头。按补饲粗饲料的不同分为苜蓿组、桑叶、麦草、对照组。育肥180 d后,屠宰后取背最长肌测定常规组分、氨基酸以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桑叶组粗脂肪含量(2.53%)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苜蓿组粗脂肪含量(2.17%)显著高于麦草、对照组(P0.05),桑叶组粗蛋白含量(21.32%)高于苜蓿组(P0.05),且显著高于麦草、对照组(P0.05);桑叶组蛋氨酸(Met)与组氨酸(His)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且赖氨酸(Lys)含量低于苜蓿组(P0.05),但显著高于麦草、对照组(P0.05);桑叶组亚油酸、α-亚麻酸含量、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其他成分各组间无差异(P0.05)。结果说明,补饲桑叶可以提高牛肉中粗脂肪、粗蛋白、Met、His、Lys及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含量,有助于优质牛肉生产。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东乡花猪(dd)与杜洛克×东乡花猪(Dd)肉质氨基酸及脂肪酸的差异暨为该品种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分别采取11月龄东乡花猪及杜洛克×东乡花猪眼肌适量,测定其氨基酸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结果显示:杜东二元杂交品种继承了原种猪的优秀肉质,但东乡花猪原种的甜鲜味氨基酸含量极显著的大于杜东二元杂交品种(P<0.01),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原种猪肉质味道好于二元杂交的根本原因;同时dd组亚油酸、亚麻酸含量极显著的大于Dd组(P<0.01),这符合一般规律,一般地方猪的亚油酸、亚麻酸含量都极显著的大于外来品种,亚麻酸含量高对人体保健更有利。  相似文献   

6.
青海3种野生植物籽油中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青海境内3种植物籽油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出的11种脂肪酸中以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79%以上。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了日粮中,添加α-亚麻酸00、.5%、1.0%、2.0%、3.0%和4.0%对海兰褐产蛋鸡饲喂4周后蛋黄、卵泡和肝脏中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以及蛋黄脂肪酸(FA)的影响。结果表明:蛋黄中亚油酸、亚麻酸、EPA和DHA的含量与日粮中α-亚麻酸添加量呈显著直线或二次曲线增加(P<0.10);蛋黄、各种卵泡中TC均与日粮中α-亚麻酸添加量显著直线或二次曲线降低(P<0.10);蛋黄、卵泡和肝脏的TG以及肝脏的TC与ALA之间的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均不显著(P>0.10)。可见日粮中添加α-亚麻酸能降低胆固醇,提高鸡蛋中PUFA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团头鲂幼鱼饲料中α-亚麻酸、亚油酸的适宜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半纯化饲料配方的基础上,分别设计6个α-亚麻酸含量(0.02%、0.55%、1.08%、1.60%、2.13%、2.65%)、6个亚油酸含量(0.86%、1.29%、1.73%、2.16%、2.59%、3.03%),以亚麻籽油、玉米油、棕榈油调节饲料中α-亚麻酸、亚油酸的含量,配制等氮等能(粗蛋白质含量为30.09%,粗脂肪含量为6.87%)的12种半纯化试验饲料,探讨团头鲂幼鱼[初始均重为(59.5±0.5)g]饲料中α-亚麻酸、亚油酸的适宜含量。养殖试验分为α-亚麻酸和亚油酸试验2部分,均设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养殖周期为85 d。结果表明:在α-亚麻酸试验中,依据回归方程计算得到,在饲料α-亚麻酸含量分别为1.32%、1.33%时,团头鲂幼鱼具有最大的特定生长率和最小的饲料系数;0.02%组的脏体指数显著低于除1.08%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肥满度、肝体指数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0.02%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0.55%、1.08%组(P0.05),1.60%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0.55%、2.13%组(P0.05),0.02%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在亚油酸试验中,依据回归方程计算得到,在饲料亚油酸含量分别为2.02%、2.03%时,团头鲂幼鱼具有最大的特定生长率和最小的饲料系数;3.03%组的肝体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肥满度、脏体指数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1.29%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1.73%组(P0.05),0.86%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1.73%组(P0.05),1.29%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0.86%、3.03%组(P0.05),各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以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部分血清生化指标和形体指标,得到适合团头鲂幼鱼快速生长、维持鱼体正常健康的饲料中适宜的亚麻酸、亚油酸含量分别为1.32%~1.33%、2.02%~2.03%。  相似文献   

9.
对多花黑麦草等28种牧草样品进行了脂肪酸组成的测定,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α-亚麻酸是牧草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占脂肪酸组成的43.78%。多不饱和脂肪酸占牧草脂肪酸组成的54.71%,占不饱和性脂肪酸的95.18%。说明牧草的不饱和性脂肪酸主要是二键以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禾本科牧草中,多花黑麦草及狼尾草属的牧草α-亚麻酸含量较高,其中多花黑麦草69.9%;象草(N51)67.6%;红象草62.2%;杂交狼尾草61.0%。禾本科与豆科牧草的α-亚麻酸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对全舍饲、放牧+补饲12月龄龙陵黄山羊背最长肌的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共检出23种脂肪酸,其中有15种相同脂肪酸;两组间α-亚麻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差异极显著(P0.01);肉豆寇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脂肪酸总量、单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差异显著(P0.05);其余脂肪酸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两组间所含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不同;放牧+补饲组饲养方式所得羊肉营养价值更高;龙陵黄山羊肉膻味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国内外抑制青贮饲料中蛋白和脂肪酸水解的研究现状,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探讨了3种果渣(苹果渣、葡萄渣、葡萄渣粉)对苜蓿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蛋白水解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苜蓿青贮前分别添加100g(风干重)3种不同的果渣到1kg(鲜重)的苜蓿中。60d之后,添加果渣后青贮饲料的pH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增加(P0.05),但有氧稳定性却低于对照组。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苹果渣、葡萄渣和葡萄渣粉后,青贮饲料中的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NPN)分别降低了54%、67%和69%。添加苹果渣对苜蓿脂肪酸的总量没有显著性影响,但添加葡萄渣和葡萄渣粉后,苜蓿青贮中脂肪酸的含量是对照组的两倍多。由于果渣中含有大量的油酸和亚油酸,这也导致了果渣处理组油酸和亚油酸显著性增加。与苹果渣处理组和对照组相比,葡萄渣、葡萄渣粉处理组中亚油酸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亚麻酸的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相对于葡萄渣,葡萄渣粉能够显著降低苜蓿青贮饲料的pH,增加青贮饲料中的乳酸含量(P0.05);同时,葡萄渣粉处理组苜蓿青贮蛋白降解程度低于葡萄渣,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松嫩草地碱蓬籽营养组成及饲喂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6年9-10月在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盐化草地采集碱蓬(Suaeda glauca)籽样品,对其常规养分、矿物质含量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碱蓬籽中粗脂肪、粗灰分、钠和钾的含量较高,分别占干物质的8.65%、26.46%、4.46%和1.26%。与苜蓿(Medicago sa-tiva)草粉相比,碱蓬籽的含硫氨基酸含量丰富,蛋氨酸和胱氨酸分别为0.24%和0.20%,优于苜蓿草粉中的含量,而且必需氨基酸中较为重要的赖氨酸含量与苜蓿草粉相近;根据碱蓬籽总能预测的消化能接近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苜蓿草粉的水平;碱蓬籽中亚油酸含量丰富,为63.22%,α-亚麻酸和γ-亚麻酸分别为6.15%和1.74%。因此,可以推断碱蓬籽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饲料资源,具有生产富含保健性脂肪酸畜产品的潜力,但应用中应注意适宜添加比例,防止高盐含量对动物产生毒害。  相似文献   

13.
对紫花苜蓿、苇状羊茅、鸭茅、无芒雀麦等12个饲草样品进行了脂肪酸含量的测定,并与豆油、菜籽油和棉籽油等植物油脂肪酸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饲草中的脂肪酸以亚麻酸为主,亚油酸次之,其它脂肪酸很少。植物油中的脂肪酸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亚麻酸很少。以饲草为主配合少量植物油饲喂奶牛有利于乳脂中共轭亚油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比较不同品种、刈割时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总皂苷含量变化及添加剂处理的苜蓿青贮后总皂苷变化的程度,采用比色法对总皂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间总皂苷含量差异极显著(P <0.01),总皂苷含量范围为0.69%~0.98%。不同刈割时期苜蓿青贮间的皂苷含量差异极显著(P <0.01),第2茬不同生育期比第1茬相应时期皂苷含量都有增加趋势,不同生育期以现蕾期含量最高,苜蓿皂苷含量最高的时期比最低时期要多51.72%。不同添加剂处理的苜蓿青贮以对照组含量最小为0.65%,蔗糖和绿汁发酵液处理的苜蓿青贮皂苷含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 <0.01)。苜蓿鲜样中总皂苷含量最高为1.07%,与苜蓿青贮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 <0.01),苜蓿青贮总皂苷含量较青贮前明显降低。选择‘先驱者’、‘首领’2个苜蓿品种,在第1茬初花期、第2茬结荚期进行刈割,以蔗糖和绿汁发酵液作为添加剂制作青贮,可以有效降低总皂苷含量。  相似文献   

15.
以4个纯丝胶蚕品种的蚕蛹为试验区,1个裸蛹蚕品种和2个普通蚕品种的蚕蛹为对照区,采用正己烷为溶剂萃取了蚕蛹油并比较了各品种蚕蛹中总脂肪酸的含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比较分析了这7个蚕品种蚕蛹油组分的成分和含量,结果显示:7个蚕品种的蚕蛹脂肪酸平均含量为26.56%,其中纯丝胶蚕品种平均总脂肪酸含量为26.64%,传统实用性当家蚕品种菁松的总脂肪酸含量最高,达到31.78%;而P50的总脂肪酸含量是7个品种中最低的,只有22.73%;在蚕蛹油脂肪酸的主要成分中α-亚麻酸和油酸的相对含量较高,7个品种平均分别达34.17%、33.26%,其中α-亚麻酸含量较高的是白S、185Nd-S,分别达到39.28%、35.51%;油酸相对含量较高的是绿S、Nd,分别达到37.92%、35.47%.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牧草物候期对其脂肪酸组成和放牧牦牛乳中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的影响及其相关关系,本研究在甘肃省甘南牧区选取平均体重为(234.9±10.5) kg的10头带犊甘南牦牛作为研究对象(自然放牧),分别于牧草返青期、盛草期、枯草期采集试验牦牛采食牧草、乳和瘤胃液,分别测定瘤胃液、牧草中脂肪酸及乳脂中共轭亚油酸组成,并分析其相关关系,以期探明牧草物候期对牦牛瘤胃液和牧草中脂肪酸组成与放牧牦牛乳中共轭亚油酸含量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物候期显著影响了牧草中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总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总脂肪酸(P<0.05),盛草期牧草中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总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总脂肪酸均显著高于返青期和枯草期(P<0.05);物候期显著影响了牦牛乳中共轭亚油酸异构体c9t11、共轭亚油酸异构体t10c12和共轭亚油酸总含量(P<0.05),盛草期放牧牦牛乳中共轭亚油酸异构体c9t11、共轭亚油酸异构体t10c12和共轭亚油酸总含量显著高于返青期和枯草期(P<0.05);物候期显著影响了牦牛瘤胃pH值、乙酸、丙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总挥发酸和反式11-油酸含量(P<0.05),盛草期牦牛瘤胃乙酸、丙酸、丁酸、戊酸总挥发酸和反式11-油酸含量显著高于返青期和枯黄期(P<0.05);牧草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单宁酸、总脂肪酸和瘤胃液pH值与放牧牦牛乳中CLA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粗纤维和粗灰分与放牧牦牛乳中CLA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和瘤胃总挥发酸(TVFA)与放牧牦牛乳中CLA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脂肪酸组合对体外培养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影响,试验选取硬脂酸、油酸、亚油酸、ɑ-亚麻酸四种脂肪酸因子,设置0.5%、1.0%、1.5%这3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试验,其中Ⅰ ~ Ⅸ为试验组、Ⅹ为对照组,各处理均设3个重复。以3头瘤胃瘘管山羊提供瘤胃液进行体外培养,测定各组培养液瘤胃发酵pH、氨氮(NH3-N)浓度、微生物蛋白(MCP)、原虫蛋白、细菌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脂肪酸组合对瘤胃pH、NH3-N浓度无显著影响(P > 0.05),且皆处于瘤胃正常生长环境|不同脂肪酸组合对瘤胃微生物蛋白、原虫蛋白、细菌蛋白含量也无显著影响(P > 0.05)|主成分分析表明,在这四种不同脂肪酸中,ɑ-亚麻酸对微生物蛋白的调控效果好,脂肪酸组合效应为正组合效应。综上,脂肪酸组合对体外培养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无明显影响。综合平衡分析表明,添加1.5%硬脂酸、1.0%油酸、0.5%亚油酸、1.5% ɑ-亚麻酸时,组合效应最好。 [关键词] 脂肪酸组合|瘤胃发酵|微生物蛋白|原虫|细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内蒙古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黄花苜蓿、草原2号苜蓿在不同生育期总皂苷含量的变化,并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并采用Duncan法进行均值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返青期到初花期的植株总皂苷含量为紫花苜蓿〉草原2号苜蓿〉黄花苜蓿,紫花苜蓿的总皂苷含量极显著高于黄花苜蓿(P〈0.01);在盛花期和结荚期,草原2号苜蓿的总皂苷含量高于其他2个品种;成熟期黄花苜蓿的总皂苷含量最高。紫花苜蓿与草原2号苜蓿在结荚期的植株总皂苷含量显著大于其他生育期(P〈0.05),黄花苜蓿的总皂苷含量在盛花期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9.
孙涛  李建国  李胜利 《饲料工业》2005,26(23):48-50
脂肪酸钙是一种新型高能饲料添加剂,是由脂肪和钙结合而成的保护性脂肪。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在动物日粮特别是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脂肪酸钙可有效提高饲料的能量水平,进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选用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特别是富含亚油酸、α-亚麻酸的植物油制作脂肪酸钙饲喂奶牛可以提高乳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使生产出的奶不仅含丰富的蛋白质,而且有人体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保健食品的开发生产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亚麻油因含有丰富的亚麻酸和亚油酸(亚油酸12.7%、亚麻酸58.5%),常被用来制作成脂肪酸钙,用以提供不饱和脂肪酸。文章仅就脂肪酸钙在反刍动物特别是奶牛饲料中的应用及亚麻油脂肪酸钙的制作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讨外源添加十八碳脂肪酸对体外培养的泌乳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甘油三酯合成的影响。以体外培养泌乳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为模型,添加不同浓度的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及亚麻酸于38℃培养24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甘油三酯检测试剂盒检测培养基中甘油三酯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相比,200、400μmol.L-1的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均能显著或极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P<0.05或P<0.01);甘油三酯的检测结果显示,在0~100μmol.L-1的添加范围内,4种十八碳脂肪酸均能显著或极显著的增加培养基中甘油三酯的含量(P<0.05或P<0.01),且培养基中甘油三酯的含量随各十八碳脂肪酸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结果提示,较高浓度(200、400μmol.L-1)的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能抑制细胞增殖;而在泌乳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生长增殖不受抑制的条件下(脂肪酸添加浓度为0~100μmol.L-1),甘油三酯的合成与各十八碳脂肪酸添加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