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74头杜长嘉商品瘦肉猪的七个活体性状和宰后胴体瘦肉量的测定资料,应用通径分析选择最优多元回归的电算程序(Sharp pc—1500电算机),通过对每个性状(Xi)的严格的显著性检验,最后筛选出由宰前活重(X_1)、腹围(X_2)、6—7肋间背膘厚(X_6)组成的估测胴体瘦肉量的“最优”回归方程: Y=11121.96+432.49X_1-142.33X_2+172.54X_6 该方程的R=0.92,准确性较高。基本符合简单易行、准确可靠的设计要求。可供食品、外贸部门收购评级杜长嘉猪时试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屠宰体重商品猪胴体性能、肉品质及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体重70~140 kg阶段120头商品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分析了商品猪胴体性能、肉质性状随体重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程度,为确定适宜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70~100 kg体重阶段,随体重增大,平均背膘厚、眼肌面积、皮脂率、肉色和大理石纹显著升高,后腿比例、瘦肉率、骨骼率、L和b值显著降低。胴体和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反性状间有较强的负相关。在70~140 kg阶段,胴体重、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眼肌面积、平均背膘厚、瘦肉率、皮脂率、骨骼率、肉色和L值与体重之间呈显著的回归关系,其他指标与体重间的线性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王勃  唐赛涌  朱效俊 《养猪》2021,(1):57-59
通过对32头(65~130 kg区段)杜梅商品猪的屠宰测定结果分析得出,杜梅商品猪不同屠宰体重与胴体重、背膘厚和屠宰率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极显著(P<0.01);与肉质性状(pH、肉色、系水率)相关性不显著.同时,通过建立线性方程指导杜梅商品猪的出栏体重,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4.
应用多性状动物模型DFREML方法估计了杜洛克猪新品系生长和胴体性状的遗传参数。生长性状平均日增重(ADG)、100Kg体重日龄(AGE)、达100Kg体重背膘厚(BF)和料重比(FCR)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48、0.30、0.21、0.57。各性状均存在明显的窝效应,变化范围为0.05-0.51。胴体性状宰前活重、胴体重、胴体长、肋皮厚、肋膘厚、眼肌面积、腿臀比、屠宰率和瘦肉率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17、0.49、0.58、0.19、0.76、0.50、0.48、0.55和0.37。生长性状ADG/AGE、ADG/BF、ADG/FCR、AGE/BF、AGE/FCR、BF/FCR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35、0.33、-0.70、-0.38、0.25和-0.12。胴体性状屠宰率和瘦肉率与胴体重呈较强的正相关,分别为0.575和0.498;肋膘厚与宰前活重、胴体重、胴体直长呈正相关,与肋皮厚、眼肌面积、腿臀比、屠宰率和瘦肉率呈负相关,但相关程度不高。屠宰率和腿臀比与瘦肉率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687和0.558。  相似文献   

5.
《养猪》2019,(6)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屠宰体重对湘沙猪配套系商品猪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23头湘沙猪配套系商品猪进行屠宰测定和肉质评定,按宰前活重分为3组,分别为100 kg组(组1)、115 kg组(组2)、130 kg组(组3)。结果表明:1)胴体性能:胴体重、屠宰率、胴体直长、3点平均背膘厚、3点平均皮厚和眼肌面积这6个指标有随着屠宰体重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数值均以组3最高,组2居中,组1最低。其中,胴体重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组3屠宰率比组1高出5.30个百分点(P0.05);组3胴体长极显著高于组1和组2(P0.01);3点平均背膘厚、3点平均皮厚和眼肌面积组3均极显著高于组1(P0.01);皮率以组3最高,分别比组1和组2高出1.93个百分点(P0.05)和1.91个百分点(P0.05)。2)肉品质:宰后1 h背最长肌pH、L、a和b在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湘沙猪配套系商品猪屠宰体重在100~130 kg之间,屠宰体重对其胴体性能有显著影响,而对其肌肉pH和肉色影响不明显;结合胴体性能和肉质,湘沙猪配套系商品猪的适宜屠宰体重为115 kg左右。  相似文献   

6.
选择四个屠宰体重区间对舍饲型合作猪12个胴体性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30 kg(即6月龄)屠宰,瘦肉率59.62 % ,屠宰率66.32%,具有皮薄(0.5 cm)、背膘薄(0.797 cm)、眼肌面积大(16.15 cm2)的特点,表明合作猪属于优良的瘦肉型小型猪.经分析可知,宰前活重与胴体重、眼肌面积,胴体重与屠宰率、眼肌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宰前活重与屠宰率、背膘厚、骨率,胴体重与背膘厚、骨率,屠宰率与眼肌面积,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皮厚与后腿比例,眼肌面积与骨率,瘦肉率与皮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背膘厚与瘦肉率,后腿比例与含脂率,瘦肉率与骨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12个胴体性状指标经主成分分析可获得5个主成分因子,可代表胴体性状总变异量的87.025%.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对广益黑猪的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进行评估。选取105 kg左右的健康广益黑猪30头,进行屠宰测定,主要测定屠宰率、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瘦肉率等胴体性状及pH、肉色、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等肉质性状。结果表明,广益黑猪的屠宰率和瘦肉率分别为72.02%和57.41%,滴水损失和肌内脂肪分别为1.75%和3.09%。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广益黑猪的胴体瘦肉率与宰前活重、胴体重、平均背膘厚呈显著负相关(P0.05);肌内脂肪与大理石纹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6,P0.01),二个指标间线性模型Y=0.037+0.98X,决定系数R~2为0.9141,模型准确度较高。研究结果表明,广益黑猪具有良好的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性状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今后的进一步选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商品猪血液中皮质醇含量与宰后的胴体性状和肉质表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内在联系。在具有秋季典型气温时间(2012年8月20日),选取120头商品猪,猪只运输时间约为2h,运输到屠宰场后休息1.5h后屠宰,取血液样品测定皮质醇含量,取背最长肌测定肉质指标,并测定猪只的胴体重和背膘厚。根据测定得到的皮质醇浓度,将猪只分成三个组,低皮质醇组(〈120ng/mL)、中皮质醇组(120~130ng/mL)和高皮质醇组(〉130ng/mL),比较三组之间肉质和胴体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肉质指标方面,除中皮质醇组猪只的24h的电导率有升高的趋势(P=0.08)外,其余均无显著差异;在胴体性状方面,高皮质醇组胴体重极显著高于(P〈0.01)低皮质醇组,高皮质醇组背膘厚显著高于(P〈0.05)低皮质醇组,与中浓度皮质醇组差异均不显著。猪只血液中皮质醇含量与胴体重和背膘厚度都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9和0.274。各肉质指标之间也存在相关性,其中PH与电导率为极显著的负相关,pH与肉色的L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45min时测定的肉色L值与滴水损失相关系数为0.234,猪只胴体重和背膘厚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96。结果提示,无法通过猪只血浆皮质醇浓度的高低来评估宰后猪肉品质,但一定程度内较高的皮质醇浓度会有利于个体增重和背部脂肪的沉积。  相似文献   

9.
试验通过对64头皮杜×长大和18头皮杜×长蓝四元杂交配套系商品猪进行屠宰测定,以比较胴体和肉质性状的优劣,旨在为进一步从事优质猪肉的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在活体性状方面,皮杜×长蓝的活体肌内脂肪含量(intramuscular fat content,IMF)肩部最厚处背膘厚和最后肋背膘厚均极显著高于皮杜×长大(P<0.01),而屠体重和日增重极显著低于皮杜×长大(P<0.01);②在胴体性状方面,皮杜×长蓝的肩部最厚处背膘厚极显著高于皮杜×长大(P<0.01),胴体长和眼肌面积极显著低于皮杜×长大(P<0.01);③在肉质性状方面,皮杜×长蓝的IMF、pH1和大理石纹等指标均极显著高于皮杜×长大(P<0.01),肉色b指标极显著低于皮杜×长大(P<0.01),pH24 h和滴水损失显著低于皮杜×长大(P<0.05),同时皮杜×长蓝的嫩度比皮杜×长大更好;④2种配套商品猪的肉色评分均在3~4之间,属于正常肉色;pH1大于5.9,pH24 h小于6.0,表明肉质正常;皮杜×长大的IMF在1.5%~2.0%之间,皮杜×长蓝的IMF高于2.0%;2个品种的剪切力均小于4 kg,属于消费者喜欢的类型。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枣庄黑盖猪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的种质特性,研究选取平均体重为95 kg、105 kg、115 kg枣庄黑盖猪去势公猪各10头,进行屠宰测定.结果表明,95~115 kg体重阶段,随着枣庄黑盖猪屠宰体重的增加,胴体重、皮厚、平均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呈上升趋势;105 kg体重组平均背膘厚显著高于95 kg体重组(P<0....  相似文献   

11.
研究测定了70~140kg体重阶段220头商品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以分析商品猪胴体性能、肉质性状随体重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程度,为确定适宜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70—100kg体重阶段,胴体重、胴体直长、胴体斜长、平均背膘厚、皮脂率随体重增大呈显著升高趋势,屠宰率、后腿比例、瘦肉率、骨骼率、b值(黄度)和大理石纹呈显著降低趋势;100~140kg体重阶段,胴体重、胴体直长、胴体斜长和眼肌面积呈显著上升趋势。胴体和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反性状间有较强的负相关。在70-140kg体重阶段,胴体重、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眼肌面积、后腿比例、平均背膘厚、瘦肉率、皮脂率、骨骼率和大理石纹与体重之间呈显著的回归关系,其它指标与体重间的线性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商品猪血液中皮质醇含量与宰后的胴体性状和肉质表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内在联系。在具有秋季典型气温时间(2012年8月20日),选取120头商品猪,猪只运输时间约为2h,运输到屠宰场后休息1.5h后屠宰,取血液样品测定皮质醇含量,取背最长肌测定肉质指标,并测定猪只的胴体重和背膘厚。根据测定得到的皮质醇浓度,将猪只分成三个组,低皮质醇组(120ng/mL)、中皮质醇组(120~130ng/mL)和高皮质醇组(130ng/mL),比较三组之间肉质和胴体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肉质指标方面,除中皮质醇组猪只的24h的电导率有升高的趋势(P=0.08)外,其余均无显著差异;在胴体性状方面,高皮质醇组胴体重极显著高于(P0.01)低皮质醇组,高皮质醇组背膘厚显著高于(P0.05)低皮质醇组,与中浓度皮质醇组差异均不显著。猪只血液中皮质醇含量与胴体重和背膘厚度都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9和0.274。各肉质指标之间也存在相关性,其中pH与电导率为极显著的负相关,pH与肉色的L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45min时测定的肉色L值与滴水损失相关系数为0.234,猪只胴体重和背膘厚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96。结果提示,无法通过猪只血浆皮质醇浓度的高低来评估宰后猪肉品质,但一定程度内较高的皮质醇浓度会有利于个体增重和背部脂肪的沉积。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所用材料来源于湖北省原种猪场2001年3月-2005年10月份期间的共351窝美系大白后备母猪的测定、配种、繁殖材料。以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分成4组,观察其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对其首胎繁殖性能的影响。经统计分析,在种猪体况正常的情况下,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对首胎窝均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校正21日龄窝重、断奶窝重、首胎断奶后的发情间隔等繁殖力性状差异不显著(P〉O.05),首胎母猪配种成功率与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无关。表明对于种猪背膘厚的选择不会带来种猪繁殖性能的下降。这与王爱国等(2002)报道的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海南特种野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胴体品质,试验通过对F2代海南特种野猪的生长发育性状和胴体品质各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F2代海南特种野猪体型较小,初生重和断奶重较低,生长速度较缓慢;F2代海南特种野猪胴体重为25.19 kg,屠宰率为73.56%,背膘厚为2.46 mm,眼肌面积为37.47 cm2,后腿比例为14.93%,瘦肉率为52.38%,骨率为28.66%;屠宰率与宰前活重、眼肌面积、瘦肉率、后腿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胴体重、皮脂率、背膘厚、板油比例、骨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瘦肉率与皮脂率、骨率、胴体重、背膘厚、板油比例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眼肌面积、后腿比例、屠宰率、宰前活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海南特种野猪体型小,生长缓慢,但屠宰率和瘦肉率均较高,胴体品质呈现中国优质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养猪》2016,(2)
选择4个屠宰体重区间对舍饲型合作猪胴体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30 kg屠宰,后腿丰满度理想,产肉性能高,瘦肉率59.62%,屠宰率66.315%,具有皮薄(0.5 cm)、背膘薄(0.797 cm)、眼肌面积大(16.15 cm2)的特点,属于优良的瘦肉型小型猪。宰前活重与胴体重、眼肌面积,胴体重与屠宰率、眼肌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宰前活重与屠宰率、背膘厚、骨率,胴体重与背膘厚、骨率,屠宰率与眼肌面积,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皮厚与后腿比例,眼肌面积与瘦肉率、骨率,瘦肉率与皮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背膘厚与瘦肉率,后腿比例与脂率,瘦肉率与骨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研究初生重、性别和屠宰体重对扬翔华系杜洛克所产后代杜长大三元杂商品猪胴体性和肉品质性状的影响,为降低商品猪饲养成本和改善猪肉品质提供指导意见。试验选取体况相近且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商品猪共317头,按照其初生重(BW)分为低初生重组(BW1.22 kg)、中初生重组(1.23 kgBW1.43 kg)和高初生重组(BW1.44 kg)。公猪均在7日龄时去势,饲养条件相同并分析其胴体性能的差异,且在3个体重阶段(90~110 kg、110~130 kg和130~150 kg)屠宰进行肉质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在胴体性能方面,眼肌面积和背膘厚在不同初生重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阉公猪的背膘厚(BF)显著高于母猪,提高了17.97%(P0.01);此外,眼肌面积和背膘厚随屠宰体重的增加而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肉质性状方面,与母猪相比,公猪的大理石纹、肌内脂肪含量均分别极显著提高了4.34%、15.82%(P0.01);而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含量均随屠宰体重的增加而下降,其中低屠宰体重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高屠宰体重(P0.05),提高了18.5%,但与中屠宰体重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初生重对猪胴体性状及肉质品质影响较小,阉公猪胴体性能良好,肉品质更优;猪肉品质在不同屠宰体重间稍有差异,为提高其风味、肉质感观等,建议扬翔1号猪配套系商品猪屠宰体重在110~130 kg范围最佳。  相似文献   

17.
赵云翔  赵蕊  张恒  郭金彪 《养猪》2022,(1):52-55
试验以深圳某集团销售外三元商品猪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商品猪不同胴体性能对分割销售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销售完成率与胴体背膘厚呈正相关,不同背膘厚的销售完成率差异极显著(P<0.01);销售完成率与胴体重呈正相关,不同胴体重的销售完成率差异显著(P<0.05);销售毛利率与胴体背膘厚呈正相关,不同背膘厚的销售毛利率差异极显...  相似文献   

18.
选择体重100 kg左右的商品猪100头,阉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研究宰前体尺性状、活膘及宰后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倒数3~4腰椎膘厚和倒数3~4胸椎膘厚,母猪组分别比阉公猪组降低5.97%(P>0.05)和7.32%(P>0.05);倒数3~4胸椎肌肉厚度,母猪组比阉公猪组提高7.09%(P>0.05);活体瘦肉率,母猪组比阉公猪组提高2.67%(P>0.05);皮脂率,母猪组比阉公猪组降低3.39%(P>0.05);瘦肉率,母猪组比阉公猪组提高1.36%(P>0.05);肉质性状,母猪组与阉公猪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恩施黑猪的种质特性,本研究对104头9月龄左右的恩施黑猪体尺、胴体、肉质等性状进行了测量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恩施黑猪9月龄平均体重为95.44±10.74 kg、胴体重62.80±8.13 kg、屠宰率为65.75±3.28%、总乳头数14.07±1.70个、成对乳头数6.21±0.91对、三点平均背膘厚3.56±0.69 cm、肌内脂肪含量为3.37±2.60%、肉色评分4.27±0.61、于背最长肌内主要检测到18种脂肪酸,其饱和脂肪酸为33.58±2.91 mg/g,不饱和脂肪酸为50.35±2.72 mg/g,单不饱和脂肪酸38.52±4.61 mg/g,多不饱和脂肪酸12.23±3.53 mg/g,硬脂酸含量比亚油酸高;阉公猪与母猪间肉色评分差异显著(P0.05),其他性状无显著差异;体重与肌内脂肪、背膘厚、胴体重极显著正相关;肌内脂肪含量与背膘厚极显著正相关,与胴体重显著正相关;背膘厚与胴体重极显著正相关,与头长、管围、滴水损失显著负相关;臀中肌中点处的背膘厚与3点平均背膘厚极显著正相关;成对的乳头数与肋骨数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恩施黑猪种质特性的鉴定以及品种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猪背膘中NADPH生成酶的活性与瘦肉率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选择湖北白猪断奶仔猪48头,测定150和180日龄的活体背膘厚及背膘脂肪组织中NADPH生成酶的活性。180日龄随机屠宰36头。对背膘中4种NADPH生成酶的活性与活体背膘厚及胴体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50和180日龄4种酶的总活性与活体背膘厚、胴体背膘厚及肥肉率呈正相关;与胴体瘦肉率呈负相关。说明4种NADPH生成酶的活性高时,猪的活体背膘厚、胴体肥肉率提高,瘦肉率降低。文中还给出了用酶活性估测瘦肉率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猪背膘中4种NADPH生成酶的活性可以作为选择瘦肉型猪瘦肉率性状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