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获得中国蛤蜊的受精卵,研究了几种环境因子对受精卵发育的影响.以阴干加升温、降温刺激的方法催产,获得中国蛤蜊的直线铰合幼虫,研究几种环境因子对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进行了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19.5±0.62~28.4±0.56 范围内,受精卵的发育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加快,其最适的海水盐度为24.67~30.65,最适pH为7.5~8.5.面盘幼虫在水温28 ℃下生长最快,日均增长19 μm,其生长适宜的海水盐度为21.16~30.65,最适盐度为24.67~27.18.饵料方面,以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duna)加扁藻(Platymonas spp.)混合投喂的效果较佳.人工育苗试验结果:在水温26.54 ±0.91℃,海水盐度25.00~27.18,pH 8.1~8.4的条件下,幼虫经9 d培育后下沉附着.平均体长265 μm的初期稚贝,经20 d的培育,平均壳长达到1955 μm.试验共获得稚贝6.9×105cfu,平均出苗率6.22×104 cfu/m2.  相似文献   

2.
解剖采集的珠母贝精子的激活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解剖成熟珠母贝(Pinctada margaritifera)并采集其精子,在不同pH、盐度和温度条件下进行激活实验。结果显示,水温25℃、盐度34、pH8.5以下时,珠母贝精子的激活率与活力均很低,pH9.0-10时激活率与活力均较高,pH9.5时的激活率最高;在水温20℃,盐度34时珠母贝精子只能在pH9.5-10激活,且激活率与活力均比25℃时低。在水温25℃,pH9.5时,精子在盐度10-45能激活,盐度25-35时激活率和活力很高;在水温20℃,pH9.5时,精子只能在盐度20-40时激活。当盐度相同,20℃时的激活率与活力比25℃时低,在pH9.5或10的氨海水中,珠母贝精子在水温5-45℃时能激活,在25-30℃时激活率较高。当温度相同,pH9.5时的激活率比pH10.0时高。解剖得到的珠母贝精子的适宜激活pH9.5、适宜盐度为25-35、适宜温度为25-30℃。  相似文献   

3.
2008年~2009年,对波纹巴非蛤人工繁殖、胚胎发育、幼体开口饵料、幼虫变态附着和稚贝培育技术等进行研究,人工育苗获得成功。结果表明,在自然水温29.6℃~23℃,盐度28~34,pH值7.8~8.4,溶解氧4~7mg/L的生境下,受精卵约17h发育成"D"形幼虫,第6~7d,幼虫个体大小180μm×165μm(壳长×壳高),开始变态附着。经约80d人工培育,共获得壳长3.4mm~15mm的波纹巴非蛤稚贝21.6万粒。  相似文献   

4.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育苗技术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近几年来,作者调查发现马氏贝种苗人工培育的过程,最常见且影响最大的是马氏珠母贝D形幼虫阶段的粘连病,其发病频度约占马氏珠母贝种苗人工培育阶段病害发生的60%.马氏珠母贝D形幼虫一经粘连就会下沉以致死亡,造成育苗失败.有研究发现粘连病是一种弧菌病,病原:鳗弧菌(V.anguillarum)和溶藻酸弧菌(V.alginolyticus)等.此病感染很快,幼虫感染病菌4~5h后就出现症状,8h后开始死亡,幼虫组织坏死和消散,一般在18h内幼虫100%死亡,幼虫往往发生面盘解体以后立即下沉死亡.这是贝类育苗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是育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马氏珠母贝简化式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永 《水产养殖》2006,27(5):36-38
进行了面包酵母、小球藻、扁藻、金藻在马氏珠母贝幼虫不同发育阶段的饵料效果试验,以及不同投饵量在不换水育苗方式中的育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马氏珠母贝人工育苗中D型幼虫期使用面包酵母、壳顶幼虫期使用小球藻,并通过控制投饵量,在不换水的情况下可成功地幼虫培育至变态附着,并进一步培育成商品规格的稚贝,幼虫的附着变态率可达6.5%。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文蛤苗种生产提供技术依据,以促进文蛤养殖业的发展,进行了文蛤的室内人工育苗试验。亲蛤取自浅海滩涂,催产后在水温21~24℃、水体比重1.015~1.020、弱光条件下孵化,再在自然水温、水体比重1.015、光照500 lux、溶氧5 m g/L以上,pH 8.0~8.6条件下培育幼虫,投喂金藻、角毛藻和扁藻,幼体开始营底栖生活时投放附着基。结果,从受精卵发育至稚贝的育苗率近60% ,从D形幼虫到稚虫的成活率为94% 。  相似文献   

7.
2016~2017年,对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生产性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2016年培育出平均壳长3.5mm幼贝0.46亿粒;2017年培育出平均壳长3.8mm幼贝0.14亿粒。试验发现,中国蛤蜊在丹东近海自然海区繁殖盛期在5月中旬~6月中旬,雌雄性比约1∶1;壳长5cm左右的亲贝产卵量50万~75万粒/个,受精卵为沉性卵,卵径55μm;在水温23~24℃,盐度26‰、pH值8.0的条件下,受精卵经18h发育为D型幼虫,壳长75μm;幼虫经13~14d培育,壳长280~300μm时开始附着变态为稚贝,日生长量15.9~16.5μm;稚贝经30d培育,平均壳长可达35~38mm,平均日生长107~117μm。  相似文献   

8.
波纹巴非蛤是我国浅海养殖的新品种,开展人工育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光照培养箱来调节,研究了水温(15、20、25、30℃和35℃)和盐度(15、20、25、30和35)对波纹巴非蛤胚胎、幼虫及稚贝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水温30℃、盐度30最适合波纹巴非蛤胚胎发育;幼体存活率、附着率及变态率最高;稚贝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9.
黄鳍东方鲀人工育苗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福建省水产研究所2005年黄鳍东方鲀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结果.在水温18.6~20.2℃、盐度27.3~28.6条件下,亲鱼催产效应时间为39~49h;在水温18~21℃、盐度27.3~28.6条件下,受精卵孵化时间为120~216h;在水温18~21℃、盐度20.0~30.0条件下,室内水泥池前期培育13d,仔鱼成活率69.7%;在水温26.0~29.0℃、盐度15.0~30.0条件下,30万尾稚鱼经池塘50d后期培育,共培育出平均全长3.9cm、平均体重1.1g幼鱼5.0万尾,成活率16.7%.  相似文献   

10.
葡萄牙牡蛎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包括亲贝促熟、饵料培养、幼虫和稚贝培育等过程。葡萄牙牡蛎受精卵卵径约60μm,在水温25.3℃、盐度26.5及p H8.2条件下受精卵经过16h左右发育为D形幼虫;幼虫经14~21 d培育进入变态附着期,幼虫培育过程投喂饵料为金藻、小球藻、角毛藻和骨条藻,稚贝加投扁藻;采用聚丙烯塑料片作为幼虫变态附着的附苗器。同时筛选出葡萄牙牡蛎受精卵孵化及幼虫生长的适宜环境条件,并进行了不同饵料投喂效果及不同附苗器的附苗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大西洋浪蛤的生态习性,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观察和分析了不同的底质和水温、盐度、pH值等理化因子对大西洋浪蛤稚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西洋浪蛤养殖池的底质以沙质为好,稚贝对泥沙底质和无底质的栖息环境也有较好的适应能力;稚贝的生存温度为-1~30℃,适宜生长温度为10~25℃;适应盐度为10.0~50.5,pH值为4~9.  相似文献   

12.
宽壳全海笋人工繁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2005年,进行了宽壳全海笋繁殖的初步观察和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通过观察,揭示了宽壳全海笋繁殖和胚胎发育的整个过程.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筛选出了受精卵孵化、幼虫生长和采苗的适宜环境条件.在浙南沿海,宽壳全海笋的自然繁殖时间是每年的4-6月份,水温为18~22 ℃.壳长6 cm以上的雌性成熟个体1次产卵可超过2 000万颗,成熟卵的卵径约50 μm.受精卵发育最适宜的温度是22~26 ℃,盐度21~26,在适宜条件下经过18 h左右发育至D形幼虫.幼虫生长发育的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2~26 ℃,而盐度范围为16~26;幼虫前期培育的最适宜饵料为球等鞭金藻;经26~50 d培育幼虫进入变态附着期.幼虫变态附着最适宜的基质为泥底质.2005年度,在面积120 m2水池中,培育出宽壳全海笋稚贝数量6 100万颗,单位面积出苗量5.08×105 grain/m2,平均壳长1.43 mm.  相似文献   

13.
长肋日月贝个体发生观察及人工育苗初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道了长肋日月贝( Amusium pleuronectes )的诱导产卵及幼虫、稚贝培育.用阴干-流水刺激法,成功诱导亲贝产卵、排精.对胚胎和幼虫发生进行了观察.水温23.0~25.0℃,经诱导产卵的受精卵20 h可发育至D形幼虫.水温22.0~24.0℃时,D形幼虫经11 d培育到眼点幼虫期.投放附着基后,眼点幼虫在10 d内附着完毕.水温18.0~24.0℃时,稚贝经30 d培育平均壳长达(2.0±0.18)mm.此试验共培育壳长(2.93±1.15)mm稚贝49.6万粒.  相似文献   

14.
马氏珠母贝高产稳产人工育苗中,采取以下技术措施:D形幼虫到附着阶段施用光合细菌;根据幼虫不同发育阶段投喂适口饵料;保持育苗池水环境的相对稳定以及适时施用抗菌素。单产壳高2~3mm马氏珠母贝稚贝20万粒/m^3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人工育苗技术,在滨州无棣沿海开展毛蚶人工育苗试验,摸索出了适合本地区的毛蚶亲贝培育、催产孵化、幼体培育和稚贝培育的技术方法。采自滨州海区的毛蚶亲贝经过一个月的培育,95%个体性腺发育成熟,经过阴干流水刺激后自然产卵,在水温25.0~28.0℃的条件下,孵化率90%以上,毛蚶幼体18 d左右平均壳长320μm,进入变态附着期。附着阶段采用海泥作为附着基,附着效果好,附着变态率在50%以上,稚贝最适生存盐度为20‰~35‰。育苗试验共获得毛蚶稚贝5 980万粒。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厚壳贻贝人工育苗技术突破和推广,研究了海水盐度、温度、pH等生态因子对厚壳贻贝眼点幼虫的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繁育条件.结果表明:厚壳贻贝眼点幼虫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为23.5~39.1,最适为27.4~35.3;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为18~27℃,最适为21~24℃;对pH值的适宜范围为7.5~9.0,最适为7.8~8.5.掌握了厚壳贻贝眼点幼虫对主要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对厚壳贻贝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褐毛鱨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发育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褐毛鱨受精卵在水温25.8℃-26.5℃,盐度32的条件下,孵化时间为17h 30min,胚胎发育分为28期;在室内人工育苗,培育水温为23.8℃~26.2℃,盐度23-28,饵料依次为牡蛎幼虫、经营养强化的轮虫、卤虫幼体、桡足类的条件下,4日龄全长2.80mm进入仔鱼后期,18日龄全长10.50mm进入稚鱼期,25日龄全长23.00mm,全身鳞被完整进入幼鱼期。  相似文献   

18.
厚壳贻贝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是我国贻贝的主要养殖品种,其苗种主要依靠天然苗种和半人工采苗获得。2006年浙江海洋学院于嵊泗县石柱育苗厂,首次突破了厚壳贻贝规模化全人工繁殖和稚贝海区中间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厚壳贻贝亲贝通过室内强化培养,经人工催产可获得成熟受精卵,受精率可达95%。在水温16℃时,受精卵在受精后25min出现第一极体,受精后39h50min发育至直线绞合幼虫期,胚胎孵化率达92%,在水温15.8~21℃的条件下,经39d室内人工培育,获平均壳长0.694mm的附着稚贝1304.7×104ind;附着稚贝经102d海区中间培育,获平均壳长13.95mm的稚贝404.46×104ind,海区保苗成活率达31%。该研究结果为今后厚壳贻贝大规模苗种生产奠定了重要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静水清滤法,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稚贝和大珠母贝(P.maxima)稚贝的摄食节律进行研究,旨在为珍珠贝岸基养殖时的科学投喂和管理提供参考。试验所用合浦珠母贝稚贝壳长(2.49±0.11)cm,大珠母贝稚贝壳长(2.14±0.16)cm。试验所用海水pH 7.79、盐度33.1、水温24~26 ℃,饵料为扁藻。通过测定0:00、3:00、6:00、9:00、12:00、15:00、18:00、21:00这8个时间点的摄食率,得到昼夜摄食节律。结果表明:除6:00~9:00时间段合浦珠母贝比大珠母贝摄食多外,其余时间段大珠母贝的摄食率均大于合浦珠母贝;大珠母贝一天的摄食总量显著高于合浦珠母贝的摄食总量。合浦珠母贝稚贝与大珠母贝稚贝的昼夜摄食节律相似,在0:00时摄食率最高,在6:00时摄食率最低,没有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毛蚶全人工育苗的过程和相关要点。亲贝通过蓄养促熟,经12h阴干、1h流水刺激可获催产成功;经选优、幼虫培育、附着基的选择和洗苗、疏苗等相关措施,在28-30℃,pH8.0-8.2,比重1.016-1.018条件下经40余天的培育获800~1.000um出池稚贝3.98亿。通过对无基质培育的试验,改变了毛蚶育苗模式,简化了生产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